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多伦县,2001年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70.5万亩,新增林地150多万亩,农民人均年增收1430元,以马玲薯、蔬菜、玉米种植为主的高产、高效农业和以黑白花奶牛,西门达尔牛为主要品种的舍饲、半舍饲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目前,全县水浇地面积已发展到1.42万亩,  相似文献   

2.
舟曲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面积10.9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7万亩,荒山造林3.9万亩.涉及全县所有22个乡及1个县属国有林场,269个村,21236户,99354人。通过不断加大退耕还林工程规模,不仅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更重要的是为今后林业建设超常规、跨越式、快发展创设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绿了荒山,富了农民,这是昌宁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成效的真实写照。昌宁县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截至2008年底,全县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3.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7万亩、荒山造林4.7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覆盖了全县13个乡(镇),109个村,涉及农户13475  相似文献   

4.
信息荟萃     
《国土绿化》2004,(1):35-36
信阳市超额完成2003年退耕还林任务河南省信阳市高标准完成退耕还林56.4万亩,是省里下达2003年度任务的103%。(汪运利)赣县沙化耕地还林逾万亩江西省赣县实施退耕还林,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引导农民在低产沙化耕地上栽种以黄竹为主的生态林。2003年全县在沙化耕地上退耕还林1.2万亩。(曾祥针)含山县2003年退耕还林任务全面完成安徽省含山县2003年退耕还林6.9万亩,占上级下达任务的138%,造林平均成活率、保存率达86%。目前,全县已按照验收合格面积将国家补助原粮、苗木费、养护费全部发放到位。(田斌峰郭传义)槐桥乡退耕还林力度大河北省曲周县槐桥乡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该乡的骨干路渠和荒废地全部退耕还林,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完成退耕还林1200亩,匹配造林9500亩。(樊新军)凤庆县退耕还林建基地云南省凤庆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两年来,先后发展泡核桃2.3万亩、高优茶园1.4万多亩、桑园4900亩。三大基地为群众脱贫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陈德荣)大名县2003年退耕还林任务超额完成河北省大名县高标准、高质量超额完成了2003年的退耕还林任务。其中退耕地造林0.5万亩,匹配荒地造林2.5万亩,建...  相似文献   

5.
万盛区退耕还林成效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盛区于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投人资金1.1亿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2.8万亩,其中:坡耕地还林7.8万亩、荒山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涉及全区8镇、53个行政村、492个合作社、2. 3万户农户。通过退耕还林,实现了森林资源总量、森林覆盖率“双增长”目标,也对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绛县积极探索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组织形式,把退耕还林建设与民营林业大户结合起来,实行退耕户委托、民营户承包、专业队治理的管理模式,有效地加快了全县的退耕还林步伐。1998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大规模开展了以“四荒”拍卖为主的第二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县16万亩宜林“四荒”地被581户农民购买、承包。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有关鼓励民营林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税费减免、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物质援助等方面予以倾斜,民营林业大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全县出现了千亩、万亩林业大户50多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给民营林业的发…  相似文献   

7.
《湖北林业科技》2009,(5):F0002-F0002
房县林业用地面积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资源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源泉。如何使房县林业既大又强,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房县抢抓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建设机遇,确立了“创新业、大兴核桃产业,壮祖业、做强耳菇产业。稳旧业、巩固板栗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54321”产业发展目标,用5-8年建成50万亩核桃基地、以杨树为主的4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30万亩板栗基地、200万亩耳菇林基地、10万亩小杂果基地。  相似文献   

8.
张掖市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掖市自2002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完成工程建设总面积81.3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4万亩,荒山造林37.3万亩。工程涉及全市6县(区)69个乡(镇)和58个国有(个体)农林牧场、364个行政村,有5.01万户农民(职工)、20.1万人受益。工程建设三年来,我们坚持“大地增绿,河川增水,农民增收”的目标,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一、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改变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首要问题,特别是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粗放经营的边远、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难度更大。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已成为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9.
石柱建设5万亩香料基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积极利用退耕还林工程的优惠政策,建设以香桂、直杆蓝桉为主的5万亩香料基地,目前,已种植6000亩。5万亩香料基地建成后,工程区农民将增收300多万元。(黄钰财)遂川林果产业带活农村经济江西省遂川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林业资源优势,在山区发展林果业。目前,全县金桔面积为7.8万亩,茶园面积为5.4万亩,木材基地为174万亩,毛竹基地达25.5万亩,林果茶业总产值已连续多年超过2亿元,林业和林产工业提供的税利、农民纯收入有四成来自林果茶业。(陈志刚)万安绿色产业兴县富民江西省万安县建起以水果、油…  相似文献   

10.
龚霞 《云南林业》2012,(3):17-17
昌宁县是一个山坝结合的农业县,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截止2011年底,全县13个乡镇种植核桃、油茶、澳洲坚果的等木本油料,总面积159.4万亩,其中核桃151.2万亩,油茶6.9万亩,澳洲坚果1.3万亩,年产量2.1万吨,产值6亿元。在云南,像昌宁县这样的县城分布众多,它们都拥有广阔的山区面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资源丰富、栽种历史悠久,在云南,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已经成为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是一项生态富民工程。近两年来,攸县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实施退耕还林,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3年底,全县已完成退耕还林8067公顷。首批直接向农户拨付粮食990万公斤和补助资金132万元。据测算,全县退耕还林全部完成后,可为农民直接增收1.07亿元,户平增收3000多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凉城县地处乌兰察布盟西南部,属大青山前山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产业、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的地区。全县总面积518万亩,总人口2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实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凉城县紧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广德县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加快花卉苗木的发展,全县已建花木基地3万余亩,初步形成了社会化花木产业发展热潮.花木经济日益成为林业经济的新亮点、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景德镇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26.335万亩,其中,造林23.72万亩,封山育林2.61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坡耕地造林7.45万亩。工程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农民实现了增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通过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及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蚕桑、水果、干果、中药材等为龙头的六大骨干产业,不仅改善了生态状况,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而且还使全县50多万农民直接从中得到了实惠。目前,退耕还林业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陕西林业》2005,(4):F0002-F0002
近几年,白河县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以蚕桑、木瓜为主的林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全县现有桑树资源11万亩,木瓜栽植面积超过10万亩,有木瓜酒厂一座,其“坎边桑”模式曾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004年,白河县在遭受旱、涝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情况下,蚕桑为全县农民增收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木瓜又给全县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带来了新的希望,桑树和木瓜被全县广大农民群众亲切地称谓“摇钱树”。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是一项生态富民工程。近两年来,该县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实施退耕还林,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集约山地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2年底,全县29个乡镇、4个国营单位的387个村(场)安排项目,20519户农户完成退耕还林44000公顷。首批直接向农户拨付990万公斤粮食和132万元补助款。2003年的3666.67公顷退耕还林工作正在稳步实施。据测算,全县8066.67公顷退耕还林全部如期如质完成后,可为农民直接增收1.07亿元,户平增收3000多元。一、统一思想,退耕还林由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002年,湖南省攸县被正式列为全国…  相似文献   

18.
潜山县在实施退耕还林中,将生态建设与林农增收有机结合,全县5万亩坡耕地造林国家每年补助1150万元,全部实行“一卡通”到农户。据统计,退耕还林为全县山区林农增收7150万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宜君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措施,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积极发动全县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03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17.5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9.08万亩、宜林荒山造林8.45万亩。全县植被覆盖率由1998年的79.4%提高到现在的91.8%,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36.4%提高到现在的46、4%。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共新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4.87万亩,占退耕地造林的53.6%。仅核桃就达3.8万亩。未退耕前,农民在25度以上的  相似文献   

20.
张凡  于文军 《国土绿化》2008,(10):60-60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宁夏固原市将“两杏一果”等林业后续产业培育做为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目前,全市共有以杏树为主的特色经济林104万亩,果品总产量47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8600万元。到2013年,全市计划新增经济林面积36万亩,总面积达到14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3亿公斤,总产值达到6亿元,使全市农民人均来自经济林的收入提高到4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