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生福 《种子世界》2014,(10):28-29
2012年海南州农科所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引进7个青稞品种,种植在海南州农科所院内,以当地主要种植的青稞品种为对照,进行品种间比较试验,通过对生育期、抗性、植株农艺性状、产量等性状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对照12QKQ-2和12QKQ-3综合性状表现优良,12QKQ-1、12QKQ-4、12QKQ-6、12QKQ-7表现较好,可以作为搭配和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2.
青稞昆仑164     
青稞昆仑164青稞昆仑164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与青海省海北州农科所采用杂交方法配育而成,组合为北青2号×11-57。1996年11月经青海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青海省中、高位山旱地种植。特征特性:昆仑164属春性,生育期123~126天……  相似文献   

3.
昆仑14号是2013年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青稞新品种,2013-2015年昆仑14号青稞品种在门源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表现高产、多抗,适宜于门源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通过3年示范种植,摸索总结出适合本品种的最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北青9号青稞品种在青海省门源地区连续几年的示范种植表现,得出该品种高产、多抗的表现评价,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并结合几年的实践和摸索,从备耕、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相关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优质稻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引进24个晚季杂交水稻新品种在上杭进行大田展示及简比试验,结果表明:Y 两优5867比对照增产21.24%,花2优3301比对照增产15.3%,金农2优3号比对照增产5.96%,以上3个品种在上杭种植田间表现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中,建议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对川优2189等在当地种植表现较好的9个品种,建议继续示范种植;对泰丰优2098等12个品种在当地种植产量、抗性表现一般,栽培上应根据品种特点,注意防虫防病。对参试品种生育期、经济性状、抗逆性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以2018-2020年云南省青稞新品种区域试验的12个参试品种为材料,从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比对照云稞1号高,云稞MF17-32、保大麦16BJ-7、保大麦16-J11和云稞4号产量高、综合性状好,是较适合保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青稞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豌豆品种比较和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青海省共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引进了5份矮杆豌豆品种(系),种植在恰卜恰镇东香卡村,以当地的两个主栽品种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分析评价,筛选出优异品种(系)3个,可根据当地不同用途选择种植,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8.
昆仑12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青稞优良新品种,原代号鉴12,大麦属(Var:Walper siiK rn)变种。2005年12月9日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昆仑12号。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品质优良、抗倒伏、中抗条纹病、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1选育经过1989年选用早熟青稞品种北青1号作母本,优质高产青稞品种昆仑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90~1991年在海拔2900m的门源县进行穗选,1992~1998年在海拔2300m的西宁北郊进行穗选和株系选择,1999~2001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2~2003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青海省青稞……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区域青稞品种区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应青藏高原区域种植的青稞品种,2010-2012年在青藏高原区域安排实施了12个点、15个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15个参试品种中,甘青5号、甘青4号和康青7号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4 804.5、4 741.5和4 470.0kg/hm 2,分别比CK增产10.3%、8.8%和2.6%,这3个品种适应性较广,综合表现好,在青藏高原地区可推广种植;短白青稞和长黑青稞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3 316.5和2 971.5kg/hm 2,分别比CK减产23.9%和31.8%,这两个品种对地域的选择性强,只适应在云南迪庆种植。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6年北玉玉米品种联合体区域试验(西南春播玉米组)在保山试点的产量、抗性、果穗性状及农艺性状等试验结果,对参加区域试验的7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个参试品种的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渝单8号.6个参试品种中,民生5961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建议在保山海拔1000~2000m范围扩大示范推广;周玉0913丰产性较好,建议在保山海拔1800m以下区域种植应用;金秋7209和康农玉508单季综合表现可以,可继续试种观察;金白玉2号和中单888综合性状表现一般偏下,在保山的种植利用价值不大;对照渝单8号综合表现较差,不适宜在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濮单 5号是濮阳市农科所育成的玉米新杂交种 ,组合为P36× 92 12。该杂交种属中熟品种 ,需≥ 10℃积温 2 4 0 0℃· d左右。 1998~ 2 0 0 1年在河南省各级产量试验中 ,产量较对照增产 9.0 %~ 15 .7% ,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2 0 0 2年 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准予推广。该品种适宜在我省夏玉米产区种植 ,种植密度以每公倾 5 .2 5万株左右为宜 ,高产攻关田可种植到 6万株。  相似文献   

12.
青稞是青海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探讨青海主要栽培青稞品种在细胞水平上的分类,为青稞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普通压片法对青海省主要栽培的4种青稞品种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青3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2m+2msat,北青6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0m+4smsat,肚里黄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2m+2msat,昆仑12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0m+4msat。核型类型都属于Stebbins-1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在核型上存在一定分化,这可能是由不同的遗传背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籽粒外观和优异品质的青稞资源,对117份青稞品种的籽粒外观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与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青稞品种籽粒外观和品质性状变异范围均较大,变异系数为2.57%~19.29%,外观性状中,粒宽的变异系数最大(19.29%),千粒重最小(7.63%);品质性状中,支链淀粉的变异系数最大(7.39%),直链淀粉最小(2.57%)。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粒长、粒宽和籽粒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β-葡聚糖含量与籽粒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主要性状归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85%。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获得了3种不同类型的聚类结果,在青稞品种籽粒外观性状聚类中类群Ⅱ的12个品种可作为大粒优异种质利用;在青稞品质聚类中类群Ⅰ是高直链淀粉含量和大粒的优异种质资源,类群Ⅱ是高β-葡聚糖和支链淀粉含量的优异种质材料;在青稞品种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聚类的类群Ⅰ中各性状平均值较高,表现较好,在今后品种选育中可作为优异杂交育种亲本。对117份青稞资源综合评价发现,北青6号的籽粒表型和综合品质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14.
高海拔地区夏秋季结球甘蓝品种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威宁县高海拔地区夏秋季种植的结球甘蓝新品种,引进19个结球甘蓝新优品种,以京丰一号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亚春·美福和碧丰2个品种球茎大、株高较高、抗病性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可作为威宁高海拔地区夏秋季节的主裁品种;秋喜一号、大宝和春夏王3个品种的商品产量接近对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为增加品种多样性,生产上也可以考虑适当发展;其余品种的产量和性状表现逐渐下降,不适宜再示范和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周豆12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豆12号是周口市农科所1994年利用花粉管通道法杂交选育而成.2004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目前在周口市已累计推广种植10万公顷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已有的不育系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杂一代新组合在湖北省襄樊市进行了适应性种植研究,用襄樊地区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当家品种作对照,结果表明:1、DT12A×DT155、DT12A×DT35经济性状、产量、品质、抗病性等均极显著优于地方品种,适合襄樊生产种植和加工要求,增产率分别可达65.4%、44.9%;2、DT12A×DT155在各期表现都好,适应性是所有组合最理想的品种,在襄樊适宜播期为8月1日左右。DT12A×DT35是一个抗(耐)病组合,在今年试验中比较抗褐心病,各期产量较稳定,在襄樊适宜播期为8月1~15日。  相似文献   

17.
以地方品种为对照,对从不同省份引进的16个绿豆新品种在广西进行种植观察,综合2年表现,冀绿11号、冀绿10号、冀绿7号和保绿942-34子粒产量均比对照增产102%以上;其中冀绿7号在2年试验中子粒产量表现稳定,平均1317.98kg/hm~2,均为当年参试品种中最高。河北地区的品种在广西种植表现最好;冀绿7号生育期短、抗旱耐涝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子粒产量高,最适宜于广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王海梅 《作物杂志》2007,23(1):57-58
阿尔法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于1988年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1989年青海省民和县农作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引进,并经几年脱毒和种植试验,于1999年育成。该品种抗病、抗旱、耐瘠薄,适宜本省海拔1700~2600m,≥5℃积温达1100℃以上的低中位山旱地及其他省、区同类条件的地区种植。2004年2月9日经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1995~1996年品比试验,2年9点次,平均产量3.02万kg/hm2,比对照高原4号增产27.2%,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1997~1999年青海省海东地区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15个点(次),平均产量4.28万kg/hm2,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参试茶树品种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和适应性鉴定,明确其适宜种植的范围和制茶类以及栽培过程中需防范的灾害,为品种的鉴定和推广提供依据。第4 轮茶树品种桂林点区试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8 个绿茶品种中‘湘妃翠’和‘花秋1 号’综合表现最好,产量和品质评分均高于对照,其中‘湘妃翠’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参加试验的3 个乌龙茶品种中‘鸿雁13 号’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质评分高于对照;各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多数表现为早生种,抗逆性较强,适宜在广西桂林及相似地区的绿茶和乌龙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四种青海青稞品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青海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采用压片法对青海省主要栽培的四种青稞品种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青3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2m+2msat,北青6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0m+4smsat,肚里黄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2m+2msat,昆仑12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0m+4msat。核型类型都属于Stebbins-1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4个品种在核型上存在一定分化, 这可能是由不同的遗传背景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