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三季养蚕布局已在全省广泛普及,基本形成了蚕作制度。但是养蚕布局科学性强,涉及面广,如何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完善养蚕布局,从茧丝绸整体利益出发,还需进一步研究。现就养蚕布局,从南充地区气候特点、桑树基础、剪伐型式和近二十年的养蚕布局实践,提出一些看法,供同行参改。  相似文献   

2.
浅析养蚕布局的优化因素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蚕布局与蚕桑产业关系密切。本文是以淳安过去20年养蚕布局为实例,分析了影响养蚕布局的4大主要因素,而养蚕布局又主要是通过对蚕茧质量、蚕种饲养量、蚕茧单产3方面影响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泉蚕桑经历了由传统养蚕生产布局,到“三三制”养蚕布局,再到现在的多批次养蚕布局发展过程。推行全年多批次养蚕布局,能够充分利用桑树资源,发挥桑园经济效益,同时缓解劳动力和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科学调控多批次养蚕的各批次发种养蚕量之比和时间等关键环节,可有效促进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德舜  顾军  陈志才 《中国蚕业》2007,28(3):60-60,63
近几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乡镇之间养蚕布局不尽统一,有一春一秋、两春一秋和两春两秋等布局。我们对不同的养蚕布局进行了研究探讨后认为,合理的养蚕布局必须是能充分利用农村的剩  相似文献   

5.
在蚕茧生产上,养蚕布局改革是增产蚕茧的中心环节。如何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蚕品种、饲养水平,因地因事制宜进行改革是养蚕布局改革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养蚕布局改革与蚕品种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改革的成败,为此,现就杭州市养蚕布局改革与蚕品种布局的关系,加以论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葛龙熙 《江苏蚕业》2003,25(2):22-23
<正> 养蚕布局是农村丝茧生产的一个基础问题,布局合理,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蚕桑生产资源、避开不良因素影响,产生最大经济效益。随着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吴江市蚕农为适应养蚕环境的改变对养蚕布局自发地作了一些适应性调整。为引导蚕农进行科学合理的养蚕布局,本文试以盛泽为例对吴江地区的养蚕布局作一探讨,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敬请行业同仁为吴江市养蚕布局共同谋划。  相似文献   

7.
周懿 《蚕学通讯》2011,(3):32-34
合理利用养蚕资源是一个养蚕布局区域蚕桑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区域生产决策和技术规范制定应该围绕养蚕布局进行。笔者1989年秋提出了《潼南县养蚕布局探讨》课题,1992年1月撰写结题论文《潼南县养蚕布局探讨》,主张调整潼南县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8.
<正> 养蚕布局,包括一年的养蚕次数,各次养蚕的时间、数量等。合理的养蚕布局应当是:养蚕用叶与桑叶的适熟高产相吻合,养蚕期(特别是5龄期)能避开30℃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和农业使用农药的高峰期,并尽可能减少与农事大忙的劳力冲突,各次养蚕之间  相似文献   

9.
<正> 栽桑的目的是为了养蚕,养蚕的布局要考虑到桑树的采伐。采伐既要服从养蚕布局,又要有利桑树生理生长,使二者之间的矛盾统一,保持树势旺盛。本文试从万县地区四边桑采伐方式演变和养蚕布局的关系,谈谈粗浅看法,以求当前四边桑采伐技术改进,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10.
江北县的养蚕布局,是经过蚕业资源调查,把各地自然资源基本查清的情况下,对山区养蚕布局作了调整.先讲一下养蚕布局的历史.解放前本县养蚕主要是春季,间有少数农户饲养秋蚕.解放后由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而改为春、秋两季蚕.1965年以  相似文献   

11.
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代形式、桑叶生产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每季蚕的数量比例及蚕种出库时间的一种格局.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养蚕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茧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足县自1956年栽桑养蚕以来,直到1977年,都是实行的两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和秋蚕.从1978年开始,改为四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夏蚕、正秋  相似文献   

12.
刘立志 《四川蚕业》2006,34(1):49-50
近年我县蚕业出现了两大不良现象:一是桑树基础不断壮大,但年度养蚕量与产茧量徘徊不前;二是栽桑农户不断增多,但养蚕农户在减少。2004年实施5次养蚕布局探索,以期达到养蚕量与产茧量有所增加的目的。1 5次养蚕布局的成功之处1·1养蚕量增加:2004年在养蚕户比上年减少907户的情  相似文献   

13.
<正> 夏秋期养蚕布局包括时间布局、品种布局和数量布局三方面,江苏省夏秋期养蚕时间布局是以夏蚕6月20~25日,一秋蚕7月28日~8月10日,二秋蚕8月底—9月10日为合理出库区间。本文在时间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对夏秋期有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就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数量布局的合理化,提出一点初步的见解。一、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与数量布局的现状1988年江苏省夏蚕出库约29万张,一秋蚕出库约103万张,二秋蚕出库约60万张。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通过调整养蚕布局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的作用越来越被行业同仁所重视,已成为蚕农增收、行业增效的重要措施。江苏省养蚕布局经历了春种秋养、“三秋改二秋”之后,对布局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蚕种何时出库,桑园如何管理以及对单产的影响上。目前,全省各地养蚕布局呈多极化格式,没有一个主流。随着茧丝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蚕茧生产和茧丝绸市场联动性越来越强,茧质和丝质直接影响着鲜茧的收购价格,影响蚕农的收入,因此科学合理的养蚕布局对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养蚕布局,包括一年的养蚕次数,各次养蚕的时间、数量等.合理的养蚕布局应当是:养蚕用叶与桑叶的适熟高产相吻合,养蚕期(特别是5龄期)能避开30℃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和农业使用农药的高峰期,并尽可能减少与农事大忙的劳力冲突,各次养蚕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秋蚕上蔟阶段能避开20℃以下的低温和绵雨.我区的养蚕布局,经过五十年代初期的一年只养春季一次蚕到五十年代后期的一年养春、秋两次蚕,六十年代一年养春、夏、正秋、晚秋、晚晚秋5次蚕,七  相似文献   

16.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3,23(1):36-39
1 养蚕布局与桑资源的利用现状 重庆一年养蚕次数,虽然各地不一,但主要蚕区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年养蚕4次,即养足养好春秋两季蚕的同时,增养夏蚕,看桑树上桑叶的多少再决定饲养晚秋蚕,一直延续到今,都为这种养蚕布局.下面将我市1999~2001年3年来养蚕发种量、产茧量、单产、桑园面积与1/15hm2桑养蚕数量和1/15hm2桑产茧量,以及蚕种出库时间分别列表于后,足以反映出重庆市种桑养蚕生产现状.据此笔者就我市"调整养蚕布局,提高蚕茧质量"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 回顾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程,养蚕布局曾进行过两次调整。1965年之前,由于都是利用农户家前屋后乔木桑养蚕,一般全年仅饲养春蚕、中秋(群众称之为桂花蚕)两期蚕。1966年开始,大力引种推广湖桑。为充分发挥其产叶量高的优势,第一次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在饲养春蚕、中秋蚕基础上,增养夏蚕、早秋和晚秋蚕。逐步形成全年饲养5期蚕的养蚕布局。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秋蚕发种量最大的一批中秋蚕,由试养到基本全部实行春种秋养以后,为适应饲养蚕品种这一新的突破,确保稳产、高产,养蚕布局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由全年饲养5期蚕调整为饲养  相似文献   

18.
<正>优化养蚕布局,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普及应用管桑养蚕新技术,是提高蚕桑生产水平,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缺一不可的四大环节.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本市的生产实际,在秋蚕布局调优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现就其养蚕布局演变.优化设想及调整实施效果以及对布局调整的粗浅认识方面简要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养蚕布局是指一年中养几期蚕,每期蚕在什么时期饲养以及各期蚕饲养多少蚕种。这既是一个经营管理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目前浙江省养蚕布局的主要形式有5期布局,4期布局和3期布局。其主要的差别在于秋蚕饲养次数的多少。毫无疑问,1年5期布局对桑叶的利用率最高,但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桑树春夏伐与多批次养蚕利害关系的分析,建议科学合理的改变桑树的剪伐方式,合理的调整养蚕布局,推广蚕桑丰产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养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