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适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以3种不同类型(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共6个品种的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了标准发芽、电导率测定、TTC定量测定、丙二醛含量测定活力检测方法,对人工老化获得的不同类型玉米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以确定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糯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丙二醛含量测定试验;甜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60Co-γ射线辐射对寒地粳稻种子活力的影响,采用3个剂量(220 Gy、250 Gy、280 Gy)对6个粳稻品种(V1~V6)进行辐射处理,分析不同品种种子活力的变化.结果 表明,在0~280 Gy剂量条件下,辐射对种子发芽率、芽长和根活力指数有抑制作用;发芽势因品种不同而表现不同;供试品种间的种子活力辐射敏...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明  倪安丽 《杂交水稻》1998,13(3):27-28,38
采用5种方法测定杂交水稻特优63,汕优63,协优57,协优63和特优559等新种子活力,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种子活力存在显著差异,发芽的生理测定一加速老化试验的简化活力指数均与种子田间成苗率存在显著正相关,选用发芽的生理测定结合加速老化试验,综合判定种子活力水平是较为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玉米自交系新陈种子不同活力方法测定的比较,得出各测定结果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田间实验、发芽试验、四唑染色法、TTCH含量法、老化试验、电导率法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测定结果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除活力指数Ⅱ,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活力指数Ⅱ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活力测定一项较好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发芽试验,筛选出宜于业经长时间恒温贮存的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Aublet)Swartz]种子的重复吸水-回干处理方案,并依据此方案,测定了种子浸泡液的pH值、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紫外光密度。结果表明:浸泡8h/次×3次的重复吸水-回干处理可提高柱花草种子的活力,而其他处理方法均使种子活力呈下降趋势;种子活力与8h/次×第3次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尧紫外光密度密切相关,与pH值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关性不大。因此,测定8h/次×第3次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紫外光密度,可作为圭亚那柱花草种子活力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贮藏不同年限的马铃薯实生种子为材料,对其活力和反映活力状况的若干生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从种子活力的角度测定了种子的实用价值。主要结果是:马铃薯实生种子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渐趋降低,幼苗生长速度减慢;砂培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比普通发芽试验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更能确切地反映种子的活力;随着种子活力的下降,其内部的脂肪酸价升高,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大;活力高的实生种子,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较活力低的实生种子数量多,颜色深,酯酶同工酶亦有相似的结果;同薯8号和克疫两品种的实生种子活力下降的速度不同,前者慢、后者快;马铃薯实生种子在一般室内温湿度贮藏条件下,经8年或更长时间贮藏后,仍具有种用价值,可作播种材料;马铃薯实生种子活力的测定,采用活力指数或发芽指数较其它生态指标更具有适用性和可靠性。脂肪酸价和相对电导率作为活力测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对劣变速度快的实生种子是灵敏而适用的。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水稻种子生活力通常都是以室内发芽试验来表示。但是,有些保持较高发芽率的种子,田间出苗率却很低,幼苗生长差。说明在发芽率降低以前种子内部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在劣变。因此发芽率并不能准确表示种子的质量。Stahl通过许多对比试验指出用发芽试验来测定种子在田间的植株生长能力是不可靠的。1953年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新成立了种子活力检测委员会,公认种子活力是不同于生活力(主要是指发芽率)的一个单独的种子质量因子。把活力定义为:“所有决定种子群体在萌发和幼苗出苗过程中的潜在活性和性状的种子特性的总和”。 七…  相似文献   

8.
结合黑龙江省地温变化规律,以30份发芽率在20%~100%的玉米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以田间出苗率作为种子真实活力值,设64个变温处理组合,室内检测种子发芽率作为活力值,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适合黑龙江省玉米种子活力快速室内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0℃处理5d后再25℃处理5d的变温处理组合获得的参试材料种子活力值与田间种子活力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95),该组合处理在参试组合中测定周期最短,是种子活力快速检测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经过人工老化处理对不同容重大豆品种种子发芽和种子内抗氧化酶的影响,为大豆种子合理储存提供理论依据.以容重不同的32个大豆品种为试材,经过3种人工老化处理(高温高湿、低温和渗透胁迫)后,测定了这32个大豆品种的种子活力、种子细胞膜透性、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分析不同容重品种对人工种子老化处理的响应机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小麦种子活力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麦种子高活力优异组合的选配效率,选用种子活力水平有显著差异的天麦535(P_1)、新麦23(P_2)、现农1号(P_3)、西农889(P_4)、小偃22(P_5)和周麦18(P_6)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按照GriffingⅡ设计配制了15个杂交组合,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共5个种子活力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子活力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各种子活力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的亲本有P_6、P_5和P_4;P_2×P_5、P_3×P_5、P_3×P_6和P_4×P_5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高;P_3×P_5、P_3×P_6、P_4×P_5、P_4×P_6和P_5×P_6组合的总体配合力较高;总体配合力可以作为高活力杂交组合评价的理论依据。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适宜早代选择;发芽率和电导率的遗传以非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为主,适宜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玉米主产区栽培品种种子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淮海、华北、西南三区46个玉米栽培品种种子为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标准发芽及幼苗生长测定、逆境发芽测定、田间出苗率测定、指标间相关性分析、淀粉酶活力测定等对种子质量进行分析评鉴。结果表明,46个品种中马齿型和半马齿型的比例占80.4%。综合各项种子活力指标,排名前4位的高活力品种为先玉047、郑单958、大华玉2号和浚单26。玉米种子容重和总淀粉含量与平均田间出苗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发芽势、发芽率及逆境发芽各指标与平均田间出苗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抗冷测定发芽率的相关系数最高(r=0.881)。玉米种子容重和总淀粉含量是高活力玉米种子具备的典型性状,抗冷测定为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最适方法;高活力玉米品种种子萌发中同一时期淀粉酶活力明显高于低活力玉米品种种子。  相似文献   

12.
提出在新种子法实施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以及我国玉米生产季节面临气候条件多变和种业面临严重竞争压力前提下,玉米育种家和种子经营者应该根据不同玉米生态类型区、不同环境和市场的需求,在玉米育种过程中选育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品种组成优势互补的品种群,从而化解品种过于单一给玉米生产和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为品种多元化利用和玉米生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特异引物PCR技术,检测了该菌对玉米植株的侵染状况,并对不同玉米品种在苗期对丝黑穗病菌的抗性进行了初步判断。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K12分别在接种后第3 d的茎中,6 d的茎,9 d的根、茎、叶,12 d茎,抗病品种20060分别在接种后第3 d的茎、6 d的茎、9 d的茎和叶、12 d的茎和15 d叶都能扩增出PCR特异片段,经过EM种衣剂包衣的玉米幼苗的根茎叶材料扩增出来的特异DNA条带明显少于未经包衣的玉米幼苗。EM包衣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玉米种子的抗病能力,减少了玉米丝黑穗病菌对幼苗的侵染机会,有效地防治了玉米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14.
高丽辉 《杂粮作物》2010,30(6):438-440
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玉米多年连作;感病品种不合理种植;气候条件不利;种衣剂使用不正确;栽培管理措施失当。同时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症状。提出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区域试验熏研究烯唑醇种衣剂使用剂量、处理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烯唑醇微粉种衣剂1∶200~300包衣,可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在接种条件下,田间小区防效为51.5%,区域试验平均防效为85.2%,增产11.4%。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玉米的安全性依次为干包>催包>浸包。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玉米品种的品质、产量差异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建奇 《玉米科学》2007,15(4):013-017
研究了不同品种对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子粒品质之间的差异更多的表现为品种的遗传特性。根系分布影响品种间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增长,直接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植株将吸收、贮存的N、P在灌浆期输送到子粒的比例品种间存在差异,是子粒蛋白含量产生差异的生理基础;品种的灌浆特性影响玉米子粒及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张彪 《玉米科学》2001,9(4):084-088
目前,四川玉米育种和种子生产遇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适应南方生态和生产条件的突破性杂交种少,玉米育种缺乏管理、研究秩序混乱,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不力、市场混乱,重品种、轻投入、忽视因种栽培,部分区试点条件和人员素质差,新品种知识产权难保护.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机构,做到政企分开,加强对育种和生产经营的管理,加快国有育种科研和种业体制改革,组建大型种子企业集团,彻底实现育、繁、销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及其杂交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杂交育种的主要方法有人工去雄法、核不育两系法、术关键有:制种方法有待重大突破,杂种优势有待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广泛利用。核不育三系法、胞质不育三系法等。棉花杂交制种要解决的技随着生物尖端技术在棉花杂交育种上的广泛利用,将促进棉花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锌肥施用方式对制种玉米生长、产量及子粒含锌量的影响,以制种玉米NC242为供试材料,2019-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开展试验。设置叶面喷施锌肥(DF)、滴灌冲施锌肥(DS)、底施锌肥(AF)、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SF)和不施锌肥(CK)5个处理,分析制种玉米全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子粒含锌量变化。结果表明,锌肥不同施用方式能有效提高叶面积指数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其中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效果最佳;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产量最高(8 507.38 kg/hm2),其次为叶面喷施锌肥(8 200.64 kg/hm2),分别较CK显著增产16.38%和12.18%;不同锌肥施用方式下SF处理子粒锌含量最高,较CK提高25.56%。因此,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方式是本试验锌肥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