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贫型农村互助资金会是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模式,有效地破解了落后地区农户发展农业生产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浙江扶贫型农村互助资金会以社区性和非营利性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为组建原则,具有立足扶贫、共同出资、民主管理、抵押创新等特点。作者对其产生发展成因作出比较精确的描述,阐述扶贫型农村互助资金会的效用,并提出实现农村互助资金可持续发展对策必须推动三社联动;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互助合作金融领域需求巨大。但直至目前,农村互助金融业务的发展仍然缺乏系统有效的载体。我省供销社长期扎根农村,在经过深化改革后,凭借其健全优化的组织体系开始广泛参与、融入农村互助金融市场。基于前期相关调查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浙江省供销社参与农村互助金融发展的优势,对资金运营机理及金融互助模式进行探究,发现其中信用风险等风险因素,最终提出有效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浙江省供销社更好地参与本省农村互助金融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依托农民合作组织开展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的实践探索越来越多,成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探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风险问题是应有之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德国农村合作金融风险防控模式,希冀能够对我国同类事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是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重要内容,对于完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更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解决社员资金困难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阻碍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影响合作社发展信用互助的信心,降低社员参与信用互助的热情,针对信用互助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从合作社自身、政府机构、金融部门三个角度出发分别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旨在为社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解决社员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问题,为农村合作金融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陈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89-13491
介绍了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别是信贷供给主体单一、农户缺乏担保和抵押担保导致的信贷供给不足,农民贷款困难;金融服务单一,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民间借贷活跃,但缺乏正规的引导和规范;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分别是增加信贷供给的主体,扩展融资渠道,由此要扩大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加强农业银行支持农村建设的力度,强化农信社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角色,以增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资金支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允许“民间融资”浮上水面;增加政府的财政支持,实行税费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业金融覆盖率,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资金保障,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和支持,缓解了农村资金短缺的矛盾。目前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征信体系不健全、担保机制不完善、缺乏风险防范管理、金融人才缺乏等问题。建议从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担保机制、加大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加强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信贷资金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对农村信贷资金配置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农村信贷资金规避风险的需求也日趋迫切.但是就发展现状来看,农村金融组织在动员资金方面规模不足,在配置资金方面能力有限,在规避风险方面缺乏转移机制,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要,因此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是客观供求条件下民间自发组织形成的、为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融通活动的总称.农村民间金融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大金融支柱之一,其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必须要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动员资金、配置资金和规避风险方面的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吴仲广 《甘肃农业》2009,(12):22-23
从保险的供需主体入手,系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引入ART金融产品的概念,提出了欠发达地区"以互助共济"为特征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和行政推动、资金投入、组织保障、风险求助"四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整体把控,分析了重庆市的农村金融组织的总体情况,运用一般分析与个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这3种主要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类型发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从政府、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农村村民3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政府应着力于政策与法律约束建设,帮助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业务活动,并相应加大扶持与宣传力度;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应着力创新自身业务形式,提高内部结构的优化,利用人力资源与自身优势吸引商机,注重盈利性与社会性的协调发展;农村村民也应该提高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信心与支持度,促进其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结合理论与实际构建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组织的调适”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风 险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风险识别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及因子分析的方 法,对江苏省盐城市36 家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风险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风险类型, 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决策监督风险、管理者风险、竞争风险、激励风险、外部监管风险、财务风险、规模风 险、宏观经济和政策风险。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设置有效的外部监管对控制上述风 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资金短缺和金融服务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的瓶颈。为尽早发现农村合作组织资金互助所遇到的困难,并摸索出一条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短缺问题的途径,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金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农民借贷多表现为周期短、额度小、借贷频率高的特征,这与农村正规金融的借贷规定是相矛盾的,同时农民的生活性借贷也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满足.京郊各个村镇都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在这个组织内部自发产生了农民资金互助的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分散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京郊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刚刚产生,日常经营管理尚处于摸索、尝试阶段,为了更好发挥其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促其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起一系列的运行规范.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农村微型金融的具体形式,贫困村互助资金在缓解农户资金需求、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创新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培养农户诚信意识、构建和谐社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以甘肃省为例,介绍了甘肃省贫困村互助资金基本制度安排及贫困村互助资金取得的成效,分析了互助资金在贫困瞄准、风险控制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贫困瞄准度、加强能力建设、强化风险控制、拓宽融资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经济不断深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经济下一步发展和走向,关系到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多样化的资金支持和规避风险的金融机制。而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种金融需求,客观上仍主要依靠金融组织发挥作用来解决。因此,中国农村经济要稳步增长,必需发挥农村金融组织在动员资金、配置资金、规避风险这三方面的作用,以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充足有效的金融支持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阶段和数字金融发展的最新趋势,使用2020年南京市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对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分析发现,接近40%的农业经营主体存在正规贷款需求,但12%的农业经营主体因申请贷款手续复杂、需要抵押、审批时间长等原因未向银行申请贷款;获得贷款的经营主体中,60%以上资金来源于农村商业银行,且收入水平越高信贷规模越大.同时,农村地区数字金融普及深度不足,数字金融产品的使用停留在支付、收款等初级阶段,对申请贷款、投资理财等线上业务缺乏了解,且信息孤岛问题使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利用数据资源创新金融产品.因此,建议通过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农业保险和农业担保发展、加强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路径,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确保农村金融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正>27、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民合作金融。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加强市、县(市、区)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监管,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  相似文献   

18.
日历     
《中国农村科技》2013,(6):10-11
5月9日5月9日,科技部农村中心在京组织召开了农业科技金融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调研座谈会。座谈会围绕农业科技金融特点、发展现状及问题、农业科技金融融合机制与实践探索、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典型案例等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中央1号文件在阐述关于“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时明确指出,要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并进一步指出,要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根据2014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笔者认为,所谓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应具备三大特点:首先是相对于已经长期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农村信用社而言的;其次是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再次是有别于商业性金融组织的。中央提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传统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信社)的发展,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制约,是“审批经济”的典型产物。虽然农信社仍然在“三农”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金融支撑作用,但却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农村经济实践。许多地方60%-70%的农村资金流向了城市和非农产业。农信社的贷款投放虽然约2/3用在了“三农”方面,但真正用于农业产业的则占极少比例。因此,与新型农业现代化相适应,迫切需要积极创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其基本路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农村新型合作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弥补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缺陷,但在其经营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本文在阐述中国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韩国农协合作金融事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中国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经验借鉴,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