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松实小卷蛾、松梢螟的为害性和空间格局及在序贯抽样技术中的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虫对松树为害具有选择性,松实小卷蛾幼虫主要为害侧枝,为害程度火炬松>黑松>湿地松>马尾松,松梢螟为害则以主梢为主,为害程度 黑松>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的空间格局分别为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松实小卷蛾明显超过防治指标,急待全面防治,松梢螟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  相似文献   

2.
松毛虫幼虫的林间分布型,笔者曾用频次分布法和分布型指数法判断符合负二项分布。本文的目的系通过隶属于负二项分布的序贯抽样法及Iwao的序贯抽样方法的比较,探讨在松毛虫幼虫期取样调查中用样本来估计总体时适宜的抽样技术及数量。  相似文献   

3.
运用两种回归方法和4种聚集度指标对枣桃小食心虫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枣桃小食心虫幼虫在枣树林内呈聚集分布并遵从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4.
<正> 当检验害虫的发生程度是否达到防治指标或防治效果如何时,应用序贯抽样可以减少抽样数。本文通过对隶属于负二项分布的序贯抽样法和Iwao的序贯抽样法的比较,探讨了在白杨透翅幼虫期取样调查中用样本估计总体时适宜的抽样技术及数量。1 隶属于负二项分布的序贯抽样白杨透翅蛾幼虫的分布型,笔者曾用频次分布卡方检验法和分布型指数法,判断符合负二项分布。根据8块样地(12800株)的调查资料,采用矩法(k=(?)/(S~2-(?))求得k值,k=0.2318.根据生产防治经验,暂定虫株率为7%以上须进行防治,4%以下不需防治,则接收与拒绝的方程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研究了松埃尺蛾越冬代蛹和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越冬代蛹、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负二项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并应用Iwao方法分析、检验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6.
运用分布型指数法、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方程对园林植物害虫桂花网蝽Eteoneus sigil-latus在昆明市的空间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桂花网蝽在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上呈聚集分布,频次测定中负二项分布(似然法)卡方值为244.3291,其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产生原因可能与环境因...  相似文献   

7.
沙棘绕实蝇幼虫空间格局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两种回归方法的四种聚集度指标对沙棘绕实蝇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绕实蝇幼虫在其危害的沙棘林内呈聚集分布遵从负二项分布。按照m-n回归法,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Iwao的平均拥挤度X与平均密度X的回归关系,对不同林型内楸蠹野螟各世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分析。在丰产林内,第一代幼虫遵从具有公共K值的负二项分布,K=2.62,第二代幼虫为普通的聚集型,在地堰楸间,第一代幼虫为普通的聚集型,第二代幼虫遵从具有公共K值的负二项分布,K=0.68。用不同的取样方法比较了取样精确度,明确了最适宜的林间调查方法是五点式取样。计算出各代幼虫在不同密度下的最适取样数。列出了不同林型、不同世代、不同树龄的序贯取样表。  相似文献   

9.
栗瘿蜂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瘿蜂的卵、幼虫、蛹与虫瘿存在于寄主的相同部位,其空间格局一致。调查10块样地,计24393个样本,经频次分布的适合性检验,全部符合负二项分布,用Taylor、Iwao等人提出的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均系聚集分布,且聚集由环境引起。在此基础上采用Iwao的理论抽样公式进行理论抽样和负二项分布的接受与拒绝公式进行序贯抽样,建立了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曲线与虫瘿的序贯分析图和序贯分析表。  相似文献   

10.
白斑新灰蝶Neolycaena tengstroemi(Erschoff)是近几年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危害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的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危害柠条的花器。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法2种回归模型对白斑新灰蝶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分析其聚集原因。结果表明:白斑新灰蝶幼虫在柠条上呈聚集分布,且符合负二项分布;幼虫平均密度小于2.18头/株时,其种群聚集主要受柠条林生态环境影响,但当平均密度不小于2.18头/株时,种群聚集受种群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油茶尺蛾(Biston marginata Shiraki)已成为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油茶尺蛾幼虫在林间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7种抽样调查方法均可用于油茶尺蛾幼虫虫口密度的调查,其中z字形法为最佳的抽样方法。坡位、坡向、树种和树冠方位对幼虫的分布有显著影响。上坡的幼虫密度显著高于中坡和下坡;南坡的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坡向。油茶尺蛾幼虫在林间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以1wao回归模型为基础,确定了最佳的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初孵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用5个聚集指标、幂指数法回归及回归测定,结果表明,桑天牛初孵幼虫呈聚集型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为环境因素。运用Iwao的回归中两个参数α、β值确定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便于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苦参不同提取液对松梢螟幼虫的触杀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苦参鲜根的不同提取液对松梢螟幼虫的触杀作用.通过对24 h和48 h的毒力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3种提取液对松梢螟均有较好的触杀作用;对72 h的毒力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水蒸汽蒸馏液对松梢螟幼虫具有较高的触杀作用,对松梢螟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7.8461 mg/mL,触杀致死率为86.7%,乙醇和丙酮浸提液对松梢螟的触杀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集度指标测定法、线形回归方程检验法和空间频次分布检验研究皱绿柄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皱绿柄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Iwao的M*-m回归方程分别计算出了0.05、0.1及0.2允许误差水平下皱绿柄天牛幼虫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5.
蜀柏毒蛾卵与初龄幼虫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m—m、m—s~2、logs~2—logm的相关分析,认为蜀柏毒蛾两代卵和初龄幼虫种群在林间呈负二项分布。其格局的结构均是以个体群结构存在,个体群内个体间相互吸引,第1代卵和两代的初龄幼虫个体群呈聚集分布,而越冬代卵期种群的个体群呈随机分布。探讨了公共K值,分析了聚集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榆跳象幼虫进行了林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的探讨,结果表明榆跳象幼虫属聚集型的核心分布,亦属二项分布。林间调查以平行线取样法精度最高,并利用样本方差和允许误差限建立了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17.
泡桐金花虫成虫、幼虫、蛹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负二项分市,最适抽样方法为例“V”字型抽样,最小抽样比为成虫与幼虫为50:1,蛹为60:1。可用树冠下层虫口数回归估计整株虫数。  相似文献   

18.
毛白杨透翅蛾幼虫主要危害毛白杨苗干部。设10块标准地,经多次适合性检查,其结果表明,毛白杨透翅蛾幼虫的空间分布状态全部呈现负二项分布,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则均属聚集分布。由此建立了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曲线图和序贯抽样检索表,确定了序贯抽样公式:To(n)=0.3n±1.2n。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对花椒虎天牛初龄幼虫集团、初龄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初龄幼虫集团是负二项式分布;初龄幼虫个体呈聚集分布;所需最大抽样株数为:n=1.03+(516.24)/(?);序贯抽样的上限、下限方程式为:T_0(N)=2n±6.493n~(1/2)。  相似文献   

20.
通过频次分布χ2检验和9种分布型指数的测定,白杨透翅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一般负二项分布,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为聚集型。当t=1,D=0.25时的理论抽样数为:n=20.8064/X+10.904,在防治指标为0.10头/株时,最大抽样数为220株。序贯抽样的累积虫量界限为:To(N)=:0.10N±0.3695N。该幼虫的田间简单随机抽样以平行线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