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测定并分析常见蔬菜中的抗坏血酸含量。[方法]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对济南市14种不同种类的336个老百姓餐桌上常见蔬菜抗坏血酸(以下简称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不同种类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有较大差别。其中,尖椒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 200.00 mg/kg;茄子中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值为63.80 mg/kg。[结论]了解这些常见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对人们合理补充维生素C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果蔬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2,6-二氯靛酚钠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果蔬中抗坏血酸的含量,通过对比研究,优选出测定果蔬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为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3.
测定蔬菜中还原型维生素C两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钼蓝比色法和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蔬菜中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钼蓝比色法测定蔬菜中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其相对标准差在0.87%~2.59%,回收率在97.20%~103.20%;2,6-二氯靛酚滴定法相对标准差在1.37%~6.07%,回收率在91.20%~103.70%。钼蓝比色法的准确度及精确度均高于2,6-二氯靛酚滴定法,且操作简便、快速,不受样液颜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实现在有机相中用酶抑法分析有机磷农药残留。[方法]以2,6-二氯靛酚钠为底物和显色剂,制作标准曲线,在4ml的丙酮中分析微生物酯酶PSL的催化动力学和催化活性。[结果]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806。酶的用量为2.5mg,1IU=75.7mg/(min.μm);酶活力为0.033IU;比活力为0.0132IU/mg。[结论]建立了有机相中测定酶活性的分析方法,为有机相中酶抑法分析农药残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余甘子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玲  郑必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45-13046
[目的]测定余甘子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AlCl3-NaNO2比色法及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5个品种的余甘子(青油甘、玻璃甘、油甘、丙甘和甜油甘)中总多酚、总黄酮及VC的含量。[结果]青油甘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1.518g/100g;玻璃甘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27.8mg/100g;甜油甘中的VC含量最高,为160.9mg/100g。[结论]余甘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了解火龙果的营养价值,为火龙果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火龙果汁、果肉中Ca、Mg、Fe、Zn、Cu、Co、Ni、Cr、Bi、Cd、Sb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火龙果汁中Vc含量,用硫酸-酚法测定火龙果汁中总糖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火龙果汁与肉微量元素含量有差异,果汁中Fe、Co、Cr、Bi比果肉高,而Ca、Mg、Zn、Cu、Ni则比果肉低,Cd、Sb在果汁、果肉中都未检出。火龙果汁、肉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相差较大,Mg含量最高,Ca含量次之,Co含量最低,其含量顺序为:Mg>Ca>Fe>Zn>Cu>Bi>Ni>Cr>Co。[结论]火龙果含有丰富的Mg、Ca、Fe、Zn、Cu等微量元素及抗坏血酸,总糖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树莓果实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别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二甲苯-2,6-二氯靛酚比色法、直接碘量法3种方法测定费尔杜德、哈瑞太滋、拖拉米3个树莓品种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直接碘量法能较准确地对其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铜鼓嶂主要野菜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的含量,为人们安全食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采自广东省梅州市铜鼓嶂山区的10种野菜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测定,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10种野菜的硝酸盐含量为62.02~1 548.97 mg/kg(鲜重),平均为324.90 mg/kg(鲜重);亚硝酸盐含量为0.10~0.235 mg/kg,平均0.15mg/kg;Vc含量为11.14~50.65 mg/100 g(鲜重),平均29.60 mg/100 g(鲜重)。[结论]10种野菜中的苦斋菜、三白草、加拿大蓬、车前、鼠鞠草、紫萁、牛尾菜、苣荬菜、积雪草9种属于一级野菜,可以安全食用;甜菜子属于四级蔬菜,不允许食用。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不适用于有色果蔬及其制品中的抗坏血酸测定问题,利用2.6—二氯酚靛酚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以1.2—二氯乙烷做有机溶剂,用2.6—二氯酚旋酚滴定抗坏血酸,当还原型抗坏血酸消耗殆尽,多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就会进入有机层呈粉红色,观察有机层的颜色变化来判定终点,用此法测试了黑加伦及其制品中的抗坏血酸含量,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铜鼓嶂主要野菜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的含量,为人们安全食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采自广东省梅州市铜鼓嶂山区的10种野菜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测定,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10种野菜的硝酸盐含量为62.02~1 548.97 mg/kg(鲜重),平均为324.90 mg/kg(鲜重);亚硝酸盐含量为0.10~0.235 mg/kg,平均0.15mg/kg;Vc含量为11.14~50.65 mg/100 g(鲜重),平均29.60 mg/100 g(鲜重)。[结论]10种野菜中的苦斋菜、三白草、加拿大蓬、车前、鼠鞠草、紫萁、牛尾菜、苣荬菜、积雪草9种属于一级野菜,可以安全食用;甜菜子属于四级蔬菜,不允许食用。  相似文献   

11.
陈万翔  张昱  李娟  姜淑霞  李文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11-14113
[目的]了解承德地区7种常采食野菜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Vc含量。[方法]对采自河北承德地区的7种大宗食用野生蔬菜的可食部分进行硝酸盐、亚硝酸盐和Vc的含量测定,分析生食和水焯后其含量变化,参考有关标准进行卫生评价。[结果]7种野菜的硝酸盐含量为45.00~114.93 mg/kg,均低于国家一级标准,亚硝酸盐含量为2.20~5.35 mg/kg,仅有猪毛菜的亚硝酸盐含量超过无公害蔬菜的规定,但水焯后含量大大降低,7种野菜的平均降低率为69.47%,可以安全食用。7种野菜中,苣荬菜、鸦葱和苦苣菜的Vc含量高于同科常食蔬菜,以苦苣菜的最高,为459.3 mg/kg,经水焯后,Vc含量有所降低,平均降低率为14.87%。[结论]该研究为安全食用和开发承德地区的野生蔬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盐和醋在家庭烹饪过程中对蔬菜中Vc含量的影响。[方法]用2,4-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测定Vc含量。[结果]同种新鲜蔬菜,盐和醋对其Vc含量有明显影响。加盐或醋煮后,牛心菜和冬瓜的Vc含量明显升高,茭菜和菠菜的Vc含量降低。加醋煮过后,青菜的Vc含量也降低。不加盐和醋煮后,冬瓜、菠菜熟菜的Vc含量低于汤,茭菜熟菜的Vc含量略高于汤。加盐煮后,菠菜、冬瓜熟菜的Vc含量低于汤,茭菜、牛心菜熟菜的Vc含量高于汤。加醋煮后,冬瓜和茭菜熟菜的Vc含量都低于汤。加或不加盐和醋煮后,青菜熟菜的Vc含量高于汤。[结论]该研究为家庭烹饪时合理使用盐和醋及认识各类熟菜和菜汤中的Vc含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782-1783
[目的]对黔东南地区几份火棘种质资源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蒽酮比色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和酚酞指示剂法对火棘、全缘火棘、细圆齿火棘与细圆齿火棘细叶变种4种火棘属植物的果实进行可溶性糖、VC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研究表明,供试火棘果实可溶性糖、VC和有机酸含量分别为11.83%~13.02%、530.8~696.9 mg/kg和0.69%~0.84%。细圆齿火棘细叶变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3.02%,显著高于其他3种火棘;细圆齿火棘果实的Vc含量为696.9 mg/kg,显著高于其他3种火棘;细圆齿火棘有机酸含量最高,为0.84%,显著高于其他3种火棘。[结论]综合营养成分分析,认为供试材料中,细圆齿火棘细叶变种果实品质最好,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果蔬中Vc的最佳测定条件。[方法]以方波溶出伏安曲线影响因子为研究对象,改变其中的任意一个影响因子,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找出最好的曲线,建立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果蔬中Vc的最佳体系。[结果]选择pH值为6左右的柠檬酸钠(柠檬酸根无影响)、盐酸、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为底液,以-0.4V为富集电位搅拌富集2min后平衡10s.以电位增量0.35mV,方波周期13s,方波幅度8mV,记录方波溶出伏安曲线,依据最佳试验条件采用标准加入法测量蔬菜中的Vc是最理想的方法。[结论]该方法便捷而实用,特别是用于成分复杂的果蔬试样,有良好的推广前号。  相似文献   

15.
栽培蕨菜与野生蕨菜和常见栽培蔬菜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对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的营养成分分别为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C(Vc)、维生素B2(VB2)、钙、镁、铁、锌、铜、钾、磷、胡萝卜素。[结果]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种类相同,数量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并不显著。与野生蕨菜相比,栽培蕨菜的水分、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偏高,Vc、钾等的含量略偏高,铜、锌的含量相同,而其他测定营养成分的含量较低。与大多数蔬菜,如大白菜、甘蓝、马铃薯、番茄、白萝卜等相比,栽培蕨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或者是说综合营养价值也要高出一些。[结论]食用栽培蕨菜与食用野生蕨菜营养保健效果相当。从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角度出发,应该大力发展蕨菜的人工栽培与生产。  相似文献   

1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含量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芳  孙学文  杨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270-13272
[目的]改进传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含量。[方法]以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为对照,对传统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摸索、研究、改进,并确定改进方案。通过测定各种试验材料的Vc含量,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酸处理中,将原来的空白对照改为相同浓度的酸;在碱处理中,加入碱液反应15 min后不再加酸,而直接用蒸馏水定容,并将空白对照改为相同浓度的碱,所得结果与滴定法接近,且不会出现测定结果为负值的现象。[结论]改进紫外法更为方便、稳定,测得的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7.
李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34-4035
[目的]为甘薯茎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徐薯18的茎尖为材料,测定其营养成分,并与其他8种叶类蔬菜进行比较。[结果]徐薯18茎尖所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富含Fe、K、Ca、Se,蛋白质、膳食纤维的含量分别是2.7、2.3 g/100 g鲜重,Vc和VB2的含量分别是41、0.15 mg/100 g,均排名第一,脂肪含量为0.5 g/100 g鲜重,胡萝卜素含量为1.22 mg/100g鲜重,Fe、K、Ca、Se的含量明显高于参比蔬菜,Cu、P、Zn、Mg的含量居于前列,食部100%,出菜率高,含水量只有89.7%。[结论]甘薯茎尖作为营养与保健蔬菜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中硒、钙元素及鲜味和药效氨基酸的含量,为选育和推广富硒、高钙菜用黄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食品和蔬菜主要营养成分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分析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鲜嫩茎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VB1、VB2、VB3、VC和VE)、钙和硒等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叶菜类蔬菜相应指标的标准含量,其中,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的100 g鲜样中硒含量分别为11.00和15.00μg,达富硒蔬菜的上限要求,为普通蔬菜的7.97~45.45倍;钙含量分别为145.0和182.0 mg,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3.16和3.17 g,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08和5.18 g。此外,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43和4.35 g/100 g FW,其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34%和42.30%,药效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6.66%和57.70%,接近鲜样淮山药中鲜味氨基酸(47.66%)和药效氨基酸(52.34%)所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结论】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是富硒、高钙且具有保健功能的蔬菜,生产上可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黄瓜保鲜寻求一种较好的生物保鲜方法。[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处理对黄瓜采后生理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整个储藏期间,用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后的黄瓜,与对照相比,有机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及Vc含量都极显著增加,失重率极显著降低。其中,用1.0%壳聚糖溶液对黄瓜进行涂膜后的保鲜效果最好,储藏第4天与对照相比,黄瓜的有机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提高了48.7%、43.0%、23.9%、37.6%,第8天分别提高了76.9%、58.5%、75.0%、103.9%,第12天分别提高了111.8%、92.8%、290.3%、246.5%,而失重率在第4、8、、12天分别下降了63.8%、63.4%、63.2%。同时使黄瓜仍保持良好的感官情况。[结论]壳聚糖是黄瓜安全、有效的生物保鲜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