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激华·春蕾×826·H72(川蚕12号)是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1993—1995年参加四川省家蚕品种鉴定,认为该品种具有健康性好、产茧量高、丝质优良等特点,于1997年4月经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7年12月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成果登记。现将该品种原种及一代杂交种性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育成优质高产多丝量春用蚕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育种、系统选育及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育成了茧质优蚕品种"华"和茧层率高、丝质优的蚕品种"春".从1999年开始,华、春与基础品种L、D组配成四元杂交种华·昕×春·月,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国家育种单位联合攻关鉴定和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好养、茧型大、丝质优良及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等特点.该品种于2005年8月通过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认为是1对优质、高产、好养的斑纹双限性春用蚕品种,可在长江流域和北方蚕区饲养推广.  相似文献   

3.
新蚕品种873·874试繁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证明选用和推广优良蚕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是推进现代蚕业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本场现行当家品种浙蕾、春晓占全场生产量和全市发种量的70%左右,为了适应全市蚕桑产业对蚕品种的多样化要求,优化蚕品种结构,满足国际国内生丝市场高品质要求.自2001年春季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873·874蚕品种进行试繁,经过2年的原种试养试繁和农村丝茧育。其原种和一代杂交种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西南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苏州大学在2012年利用引进的细纤度育种材料0801、0802育成高品质茧丝蚕品种蜀绣×渝春,该品种丝质优良,适宜缫制6A级以上的高品位生丝,满足高品位生丝的需求,但存在蚕茧颗粒小,单产、繁殖系数较低的不足之处,为充分利用高品位茧丝品种的优良特性,提高其单产和繁殖系数,与健康性好、纤度较细的夏秋品种夏芳、秋白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芳·绣×白·春,该组合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西里蚕种场坚持科技兴场方针,积极繁育推广家蚕新品种,走“品种──质量──效益”之路。近年,该场已成功试繁推广多对优良蚕品种,以满足蚕业生产的需要。1999年春季,该场试繁家蚕新品种871·872获得成功。 据品种性状介绍,871·872是通过全国鉴定的强健性多丝量春秋兼用蚕品种,具有丝质优良、好养、稳产、易繁的特点,主要经济性状特别是耐氟、强健性方面显著强于目前的现行品种。 饲养繁育过程中,该品种表现出孵化、眠起齐一,蚕体粗壮,食桑旺盛,蛹体健壮,羽化整齐,交配性能好,产卵量多,抗高温,繁育…  相似文献   

6.
绿·萍×晴·光、夏7×夏6在江西省区域性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蚕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使用是蚕业生产得以持续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江西省自90年代初夏秋用蚕品种一直使用芙蓉×湘晖至今,虽然该对品种仍具有强健好养、易繁稳产等优点,但已不再适应现时"三高"蚕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蚕业》2010,31(1)
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春·兰×玉·帛(川蚕22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根据西部蚕区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强健、高产为选育目标,采用杂交育种和定向选择的方法,培育筛选出的优良蚕品种.该品种于2003-2008年进行了试验室鉴定,2007-2008年参加了四川省新蚕品种室内共同鉴定和全国联合鉴定,2009年3月15日通过了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蚕品审(09)02号].  相似文献   

8.
《中国蚕业》2010,31(2):83-84
蜀·黄×川·白(川蚕21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采用杂交育种方式,导入强健好养、茧丝质优、蛾体健康活泼的现行蚕品种的优良血缘,经过多代的改良和提高而育成的限性茧色蚕品种,其健康性、产茧量、繁殖力都达到了现行春用蚕品种菁松×皓月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蚕业》2010,31(2)
蜀·黄×川·白(川蚕21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采用杂交育种方式,导人强健好养、茧丝质优、蛾体健康活泼的现行蚕品种的优良血缘,经过多代的改良和提高而育成的限性茧色蚕品种,其健康性、产茧量、繁殖力都达到了现行春用蚕品种菁松×皓月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蚕业》2010,31(1):96-97
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春·兰×玉·帛(川蚕22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根据西部蚕区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强健、高产为选育目标,采用杂交育种和定向选择的方法,培育筛选出的优良蚕品种。该品种于2003-2008年进行了试验室鉴定,2007-2008年参加了四川省新蚕品种室内共同鉴定和全国联合鉴定,2009年3月15日通过了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蚕品审(09)02号]。  相似文献   

11.
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春、夏、秋不同环境条件下,经严格的后代选择,育成抗逆性强.老熟、眠起齐一的中系蚕品种泰、丰和日系蚕品种晚、晖,其组配成四元杂交种菜·丰×晓·晖,经过多次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该四元杂交种产茧量比对照种菁松×皓月提高6%,产值提高6%~9%,茧丝长1400m,解舒率77%,净度95分,同时具有制种容易的特点,是一个优良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12.
家蚕中秋兼春用品种苏·菊×明·虎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选育成的中秋兼春用品种苏·菊×明·虎是江苏省蚕种公司下达的《蚕品种选育》课题完成的蚕品种之一,经江苏省实验室共同鉴定、江苏省农村生产鉴定、全国鉴定审定通过,在江苏省农村中试点试养、蚕种场试繁结果表明:该品种一代杂交种好养、抗逆性强,茧丝质良好,交原种体健易繁,综合经济性状优良,适合长江流域中秋兼春用。  相似文献   

13.
正"芳·绣×白·春"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大学联合选育的高品质茧丝新蚕品种。经四川、重庆区域性试验,表现为繁殖容易、产量稳定、丝质优良,现被确定为四川省春季主推蚕品种。为了使该品种得到有序大力繁殖推广,结合我省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情况,2016年2月,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取得"芳·绣×白·春"的独家知识产权。2016年春季我场对"芳"和"白"原原种的优良小系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筛选,秋季繁育推广,虽然  相似文献   

14.
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鲁菁×华阳”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家蚕平衡致死系平76为受体亲本,以丝质优良的普通蚕品种皓月为基因供体材料,采用杂交、自交和回交三步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华阳;以限性皮斑蚕品种857为母本,以茧丝质优良、茧层率高、配合力优的蚕品种菁松为父本,转育成限性皮斑蚕品种鲁菁。两者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鲁菁×华阳,其雄蚕率达到98%以上,茧层率、万蚕茧层量和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42%、0.46 kg和3.52个百分点,是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以家蚕平衡致死系平76为受体亲本,以丝质优良的普通蚕品种皓月为基因供体材料,采用杂交、自交和回交三步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华阳;以限性皮斑蚕品种857为母本,以茧丝质优良、茧层率高、配合力优的蚕品种菁松为父本,转育成限性皮斑蚕品种鲁菁。两者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鲁菁&#215;华阳,其雄蚕率达到98%以上,茧层率、万蚕茧层量和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215;皓月高3.42%、0.46 kg和3.52个百分点,是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  相似文献   

16.
<正>雄蚕茧烘折缫折低、出丝率高、单丝纤度细、净度优,有利于缫高品位生丝。“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第1对实用化雄蚕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国内外第1对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该雄蚕品种的育成并推广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大规模生产雄蚕丝的国家。目前该雄蚕品种在全国已累计推广150万张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为饲养好该雄蚕品种,充分发挥其优良经济性状,现就该品种的饲养要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四川蚕业》2015,(3):12-14
新蚕品种"芳·绣×白·春"由四川省蚕业研究所选育,是我省2013年通过的春秋兼用品种,具有茧丝长、纤度细、清洁净度优良的特点,为了解该品种在农村大面积与常规品种的比较成绩,我们安排了省内主要蚕区的7个县进行试验示范,试验表明,"芳·绣×白·春"的产量成绩与对照相当,丝质成绩较好,可以在适宜地区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采用杂交、回交和系统选育等育种方法,育成了实用品种金、玉、龙,与“八五”期间育成品种丰(东43C)组配成四元一代杂交种金·丰×玉·龙,即粤枫二号。经实验室鉴定,农村饲养及种场繁育结果表明,该品种蚕体强健、好饲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原蚕容易饲养,蚕种繁殖系数高,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9.
苏·镇X春·光是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育成通过鉴定的一对综合性状优良的四元杂交春用品种.我县地处浙西山区,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的小气候适宜我县发展蚕桑生产.近几年我县当家春用种为浙蕾X春晓、菁松X皓月,由于该两品种在农村推广饲养时间较长,且受桑园立地条件,蚕农饲养水平的制约,多丝量蚕品种的优良性状难以稳定表现,蚕农迫切需求好养、高产、优质的替代品种.为此,笔者于1997年春蚕期进行了新品种“苏·镇X春·光”与“菁松X皓月”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所自育成和推广夏蚕品种“桂夏二号”(932×7532)十多年来,它一直是广西夏秋蚕当家品种.对提高我区夏秋高温季节的蚕茧产量和蚕丝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原种932和7532存在产卵量少、繁殖系数低的缺点.为保持其体质强健,茧丝质较好的优良特性,提高其原蚕的生命力和蚕种的繁殖系数,我所于1989年选择932、7532与芙蓉、湘晖两对体质较强、茧丝质优、配合力好的夏秋蚕品种配成932·芙蓉×7532·湘晖四元杂交种,简称9·芙×7·湘与广东省蚕研所协作进行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鉴定结果(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