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长期进行再生稻试验示范与推广,实践中认识到用再生稻取代一季中稻有必要、有难度,具有可行性。通过对 120 余个再生稻品种的筛选试验,筛选出了 12 个在当地表现较好的不同熟期的再生稻品种;独创了又快又好的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机插机收技术;探索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对如何进行再生稻大规模推广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世富 《中国种业》2019,(10):83-84
为探索头季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2018年在沙县夏茂镇引进超级杂交稻甬优1540作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片种植,应用暗化处理技术工厂化育机插秧、头季机收、冬种紫云英、合理留桩高度、头季二次烤田、测土配方施肥、施催芽促苗肥、无人机施药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甬优1540头季、再生季全年平均产量15.65t/hm2,表现出生长整齐、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抗倒性好、再生能力强、生育期较长、丰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闽中丘陵地区中、低海拔地域作再生稻种植。分析甬优1540再生稻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2021 年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25 个品种参试,详细考察记载了头季和再生季产量、生育期、经济性状和抗性。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合计产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品种选择是再生稻生产技术要领的关键。综合分析产量、生育期和其他性状,筛选出适合衡东县作再生稻种植的品种有 C 两优华占、深两优 475、隆两优 1212、晶两优华占、绿两优 9871、深两优 867、泰两优华占,作一季中稻种植的品种有荃两优丝苗、C 两优华占、隆两优 1212、绿两优 9871、深两优 475、荃两优 851、隆晶优 1212,为衡东县粮食生产提供了品种选择方面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由福建农林大学、江西省农科院等单位的水稻专家对安徽白湖农场、南陵等地实施的"优质早中稻工厂化硬地盘育机插-高留桩机收+再生"和"早稻精量机穴播-低留桩机收+再生"两种"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示范进行了现场测评,两种技术模式均实现亩产吨粮。  相似文献   

5.
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长期致力于水稻品种的示范试验,侧重于再生稻品种筛选和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索。C两优华占于 2018-2021 年连续 4 年参试,其中 3 年再生稻试验 1 年中稻试验,其产量在众多参试品种中名列前茅,赶上甚至超过了对照品种晶两优华占。C 两优华占生育期较短,农艺性状好,没有明显的缺陷。既适合作一季中稻品种,也适合作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6.
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原因,筛选出该地区适宜的再生稻种植品种,以9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再生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造成不同品种头季稻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导致再生季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和每穗着粒数。准两优608再生季单产5.27 t/hm~2,2季综合产量高达13.59 t/hm~2,可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优选品种;皖稻119和新两优6号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再生季产量潜力大,可以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候选品种。研究表明,生产中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主攻大穗,并在维持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质量以实现再生季产量增加和获得2季综合高产。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免耕冬水田条件下简化施肥对不同杂交稻品种头季、再生季以及两季产量的影响,以及筛选出两季高产品种应用于生产。2016—2017年,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免耕冬水田施纯氮120 kg/hm2条件下,设置简化施肥(一次基施N)和常规施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比例平衡施N)2种氮肥管理方式,研究其对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氮肥管理方式对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简化施肥处理的头季稻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分别为9.46 t/hm2、1.50 t/hm2和10.96 t/hm2,较常规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1.40%,-6.77%和0.20%。18个品种间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18个品种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产的产量变幅分别为8.70~10.19 t/hm2,0.59~2.29 t/hm2和10.21~11.57 t/hm2。头季产量和再生季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两季总产与头季有效穗、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再生季有效穗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建立回归方程。因此,采用一次基施的简化施肥方式是免耕冬水田水稻实现高产、省工的有效途径,选择穗粒兼顾型品种有利于实现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并筛选出两季高产和高氮肥偏生产力品种‘旌优727’、‘旌3优177’、‘内6优103’和‘内6优107’,可在试验所在生态区中稻-再生稻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再生稻头季和中稻肥料利用率的比较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正忠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205-209
为研究再生稻头季、中稻的施肥效应,比较二者的异同点,探讨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技术途径,进行再生稻头季和中稻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头季比中稻氮磷钾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15.1、6.1、27.9个百分点;氮磷钾农学效率分别提高80.4%、163.2%、60%;不同配组肥料产量贡献率比较,二者均以三元素配方最优,二元素配组以有氮配组显著高于无氮配组,表现为N+K>N+P>P+K;产量用配方施肥处理进行比较,再生稻头季比中稻增719 kg/hm2,产值增1537元/hm2。再生稻栽培施肥效应提高,又增加一季收成,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衡东县农业农村局近年来着力进行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从大量供试品种中筛选了少数优良再生稻品种予以推广。在2018年、2019年筛选试验中泰两优华占组合名列前茅,头季、再生季两季综合产量都比较高,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强,是一个优良的再生稻组合。  相似文献   

10.
徐小兵 《中国种业》2016,(11):52-53
以湖北省黄冈市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两优6326为材料,对再生稻头季人工收割和机械收割2种方式进行对比。考察头季收割方式对再生季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的再生季每667m2的实际产量为325.92kg,人工收割的再生季的产量为382.5kg,机械收割比人工收割的减少56.58kg,减幅达14.8%;但人工收割比机械收割的投入多190元,总收入少37.23元。由于机械碾压导致机械收割部分的再生稻不能成苗或发育较迟、不能正常抽穗而影响总体产量,同时对未碾压再生稻产生的边际效应弥补了机械收割的损失;机械收割的投入成本大幅降低,相对比较效益较高。采用头季机械收割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有光温条件的地区大面积蓄留再生稻,丰富了水稻轻简化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湖南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研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记录7种水稻品种的播种期、收获期及生育期,计算出再生稻每株分蘖数及每丛平均株数,比较其生育期、再生能力、产量及米质口感,筛选出最适合作为再生稻的品种,以该品种为研究材料,研究施肥时间、收割方式以及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分蘖、高度和产量的影响,探索病虫害的防治方案,在湖南省内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9918’作为再生稻品种,生育期短、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米质口感优良;最佳施肥时间为第一季收获前7天左右;机收时,留桩高度以25~27 cm为宜;病虫害采用“一拌三喷”综合防治策略,再生稻产量可达到3000~4500 kg/hm2。构建湖南地区再生稻高产栽增成套技术路线,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再生稻的产量,具有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航天育成的“Ⅰ优航1号”11日在福建省尤溪县实现了再生季521.4kg/667m^2的高产水平。至此,该品种水稻创造了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全年单产  相似文献   

13.
<正>再生稻是指在上一季水稻收割后,对稻桩上的休眠芽抽生出来的再生蘖加以培育,以达到出穗成熟的一种栽培方法。现在南方不少中稻区利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温光资源蓄留再生稻,既不影响冬种,又能获得一季好收成,具有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一般亩产180~250千克,最高的可达400千克。再生稻米质好、食味佳、无污染、销路好。落实该项生产技术,应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一、选择好品种再生稻产量高低与品种关系密切,总体原则是穗数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探讨有效降低再生稻头季机收对蓄留稻桩的碾压损伤,提高再生季产量和生产效益。通过收割机履带窄幅化改制及宽窄行配套栽插大区比较试验,调查分析了宽窄行栽插对再生稻头季生物量的影响,验证了窄幅履带的减损效果。结果表明:相比等行距栽插,宽窄行栽插有效增加头季稻群体生物量、成穗率和产量;同时,宽窄行栽插有效降低履带对蓄留稻桩的碾压面积,减少机收碾压对再生季产量损失,实现增产增效。使用窄幅履带机收配套宽窄行栽插可实现两季总产量16309.22 kg/hm2,比对照增产2206.2 kg/hm2、增幅15.64%;宽窄行栽插实现再生季产量5897.87 kg/hm2,比对照增产807.41 kg/hm2、增幅15.86%;使用窄幅履带机收较宽履带减少再生季产量损失1288.16 kg/hm2,损失率下降了19.8%。该试验形成了相关的技术模式,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等特点,适合丘陵山区再生稻生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八汕63作再生稻栽培的适宜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平  周洪 《耕作与栽培》1992,(3):30-31,29
八汕63是我州近年示范推广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经多点试验表明其抗性较强、再生力强、产量较汕优高,生育期相当,是一个潜力较大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发展再生稻是提高我州粮食产量的有效措施,研究八汕63作再生稻栽培的适宜密度,对促进头季和再生季两季高产意义重大,为此,1991年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再生稻生产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咸彬 《中国种业》2017,(10):37-39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发展一季中稻加再生稻是提高稻米品质和种植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之一。本文以衡南县再生稻生产为例,分析了发展一季中稻加再生稻的必要性及衡南县发展一季中稻加再生稻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南方稻区,水稻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根据光温条件发展再生稻,能实现一种两收,同样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何谓再生稻。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通过水肥管理的措施,使头季稻(如中稻)收获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进一步生长发育成的水稻。它具有生育期短(60天左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再生稻  相似文献   

18.
何金旺 《科学种养》2008,(10):12-12
再生稻栽培模式是指在前季水稻(头季稻)收割以后,对稻茬上的休眠芽发生出来的再生苗,给予适当的栽培管理而获得一季稻谷的生产方式和耕作制度。中稻蓄留再生稻具有生产周期短、省工、省秧田、省种、省肥、节本、一种两收、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中稻地区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稻谷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地处桂北高寒山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多数地区热量欠缺,光照不足,春暖迟,秋寒早,年平均气温在17~19℃,年平均日照仅为1334.8小时,年总降雨量虽达1548毫米,但分布不均匀,易出现秋旱,对水稻生产不利。在该县现有的9112.5公顷水田中,就有57.06%仅能种植一季中稻。在这种地区发展1季中稻加1季再生稻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温、光、水资源,达到增产稻谷的目的。同时还省去了购买晚稻种子、犁耙田、播种育秧、插秧等工序和费用。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并参考、借鉴各地成功经验,现对中稻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技术措施作如下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为给再生稻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南省主栽早稻品种湘早籼45号为材料,比较研究2种灌溉方式(淹水灌溉和间歇灌溉)下水稻头季与再生季的产量、土壤有效镉含量、各器官镉含量与积累量、镉转移系数与富集系数。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显著提高水稻生物量及产量,头季产量间歇灌溉比淹水灌溉高13.86%,再生季产量也以间歇灌溉处理略高;淹水灌溉处理显著降低水稻镉含量和积累量,其中头季与再生季糙米镉含量分别较间歇灌溉处理降低37.93%与43.90%,植株总镉积累量分别下降52.41%与53.40%。灌溉方式对头季与再生季镉转移系数影响规律不一致,头季镉转移系数淹水灌溉显著大于间歇灌溉,再生季表现相反。淹水灌溉显著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与水稻镉富集系数,头季与再生季成熟期淹水处理土壤有效镉含量相比间歇灌溉分别降低10.81%与16.92%。可见,淹水灌溉使水稻产量、糙米镉含量、土壤有效镉含量与镉富集系数降低,但头季与再生季降幅存在一定差异,产量降幅以头季稻较大,糙米镉含量与积累量、土壤有效镉含量降幅以再生季较大。  相似文献   

20.
<正>福建省福清市水稻种植以早、中、晚稻为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劳动力转移,目前福清市大部分土地已流转集约经营,种植大户大多采用"早稻—再生稻—蔬菜"和"中稻—蔬菜—蔬菜"的耕作模式随之产生一些农业企业与种植大户对育秧秧龄掌握不准确、移栽期偏迟而造成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明确不同秧龄对早稻生产的影响,结合福清市早中稻的生长特点开展不同秧龄移栽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