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施用对土壤无机氮与脲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旨在寻求控释氮肥与尿素最佳掺混比例,提出缓解氮肥损失、降低面源污染、节约成本、易于推广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较常规尿素处理,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影响总体差异不显著;在小麦分蘖期,常规尿素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较高,而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则以掺混40%比例以上控释氮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和脲酶活性较高;各施氮处理对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产量以掺混40%控释氮肥处理最高,较常规尿素处理增产14%,因产值最高,投入成本适中,净收入水平和产投比均为最高,分别为5 875.72元·hm~(-2)和2.24,较常规尿素处理提高了23.24%和9.27%。综上,40%控释氮肥与60%尿素掺混处理在提高土壤无机氮含量,激活小麦生长中、后期脲酶活性,增加冬小麦产量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黄土高原东部春玉米主产区连续3 a开展大田定点试验,设置不施氮(CK)、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比:0(CRU0%)、25%(CRU25%)、50%(CRU50%)、75%(CRU75%)、100%(CRU100%)共6个施肥处理,研究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施比例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建立控释尿素配施比例与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施肥收益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最佳配施比例,为筛选适于在黄土高原东部推广应用控释掺混配方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加施肥收益,且随着配施比例的增加,2项指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RU75%处理的春玉米产量和施肥收益最高,分别较CRU0%处理增加了1 273 kg·hm-2(11.9%)和1 735元·hm-2(65.7%)。(2)与CRU0%处理相比,控释尿素不同配施比例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提高幅度依次为24.73%~43.87%、38.22%~61.24%和7.45%~11.93%,且均以CRU75%处理最高。(3)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显著降低了0~100 cm土层土壤中氮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CRU75%处理氮残留量和氮表观损失量最低,分别为119.8 kg·hm-2和247.5 kg·hm-2。(4)控释尿素配施比例与春玉米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施肥收益均存在显著一元二次关系,基于此3项指标推算出控释尿素的适宜配施比例分别为64.3%、71.2%和61.8%。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施用有利于促进春玉米生长发育,获得增产增收并提高氮素效率,综合各因素确定黄土高原东部春玉米生产的控释尿素适宜配比为60%~75%。  相似文献   

3.
混料设计在辣椒不同类型氮肥配比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混料设计中的单形重心设计在辣椒控释尿素、普通尿素配肥上的应用,测定了辣椒的产量及其构成,配置了各因子的产量回归方程,解析寻优,对肥料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氮肥比例为普通尿素U=0.20~0.30,控释尿素D60(控释期60天)=0.40~0.60,控释尿素D30(控释期30天)=0.20~0.40(换算为纯氮实际用量U=150.0~225.0 kg/hm2,D60=300.0~450.0 kg/hm2,D30=150.0~300.0 kg/hm2)的方案,预测最高产量可达85.0 t/hm2.控释尿素D30-D60两者配合施用、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D30-D60三者配合施用均能显著提高辣椒产量,比普通尿素分别增产24.40、28.26 t/hm2,增产率分别为42.0%和49.0%,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施肥效应以D30-D60混合最高,为20.88 t/hm2,达极显著水平.经济效益分析表明,U-D30-D60处理施肥利润为2.440万元/hm2,氮素利用率最高,为60.1%.普通尿素与两种控释尿素按一定比例混合施用有利于提高辣椒产量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4.
混料设计在黄瓜不同类型氮肥配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混料设计中的单形重心设计在黄瓜控释尿素、普通尿素配肥上的应用,测定了黄瓜的产量及其构成,配置了各因子的产量回归方程、解析寻优,对肥料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氮肥比例为x1(普通尿素U)=0.20,x2(控释尿素D60)=0.50,x3(控释尿素D30)=0.30,667 m2纯氮实际用量为x1=7.0 kg,x2=17.5 kg,x3=10.5 kg的方案组合预测最高产量可达8 173 kg/667m2;D30与D60两者配合比单施普通尿素增产1 766 kg/667m2,增产率29.3%,UD60D30比单施普通尿素增产1 599.0 kg/667m2,增产率26.5%,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济效益分析表明,UD60D30处理施肥利润为3 753.51元/667m2,产投比UD60D30处理最高,为15.46∶1。因此,将普通尿素与两种控释尿素按一定比例混合施用有利于提高黄瓜产量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及其与不同作物秸秆配施对冬小麦生物量、籽粒产量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本试验共8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单施尿素(100%U,150 mg·kg-1)、尿素+大豆秸秆(UB)、尿素+玉米秸秆(UM)、120%尿素+玉米秸秆(120%UM)、110%尿素+大豆秸秆+玉米秸秆(110%UBM)、100%尿素+大豆秸秆+玉米秸秆(100%UBM)和80%尿素+大豆秸秆+玉米秸秆(80%UBM),其中玉米秸秆及大豆秸秆的用量均为2 g·kg-1。结果表明,在返青期,U处理小麦生物量显著高于尿素与秸秆配施各处理。收获期,尿素用量相同的处理相比,秸秆与尿素配施处理的小麦生物量均高于U处理,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UM和UBM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U处理;降低氮肥用量(80%UBM)小麦籽粒产量与U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尿素与一种秸秆配施处理小麦氮素利用率均高于单施尿素处理和尿素与两种秸秆配施处理。说明尿素配施秸秆有利于提高小麦生物量、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以保护地黄瓜为研究对象,研究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对黄瓜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可增加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对三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影响效应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控释尿素对细菌和真菌的影响依次为:D60>D90>U>CK,对放线菌的影响不明显;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时随着控释尿素用量的增加,多酚氧化酶、脲酶活性升高,对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控释尿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依次为D90>D60>U>CK,对转化酶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控释尿素对全氮的影响尤为突出,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及速效钾有明显提高作用,可降低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7.
棉花缓控释尿素(CRU)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湖北省作为全国六大产棉省区之一,在全国棉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肥料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建立施肥体系的基本环节.为了提高肥效,简化施肥方法,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每年都有不少新的肥料和新的施肥方法在棉花生产中进行试验.本田间试验主要目的是比较常规尿素与Agrium公司生产的缓控释尿素(CRU)在棉花上的施肥效果及最佳施氮量和配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魔芋出苗后,需要及时补充氮肥,使叶片迅速转绿,生产中农民往往采用叶面喷施尿素的方法,但农民往往根据经验估计用肥量,经常出现施肥不当,造成魔芋“烧苗”甚至整株死亡的现象。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探求魔芋叶面喷施尿素的合适浓度,用于指导农民在生产中正确使用尿素,以提高魔芋产量。  相似文献   

9.
肥料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方面占有主导作用.然而,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大部分农业劳动者科学施肥、平衡施肥意识淡薄,导致土壤氮肥过多,磷肥相对充足,钾肥过少,中微量元素严重缺乏.近年来,随着高产优质品种不断产生并推广,容易让农民产生施肥量越大产量越高的错误观念,从而盲目地加大施肥量,期望获得高产.然而,肥料用量过大不仅会导致产量减小,还会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费时费工,经济效益不高.本试验通过将功能性控释肥料“绿舟”应用在冬小麦上,以研究该肥料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功能性控释肥料“绿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控释尿素配比对西瓜生长、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混料试验中的单形重心设计在西瓜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肥上的应用,测定了西瓜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构,进行了西瓜品质、土壤养分的分析,总结出了西瓜施用控释尿素的氪素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尿素配合施用可降低结瓜节位,增加地茎租度、蔓长,显著提高单瓜重,单施可增加西瓜的叶片数;控释尿素可提高西瓜的安全品质和营养品质.控释尿素土壤有机质的提高不明显,对全氮、碱解氮有显著提高,并具有明显的后效.U-D60-D90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比普通尿素相对高98.58%,D60-D90比普通尿素相对高85.09%,U-D90比普通尿素相对高62.17%,在西瓜生产中可选用U-D60-D90、D60-D90两种方案施肥,既可提高西瓜产量又可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1.
单季晚稻稻曲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试验表明 ,单季晚稻稻曲病的发生与品种、施肥以及水稻破口期的天气等因素有关。防治措施主要是推广抗耐病品种、降低氮肥用量、控制穗肥以及改进药剂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混料试验中的单形重心设计方案,将包膜控释尿素在大棚黄瓜上进行田间试验,对不同时期黄瓜品质、土壤氮素的变化趋势和黄瓜果实、茎叶的吸氮规律进行了图解分析,对控释尿素D30、D60和普通尿素配合下的氮素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控释尿素无论单施或配合施用随生长时期均有提高黄瓜的安全品质和营养品质的趋势。控释尿素在黄瓜生长后期可保证碱解氮和氨态氮的持续供应,为一次性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可以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供应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依据。D30D60、UD30D60配合施用随生长期延长果实吸氮量呈上升趋势;各处理茎和叶的吸氮规律较为一致;果实的总吸氮量各处理均明显比普通尿素高,尤以D30D60处理最高。果实、茎、叶三项的总吸氮量与果实吸氮量具有相同的规律。D30D60氮素利用率最高为41.0%,比普通尿素相对高130.32%,其次UD30D60为39.1%,比普通尿素相对高119.73%,在黄瓜生产中D30D60、UD30D60两种施肥配方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分别在半湿易旱地区的澄城、杨陵二地,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安排了田间和^15N试验,研究了表施,深施和混施氮肥对其肥效的影响,由于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及氮肥用量不同,两地的结果有异。分析各种施氮方法在两地满足作物养分需要和土壤氮挥发的特点,可以看出,无论何情况下,表施的氮肥肥效或较深施和混施逊色,或则近似,但均未比后两种施肥效果优越。在土壤供氮能力差,水分条件欠佳的情况下,氮肥用量较低时,混施有利于根系发育,效果显著优于深施;而用量较高时,深施和混施肥效不相上下,在土壤供氮能力较高时,水分条件又较好的情况下,作物幼苗对肥料氮依赖性较少,深施既减少了氮挥发,又有着较大的稳动性、肥效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臧惠林 《植物保护》1985,11(4):30-30
稻瘟病的危害日益严重,除抗病品种选育和施药控制,合理施肥增强水稻对病害的抵抗性同样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近两年我们在江苏、浙江、江西和湖南等省的稻瘟病流行区,进行了施肥与稻瘟病危害关系的田间试验,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一、氮肥用量与稻瘟病危害的关系 我国稻瘟病危害面积近年来所以扩大,氮肥用量的增加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灌水量及减氮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关中平原冬小麦合理的减氮模式及相应的灌水量,以灌水量为主处理、减氮模式为副处理开展冬小麦田间裂区试验,灌水量设90 mm和150 mm,参照本地习惯施氮(尿素CO,施氮量210 kg·hm~(-2))设置减氮模式,施氮量为150 kg·hm~(-2),有3种施氮类型:尿素+硝化抑制剂(DMPP)、控释氮肥和尿素掺施(PCU)和控释复合肥(SF),另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对小麦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和减氮模式两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有效穗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及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随减氮模式而变,与灌水90 mm相比, PCU150和DMPP150处理在灌水量150 mm时产量降低,SF150和N0处理产量有所增大;灌水90 mm时,减氮模式PCU150和DMPP150较习惯施氮CO210减少施氮28.6%,籽粒产量和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分别增产17.4%和11.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5%和13.5%,氮肥利用效率增加64.3%和58.4%, 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减少57.8%和45.6%。关中平原在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水90 mm,采用尿素加硝化抑制剂基施、树脂包膜尿素基施60%+尿素拔节期追施40%两种减氮模式,冬小麦可维持较高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包膜控释尿素对大棚番茄的增产与品质提高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的大棚番茄进行了田间生产条件下产量与品质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控释尿素有显著的增产效果。D 60控释处理(控释期60 d)产量最高,为68.85 t/hm2,比对照增产19.39 t/hm2,增产率为39.2%;比尿素增产10.10 t/hm2,增产率为17.2%;D 90(控释期90 d)比对照增产15.37 t/hm2,增产率为31.0%;比尿素增产6.08 t/hm2。增产率为10.3%;D 90与D 60两种控释尿素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控释尿素具有增加单株果数、单果重的效果。D 90与D 60氮素当季利用率比普通尿素分别高65.5%和108.8%。硝酸盐含量,以D 90为最低,仅比对照高4.4%,比普通尿素低56%;D 60比对照高15%,比尿素处理低51.6%;尿素处理比对照高137.3%。V c和氨基酸含量,D 90为最高,分别比对照高1.00倍和2.46倍;比普通尿素处理高22%和100%;D 60与尿素两处理V c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氨基酸总量前者却比后者高48%。可溶性糖含量以D 60较高,普通尿素为最低。综合品质指标为:D 90>D 60>U。说明控释尿素具有显著地增产效应和提高蔬菜品质的突出效应,特别在提高蔬菜的安全品质方面贡献最大。综合各项,在番茄生产中以选用控释期为60 d的包膜控释尿素为最好。  相似文献   

17.
在宁南山区旱农试区,通过大田试验进行施肥和降水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和春小麦施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对春小麦的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降水最小。并提出了不同降水年型的合理施肥范围,分析了最大和最佳产量的施肥组合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根据"2+X"肥效试验要求,于2016年在洪湖市大同湖管理区一分场安排青椒大棚机井喷灌生产栽培肥效试验,进一步摸索大棚蔬菜机井喷灌生产基地施肥方法及氮肥总量和有机肥当量。试验于7月11日播种育苗,8月11日划区施肥,8月26日移栽,2017年1月12日结束。结果表明:该条件下优化施氮量为16kg/667m~2,其中基肥占60%、追肥占40%。无机氮肥全部一次性追施造成氮肥损失青椒减产。作为有机肥源商品有机肥(2.65-4.05-2.1,有机质33.7%)在研究范围内有机氮无机氮比5:1施肥效果最好。建议大棚青椒施肥要搞好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有机肥为主,有机肥缺少条件下全部施用无机肥时底肥占50%,其余氮肥分2次~3次追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穴施尿素、滴灌施肥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碱解氮运移的影响,2019年在甘肃农业大学遮雨棚内开展施肥与灌溉试验,采用穴施尿素和滴灌施肥两种施肥方式,施纯氮量240 kg·hm-2和180 kg·hm-2,充分灌溉量和局部根区滴灌量分别是14 L和7 L。测定在距离滴头水平30 cm、垂直40 cm范围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碱解氮含量,分析施肥与灌溉后土壤氮素转化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更容易随灌水发生水平迁移,而土壤铵态氮更容易向土壤纵深迁移。土壤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大小依次为:硝态氮>铵态氮>碱解氮;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平均变幅分别为32%~40%、26%~37%和6%~12%。局部根区滴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空间变幅比充分灌溉减小16%~20%。穴施尿素土壤铵态氮含量的空间变幅比滴灌施肥减小12%~28%。穴施尿素和局部根区滴灌调控土壤氮素转化速率,赋予肥料养分缓释性能,从而提高土壤氮素供应能力。因此,穴施尿素结合局部根区滴灌是较优的施肥与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在甘肃省武威市黄羊镇黄羊村,研究了不施氮肥(CK)、农户施肥、减氮施肥、农户施肥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和减氮施肥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5种方式下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氮肥利用效率、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农户施肥相比,减氮施肥在氮肥施用量减少20%的基础上,春玉米产量没有显著降低,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了24.6%,且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降低了25.7%;农户施肥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产量显著提高了15.5%,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分别显著提高了120.3%、33.54%、9.06%,且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降低了26.7%;减氮施肥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春玉米产量没有降低,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降低了46.0%,但氮肥利用率较减氮施肥显著降低了12.9%。研究结果表明在凉州灌区减氮施肥和农户施肥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能够在保证春玉米产量的同时,促进春玉米对氮肥的吸收,降低春玉米收获后土层硝态氮残留,其中农户施肥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更能够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