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240羽,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在饲粮中分别添加5%,10%,15%的发酵豆粕,试验共进行42d。试验结果:通过组织切片可看出,试验Ⅰ、Ⅱ、Ⅲ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试验Ⅱ组的回肠绒毛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和试验Ⅰ、Ⅱ、Ⅲ组空肠隐窝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十二指肠和试验Ⅱ、Ⅲ组回肠肠壁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试验Ⅰ、Ⅱ、Ⅲ组的十二指肠,试验Ⅱ组的空肠,试验Ⅱ、Ⅲ组的回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绿壳蛋鸡肠道组织形态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对18周龄放养和笼养卢氏绿壳蛋鸡各10只(公母各半)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放养公鸡各肠段绒毛长度均大于笼养公鸡,十二指肠段差异极显著(P0.01);放养公鸡各肠段及放养母鸡十二指肠段的绒毛宽度极显著大于笼养公鸡(P0.01);放养鸡各肠段隐窝深度均大于笼养鸡,公鸡各肠段和母鸡回肠段差异显著(P0.05);放养鸡除母鸡盲肠段外,各肠段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值)均略小于笼养鸡,公鸡空肠及母鸡回肠段的差异显著(P0.05);放养公鸡肝脏、胰腺、胸腺、法氏囊质量以及胸腺、法氏囊器官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公鸡(P0.01);放养母鸡肝脏、胰腺器官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母鸡(P0.01)。表明不同饲养方式下卢氏绿壳蛋鸡的肠道及免疫器官发育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热应激环境下育成鸡肠道菌群以及黏膜结构的变化,揭示热应激下家禽肠道中正常菌群定植与黏膜结构变化的相关性,选取健康状况相似的10周龄日照琅琊鸡96只,设适温对照组((24±1)℃,Ⅰ)和高温组((38±1)℃),随机分在2个人工环境气候舱中饲养,试验期为14d。采用16SrDNA PCR-DGGE技术,分析热应激处理后1d(Ⅱ)、7d(Ⅲ)和14d(Ⅳ)时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部位内容物细菌群落多样性以及组织黏膜形态变化、肠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结果表明:热应激持续时间越长,对回肠部位菌群影响越大,Ⅲ组十二指肠与回肠部位优势细菌菌群组成分离明显;Ⅳ组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部位优势细菌菌群组成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热应激时段在空肠部位可检测到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螺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ralis)、Plebeius杆菌属细菌(Bacteroides plebeius strain)和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而回肠部位可检测到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和不可培养的细菌等;Ⅲ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肠段的绒毛长度均明显下降,其中回肠绒毛长度减少最为显著(P0.05);十二指肠、空肠隐窝深度及V/C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各肠段肠壁厚度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Ⅲ组空肠和回肠内杯状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其中回肠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热应激对育成鸡各肠段细菌菌群组成的影响很大,并且黏膜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破坏消化道菌群平衡,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阻。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的益生素对肉仔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空场、回肠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黏膜厚度和肠壁厚度等。结果表明:0.3%益生素对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最佳,肠绒毛长度最长,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最大,黏膜厚度和肠壁厚度最厚。说明0.3%益生素对改善和增强肉鸡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鸭为对象,研究了包膜丁酸钠对肠道黏膜形态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1日龄北京鸭240只,分别饲喂: 基础日粮;基础日粮+500 g·t-1包膜丁酸钠;基础日粮+1 000 g·t-1包膜丁酸钠;基础日粮+40 g·t-1杆菌肽锌。分别在鸭21 日龄和42日龄,每个重复分别取2只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制作石蜡切片,测量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计算绒隐比(V/C),并对各组肉鸭十二指肠内容物中的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添加包膜丁酸钠对肉鸭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改善效果明显,1 000 g·t-1包膜丁酸钠添加组显著增加了空肠的绒毛长度、降低了隐窝深度(P<005),1 000 g·t-1包膜丁酸钠添加组对肠道黏膜形态的改善作用优于500 g·t-1添加组。同时包膜丁酸钠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中脂肪酶的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能有效改善肉鸭肠道黏膜的形态,提高脂肪酶活性,促进肉鸭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21日龄罗斯肉鸡2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设正对照与负对照,试验组各添加一种商业非淀粉多糖(NSP)酶制剂,研究NSP酶制剂对肉鸡肠道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之间,十二指肠食糜pH差异不显著(P0.05)。负对照组肉鸡回肠和盲肠食糜的pH与正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均高于添加商业NSP酶制剂的3个试验组(P0.05)。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正对照组肉鸡显著大于负对照组肉鸡(P0.05),但低于3个试验组肉鸡,且试验1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最大。回肠的肠道形态统计结果与十二指肠趋势一致;各处理组之间盲肠绒毛高度和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隐窝深度均低于正、负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NSP酶制剂酶谱和活性对肉鸡肠道组织的影响是造成生产性能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酵母蛋白替代鱼粉对肉仔鸡饲喂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24只1日龄AA肉仔鸡混合雏,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分别施予2个饲粮处理,以此研究用酵母蛋白替代鱼粉对肉鸡饲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7d试验组AD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CR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21d试验组AD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全期2组3个指标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活率组间差异亦不显著(P0.05);组间免疫器官(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的发育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相对长度、厚度、十二指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之比(V/C)的差异亦不显著(P0.05).因此,在相等营养水平肉仔鸡生长期饲粮中,用酵母提取蛋白等量替代鱼粉能获得相近的生产性能,免疫器官及肠道发育方面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限饲对肉鸡生长及屠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限饲对哈博德肉仔鸡生长性状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限饲组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5-8周龄体重、腹脂重和腹脂率均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限饲组可以提高肉鸡的脾脏指数,而且能量限制组的效果优于自由采食组。  相似文献   

9.
复方中草药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ⅡⅢ和Ⅳ组均能一定程度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平均采食量,促进仔猪的生长速度,且试验Ⅳ组效果最好;试验Ⅱ,Ⅲ和Ⅳ组的各肠段绒毛长与隐窝深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且试验Ⅳ组的十二指肠、回肠和试验Ⅲ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试验Ⅱ(P<0.05);对于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而言,试验Ⅱ,Ⅲ和Ⅳ组均比对照组增大,其中试验Ⅱ组的空肠和试验Ⅲ组的十二指肠、回肠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非洲鸵鸟皮肤抗菌肤对海蓝白商品雏鸡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选取50只1日龄健康的海蓝白商品雏鸡,随机平均分为2组:试验组(T组)饮水中加入质量浓度为1 mg·L~(-1)的非洲鸵鸟皮肤抗菌肽提取物,对照组(C组)饮水中不添加,分别于1,4,7,10,17日龄取材,制作组织切片,显微成像系统测定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盲肠的隐窝深度、皱襞高度和肌层厚度.结果表明,T组雏鸡的各项指标均高于C组,且4日龄时T组雏鸡十二指肠绒毛长度与C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10日龄时T组雏鸡空肠隐窝深度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10日龄时T组雏鸡盲肠隐窝深度与C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