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率的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一、研究方法 1.在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类型田7块,每块田调查250~310个样点,每个样点为10株,记载各样点病株数,绘出田间分布实况图。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分析了解棉铃虫卵在田间呈核心理论分布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卵量调查方法的改进,应用序贯抽样检定防治标准,及统计资料的代换方法。根据棉铃虫卵在田间呈核心分布型,为了提高田间调查准确度,改进我国已经应用的田间取样方式,提出田间卵量调查方法是:以200株为取样量,采用平行线式,40个样点,每点单行五株。因为这样增多了样点和卵分布核心相遇的机会,经与原采用的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分行式取样比较,平行线式取样准确度最高,降低了样本平均数代表性误差。为了节省田间卵量检查时间,可采用调查着卵株率计算百株卵量的办法,或对不同卵量密度的田块区别对待,百株卵量10粒以上检查100株,10粒以下检查200株。以田间百株卵量15粒或着卵株率11.77%为达到防治标准;卵量10粒或着卵株率8.36%为未达到防治标准,制定了序贯抽样检定防治标准的方法。检查卵量序贯抽样确定防治标准的方程:d_o=0.1127n-8.5353d_1=0.1127n 8.5353检查着卵株序贯抽样确定防治标准的方程:d_o=0.0998n-6.4228d_1=0.0998n 6.4228为了使用方便,制定了每次检查五株为单位的序贯抽样确定防治标准的田间实用检定表。实例计算表明,对棉铃虫卵和田间调查资料,进行变量分析,用对数和平方根代换均可。根据卵呈核心或嵌纹分布的特点,对数代换更为合理些。  相似文献   

3.
水稻鼠害田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频次拟合法和Iwao法,对水稻不同生育期鼠害田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稻田鼠害株多属负二项分布,即以个体群为基本成分,呈现聚集分布型。根据田间分布型信息,得到了水稻鼠害田问调查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以及由鼠害丛率(M)估算鼠害株率(Y)和平均密度(X)的回归估值抽样模型(经X~2检验,P>0.05)。最后,应用估值抽样模型计算鼠害防治指标,并以此建立鼠害防治的序贯决策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曲病近年为害严重。为探讨该病在田间的可靠抽样方法,提高产量损失估算的准确性,1985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7.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油菜菌核病子囊盘在田间符合聚集分布,且聚集的强度与田间子囊盘的密度呈同步增长趋势。根据子囊盘田间分布型,对3种抽样方法(平行线法、对角线法、棋盘式法)进行了比较,并进行测验,所得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无显著差异,以棋盘式抽样法所需抽样数量较少,所得均值更接近总均值。  相似文献   

8.
稻田眼子菜是一种繁殖力强,蔓延迅速的恶性杂草。我们曾在云南省蒙自县草坝农场对秧田眼子菜的药剂防除作了一系列试验,现把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方法:水稻播种后22—43天,用毒土法将药剂施于秧田内,小区面积6平方米或16平方米,重复三次,随机排列;施药后半月检查药效,每小区对角线对三点,每点1平方尺,调查眼子菜残存叶片数,水稻秧苗株高、根长和风干重,不施药为对照,比较除草效果和药害情况;施药量系指商品量。  相似文献   

9.
眼子菜是稻田的恶性杂草之一,在我国广大稻区均有分布。1991年,对其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眼子菜不同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十分明显,当密度在0—24株/m~2,每3m~2小区产量由1.289公斤下降至0.958公斤,相关系数r=-0.9467。但在0—10株/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频次概率拟合法、扩散系数等分析了银纹夜蛾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银纹夜蛾属核心分布类型;抽样方法以5点抽样方便宜行;田间调查抽样以200丛样本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中华稻蝗已成为局部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笔者于1989—1990年对该虫蝻在田间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进一步探讨了抽样技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方法: 在中华稻蝗蝻处于二、三龄(低龄阶段),五、六龄期(高龄阶段)分别调查不同类型田块8块,再定一块田从蝻孵化至羽化定期调查扩散行为。调查时采用目测1m~2样点等距离取样方法,统计时以每块田为单位,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和频次分布检验法判断空间分布型,并根据分布型计算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及不同抽样方法可靠性比较。  相似文献   

12.
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 A. Benn.)曾是我省稻田重要恶性杂草,据78年各地调查资料估计,我省眼子菜分布面积达200万亩左右,危害及严重危害面积达100万亩以上,此后,由于一些地区实行了水旱轮作,推广了杂交稻,增施化肥,加强水浆管理,重视搁田烤田,以及结合药剂防除,危害已大大减轻。眼子菜在我省主要分布在湖荡地区,如洪泽湖,高邮湖流域以及里下河地区;沿海、沿江、宁镇扬丘陵地区及太湖流域局部发生。  相似文献   

13.
稻瘿蚊是武平县中、晚稻主要害虫之一,主害代第3~5代发生面积常达6000hm2以上。稻瘿蚊虫口密度是以株标葱率来确定的,田间调查需逐丛逐株调查,工作量大。笔者在1993~1995年研究稻瘿蚊标葱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发现株标葱率与丛受害率之间密切相关,其简易估计模型适宜乡(镇)一级田间大面积调查。1 理论抽样数的确定  在稻瘿蚊主害代标葱定局后,按不同为害程度,选择13块稻田,每块田采用连片逐丛调查600~1000丛,分别记载每丛的标葱数。  采用Iwao回归分析法m*=α+βx测定稻瘿蚊标葱的空间分布型,通过计算得到:  m*=0.2126+1.3170x(r=…  相似文献   

14.
A-蛋白结合乳胶粒子的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植物病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小麦白粉病田间种群扩散指数的研究表明,在发病的初中期,该病在田间的分布趋向于集中,直到发病后期,病株在田间的分布才趋向于均匀。病株率80%以下时,田间病株呈集团分布(负二项分布)型;而当病株率达80%左右时,则呈随机分布(潘松分布)型。在保证可靠概率95%、允许误差不超过1%的条件下调查病株率的适宜理论抽样数量为2500~5000株,并随病株率变化而异。当病株率呈集团分布时应以采用“Z”字取样法为宜。  相似文献   

15.
稻粉虱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经测定稻粉虱幼虫和蛹在田间的分布型为核心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分布随着种群密度的提高而渐趋向于随机分布。经种群聚集均数 (λ)测定 ,其聚集原因是由于稻粉虱自身的聚集性所引起 ,λ随平均密度(X)的增加而呈直线增加。采用Iwao的抽样模式 ,大田调查当种群密度较低时 (株平均虫量 <5头 ) ,可抽样50~100株 ;株平均虫量 >5头时 ,取样15~30株。  相似文献   

16.
高梁蚜是一种多变性高密度昆虫种群,对高梁的危害十分严重,靠人工计数调查,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急待解决调查中的抽样问题。本研究从高梁蚜的分布入手,以叶蚜量和株蚜量两种抽样单元,采用蒙特卡洛随机过程模拟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必要的离散化处理。以此近似地解释高粱蚜种群的田间分布,并为田间调查抽样技术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得出:不同叶序的叶蚜量分布指数,按 K、I、M 和 M x~(1/2)的方法测定,皆为聚集分布:另以实际资料做为样方出现频率,用 Poisson 分布的理论频数吻合法分级,得出叶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集指标法测得防治适期二化螟枯鞘株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经频次分布检验,基本符合核心分却和嵌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田间取样对比结果表明:Z字形样行式和分行取样式比五点、单对角线、棋盘式取样误差率小。  相似文献   

18.
豆荚螟的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频次概率拟合法,扩散系数等分析了豆荚螟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豆荚螟幼虫属核心分布类型;抽样方法以5点抽样方便宜行;田间调查抽样以200丛样本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马存  张弘 《植物保护》1985,11(3):36-37
研究棉花枯萎病的田间分布型,对提高该病普查抽样方法及产量损失估算等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1984年我们在山东聊城县城关,对枯萎病初形成的重病田田间病株和病级分布型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初步结果。 调查方法 1984年6月下旬枯萎病发病高峰期,对连作4年棉花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稻秆蝇二代为害株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秆蝇第二代为害株的田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当t取1.96,D0取0.2时,样本平均受害株数(x)理论抽样数N=98.73x-14.96;m0取0.625时,序贯抽样模型:T0(N)=0.625N±2.34N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