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利用陕西省96个县(区、市)气象站及周边省份临近气象站近30 a(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辅以经订正后的各县气象哨和水文站观测数据,在对国内外葡萄区划指标分析基础上,确定以≥10℃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酿酒葡萄成熟期8—9月水热系数为二级指标,冬季埋土防寒线、9月降水为辅助指标作为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基于GIS技术,利用小网格推算模型对区划指标空间化后,采用主从叠代方法,制作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陕西省酿酒葡萄种植可分为4个气候区和12个气候亚区,自兴平以东的关中东部海拔900 m以下地区是陕西省种植酿酒葡萄的最优区;对各区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因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2.
宁夏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宁夏的气象资料(1996~2004年)进行统计分析,以酿酒葡萄生长期(4~10月)的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葡萄浆果采收前2个月(8月、9月)的水热系数作为二级指标,将宁夏酿酒葡萄种植划分为12个栽培区域;综合分析影响酿酒葡萄品质的气象因子,认为兴仁、同心、韦州、麻黄山等以北的地区是发展酿酒葡萄的适宜区域,其以南地区因为活动积温不足,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难以进行酿酒葡萄的栽培。西北林学院学报23卷第4期江志国等宁夏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初探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酿酒葡萄的品质和促进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9个酿酒葡萄主产区的土壤、气候、栽培品种和栽植方式进行总结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酿酒葡萄产区土壤类型多样,且主要为砂质壤土和灰钙土,其pH值多数呈碱性;9个葡萄主产区的年活动积温均在2 300℃以上,西部产区的年降雨量平均在200 mm左右,冬季需要埋土防寒;大部分产区的主栽品种为赤霞珠、梅鹿辄和霞多丽等几个欧亚种品种,栽培模式基本相似;我国主要酿酒葡萄产区基本在降雨量较少、光照充足的西北或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6,(3):131-135
气象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天津地区的汉沽、北辰、宝坻、蓟县4个葡萄产区的4—10月活动积温为3 580~3 700℃,能够满足不同成熟期酿酒葡萄品种对热量的需求;4个产区4—10月份活动积温差距小,无法进行葡萄品种气候区域划分;7—9月份的水热系数值K=1.4~1.8,8~9月份K=1.2~1.6,说明天津地区是酿酒葡萄种植的优良产区。但是7、8月份尤其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年温度最高,降雨量最大,日照时数最低;高温高湿低光照限制了葡萄品质形成,为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是品种引进筛选中首先和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藏区是中国特有的高海拔酿酒葡萄产区,目前栽培海拔已到2850米,其中2800米的22个酿酒葡萄品种在收获期可溶性固物达20~23 Brix,酸度达8~10克/升,品质较高,还可延长挂果时间。为探究藏区海拔高于3000米区域是否适合酿酒葡萄栽培,探索藏区酿酒葡萄栽培上限,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对高海拔区域的气象因子与海拔高度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表明:以有效积温作为一级指标,无霜期作为二级指标,理论上证明黑酿酒葡萄栽培上限为3100.36米,白葡萄的酿酒葡萄栽培上限为3251.425米,无需埋土。因此,藏区3000米以上的区域仍适合酿酒葡萄的栽培,目前种植的最高海拔2850米是适合的葡萄酒产区,藏区海拔低于3251.425米的区域都可作为葡萄酒产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贵阳不同县区气候特点和影响美味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区划指标体系,为贵阳地区猕猴桃产业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贵阳地区208个气象站点2000-2020年的气象数据,通过分析影响猕猴桃品质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采用GIS技术对贵阳美味猕猴桃种植适应性进行区划。【结果】贵阳地区热量、降水、光照均适宜猕猴桃生长发育。以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0℃积温、1月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这6个气候因子作为划分贵阳地区美味猕猴桃栽培气候适宜的主要因子,每个指标分 4 级,对应高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美味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位于贵阳地区四周的低海拔区域,适宜区位于贵阳地区中部偏北区域。【结论】贵阳地区均属于猕猴桃种植适宜区,目前实际种植情况与美味猕猴桃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咸阳富士苹果优质生产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咸阳市12个气象站1981-2010年观测资料及全市68个区域自动站2008-2010年气温、降水数据统计分析了咸阳气候特点,通过与全国苹果气候区划气象因子对比,结合咸阳地区富士苹果实际生产调查结果,确定出富士苹果优质生产气候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制作出咸阳富士苹果优质生产气候区划图,以期为咸阳富士苹果产业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光热资源的中国温室气候区划与能耗估算系统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基于光热资源的中国温室气候区划与能耗估算计算机系统,实现中国温室的动态区划,明确中国温室作物周年生产光热资源与能耗分布状况。【方法】针对温室作物生产特点,确定10个温室气候区划指标,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进行气候区划,并建立基于光热资源的中国温室气候区划系统。将温室气候区划系统与温室作物周年生产能耗预测模型相结合,建立基于光热资源的中国温室气候区划与能耗估算计算机系统,并以Venlo型玻璃温室及温室主栽作物黄瓜和番茄作物为例,利用中国621个标准气象站30年(1971—2000)的逐日气象资料,对系统进行应用实例分析。【结果】系统将中国区划为温室作物生产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3个一级区域和9个二级区(每个一级区分为I级、II级、III级区)。适宜区的特点是一年中适宜温室作物生产时期长,温室冬季加温能耗低,决定温室作物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子是适宜温室作物生产时期的总太阳总辐射量。次适宜和不适宜区的特点是温室冬季加温时间长、能耗高,夏季降温能耗少,决定温室作物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子是温室需要进行加热时期的负积温。【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系统一方面可以根据历史气候资料年代的变化进行温室气候动态区划,明确不同气候区温室作物生产光热资源分布动态,另一方面可以应用于计算不同类型温室和不同作物在不同温室温度控制目标下,各个温室气候区域的温室作物周年生产能耗,为中国不同类型温室投资风险评估、以及从能耗角度优化温室结构设计和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
新疆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新疆酿酒葡萄的种植进行了气候区划.将新疆划分为4个类型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破眠剂处理对提高攀西地区酿酒葡萄结实性的作用,为提高西南干热地区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方法】于2003-12~2004-01和2004-12~2005-01,在四川省攀西地区对霞多丽、佳美、梅鹿辄、玫瑰蜜4个酿酒葡萄品种休眠冬芽进行化学药剂抹芽处理。在翌年葡萄坐果期之后调查结果系数,分析比较破眠剂处理后的结果系数。【结果】01-10破眠剂处理提高葡萄结果系数的效果最好;对于CaCN2、H2CN2、(H2CN2+吐温80)3个化学药剂及其不同浓度处理,1.0%H2CN2+1.0%吐温80处理提高结实的效果最好;供试的4个葡萄品种中,破眠剂处理后仅有梅尔辄和佳美的结果系数提高明显,其中梅尔辄的结果系数提高幅度可达到30%以上,佳美结果系数的提高幅度可达7%。破眠剂处理对霞多丽结果系数的提高无明显效果,破眠剂处理会导致玫瑰蜜结果系数下降。【结论】01-10是攀西地区酿酒葡萄破眠剂处理提高结实性的最佳时期,1.0%H2CN2+1.0%吐温80是攀西地区酿酒葡萄破眠剂处理提高结实性的最佳药剂组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象山县33个自动气象站多年气象观测资料,根据“红美人”柑橘生长发育所需的气候条件,提取和分析处理年平均气温等气候区划指标20项,编制“红美人”柑橘种植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象山全域气候条件总体适宜种植“红美人”柑橘,仅有约不到10%的区域为不适宜,象山高品质“红美人”柑橘主产区均为气候适宜区。气候种植适宜区的定塘、高塘岛等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的低温冻害风险区域。象山西北部的西周部分区域易受高温热害及低温冻害影响,高风险区域重合度较高,综合气象灾害风险较高,不适宜种植“红美人”柑橘。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规划种植,为防御自然灾害、安排农业生产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GIS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基于GIS的农业气候区划是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传统的区划方法结合,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和空间地理条件对农作物布局的综合影响,可以得到客观精细的农业气候区划成果,给当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介绍了利用该方法制作霍山板栗区划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的21个所象指标中筛选出7-9月平均气温、≥10℃年积温、年均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作为分区指标,并根据生产实际结合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再生稻栽培区域分为3个气候生态区。即鄂东低山丘陵再生稻适宜区,鄂中丘陵平原再生稻适宜区,鄂鄂西山地再生稻次适宜区。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的22个气象因素中,选出≥10℃积温、7,9月均温、8月降水量、8-9月日照时数作为区划分区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将安微省再生稻种植区域分为4个气候生态区。即皖南山区再生稻适宜区,沿江再生稻适宜区,江淮再生稻适宜区和沿淮再生稻次适宜区。  相似文献   

15.
陇南市武都区大风时空演变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陇南市武都区1971—2010年大风资料分析得出:武都区大风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尤以4—8月出现频数最多,占总次数的80%,20世纪70—80年代为大风多发时期,进入90年代以后大风天气明显减少,大风可造成林木和作物的倒伏、断枝、落花落果等,造成设施农业的破坏,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该文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GIS技术分析得出:陇南市武都区大风危险性等级和风险等级白龙江河谷最高,其余各地由低到高递减。  相似文献   

16.
隆回县金银花生长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隆回县的气候条件为依据,采用比较分析方法,详细地研究了金银花的气候生态规律和环境因子对金银花生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总结出有重要影响的气候指标。结果表明,隆回县的北部、西北部等地为最适宜区,隆回县的绝大多数区域仅为次适宜区。为湖南金银花产业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金银花栽培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是衡量我国城市绿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国都采用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比与绿地率高5%的经验数值来预测绿化覆盖率的大小,但随着我国城市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5%的差值与城市绿地实际发展水平越来越不相符。为此,基于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率之间特有的耦合关系,以281个设区市为样本,探究1999-2017年基于不同干湿气候区划下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率耦合差值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干湿区划内的城市两指标都呈现出了协同性的增长趋势,表明我国城市的绿化水平都在同步提高。但不同干湿区划间两指标的平均差值各不相同:湿润地区是3.73%、半湿润地区是4.70%、半干旱地区是3.13%、干旱地区是3.33%;2)各干湿区内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率平均差值的标准差分别为湿润区0.19、半湿润区0.57、半干旱区0.88、干旱区0.78,这表明4大干湿区划内城市2指标平均差值的离散程度为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通过分析近20 a来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率耦合平均差值,以期为我国各地城市预测绿化覆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段萍  吴月红  胡宾  徐咏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11-14313
以ARCGIS软件作为分析研究工具,结合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分宜县为研究区,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了土地规划用途分区辅助分区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奈曼旗的气候资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农牧业气候生产潜力,即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粮食及牧草产量的上限,从而说明气候资源,尤其是光热资源潜力很大,若能充分利用,产量将会大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