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种场原蚕区虽然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控制微粒子病(N.b病)的发生,如加强冬消、在收蚁前蚕室内外及蚕具彻底消毒、原种补正检查、蚕期消毒和提青淘汰、桑叶全程浸消、加强桑树治虫等,但原蚕区的种茧所制蚕种因N.b毒率超标也时常发生,严重威胁到蚕种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制种期防微技术是当前蚕种生产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2.
桑蚕微粒子病是严重威胁蚕种繁育的毁灭性病害.做好微粒子病的预知检查,能预知微粒子病原菌的存在与分布情况,预测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回避蚕种生产的风险,保证蚕种质量.在这几年的三级原种繁育中,我们原种场都把预知检查工作作为防治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很好的防"微"效果.下面结合笔者从事多年三级原种繁育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做好三级原种预知检查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杭州市近5年的蚕种生产繁育等情况,针对蚕种供需基本持平,但蚕种“带毒”淘汰率逐年上升极大地影响蚕种生产稳定的现状,提出了优化布局、健全基地建设,完善管理体系、保证蚕种生产安全,加强预知检查和补正检查等措施,以稳定蚕种生产,促进蚕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四川省蚕种生产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损失严重。主要原因是蚕种胚中带病源增多所致。控制病毒危害的关键措施首先是各级蚕种繁育单位和管理部门全员应具有常备不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的意识;其次是坚持执行发现除去病源措施。抓住全过程严格消毒防病,减少养蚕环境病源,做好原种病毒补正检查,减少原种带毒危害,认真做好蚕种繁育各阶段病毒预知检查,严格淘汰带毒蚕卵、蚕、茧、蛹、蛾,禾发现病毒的蚕蛾分小批制种,地、市把住普种母蛾微粒子病合格检验关,超毒蚕种由主管单位监督烧毁处理,原蚕区使用的普种必须是经过全检母蛾无毒的蚕种,逗硬执行这些办法,一定能够控制家蚕微粒子危害。  相似文献   

5.
蚕种生产中,运用微粒子病预知检查技术,可及早发现微粒病,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1996年3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蚕种是丝绸行业发展的基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关键是提高蚕种质量,搞好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蚕种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至关重要的是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蚕种质量是贯彻执行《条例》的中心任务.因此,必须狠抓以防“微”(N.b)病为关键措施及避免杂交不彻底、品种混乱等蚕种质量问题.家蚕微粒子病(N.b)是一种严重危害蚕茧生产的毁灭性疫病,生产上一旦出问题,不仅给蚕种场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威胁着蚕桑生产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17,(3):24-26
在蚕种生产中常遇到微粒子病预知检查时检出的微粒子很少,但在母蛾检验时却出现超毒的现象。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这种现象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以提高预知检查的检出率,促进家蚕微粒子病的有效防治,提高蚕种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8.
祝赛儿 《中国蚕业》2006,27(4):34-35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目前尚未研制出理想的治疗药剂,只能预防为主。浙江省已形成了“三控一严”(即控制胚种传染、控制桑园虫害、控制环境污染和严格管理)的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并在全省建立了严格的预知检查体系。预知检查是对原蚕饲育前的外界因子(蚕室周围环境、桑园昆虫等)和原蚕饲育过程中(迟眠蚕、苗末蛾等)进行微粒子病检查。它可以及时了解环境和原蚕生产中微粒子孢子的存在及分布情况,为制定防微工作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等。由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预知检查要把握好…  相似文献   

9.
冯昱 《四川蚕业》2015,(2):36-37
<正>家蚕微粒子病一直是困扰蚕种生产的难题,其传染途径分为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我场自上世纪末以来,便对场内的选原种生产实行桑叶全程消毒,实践证明,通过桑叶消毒控制食下传染能有效地防止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较大幅度提高蚕种的母蛾镜检合格率。同时,桑叶消毒还能够抑制其他蚕病的发生,为蚕种的优质高产打下  相似文献   

10.
在蚕桑生产中不正确使用化学消毒药品以及错误的工作方式常会损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通过分析蚕桑生产中常用的化学消毒药品特性以及蚕种生产手工操作环节的易导致工伤的情况,提出蚕桑生产中的加强劳动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各常用消毒药品的特性与蚕桑生产环节的特点,提出在室内外消毒、蚕室加温、蚕种生产、蚕种浸酸等环节应当采取的有效保护措施,切实维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由微粒子病原虫寄生而引起蚕儿发病的一种传染性病害 ,它既可以通过胚胎传染影响下一代 ,又可经食下感染造成生产损失。在蚕种生产中 ,通过对蚕卵、迟眠蚕、发蛾促进及环境的预知检查 ,可有效控制微粒子病 ,保证蚕作安全。现结合本人多年实践 ,对提高预知检查中微粒子孢子检出率 ,谈点个人浅见 ,供同行探讨。1 预知检查样本的采集1.1 三级原种补正检查1 .1 .1 成品蚕卵检查将成品蚕种 ,按连纸号逐圈抽取蚕卵 2∏ 3粒 ,良卵、不良卵均要抽取。取卵时 ,用针把卵连同纸带下 ,一张种取卵 30粒左右 ,用小纸袋装好封口。1 .1…  相似文献   

12.
防消灵对家蚕微粒子孢子(N·b),家蚕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此蚕药可用于蚕室、蚕县、蚕体、蚕座消毒、桑树树体消毒、桑叶叶片浸泡消毒,对蚕体和制种无不良影响,通过我场1993年春季攻毒试验,蚕、蛹、蛾未镜检出微粒子孢子,无毒蚕种100%,防消灵用于蚕桑生产,特别是蚕种生产的消毒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蚕桑生产和茧丝绸行业的正常运作与蚕种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因此蚕种的生产产量和质量十分重要,而蚕种的生产产量和质量取决于蚕种生产的关键技术.文章主要对桑园管理、消毒防病、饲养管理和种茧保护以及制种管理等进行分析,探讨蚕种生产的关键技术,旨在促进地区蚕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一是胚种传染,二是食下传染。胚种传染途径经过母蛾镜检、补正检查及饲育期间的预知检查等环节逐步淘汰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生产中的防微重点应放在防止饲育中的食下传染途径上。近年来,我场通过净化桑园环境、加强桑园管理、强化蚕室消毒防病等工作,防微效果显著,确保了蚕种生产的安全,蚕种质量大幅度提高(见表1)。笔者将近年来在场内蚕种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归纳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表1近年来西里蚕种场生产蚕种质量情况年别生产合格净种(张)带毒净种(张)带毒率(%)无毒净种(张)无毒率(%)2003年21 133 4 674 22.12 16 459 77.882004年15 028 3 000 19.96 12 028 80.042005年14 652 2 480 16.93 12 172 83.072006年20 923 1 176 5.62 19 747 94.382007年18 053 0 0 18 053 1001加强桑园虫害防治,遏制交叉感染,是提高防微效果的基础工作1.1牢固树立桑园防虫治虫就是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新观念微粒子病原除原(母)种带毒外,野外昆虫是重要的传染源。而家蚕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炭素凝集反应法和常规镜检检微法用于蚕种生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炭素凝集反应与常规检微法比较,炭素凝集反应法具有更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在补正检查,稚蚕预知检查上其微孢检出率约高于常规检微法.最后调查,其蚕蛾感染率,母蛾胚种传染率均低于常规检微法,表明炭素凝集反应法推广应用于蚕种生产上是可行的,并能有效地克服现今蚕种生产上普遍存在的有毒种漏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桑树叶面消毒的操作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荣 《中国蚕业》2006,27(4):43-44
为了有效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目前大多数蚕种生产单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对桑叶叶面消毒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桑叶浸渍消毒、桑叶采摘后室内喷消、桑树叶面消毒等。这些方法对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有效性已被越来越多的蚕种生产单位认同,且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3种方法在操作上、原蚕区饲养户的接受程度上及对蚕生理的影响等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桑叶浸渍消毒被普遍认为是防微效果最好的方法,但该方法操作过于复杂,桑叶需作脱水干燥处理,生产投入大,耗时费工,副作用明显,在实际生产中执行难度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桑叶全程消毒是蚕种生产中预防蚕病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桑叶消毒主要采用手工作业,存在劳动效率低下、对从业者身体伤害大、安全隐患多等缺陷。四川省三台蚕种场组织科技人员研制出桑叶全程消毒系统,通过实际使用,系统稳定性好、安全可靠、劳动效率高,有效避免了消毒药物对从业者的身体伤害,适合在蚕种生产行业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漂白粉精和防微灵对种茧质量和制种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锦发 《蚕桑通报》2012,43(3):27-28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和危害,会给蚕种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在生产上应采取控制胚种带毒,控制桑园病虫害,控制食下感染途径,严格防病消毒等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就目前蚕种生产环境而言,如果没有对桑叶进行叶面消毒,就会造成蚕种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淘汰蚕种,影响蚕种平衡。药物防微所用药物有2类,一类是治疗性药物,如防微灵;另一类是消毒性药物,如消特灵等。  相似文献   

19.
朱志立 《蚕桑通报》1989,20(2):15-18
真菌对蚕种生产的为害十分严重,秋期尤甚。其主要原因是消毒不严,对起蚕、熟蚕和嫩蛹这三个易感期保护不力。只要加强对蚕体和蔟具的消毒,蚕种生产中的僵病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20.
桑叶叶面消毒是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已在蚕种生产中广泛应用。科学有效地做好叶面消毒工作,对降低微粒子病的发生,减少蚕种淘汰率,提高蚕种质量和种场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