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鱼类性别决定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性别决定一般有两种决定模式,遗传决定模式和环境决定模式,遗传决定模式主要由染色体上基因决定鱼类性别,环境决定模式主要由温度、p H值和密度等决定鱼类的性别。文章对鱼类的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和鱼类性别决定基因Sox基因家族、芳香化酶基因及Dmrt基因家族进行了综述。对鱼类的性别控制技术中性激素诱导技术、性反转技术、雌核发育技术、种间杂交技术、三倍体人工诱导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鱼类性别决定及性别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动物繁殖潜力形成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单细胞水平转录组、蛋白组和空间转录组等检测方法快速更新迭代,细胞谱系追踪和基因精准操控等技术取得突破,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和性腺发育的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伴随畜禽养殖对特定性别动物需求的持续增加,基于性别决定机制开发新型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随着动物福利要求升高,出生后的性别控制技术应用受限增加,性别决定阶段进行性别控制的技术在畜禽生产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作者通过分析性别决定相关的经典实验,结合遗传缺陷病例,总结了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调控网络,并通过对性别决定相关基因表达操纵试验中出现的性别逆转现象和性别特异性分化过程的研究,串联起整个哺乳动物初级性别决定的调控网络;追踪了基于性别决定机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而开发的性别控制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力求通过总结近年来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创新家畜性别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单性花植物性别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个自然现象。单性花由于仅含一种有功能的性器官,通过对其研究有助于解释植物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调控机制。植物性别决定方式多样且复杂,既有通过性别决定基因决定性别,又有性染色体,通过阻止性别决定基因重组确保稳定的性别分离;同时表观遗传由于影响基因表达活性,对性别分化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植物激素、遗传因子、表观遗传修饰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单性花性别。本文从单性花分类、雌雄花表型性状差异、遗传基础、表观遗传修饰、激素调控等方面综述单性花性别分化和决定调控机理,并提出未来研究中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为揭示植物性别分化和决定的机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畜牧生产中,家畜性别控制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研究基础主要来源于性别决定。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生物学过程,受到一系列性别决定基因的调控。前期的研究发现,主要的性别决定基因有Zfy基因、SRY基因、Sox9基因、Dmrt1基因、WT1基因、SF1基因以及Gata4基因等。论文对哺乳动物尤其是家畜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基础主要来源于性别决定。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以Sry基因为主效基因,同时,还受其他基因级联作用调控。主要性别决定的基因有Sf1基因、Wt1基因、Wnt4基因、Dax1基因等,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性别决定机理与性别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一个以SRY基因为主导,多基因参与的有序协调表达过程.作者对性别决定基因及其功能、性别决定的分子模型及性别鉴定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鸡胚性别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禽性别控制研究包括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性别鉴定、性别诱导和性别控制等方面。性别决定与分化本质的发现是家禽性别研究的重要基础,对鸡胚性别的早期鉴定是对性腺基因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性别决定的研究对人类认识自身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对人类医学研究和畜牧业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因此,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发生的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科学家们倾注了很大的兴趣。通过长期楔而不舍的探索,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和性别发生的研究已有了初步成果。对性别决定物质基础的认识早在五十年代初,Jost就从组织学角度研究了性别决定现象,认为在胚胎发育的某一特定时期,睾丸中激素的分泌使生殖系统由向雌性方向发育转为向雄性方向发育,睾丸的发育对动物的雄性性别分化具有决定性影响。几年以后,科学家们又发现,Y染色体的存在与否也…  相似文献   

9.
水产动物种类繁多,性别决定机制极其复杂,受到性激素、环境、基因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部分水产动物还在生长、营养等方面表现雌雄差异,水产动物性别决定机制成为近来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的热点.本文对近来水产动物性腺分化、性别决定、性别调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水产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家畜早期胚胎的性别鉴定是家畜胚胎移植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动物性别的人为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性别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鉴定方法。本文对性别决定基因、动物性别决定机理、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方法等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mRNA和miRNA对动物肌肉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肌肉的生长发育是动物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动物的肉用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mRNA和miRNA被鉴定和验证,它们参与动物肌肉的形成、肌肉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动物肌肉形成机制、mRNA和miRNA在动物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在绵羊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肉用绵羊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microRNAs小分子在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对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凋亡和代谢、肌细胞生成、癌症、病毒感染等方面影响显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主要概述了microRNA的功能及近年来人们对microRNA在自然界生物中功能的研究新进展,以期为今后microRNAs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数年来,有关“中国诠释学”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尤以傅伟勋教授、成中英教授、黄俊杰教授和汤一介教授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前人的摸索为我们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但是,已有的几种“中国诠释学”体系中也暴露出一些应予关注的问题,如:“中国诠释学”的构建不能只在方法论层面上下功夫,还须进行本体论层面的梳理;对西方诠释学的借鉴应当有所选择,无区别的移植只会损害“中国诠释学”应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Studies of mammalian fertilization progressed very slowly in the beginning because of difficulties in obtaining a large quantity of fully mature eggs at one time. With progression of techniques to collect and handle eggs and spermatozoa, research in mammalian fertilization advanced rapidly. Today, far more papers are published on mammalian gametes and fertilization than those of all other animals combined. The development of assisted fertiliz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revolutionized basic research as well as human reproductive medicine and animal husbandry. Reproduction is fundamental to human and animal lives. The author lists a few subjects of his personal interest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of gametes and fertilization. Each reader will probably have more exciting subjects of future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5.
猪β防御素-1 (porcine β-defensin 1,PBD-1)是广泛分布于猪消化道、呼吸道、肝肾等多种组织细胞内的一类活性多肽,在猪防御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结果证明PBD-1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几乎无耐药性, 已引起各国研究者的日益重视。目前对PBD-1科研工作在不断深入,可以相信PBD-1将在动物养殖、疾病预防和提高畜产品品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者就PBD-1的分布、分子结构、抗菌作用机制和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静电纺丝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该技术具有装置简单、价廉、获得的纳米纤维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非常相似,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丝素蛋白是一种天然的、可降解、低免疫原性的结构蛋白,在生物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静电纺纳米丝素在修复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以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想法.  相似文献   

17.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通过产生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并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来竞争性的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作为生防菌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在农业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系统收集了最新的相关文献,对B. velezensis的分类、次级代谢产物以及主要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该菌株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Scientists, researchers, and their findings are critical factors in helping to resolve contemporary societal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tremendous interconnectivity of our lives and the expanded scope and scale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problems we face, the research community needs to be both more involved and more compet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policy and to become more effective participants in the political and media activities in which their work is firmly embedded.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researchers and scientists will be more relevant, have more impact, and be more productive if they can blend outstanding science with new non-cognitive skills that can reinforce the important social context of their work.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体现出生物学、农学和地理学交叉的特点。近年来,全球许多国家及相关研究机构对草地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本研究以SCIE论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利用Thomson Data Anlyzer(TDA)和UCINET软件对1996-2015年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探究了近20年来国际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变化趋势、研究力量分布、重点领域、研究热点及国际合作。结果表明,近20年来,国际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论文以平均8%的速度增长;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所涉及的学科较多,主要有农业、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植物科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地质学等;除了对草地、农业关注外,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也对物种及生态环境保护较为重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论文的综合影响力较高,美国在国际间合作中表现最为突出,与各主要国家间均具有很强的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在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方面非常活跃,其论文量遥遥领先于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等其他机构,但研究水平、影响力以及国际合作能力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20.
Murine noroviruses (MNV) are currently the most prevalent viruses infecting mouse research colonies. Concurrent infection of research mice with these viruses can dramatically alter the experimental outcome in some research models, but not others. In this report,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MNV1 and MNV4 on a murine model of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induced by Salmonella typhimurium infection in C57BL/6 mice. Subsequent co-infection of these mice with MNV1 or MNV4 did not lead to major changes in histopathology,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r the fibrotic response. Thus, MNV does not substantially alter all gastrointestinal research model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investigating potential alterations in the research outcome by MNV on an individual basis. We hypothesize that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cases of research models that use immunocompromised mice, which could be more sensitive to MNV infection-induced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