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AMMI模型对2005~2006年江苏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乘积项表达的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成分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解释交互作用平方和的50.96%、33.7%和10.65%,可合计共解释95.31%互作平方和.宁11-6、南京J51-11和徐62-4属于高产稳产品种;南京00211属于低产稳产品种;南京99-19属于低产不稳产品种;宁27-5和苏渝303属于高产不稳产品种.根据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宁13-1和苏渝303有相对广泛的适应性,宁13-1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试点有特殊适应性,宁27-5对泰兴市试点有特殊适应性,产量较低的南京99-19对涟水县试点有显著的正向互作效应,表现出特殊适应性.就地点环境而言,泗洪县试点最适宜的品种为苏渝303,徐州中心试点对于各品种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AMMI模型在小麦品种区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AMMI模型对 2 0 0 2~ 2 0 0 3年度山东省小麦区试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3条显著的主成分轴共解释了 96.9%的互作平方和 ,品种潍 62 0 3 6属高产稳产性品种 ;烟 2 78虽然产量高 ,但稳定性差 ;烟 2 80 1属低产稳产性品种 ;汶农 5号、鲁麦 14产量低而不稳。从AMMI互作效应值可看出 ,潍 62 0 3 6除德州、滕州试点外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95 5 15 9除长清试点外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汶农 5号、烟 2 78、聊 95 18对滕州试点有特殊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对2013年湖北省水稻(Oryza sativa L.)区域试验中的12个品种(V1-V12)在10个环境试点(E1-E10)中的产量数据进行了方差和AMMI模型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基因型引起的产量变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三者的变异平方和分别占总处理平方和的55.95%、16.48%和21.09%。进而基于AMMI模型对品种与环境间互作效应进行了深入剖析,品种与环境间互作效应可分解为三个显著的主成分轴IPCA1、IPCA2、IPCA3,分别解释了总互作平方和的50.56%、22.57%、13.31%,三者合计占互作总平方和的86.44%。综合品种与环境间互作效应大小及产量表现对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试点的鉴别力进行了评价,其中品种V10、V12丰产性、稳产性均表现优良,V4、V6、V7属于丰产性很好但稳产性一般的品种,V9、V11属于稳产性很好但产量一般的品种,V1属于产量一般且稳产性很差的品种,V5属于稳产性很好但产量很低的品种,V2、V3、V8属于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很差的品种;对于试点鉴别力,其中试点E1、E7、E8对品种的鉴别力最强,试点E3、E6、E10对品种的鉴别力最弱,其他试点E2、E4、E5、E9对品种的鉴别力居中。  相似文献   

4.
AMMI模型在水稻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MMI模型对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2条显著的IPCA1I、PCA2主成分轴共解释了84.5%的互作平方和,品种毕08-1、YR709产量高但稳定性较差;云光109、滇杂31、毕粳杂2035产量较高且稳定性好;早丰九号稳产性好但产量较低;W025产量低而不稳。高产类型品种中毕粳杂2035除晴隆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毕08-1、滇杂31、云光109、云光101对毕节、晴隆、都匀具有特殊适应性,YR709对晴隆、贵阳、都匀具有特殊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渝紫263"等5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进行交互嫁接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砧木效应和砧木×接穗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接穗效应不显著;在20个嫁接组合中,以"2-19-99×2-119-43"嫁接组合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19个嫁接组合.紫肉甘薯各自作砧木或接穗的嫁接组合,块根产量受到砧木和接穗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但砧木自身的遗传特性是影响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决定性因素,接穗对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响比砧木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渝紫263"等5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进行交互嫁接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砧木效应和砧木×接穗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接穗效应不显著;在20个嫁接组合中,以"2-19-99×2-119-43"嫁接组合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19个嫁接组合.紫肉甘薯各自作砧木或接穗的嫁接组合,块根产量受到砧木和接穗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但砧木自身的遗传特性是影响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决定性因素,接穗对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响比砧木小.  相似文献   

7.
为给云南魔芋生产中品系的选用、推广种植提供依据,对2010年云南的魔芋区域试验数据进行了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模型)分析。结果表明:3条主成分轴共解释了98.73%的互作平方和,楚雄花2号为高产、稳产型品系;富源花魔芋、大关花魔芋产量一般,但稳定性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丽江花魔芋产量高,但不稳产;会泽花雄芋产量及稳定性表现一般;魔花15产量一般,稳定性较差。昭通、楚雄试验点对品系的分辨力较强,昆明、永胜试验点对品系的分辨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引进8个紫心甘薯品种(系)在贵州省贵阳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8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适应性及品质等.结果表明,渝紫7号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居第1位,食味品质最优,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次为浙紫薯2号,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居第2位,食味品质较佳,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这两个品种适合在贵阳地区作为鲜食和薯干加工型品种种植;济黑薯1号的鲜薯产量居第5位,薯干产量居第4位,花青素含量最高、达4.52 mg/g,可作为贵州省加工企业色素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9.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2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徐薯22在江苏省甘薯品种联合鉴定、江苏省甘薯品种区试及国家长江中下游甘薯大区区试中薯干产量稳居第一位,平均鲜薯产量2323,0kg/667m^2,与对照相比鲜薯增产5.7%、薯干增产13.8%。该品种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高,产量高,适应性广,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研究表明,徐薯22高产形成的主要因子为干物质转化快、净同化率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株行距对甘薯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8~1.0 m行距和0.15~0.25 m株距条件下,采用9种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在海南省种植短蔓型甘薯品种广薯79,结果表明:加宽行距有利于提高分枝数、单株鲜薯重、干物率、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缩小株距有利于提高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加宽株距有利于提高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和大中薯比率。在9个处理中,0.8 m×0.15 m株行距配置方式收获最高的鲜薯产量,(0.9~1.0 m)×(0.15~0.20 m)株行距配置方式获得较高的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  相似文献   

11.
烟薯套种甘薯品种筛选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烟薯套种的甘薯品种。[方法]于2014和2015年连续2年分别在不同烟区进行烟薯套种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的筛选评价试验,筛选适宜烟薯套种的甘薯品种。[结果]所有甘薯品种在烟薯套种情况下鲜薯产量均比纯作下减产,地上部蔓长增加,分枝数减少,地下部结薯数减少。[结论]结合2年鲜薯产量和蔓长的变化情况,筛选出苏薯9号、商薯19、徐薯32、广薯87共4个甘薯品种最适宜烟薯套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甘薯新品种(特别是高淀粉型新品种),为提高广西甘薯良种覆盖率、推动甘薯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品种支撑.[方法]2010~2011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区试广西试点对9个甘薯新品种进行试验,测定甘薯鲜重、干重、品质等.[结果]9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3个,依次为泉薯10号、金薯2号和福薯21,其中泉薯10号产量名列第一(41006.3 kg/ha),比对照增产60.4%;干薯产量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6个,依次是金薯2号、泉薯10号、桂粉3号、莆薯16号、广薯205、龙薯14,其中金薯2号产量最高(9797.8 kg/ha),比对照增产45.3%.莆薯16号的干物率最高,为34.85%;桂粉3号的熟食味最好,评分为87.5分.[结论]高淀粉品种桂粉3号、广薯205、龙薯14及其他类型品种泉薯10号、金薯2号和福薯21等综合表现较好,适于在广西全区或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广薯87为对照,通过品比试验,分析了新近引进(选育)的福薯21、泉薯10号等9个南方甘薯新品种的产量、薯块品质、抗病性等性状,并评述了其在生产和育种上的利用价值:泉薯10号、福薯21、金薯2号可作为高产鲜食品种推广,桂粉3号和龙薯14宜作为优质高产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国家甘薯品种区试南方薯区湛江点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合湛江乃至粤西地区栽种的甘薯新品种,对2009年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南方薯区湛江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个参试品种中,龙薯21鲜薯产量最高,达34416.0 kg/ha,比对照金山57增产25.3%;广薯42薯干产量最高,为9081.0 kg/ha,比对照金山57增产37.3%,其干物率也最高,达31.98%;金山208食味性最好,为4.5分。综合得出适合湛江地区栽种的甘薯品种有:龙薯21、榕薯756、广薯42、普薯05-31、桂薯16号和金山208。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优良甘薯新品种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广西甘薯品种区域试验桂林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良甘薯品种.[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普薯04-26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4718.70 kg/ha,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19.77%;钦选1号干薯产量最高,达9358.47 kg/ha,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44.13%;桂02-119干物率最高,达32.9%;泉薯9号食味分最高,达80分.[结论]普薯04-26、泉薯9号、钦选1号、桂07 -79、桂07-4、桂07-101、桂08-127、广薯42、桂02-119适宜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其余两个参试甘薯品种桂07-72和07-98的鲜薯、干薯产量不高,食味差,在桂北地区较难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9份甘薯种质在湛江的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湛江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甘薯种质,通过对2009年湛江市农科所进行甘薯种质初步筛选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在9个参试种质中,鲜薯产量超过对照的有5个,泉薯76鲜薯产量最高,为2286.7kg/667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22.0%;薯干产量超过对照的有7个,仍以泉薯76薯干产量最高,为633.2kg/667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37.8%;干物率最高的是冰淇淋,达32.85%;食味最好的是广薯155和广薯87,均为85分。除下六1号和冀资6号外,其余7个种质均适宜在湛江种植。  相似文献   

17.
卢森权  谭仕彦  李彦青  黄咏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79-9180,9186
[目的]总结2006年国家(南方区)甘薯品种区试情况,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甘薯品种。[方法]将10个参试品种安排在广西玉米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区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个重复,栽培密度4.95万株/hm2,以金山57为对照品种。[结果]在10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超过对照的有5个品种,排在前3名的是金山679、金山630和龙薯16,其中金山679鲜薯产量为39840kg/hm2,比对照增产30.6%;干薯产量除福薯8号减产外,其余品种均比对照种增产,排在前3名的是广薯182、桂粉1号和龙薯18,其中广薯182干薯产量为10765.5kg/hm2,比对照增产47.0%。品质方面以桂粉1号的干物率最高,为33.7%,广薯155的熟食味最好,评分为4.05。[结论]除了龙薯16抗病性稍弱外,其余9个品种均适于在广西种植。  相似文献   

18.
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和选择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主要研究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福宁紫3号鲜薯产量最高、达29 180.70 kg/hm2,薯干产量居第2位,食味品质最优,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徐22-1薯干产量最高、达9 126.15 kg/hm2,鲜薯产量居第2位,食味品质较优,综合性状表现好。这两个品种适合在闽东地区及生态类似地区作为鲜食和薯干加工型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合武汉市栽种的紫薯新品种,对近几年引进的8个紫薯品种进行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含对照)中,渝紫263鲜薯产量最高,达2 686.53 kg/667 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6.23%,其余品种鲜薯产量均低于对照。渝紫263食味一般,香味淡、纤维含量高而粗,不适宜在武汉市做鲜食用种,可做加工型用种。紫美和济黑1号食味较好,干薯率高,适宜在武汉市做加工和鲜食用种;亲紫、鄂薯8号和海南1号干薯率略低,但食味较好,香气浓,纤维含量低,适宜在武汉市作鲜食用种;京薯6号和紫罗兰的鲜薯、干薯产量不高,食味较差,不适宜在武汉市栽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7个甘薯品种与本地当家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金山679鲜薯产量高,食用品质比对照略优,可作为食用型品种推广种植;泉薯76鲜薯产量较高,出粉率高,可作为淀粉型品种推广种植;金山763鲜薯产量高,比对照增产幅度最大,丰产性好,可作为食饲兼用型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