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黄河与黄土高原的治理开发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举国上下都在关注、思考.围绕这个问题,我对山西黄河流域的61个县,特别是沿黄河(北起偏关、南至垣曲)的19个县作了较详细的调查研究.所到之处,采取边看边议、走访座谈、回忆对比、查阅资料、分析论证等方式,同当地干部、群众、科技人员一道,探讨不同时期黄土高原治理的成败得失,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治山治水的新鲜经验,寻求其中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对策,逐步掌握战胜黄河水害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动权.经过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对这一问题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集中一点就是:黄土高原的治理开发,既是治理黄河水害的根本大计,也是振兴黄河流域的重大战略.这是一项巨大的生态系统工程,要在遍布黄土高原的千山万壑展开全方位大面积治理开发,必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实施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治理开发之基本经验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认为黄土高原治理开发中的基本矛盾是由水土流失侵蚀环境和较高人口密度所构成,并对黄土高原治理作了系统的历史回顾,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黄土高原治理开发的35要基本经验:1,增粮起步,治理开发并举,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发展农林牧业,建立产业经济,3,小流域为单元,坡沟兼治,治坡为主,生物与水土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修建基本农田,根据黄土高原治理基础和规模,指出这是一项世纪性工程,并提出若干关于黄土高原治理开发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建议设立高层次科学项目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保持水土资源,建设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当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之危害人所共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而黄河的泥沙又是黄河下游洪水泛滥成灾的根源.因此,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早在明朝初期,就有人开始提出"治水先治源"的方略.民国时期,中外专家进一步提出了上、中、下游全面治理黄河的意见.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方略日趋完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这一观点日益明确.已有的研究表明,植被是抑制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恢复植被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效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发挥了先行引导作用。但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还面临着诸多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为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始终坚持"持续减少黄河泥沙,利民、安民、富民"的工作宗旨;二是要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区域部署,坚持"由粗到细,整体推进"原则,抓紧实施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同时相机开展多沙粗沙区治理的前期工作;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综合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并在措施选配上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封育保护、生态移民多种措施科学选择,合理配置";四是尽快实现"依法、依规、按制度"管理的运行机制;五是注重重大基础问题研究,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有效机理和可持续调控等关键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加快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地,也是西部开发的关键区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效治理程度低,治理速度慢。在分析了其原因后认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必须确立自然观的科学理念,治理的战略目标应是有限的和分阶段的。提出了加快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纸坊沟流域土壤入渗速率随空间和治理度之变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由于黄土具有入渗速率高的特点,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将"全部降水就地拦蓄入渗"作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战略决策,而采取小流域为单元的方法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开发,在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流域治理中取得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层次结构及其演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面对黄土高原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众多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如何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是长期困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该文根据黄土高原不同时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构成内涵和任务目标,提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和区域适宜性的特点,并将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划分为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小流域治理与发展模式、特定下垫面治理模式和特定问题治理模式4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层次模式的适宜性。同时根据60多年来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演变,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阶段性,明确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治理模式及其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现在全国上下深切关注着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其实问题的根源都出自人们对黄河流域尤其黄土高原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形成了"3个恶性循环":广种薄收,薄收更广种,虽是罪魁祸首,但常反被忽视,致使生态环境脆弱,人民长期贫困;只有下游河床越淤越高,防洪大堤越筑越高,越高越险和断流历时越来越长,上溯速度越来越快2个恶性循环的危害才使人惊恐.不难看出,这是恰与形成黄土高原自然规律完全相悖的人为地质过程的结果.可惜它还未引起人们深入充分的认识,难怪一向短缺一个为各家合力共识的治本对策.当今国家将经济发展的重点向中、西部转移,并要求重建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黄土高原的持续开发与治理对策就显得更为举足轻重.由此其各项对策都将面临着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分析和抉择.笔者最近从陆地生态的发生发展及其整个地质历史演变过程的研究中发现:"土壤水库"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是陆地生态发生发展的关键和"动力",只要维护土壤水库的正常发展就能更好地保卫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降尘堆积环境条件和持续的成壤过程,可使降水具有直接渗入"地下水库"的特殊功能.只要维护住高入渗土壤水库的存在就能确保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的顺利实现.这样一来,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就不失为根治河害,振兴社会经济,确保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黄河治理开发重大实践的需求出发,回顾了黄河水土保持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侵蚀规律、水土保持减水减沙作用、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等,介绍了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发展和科研平台建设现状。根据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提出了水土保持科研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研究手段、方法、对象、内容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非宜林地水土保持造林,帮助山区农民脱贫,加速治理黄土高原,15 年前开始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突破口,大力进行沙棘建设。回顾了15 年来全国沙棘开发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了成功的经验,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1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流域治理已成为陕北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1983年陕北的无定河、黄甫川流域被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区,延河、佳芦河也相继列入世界银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进行重点治理.好机遇为陕北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政府重视、政策调动加上资金投入力度的增大,使这一地区的小流域治理健康、持续发展,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好势头,在规模治理、综合治理、开发治理上都有大的突破,涌现出不少沟、坡、塬、峁、梁综合治理,林、草、果、粮全面开发,山、水、田、林、路一步到位的成功典型,充分显示了黄土高原治理开发的潜力和希望,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闯出了路子,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近期方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土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条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使黄河成为最难治理的河流.因此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全国的重中之重.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方略的形成历经3个时期.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现代治水思路的确立,根据黄河治理开发要达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目标,提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近期方略为"防治并重、保护优先、强化治理".防治并重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防"是全面积的,"治"是局部的,但没有"治"就不好"防",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保护优先突出充分利用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优先保护好现有环境,以小流域治理来支撑大面积植被恢复.植被恢复应实施大面积封禁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植被建设要以草灌为主.强化治理治理要以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和减少入黄泥沙为主要目标,要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口布局的调整相结合.在治理的总体布局上要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在治理措施上要以沟道坝系工程为重点;在治理力度上应该强调高起点、高标准.近期设想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重点带一般,尽快实施"两河两川、十大孔兑"水土保持项目,继续搞好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启动生态修复工程,运用"3S"技术做好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加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健康发展,在深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生物措施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用的基础上,按照黄土高原河谷平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鄂尔多斯高原区和土石山区5个类型区,提出以植被建设和保护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思路和治理对策,同时指出了采取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时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设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必需推行水土保持耕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黄土高原的区域治理与区域开发,是我国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巨大系统工程.它关系到8 000万人口的脱贫致富和40多万km2土地的生产力开发,也关系到整个黄河流域的持续发展.为了建设好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首要的问题是千方百计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针对目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当前面临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包括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治理黄土高原的前景与重点治理区的选择问题、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与沟壑治理相结合的问题、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植被恢复前景问题、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划的理论基础问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后效的预测、监测与评估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模型黄土高原是为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和治理效益 ,借助实体模拟理论和技术、测控技术和信息技术而构建的高科技试验研究模型体系 ,包括原型小流域观测、实体小流域模型和室内比尺模型。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总目标与任务是 :在黄土高原地区选择不同类型区 ,构建野外和室内物理模型 ,开发数学模型 ,探索水土流失规律 ,提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研究水土保持效益。开展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在基础理论、应用实践和技术及设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介绍了近期已开展的工作和当前急需探索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一个明显的特征,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恶劣是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将治理与开发紧密结合,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挖掘资源潜力,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是当前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带着这一问题,笔者最近对浑源县小流域治理开发的重点乡村和部分农户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小流域能做大文章!浑源县位于晋北黄土高原的边缘,幅员面积1996km~2,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山、坡地占86%,水土流失面积就达72%,属全国八大片永定河上游重点治理区.近几年,该县将户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分析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指出强化生物措施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基本意义,并针对植被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生物措施几点基本对策,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9.
1 山川秀美的含义 着眼于黄土高原乃至于全国生态环境及其建设的问题和症结,总结数十年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学习体会江总书记"山川秀美"的批示和"西部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实质,我们认为"山川秀美"的基本含义是: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绩效评估与生态重建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 5 0 a来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其中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面上治理程度差 ,整体治理水平低 ,治理速度慢 ,治理绩效主要集中在重点治理区和典型流域 ;(2 )黄土高原人口密度远远超过该区合理的人口容量 ,人、地、林、粮矛盾突出 ,黄土高原的治理一直以解决粮食问题 (温饱问题 )为主线 ,这是其治理难以深入和取得应有效益的关键所在 ;(3)单纯的政府行为和无偿的投资方式不利于综合治理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 ,黄土高原治理方针和设施方略未能切实地与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融为一体来考虑 ,即未能把治理变为当地群众的自觉行动 ,因而 ,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严重和贫困依然是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为迅速改变黄土高原贫困落后面貌 ,必须调整治理思路 ,重新构建新的治理模式 ,其中最根本的战略是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