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遂宁市中区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也是四川省粮、棉、油、蚕、果、生猪商品基地县,常年植棉14万亩左右,总产1000万kg左右,棉花生产水平较高,但发展不平衡,棉花主产乡镇皮棉亩产90 kg左右,部分植棉户达到120 kg以上,近两年示范攻关田亩产超过150 kg,而次产棉乡镇的皮棉亩产仅在60 kg左右.1997年因受干旱影响,全区植棉13万亩,总产为841万kg(入库量),平均亩产仅为64.7 kg.增产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推动下,去年我们汪东银花组,在多灾之年,43亩棉花获得了亩产皮棉247.4斤的好收成。4亩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皮棉301.9斤,其中2.5亩亩产皮棉超过了310斤。现将亩产皮棉300斤试验田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冀棉20引入我师四年来,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种植,充分表现出它的丰产潜力,1994年示范面积10亩,亩产皮棉155公斤;1995年推广1847亩,亩产皮棉152.4公斤,1996年种植14.3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45公斤。经兵团专家组鉴定,四十五团二连30号地,20亩冀棉20,亩产皮棉216.6公斤,再创兵团棉花高产纪录。冀棉20已被列为我师“九五”期间棉花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4.
高产棉花的生育规律及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淮北地区大面积提高棉花产量的途径,我们于1981~1986年在本场对不同产量水平棉花的生育规律及栽培措施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调查对象为泗棉2号及麦套移栽棉种植方式。6年中先后调查了高产田45块,共99亩,平均亩产皮棉105.0公斤;中产田5块,共11.23亩,平均亩产皮棉80.1公斤;低产田5块,共11.67亩,平均亩产皮棉53.9公斤(与淮北棉区大面积产量水平相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棉花是遂宁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4万亩左右。80年代后期推行麦套棉和地膜栽培技术以来,棉花产量普遍提高,但发展很不平衡,好的区乡平均亩产皮棉90公斤左右、少数农户亩产皮棉达120~130公斤,差的区乡平均亩产皮棉仅在60公斤左右。自1994年参与四川省棉花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正> 1989年,中国棉花学会组织专家组抽测了兵团农场和地方乡、场的陆地棉高产棉田。其后实收产量,兵团农二师三十一团三连50.5亩军棉1号亩实收皮棉159.5kg,比测产量157.3kg高2.2kg;岳普湖县岳普湖乡五村四组23.5亩新陆中1号亩实收皮棉158.73kg,比测产量156kg高2.73kg;农三师四十三团八连35亩军棉1号亩实收皮棉168.7kg,比测产量170.9kg少2.2kg;巴楚县毛拉乡园艺场二小队11.3亩大铃棉亩实收皮棉167.5kg,比测产量高0.8kg。上述实收产量证明,专家组的测产比较准确,亩产150kg以上是确切的。1990年,中国棉花学会再次组织专家组对新疆南疆及东疆的高额丰产棉田进行抽测,有7个单位的151.38亩陆地棉亩产皮棉超过了150kg,其中兵团农三师四十五团十五连的21.33亩军棉1号亩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南疆棉花生产又有了新的突破,在种植面积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单产、总产大幅度增加。农一师1992年棉花亩(旧制,下同)产已过lOOkg,1994年6万多hm~2(旧制90多万亩)陆地棉亩产皮棉突破llOkg。尤其是沙井子垦区3个团场,共计23万多亩棉花,亩产皮棉突破130kg大关,创造了全地区,全疆乃至全国的大面积丰产的最高记录。农三师以及阿克苏,喀汁地区的部分县,皮棉亩产也突破了100kg,还有三四个团场均有小面积(都在10亩以上)亩产皮棉超200kg的记录。仅从技术角度考虑,南疆棉花生产取得这样好的成绩,说明其整体的栽培技术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与其它地区相比较,除气候因素差异外,其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施肥技术,建立了全新的施肥模式,有效地控制了棉花前期旺长,克服了后期早衰,是棉花单产迅速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此笔者曾撰写  相似文献   

8.
胡全 《河北农业》2014,(3):14-15
卢龙县现有耕地面积66万亩,其中棉花面积达2万亩。平均亩产皮棉200公斤。根据棉花生长发育特点及习性,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棉花简化栽培管理技术,尤其是免整枝技术是棉花由传统栽培管理向现代栽培管理的技术变革,亦是棉花种植发展的必然趋势.河间市国欣农研会经多年试验、示范,摸索出一套成功经验,1999年6000多亩规模种植棉田亩产皮棉90kg,其中2000多亩亩产达1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棉花生产,我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切实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改进棉花栽培技术,皮棉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年战胜了低温、阴雨、台风和病虫等自然灾害,在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同时,全县39万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113.8斤,比1971年增长一成多,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单位。如大新公社中兴大队亩产皮棉197斤,县委在中兴、团结大队的22亩试验田,亩产皮棉230斤。几年来,通过总结群众经验,对棉花栽培技术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 博兴县承担的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开发试验,1990年10月通过了惠民地区科委的测产验收。三年累计开发面积6.276万亩,总产皮棉638万公斤,平均亩产皮棉101.66公斤,最终产量指标达到了亩产皮棉104.6公斤的高产水平。共计增加收入1004.5万  相似文献   

12.
按照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自治区农业厅从2001年开始,在全区推广100万亩棉花高密度亩产皮棉150公斤综合栽培技术.经过一年的实施,各地反映这项技术推动了棉花生产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实现了大面积棉花高产,棉花大面积亩产皮棉150公斤以上田块出现频率和最高产量均比以往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 地面薄膜复盖是棉花栽培上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棉花地膜复盖试验田3.2亩,平均单产皮棉289.8斤,其中沈家大队杨庄五队0.45亩,收皮棉139.8斤,折合亩产310.6斤,1981年地膜复盖棉花12亩,单产都在250斤以上,其中郑庄、杨庄4亩多盖膜棉花,单产皮棉都突破300斤.地膜复盖棉田增产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塑料薄膜在生产上的大量推广应用,一个以地膜覆盖为中心的棉花栽培新体系,正在我省逐步形成和完善。据1983年统计:全省植棉面积84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25斤;其中覆膜棉田33万亩,亩产皮棉160斤,仅这一项全省就增产皮棉20余万担。  相似文献   

15.
锦西县钢山公社钢西大队第八生产队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一九七六年获得粮、棉双丰收。粮食亩产一千三百斤;全队播种棉花(黑山棉一号)三十二亩一分四,平均亩产皮棉一百零八斤。他们战低温促早熟夺得棉花高产的主要经  相似文献   

16.
甘肃棉花高产创建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秋收时节,金塔县航天镇三星村五组农民魏林新种植的8.3亩棉花喜获丰收,平均亩产籽棉高达483.5公斤,这是甘肃省实施棉花高产创建涌现出的高产典型。农业部今年安排甘肃省棉花高产创建10个万亩示范片,近日,全省棉花高产创建专家组对示范片进行了抽测,棉花高产创建取得了平均亩产皮棉153.8公斤的好成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今年,甘肃省敦煌、瓜州、玉门、金塔、民勤5县市承担棉花高产创建10个万亩示范片,总面积达10.5万亩,涉及6个  相似文献   

17.
星星之火,红遍车头大队 湖南省道县车头公社车头大队,坚持开展了群众科学实验活动,连年获得棉花丰收。1965年全大队种97.7亩棉花,亩产皮棉105斤。科学实验小组培育的25亩丰产试验田,其中有14亩过了亩产200斤皮棉关,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产量纪录,为山丘区棉花生产树立了样板,是全县棉花高产的一面红旗。 过去,这里很少种棉花,有些年偶然种  相似文献   

18.
我县是棉麦两熟制的棉花集中产区。1964年全县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棉麦两熟生产更是获得了持续增产。夏收小麦35万亩,平均亩产达210斤,较1963年增产8.3%;棉花实收26万亩,平均亩产皮棉96.5斤,较1963年增产3.2%。1964年棉花生长季节并不是风调雨顺的。播种时期的阴雨,盛蕾时期的暴雨,初花时期的干旱,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区于1983年开始进行棉花双膜(地膜加营养钵育苗)栽培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至1986年全区已发展到25万多亩,使我区棉花生产又迈向一个新阶段。一、双膜栽培的优点 1 增产显著据1983—1986年全区34点次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双膜栽培亩产皮棉88.6—120.5公斤,平均98.2公斤;直播地膜覆盖亩产皮棉80.7—105.5公斤,平均88.7公斤;营养钵育苗移栽亩产皮棉76.8—92.5公斤,平均84.6公斤;直播亩产皮棉52.6—89.4公斤。平均75.2公斤。双膜栽培平均比直播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和直播分别增产10.7%、16.1%和30.6%。 2.皮棉品质好双膜栽培棉花烂桃  相似文献   

20.
棉花生产传统上惯用早抪、稀植,人工整枝,争取“三桃”,生育期长,病虫危害重,管理繁杂,劳动强度大,投资多,产量不高.为了改革栽培技术,提高棉花单产,几年来,我们和裴村大队科研站,共同进行了棉花高密度化学除草、不中耕试验和大田生产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977年示范种植186亩,平均亩产皮棉114.2斤,其中有14.5亩达168斤。1978年示范种植127亩,平均亩产皮棉131.5斤。较常规种植增产2—3成。前茬油(艹才)平均亩产86斤。高密化除棉田在栽培管理上和常规管理不同,也和过去“万株小棵早打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