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浅析园林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简要分析园林意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结合相关文献及景观实例,通过对形象、典型、联想、模糊、点景及利用植物的特性美等方法进行的大量具体分析,总结出园林意境是在生活美、自然美基础上升华产生的艺术美,站在欣赏的角度上来说,园林意境是“意随人异,境随时迁“的,创作的意境应该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并通过意匠去表现好的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2.
杨闯 《绿色科技》2012,(2):61-62
指出了中国园林在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重要的美学内容就是意境,它通过客观的生活景物,将主观的理念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引起观赏者情景交融的切身感受。分析了中国园林所蕴含的意境,阐述了中国园林造景中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中国园林在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重要的美学内容就是意境,它通过客观的生活景物,将主观的理念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引起观赏者情景交融的切身感受。分析了中国园林所蕴含的意境,阐述了中国园林造景中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4.
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燕  芦建国 《广东园林》2008,30(1):14-17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审美特征,也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寺庙园林中植物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意境的基本概念和营造手法,指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特点是从“有我之境”上升到“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中国园林艺术是流传至今的珍贵传统艺术形式。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便进入到了一个高级阶段,园林营造才真正上升到意境的层面。从“意境”这一基点出发,以美学和历史哲学为理论根基,围绕中国园林意境营造这一研究主题,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起来,探讨并阐释了意境观在中国园林营造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和文学史上的瑰宝,描绘了楚国的人居环境和园林场景。基于“言-象-意”关系和意境心理发生机制,研究《楚辞》中的园林意境及其承载的思想内涵,分别对“大内御苑”“离宫苑囿”“贵族宅园”3类园林的场景意境解译,反映楚国园林“天人合一”,人本主义、浪漫主义、仙境的人居思想和君权至上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7.
王培明 《广东园林》1990,(4):32-36,16
本文概述了中国园林中的田园意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田园意境的特点,及其在园林实践中的应用;论述了田园景观在园林中的作用,以及对园林意境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为对象,从自然、文化、哲学三方面分析两者对于意境的不同追求。在自然方面,中国园林的意境表达重山水性而日本园林重海岛性;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的山水诗画对园林意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则以其茶道文化影响最为突出;哲学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作用于园林意境营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而日本则以禅宗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9.
梁敦睦 《广东园林》1989,(3):7-10,6
意境是文学艺术所追求的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境界,是我国古代文艺创作所重视的一个主要美学范畴,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鉴赏所极为注意的一个审美标准。我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对意境的解释尽管不一致:比如王世贞称之为意象,胡应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园林意境的定义、特征及类型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几种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和几种园林意境创作建构,旨在探讨如何在园林设计中创造出意境深远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园林意境的定义、特征及类型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几种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和几种园林意境创作建构,旨在探讨如何在园林设计中创造出意境深远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2.
论园林意境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或意境论是中国美学对于世界美学思想独特而卓越的贡献,是中国重在表现的美学思想的结晶。中西古典艺术的意境的魅力,西方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亦往往难以企及。在这方面,中西园林艺术的分野也十分明显;中国园林,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十分强调创造园林意境的。中国古典  相似文献   

13.
园林意境,指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名师巨匠们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表达意境.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气候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最佳状态的感染力.其意境表达,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然而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受到千秋赞赏.  相似文献   

14.
竹景观是西蜀园林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秀丽美观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的意境美,体现了西蜀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在对西蜀园林进行文献阅读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西蜀园林竹景观意境进行了分析,从物质建构和精神建构两方面探讨了西蜀园林竹景观意境的营造方法,以期为当代西蜀园林植物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颜亮 《园林科技》2009,(2):28-29
中国园林滥觞于商周时期,发展于魏晋时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发达于明清时代。中国园林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诗情画意”,也就是“意境”美。园林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小品等形式巧妙布局,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景观,置身其中,情景交汇、心与物融,感受到“田园诗”一般的意境,而东晋陶渊明的“田园”风格,对于中国园林文化就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园林设计师在对所要创造的景观将以何种方式为人们所感受,有着不同层次深度上的选择,包括“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过程及“得意忘象”的境界。该文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概念出发点,论述了古典园林设计思维的不同层次及创造思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刘灿 《广东园林》2011,(3):9-13
园林与诗文同属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得益彰,园林意境经诗文点题而升华,同时也成就许多诗文佳话。文章以实例证明,诗文创作有助于提升园林意境并丰富园林景观形态,这是营造园林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18.
从空间分割、借景、植物配植、比拟联想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展现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姜书纳 《绿色科技》2013,(7):131-132
以昆明古典诗词中描写的园林艺术精神生态建构要素为切入点,收集整理了描写园林艺术感官的典型诗词,从游赏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感官角度出发,对诗词中由"形、色、声、香"所构成的园林场景的描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以及园林艺术中的美学风格,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官表达对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瑞强 《林产工业》2023,(10):99-100
<正>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运用国画元素和古典园林意境,注重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表达,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手法,将自然、人文、历史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而运用国画元素和古典园林意境的手法创造出来的中国古典园林,独有一种幽静、雅致、古朴、自然的环境氛围,使人们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在本文中,将探讨纪录片《中国古典园林之旅》中的国画元素与古典园林意境共通之处,为优化园林设计理念,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