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水产科技》1978,(1):33-34
鲮鱼是两广和闽南一带渔民所喜欢养殖的鱼类。它在每年4月上旬至7月下旬,水温22-29℃时进行繁殖,但它的抗寒能力差,水温在14℃以下,鲮鱼就群聚在深水处,少活动,当水温降到7℃以下时就被冻死,因此推广鲮鱼养殖,在地区上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利用杂交提高鲮鱼的耐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1980,(6):26-26
<正> 鲮鱼是我国南方地区淡水鱼类中较好的一个养殖品种,但它的抗寒能力较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广西水产研究所合作,1977年进行鲮鱼(?)和湘华鲮(?)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在广东肇庆地区,斑点叉尾鮰和鲮鱼的加工外销市场向好,养殖效益较好,渔农养殖意愿不断提高,斑点叉尾鮰和鲮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传统的养殖模式,存在养殖自身环境污染大、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制约了斑点叉尾鮰和鲮鱼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减少养殖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养殖水体环境,抑制病害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4.
<正>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俗称土鲮、鲮公,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野鲮亚科(Labeoninae)鲮属(Cirrhinus),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鲮鱼为杂食性鱼类,摄食池塘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禽畜残饵、粪便等,在养殖中起到清底和增产增效作用。近年来,鲮鱼作为鳜鱼、笋壳鱼等养殖品种的优质饵料,需求量不断增长,已成为热门养殖品种之一。肇庆地区鱼猪养殖模式使得鲮鱼养殖具有节约成本优势,形成  相似文献   

5.
鲮鱼是广东省水库的主要养殖品种,它个体小,具有喜流水、喜钻穴、分散活动、栖息底层等特性。水库大多地形复杂,库底坑坑洼洼,多树木、断垣残壁等障碍物,给捕捞鲮鱼带来困难,目前尚无一种能大批捕捞的有效方法,一直靠传统的单层刺网捕捞,产量低而不稳,成本偏高。改革刺网结构及研究其网衣最佳技术参数,对提高水库鲮鱼捕捞效果,促进鲮鱼养殖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池养鲮鱼性腺周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鲮鱼(Cirrhina molitorclla)是华南特有的池塘养殖鱼类,广东佛山地区鲮鱼的产量约占淡水鱼的二分之一,在淡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淡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进展,鲮鱼的繁殖工作也已开展并获得一定成绩。但关于鲮鱼繁殖生物学上许多基本资料尚未掌握,因此有必要作一次对池养鲮鱼性腺周年变化的研究。充分了解性腺的周年变化,无疑对于人工催情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国内有关淡水养殖鱼类性腺变化的研究,近年来陆续发表的有:鲢、鳙、草鱼、青鱼等(武汉大学、中  相似文献   

7.
鲮鱼的机械化加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鲮鱼因其适宜于10℃以上的自然气候温度而遍布于广东、江西两省。鲮鱼食性杂,繁殖力强,容易养殖,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豆豉鲮鱼是当地的特产,许多企业以传统的加工工艺及自创的调味配方,生产不同色泽口味的豆豉鲮鱼罐头,畅销国内各省市。  相似文献   

8.
高要地区草鱼养殖采取“一次放苗,多次起捕”模式,主要混养鲮鱼、鲤鱼、鲫鱼。  相似文献   

9.
鲮鱼     
《广西水产科技》1977,(1):34-34
《鲮鱼》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一九七六年七月出版,本书主要介绍了鲮鱼生物一学特性、养殖和捕捞的方法,并附有插图,便于阅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投入的增加,鱼种放养密度的增大,养殖水体环境条件日趋复杂化,鱼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鲢、鳙、鲮鱼出血病已成为我市水产养殖业的一大危害,严重地影响着水产养殖的效益。本人在1994~1996年鱼病防治工作中,对鲢、鳙、鲮鱼出血病的治疗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笋壳鱼、鳜鱼等品种相对走俏,鲮鱼仔作为它们的饲料鱼,需求越来越大,使得鲮鱼这条一直不太被重视的鱼,成为了“热门”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2.
鲮鱼是广东水库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在大型水库,鲮鱼已形成优势种群,成为主要底层鱼类。但水库地形复杂,障碍物多,又因鲮鱼具有喜流水、喜钻孔穴、分散活动等特性,捕捉较难。目前,采用刺网捕捞鲮鱼的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刺网的渔获性能,选择最佳刺网及其网目尺寸,现将流溪河和水迳等水库的捕捞试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89年夏季,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塘鱼养殖区暴发了罕见的以鲮鱼为主的多种养殖鱼类出血性流行病(简称暴发病)。该病来势凶猛,感染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发病季节长。目前,暴发病已涉及了全国许多养鱼地区,它是我国继草鱼病后,又一种严重危害水产养殖的新鱼病。因此,暴发病已引起了国内科研、生产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鲮鱼混精授精的育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祖熊  黄文郁 《水产学报》1985,9(2):203-206
1979至1982年间,用瓦氏雅罗鱼、草鱼、鲢鱼、鲤鱼中的一种或多种精液同鲮鱼新鲜精液混合对鲮鱼成熟卵授精,使其发育成苗,并培育成鱼种。经养殖表明,有几组混精授精得到的鲮鱼,其抗寒性能比不?昆精授精的鲮鱼强;其中以四种混合精液授精以得混精鲮的耐寒能力最高。现将耐寒能力低达5.5℃的混精鲮鱼选出,供进一步选育用。最后,根据各组试验结果,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洗炽彬  刘家照  叶星 《水产科技》1990,(4):20-22,32
麦瑞加拉鲮鱼(Cirrhinus mrigala)(下称:麦鲮)原系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养殖鱼类。1982年引进我国。经几年的饲养观察,证实此鱼是杂食性底层鱼类,具有生长快、个体较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下称:土鲮)大,且易于养殖等优点,适当地与家鱼混养,可以提高池塘的鱼产量。  相似文献   

16.
麦瑞加拉鲮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星  刘家照 《淡水渔业》1998,28(5):13-14
麦瑞加拉鲮鱼(Cirrhinusmrigala)为杂食性底层鱼类,生长快,个体较大,病害少。目前已在广东及华南一些地区推广养殖,其成鱼养殖面积正逐年增加。我们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改进,池养麦瑞加拉鲮鱼的人工催产技术已趋完善,现报告如下。1亲鱼培育亲鱼培育...  相似文献   

17.
麦瑞加拉鲮简称麦鲮,属鲤科、耙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原产印度(又称印度鲮)。20世纪80年代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90年代在广东地区大力推广养殖。目前,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也开始大面积养殖。麦鲮在分类上与我国华南地区传统养殖的鲮鱼同为鲮属,是印度四大养殖鱼类之一。经引进我国试养,证实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容易养殖等优点。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俗称土鲮、鲮公,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鲮属,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鲮鱼为杂食性鱼类,摄食池塘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残饵粪便等,在养殖中起到"清道夫"和增产增效作用。鲮鱼作为鳜鱼、笋壳鱼的优质饵料,需求量不断增大,已成为热门养殖品种之一。近年随着草鱼的价格低迷,鲮鱼价格坚挺,  相似文献   

19.
南方地区池塘防寒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初,广东地区气温一度下降至10℃以下,寒潮对该地区罗非鱼、鲮鱼、胡子鲶、淡水白鲳等亚热带鱼类养殖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寒潮冻死鱼类的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20.
黄尾鲻学名为鲮鱼(Mugil so—iuy),属鲻形目鲻科。鲻形目鱼类大多为食用鱼,我国常见的鲻科鱼类有鲻鱼和簸鱼,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近年已发展成为国际养殖对象。我国南方主要以养鲻鱼为主,而北方沿海主要养殖鲅鱼,故有“南鲻北鳆”之称。经养殖试验表明,与在北方养殖鲮鱼相比,鳆鱼在南方养殖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养殖成本低、不相互残杀、免疫力强、不易得病。而且,南方养殖的鳆鱼味道鲜美、金黄体色亮丽吉祥,比鲻鱼更受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也因此得到了“黄尾鲻”的俗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