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应用生态工程控制水稻害虫技术在金华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与自然互利的环境管理中,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控制有害生物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本课题组从2008年开始与国内外有关科学家在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的丘陵稻田生态系统中开展了应用水稻生态工程技术控制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尝试,以期通过生态工程的方法降低水稻害虫种群数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采用种植蜜源植物保育天敌、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害虫、调整氮肥使用策略等措施,丰富稻田系统中节肢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天敌种群数量,提高天敌对水稻害虫的控制能力,从而建立相对稳定的稻田生态系统。通过该技术,农田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该方法为经济和环境友好的非化学方法控制水稻害虫提供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控害模式,自2014年开始,农业部已将该技术列为主推技术之一,在全国水稻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封面说明     
正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已往对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的研究通常集中在一种天敌对水稻害虫控制作用的数量单项关系或者从群落的水平来分析稻田生物结构的多样性等,这些均不能直观、准确地反映出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对不同水稻害虫天敌功能团时空动态的影响及其控害效果。朱平阳等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取包括调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种植显花植物(芝麻)、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调整水稻生长前期的农药使用策略、"三控"施肥技术等内容的生态工程控害技术措施,探讨其提高稻飞虱卵期天敌控害能力的作用。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水稻生长期前的常见禾本科杂草上稻飞虱寄生蜂数量以及水稻生长期稻田稻飞虱及其卵期寄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是寡索赤眼蜂(Ollgosita spp.)的最适越冬寄主,在冬末春初,生态工程控害区的寡索赤眼蜂数量远高于农民自防区。在水稻种植前期稻田边的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和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是缨小蜂(Anagrus spp.)的适宜寄主,对缨小蜂的种群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稻田实施生态工程技术能显著提高稻田附近稻飞虱卵寄生蜂的数量,有效降低稻田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本研究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及时空动态进行了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分别于2009、2011和2013年用扫网法进行系统采样调查分析,以探明生态工程技术对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年份之间以及不同水稻生育期的天敌功能团数量有差异,但实施生态工程防控技术稻田中的蜻蜓目天敌功能团、肖蛸科天敌功能团和幼虫寄生蜂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农民自防田,分别提高了1.63~8.94、0~3.69和1.20~2.47倍,且数量逐年递增或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实施水稻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这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天敌控害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促进稻田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技术的应用,提高稻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落实"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全国农技中心联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组,于12月8—9日在浙江宁波市举办了全国稻田天敌昆虫利用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国21个水稻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水稻生产市、县和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稻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区以及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常规管理稻田和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为主要防治害虫措施的稻田生态系统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消长动态,以明确不同稻田生态系统对稻区内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结果显示,生态调控区稻田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最大高峰期虫量仅分别为常规管理区的0.51倍和0.63倍;生态调控区稻周植被上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数量几乎为0,而常规管理区最大高峰期虫量分别达到 23.61头/10网和82.03头/10网.生态调控措施还可以显著增加天敌数量,生态调控区稻田内最大高峰期天敌数量为常规管理区的3.72倍,其稻周杂草上最大高峰期天敌数量为常规管理区的5倍以上;同时,天敌与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高峰期吻合度远高于常规管理区.说明生态调控措施能充分发挥稻田及周边非稻田生境的保益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自然景观异质性与稻田捕食性天敌保护及生态控害效能的相关性,以湖南省湘潭市涟水河流域下游段为研究区域,选择自然条件下具有不同景观异质性的稻田,调查稻田捕食性天敌多样性并分析其控害效能。结果表明:在早稻期与晚稻期,高异质性景观稻田的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6.13和18.88;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分别为253.96个/m2和75.58个/m2;低异质性景观稻田的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5.00和18.25;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分别为302.50个/m2和59.04个/m2;在早稻期与晚稻期,高异质性景观稻田的物种丰富度益害比分别是低异质性景观稻田的1.33倍和1.01倍;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益害比分别是低异质性景观稻田的1.40倍和1.53倍。过低与过高的景观组成异质性稻田,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与个体数量值均较低。具有良好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的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生态控害效能显著高于具较差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在晚稻期具有良好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具较差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建议在强化稻田捕食性天敌的生态控害效能策略中,既要考虑适度的景观组成异质性,更应重视增加异质景观或生境斑块间的连通性,强化廊道连接,利于捕食性天敌迁移、避险与保存,以达到水稻害虫可持续生态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稻田生态系统是一种需要人工干预的开放系统,其多样性较低,营养结构简单,空白生态位较多,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加之近年来耕作方式的转变,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使其脆弱性增加,更容易受到害虫的攻击。褐飞虱作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对其进行防治时要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内各物种间的调节作用,可持续地抑制其暴发危害。本文结合我们以及广东的工作实践,综述了以降低稻田生态系统脆弱性为主旨的褐飞虱综防措施,包括丰产控害栽培防治、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饱和生态位调控防治。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化学农药是有效控制病虫草危害、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带来了许多弊端,如"3R"问题(抗药性、残留和害虫再猖獗)等。本文分别从减少虫源基数、降低害虫种群发展速度、提高农田环境对害虫的控制能力、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应急性化学防治技术等5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目的在于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建立健康的稻田生态系统,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状况。各地可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和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等,因地制宜地组建适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开展示范区建设和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扩大技术推广应用的规模,达到减药控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水稻害虫生态工程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显著,技术措施组装成型,防治效果逐年提高,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农药减量控害意义深远。本文从稻田生态工程控害技术概念、技术措施、技术路线、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药剂诱导稻飞虱再猖獗及科学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是典型的再猖獗型重大害虫。害虫再猖獗包括生态再猖獗和生理再猖獗,前者主要由药剂杀伤天敌使天敌功能崩溃引起,后者指药剂刺激害虫生殖导致害虫增殖倍数显著增加。刺激稻飞虱生殖的药剂包括大部分有机磷、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及一些除草剂和杀菌剂(如井冈霉素、多菌灵)等。通过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基因沉默试验证实化学药剂刺激稻飞虱生殖主要涉及与生殖和代谢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但同一药剂对稻飞虱组团物种产生物种间基因功能生态位分离。这就需要在深入理解化学农药对生态系统中组团物种的正负效应和生殖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用药技术设计。本文综述了一些农药对稻田害虫天敌行为、生殖、捕食功能及稻飞虱生殖影响的机理,并基于同种药剂对稻飞虱组团内不同物种生殖的相反效应,提出稻飞虱多物种共存时的科学用药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业集约化生产引起的非作物生境减少和农业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减弱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显花植物可以为害虫天敌提供食物来源和庇护场所,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本文综述了显花植物对天敌种群的促进作用及其在果园、蔬菜和粮食作物等害虫防治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同时对进一步利用显花植物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并评述了2011-2017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要点。这些技术方案主要从贯彻病虫害综合治理原则, 实施重大病虫分区治理、实施联防联控策略, 遵循“节本增效”技术路线, 促进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等方面, 来促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式的转变和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从增强农田生物多样性入手, 组装配套生态调控措施, 在采用非药剂预防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保护利用天敌, 减少农药的使用, 实现绿色生态工程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病虫草害治理60年: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第一次绿色革命以来,随着感性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显著提高产量的同时,严重削弱了稻田系统的自然调控功能,导致病虫草危害加重。为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危害,防治技术和治理策略已经历了从化学防治、初级综合防治和综合治理进而生态治理等多个阶段的发展。然而,尽管在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对当季作物危害上取得了良好成绩,每年挽回稻谷损失数千万吨,但小虫成大灾、多病共发、杂草群落演变、重要病虫草害抗药性突出等问题,仍严重地威胁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确保水稻生产的可持续集约发展,植物保护研究必须从建设健康稻田系统总体目标出发,加强与相关学科合作,努力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和稻田生态系统自然调控功能,并完善管理和政策保障体系,以确保绿色防控、生态治理技术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农业害虫的自然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根据水稻、棉花、玉米、小麦、油菜、果树和蔬菜等的重要害虫几十年的防治经验,论述了农业害虫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和自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作物耐抗性的利用、植物性杀虫剂的利用、昆虫行为和习性的利用、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农业措施的利用以及农业害虫的综合自控技术。依据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要求,讨论了在农业害虫的治理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一切自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生育期相近的4个水稻品种(津原45、津原11、津原17和花育409),通过等比例混播,研究水稻的遗传多样性对主要病虫害和天敌的发生以及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混播显著降低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种群密度,提高了捕食性蜘蛛的种群密度。混播比单播均值增产2.5%,比津原45单播增产17.3%。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产量因子与害虫及天敌的发生量之间相关性不同,津原45和津原11单播处理中各参数间相关性显著,而在混播处理中不显著。本试验支持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对病虫害调控作用的理论,为水稻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检疫害虫稻水象甲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 Kuschel)是一种毁灭性的水稻害虫,也是一种重要的检疫害虫。近年来在很多省市发生为害,且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并呈扩大蔓延趋势。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稻水象甲大发生危害的情况及原因,深入分析了其发生规律,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江苏水稻病虫害灾变规律变化发展的新特点,以及农药减量控害难度加大、稻米品质质量要求提高等社会需求,结合农药残留风险关键控制点和农药施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分析,提出了水稻病虫害"前防、中控、后保"的全程简约化防控新策略。构建了以"种苗处理和穗期病虫绿色用药"为核心、以"生态调控"为配套的水稻不同生长时期防控技术体系和基于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及精准选药用药技术的支撑保障体系。针对苏南、苏中和苏北稻区的差异化防控需求,建立了分区域分阶段的"X+ΔY+Z"全程简约化防控技术模式。通过多点多年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