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冰核与灾害防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生物冰核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有关灾害防御的内容。引起霜敏感植物体内的水在-2℃--5℃结冰而诱发霜冻,除去生物冰核是这类植物防霜的一条途径。生物冰核能显著提高昆虫的过冷却点,可能成为冬季使用的促冻杀虫剂。生物冰核促进细胞间冰晶形成而降低冰点,可能提高越冬植物的耐结冰能力。  相似文献   

2.
冰核活性细菌与玉米和大豆霜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采用霜冻模拟实验与田间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大豆霜冻与从我国作物上分离到的两种冰核活性(INA)细菌(丁香假单胞菌P·S和草生欧氏菌E·h)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在我国广泛存在的INA细菌是诱发玉米、大豆等喜温作物霜冻的重要因素,因其存在而提高了作物霜冻为害的温度,加重了霜冻对作物的危害。当玉米和大豆的叶片上喷洒有5×10~3个/ml浓度的INA细菌时,叶温在-2.5~-3.0℃时就严重受害,而无菌的玉米、大豆则在-6.0~-7.0℃才严重受害。在-2.0~-7.0℃范围内,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随着INA细菌浓度的增加,霜冻危害加重,霜冻危害程度与INA细菌浓度的对数之间有较好的直线关系。而当INA细菌浓度不变时,霜冻对玉米、大豆的危害随叶面温度的降低而加重。因此,可以认为,玉米、大豆等作物霜冻是受低温与INA细菌交互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减少INA细菌数量或使之失去冰核活性的途径减轻霜冻对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化学调控技术的防霜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不同类型化学制剂促进作物早熟缩短生育期、防霜减灾试验表明 ,利用化学制剂调节作物发育速度 ,有一定的促早熟避霜冻作用 ,且有一定矮化植株和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霜冻时冰晶在作物体内生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查明了黄瓜、番茄、菜豆等作物发生霜冻时,一旦植株上某部位首先发生结冰后,其冰晶会在体内向处于过冷却状态下的各个方向生长,冰晶生长速率随温度降低而迅速增大,二者呈指数关系。冰晶在体内生长过程中,如遇到温度高于冰点的部位,则生长就此停止,而使该部位下方的植株部分仍保持过冷却状态,从而免受霜冻危害。这些结果在指导防霜方法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冻害是影响和限制枇杷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以"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测定接种冰核细菌后,枇杷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显示:冰核细菌的存在能显著降低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的Pn、Fm、Fv、Fv/Fo、Fv/Fm和水分利用效率,说明冰核细菌加重了低温对枇杷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性,加重冻害发生。在接种冰核细菌条件下,-3℃比-1℃Pn、Fm、Fo、Fv、Fv/Fo和Fv/Fm降低更显著且时间提前,说明温度愈低,冰核细菌对光合系统的破坏愈重且冻害发生时间提前。另外,Tr与冰核细菌的存在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天水蜜桃开花期不同措施防霜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地面覆膜和树冠盖膜防霜措施,并将其与灌水、喷药、烟熏等传统防霜措施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共9个防霜措施试验设计,以无防霜措施为对照,通过2013年4月6日(最低气温-4.7℃)、10日(最低气温-3.1℃)两次霜冻天气过程进行防霜试验。结果表明,各种防霜措施均有一定保温防霜效果,其中以树冠盖膜、地表覆膜烟熏和无膜桃园喷药(碧护)烟熏3种措施的防霜效果最佳,桃树冠层1m处平均最低温度较对照偏高1.7~3.0℃,0℃以下低温持续时间减少6~7h,桃花受冻率降低25.3~68.7个百分点。各试验处理两次霜冻过程花蕾均未受冻,但对照桃园蕾苞有明显受冻现象,受冻率分别达33.3%和50.0%。利用试验及相关调查资料,分析蜜桃花期霜冻灾害指标,并建立统计模型对不同低温及其持续时间下的桃花受冻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与实况调查基本一致。因此,根据桃树春季花蕾期不同发育进程和霜冻强度,选择适宜的防霜措施,对有效防御花期霜冻灾害,减轻冻害损失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冰核细菌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中果肉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钟6 号”枇杷幼果为试材, 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 观察接种冰核细菌后, 果肉细胞超微结构在冻害胁迫下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 冰核细菌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冻害胁迫对枇杷果肉细胞壁、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破坏程度; 冰核细菌对叶绿体的破坏最明显, 其次是细胞壁、线粒体; 冰核细菌使叶绿体在-1 ℃发生胞内结冰导致细胞冻害, 而未感染冰核细菌的叶绿体则发生胞间结冰, 冻害类型不同; 与-1 ℃低温相比, -3 ℃低温条件下冰核细菌的破坏作用更强。表明冰核细菌的存在加重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冬小麦种植区霜冻气候指标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山西省冬小麦种植区80个站点1961-2010年地面0cm日温度资料和冬小麦霜冻灾情资料,以地面0cm日最低温度界定霜冻过程,以霜冻过程为尺度构建霜冻的气候指标即过程积霜,分析该气候指标的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用年历次霜冻过程积霜和的相对值区分霜冻可能年份与其它年份有较好的效果。轻、中、重霜冻以及全部霜冻过程积霜和多年均值具有良好的空间一致性。对于同一区域,重霜冻积霜和多年均值最大,中霜冻次之,轻霜冻最小。根据地面0cm温度构建的霜冻气候指标,是进行霜冻实时评估和霜冻风险区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春霜冻发生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春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春霜冻的发生演变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对春茶生产的影响明显。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观测资料,分析近48a来春霜冻发生演变趋势,并利用1995-2008年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叶开采期的实际观测资料及相应时段苏州吴中气象观测站的气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由温度指标推算茶叶开采期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近48a来,江苏省平均终霜冻日期呈显著提早、春霜日数呈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特晚霜冻均出现在1981年之前,偏晚霜冻均出现在1995年以前;终霜期和春霜日数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气候突变;气候变暖虽然使茶芽萌发提前且萌发速度加快,但茶叶采摘期提早的速度不及终霜期。所以,春茶采摘期遭受霜冻的可能性逐渐减小,江苏春茶的春霜危害呈减轻趋势。2-3月上旬≥10℃的活动积温、2月下旬-3月上旬均温之和是决定茶叶开采期的2个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
北京近50年初,终霜冻日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北京1940-1989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不同强度初、终霜冻日的变化,看出8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初霜冻日推迟了3-10天,是5个年代中最晚的;终霜冻日提早了8-11天.也是5个年代中最早的;无霜冻期延长了8-15天,成为5个年代中最长的.80年代各强度初霜冻日的标准差多数比较小,而终霜冻日多数比较大,且偏大值不容忽视.霜冻日的变化具有某种周期性.80年代霜冻日期的变化是它自身周期性波动和气候变暖等因素引起的.霜冻是一种时间尺度很短的农业气象灾害,具体年份的发生时间可以与时间尺度很长的气候变化趋势相反.所以即便气候变暖,也要树立防霜意识.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果园高架长叶片防霜机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验证防霜机能否对果园上方空气进行物理扰动、消除近地层逆温,基于自主研究设计的国内首台高架长叶片防霜机,利用2013年10月19-21日强降温过程中的对比试验观测数据及分析,对该防霜机防霜冻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逆温条件下,一套功率为120 kW,高度为8.5 m,风叶直径为6 m的高架防霜机扰动混合环境内上下层空气使得保护区内逆温现象消失,近地层1~3 m增温明显,防霜机保护区内相对湿度减小较快,有效防止霜冻形成;20 m左右是防霜机的强风速扰动影响区,距离地面3、2、1 m处风速分别为4.0、2.1、1.6 m/s。防霜机有效保护范围为水平20~100 m,在其范围内空间1~3 m的风速随水平距离的增大呈波动减少趋势;每台防霜机的有效保护面积为1.73~3.07 hm2。该文研究为科学高效的人工防御霜冻灾害和防霜机的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霜冻作为一种农业灾害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对其成因、影响因子、御防措施及予报方法等均有不少研究。但是,对于霜冻的农业气象指标研究却显十分粗糙。二、三十年来国内外使用的霜冻指标没有什么改进,仍然是白霜、气温最低≤0度、地面最低相似文献   

13.
基于1971—2016年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霜冻初、终日和无霜冻期时空变化、异常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最早霜冻初日为8月25日;最晚霜冻终日为6月28日;平均无霜冻期125~149 d。近46 a来,研究区域霜冻初日呈推迟趋势,平均每10 a推迟3.1 d,无霜冻期显著延长,平均每10 a延长3.9 d。无霜期日数显著延长,增加了作物生长季热量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季延长,使得喜温和越冬作物适宜种植区域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区域推进。冬小麦、玉米适宜区、可种植区扩大;春小麦适宜种植区、不可种植区缩小;农作物复种指数明显增加,但霜冻波动的不稳定性变化增加了低温冻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气象不仅是农林牧业的保护学科而且是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故农业气象的观测试验研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是一门极待发展的重要学科。农林牧业的生产计划,若没有农业气象资料作根据,就会带着很大的盲目性。我国农业区的旱、涝、风、霜、冰、雹、病、  相似文献   

15.
立枯丝核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琴琴  陈卫良  毛碧增 《核农学报》2020,34(10):2219-2225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寄主范围广且腐生性强,主要危害禾本科、茄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43科260多种植物,造成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产量严重减少以及品质下降。目前种质库中尚未发现高水平的抗源,因此无法借助转基因手段培育抗立枯丝核菌的新材料。立枯丝核菌致病因子主要为毒素和细胞壁降解酶,基于病原菌和植物互作关系,本文着重阐述了立枯丝核菌毒素提取工艺的发展、成分鉴定、生物活性及致病机理,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立枯丝核菌及其相关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疆杏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及花期霜冻气候风险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杏产区的光、热、水、土等条件都能很好地满足杏生长、发育的需求,从萌芽到果实成熟期只需≥10℃积温2500℃·d,杏树就能正常开花结果。杏树开花、幼果形成期间的低温霜冻对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天山以北冬季寒冷,杏树越冬保证率低,限制了其发展。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以霜冻灾损率为区划指标,把新疆杏产区划分为4个花期霜冻灾害气候风险区,分析了各区的霜冻发生频率和冻害程度以及发展杏产业的利弊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 由中国农学会、北京农业大学、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联合举办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对策国际讨论会》于1993年5月26~29日在北京农业大学召开.与会的有美、英、德、俄、奥地利、匈牙利、以色列、巴基斯坦、菲律宾、澳大利亚和中国等11个国家的60名学者、专家;加拿大、罗马尼亚、印度和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亦向会议提交论文多篇.会议共发表论文70余篇,会上交流近50篇.论文内容充分反映了各国专家在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旱涝灾害、冰核菌与霜冻、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的春潮、低温冷害、盐碱和霜冻等几种主要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对粮油糖三大作物影响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早播、玉米芽栽、浇水压盐及开沟起垅深穴覆膜栽培的减灾对策和措施,经各地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了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9.
AM 菌根真菌诱导对提高玉米纹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试验研究玉米接种摩西球囊霉后对纹枯病抗性反应的结果表明,接种摩西球囊霉能明显减轻玉米纹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减轻病害。接种摩西球囊霉还能促进玉米营养生长,但立枯丝核菌侵袭会降低菌根的侵染率,表明摩西球囊霉与立枯丝核菌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光热资源丰富,但早春和晚秋常有霜冻危害,无霜期160天左右。因春秋两季热量不足,限制了作物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为了探索一种省工、节能、成本低、效果好的防寒保温设施,经过几年的试验、对比观察,设计出组合式球面充气塑料薄膜拱棚。 1.结构设计 组合式球面充气塑料薄膜拱棚是将两层塑料薄膜,按一定规格(可根据棚架的大小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