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丽江山慈菇鳞茎腐烂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莉  杨旭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255-258
本实验研究了温度、pH值、氮源和碳源对长孢直喙镰孢霉的影响。结果表明:1. 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适宜生长温度为22-28℃,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1℃;2. 最适生长pH为7.7-8.7;3. 在所选氮源中,蛋白胨为最适氮源;4. 在所选碳源中,乳糖为最适碳源。目前国内无该病原菌生物学相关特性的报导。  相似文献   

2.
鹿蹄草内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生真菌对鹿蹄草的生长、抗逆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1株鹿蹄草内生真菌R25(Nectria sp.)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报道,旨在为该菌株在鹿蹄草等园林绿化植物引种驯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研究发现:R25在培养的1~2天生长缓慢,3~10天生长迅速,11天后生长趋于稳定。该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最适生长温度为20℃;在pH 4.0~8.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生长pH为5.0~6.0;在各光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黑暗对生长更有利;该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硝酸钾,且在OMA培养基中产孢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氧化乐果降解菌株L-3发酵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的最优配比,在质量浓度为1.0mg/mL的氧化乐果降解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碳源和氮源,选出适合菌株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出碳氮源的最佳配比,并进一步测定菌株L-3的生长情况和对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菌株L-3发酵培养基中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NO3;最佳的发酵条件为A3B2C3碳源质量浓度0.6g/L,氮源质量浓度0.5g/L,pH值7.0;最适的碳氮质量比为6∶5;菌株L-3在第3天达到生长高峰期,第4天达到降解高峰期,其降解氧化乐果的能力高达86%。优化后的菌种培养基更利于菌体生长,提高了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优化甲氰菊酯降解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探索基础盐培养基配方为该菌的大量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从淤泥中富集分离筛选出一株甲氰菊酯降解菌(Y1)并保存,经过鉴定该菌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通过单因素试验测定OD600值确定了该菌繁殖的最适碳源和氮源,正交试验明确最佳基础盐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与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最适浓度分别为0.15%和2.5%;最佳基础盐培养基配方为:pH 6.0,蔗糖0.15%,蛋白胨2.5%,K2HPO4 0.001%,KH2PO4 0.01%,MgSO4· 7H2O 0.1%,NaCl 0.01%。在优化后的基础盐培养基中Y1 能够大量繁殖,为该菌在甲氰菊酯污染的土壤中进行修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产气肠杆菌PSB28的解磷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解磷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及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明确其利用难溶性无机磷的本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在以Ca3(PO4)2和K2HPO4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中,检测了PSB28的解磷能力,并比较了生长动态和代谢产物的方面差异以分析其代谢难溶性无机磷的机理。结果表明,与含K2HPO4的培养基相比,在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中菌体生长量较大但生长速率较慢,pH略高,呈逐渐降低趋势。HPLC测定结果发现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变化明显,且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强。因此菌株PSB28解磷的主要原因是有机酸的螯合作用,酸性磷酸酶起到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蛋白酶在食品、医药、饲料、洗涤剂等行业中应用广泛。利用酪素培养基从牛粪中筛选出一株产蛋白酶的菌株2021-9,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鉴定,并对其生长条件及产酶情况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菌株属于Serratia属;该菌株最适生长的碳源为0.3%蔗糖,氮源为2%酵母粉,pH值8.7,温度为37℃。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3.2%麸皮,3%黄豆粉,4%玉米粉,0.4%Na_2HPO_4,0.03%KH_2PO_4,最大酶活达到29.834 U/m L,为产蛋白酶菌株筛选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棉花黄萎病生防芽孢杆菌Z-5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农用微生物菌剂中芽孢杆菌菌剂产品多采用芽孢作为有效成分,因此产芽孢条件的优化对棉花黄萎病生防细菌的工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8种碳源、8种氮源和6种无机盐对Bacillus malacitensis Z-5菌株芽孢产量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了影响芽孢产量的主要因素,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筛选出3种碳源(玉米粉、麸皮、葡萄糖)、3种氮源(豆饼粉、花生饼粉、酵母粉)和2种无机盐(MnSO4·H2O、CaCl2);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Z-5菌株生产芽孢最适碳源、无机盐和氮源分别为玉米粉、MnSO4·H2O和豆饼粉,最陡爬坡路径法获得此3种因子的最适浓度范围为:玉米粉1.0%~2.0%、MnSO4·H2O 0.05%~0.09%、豆饼粉为1.0%~2.0%。响应面法得到芽孢产量与玉米粉、MnSO4·H2O和豆饼粉含量的回归方程。最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合为玉米粉1.66%、豆饼粉1.30%、MnSO4·H2O 0.07%、NaH2PO4·2H2O0.2%、Na2HPO4·2H2O 0.4%,优化后芽孢产量达到1.97×109 mL-1,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SMCS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的碳源、氮源,改变培养时间、温度及培养液的pH值,研究了盾壳霉产葡聚糖酶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盾壳霉接种在改良的SMCS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200 r/min,20℃)上培养15 d,可以诱导产生大量的葡聚糖酶.改良的SMCS培养液配方为:KH2PO4 680 mg,K2HPO4 870 mg,KCl 200 mg,NH4NO3 1 g,MgSO4·7H2O 200 mg,CaCl2 200 mg,FeSO4 2 mg,ZnSO4 2 mg,MnSO4 2 mg,蔗糖 10 g,加水1 000 mL,调pH值到6.5.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放线菌H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及基本培养条件。以玉米粉、蛋白胨、K2HPO4,MgSO4,NaCl,CaCO3为基本培养基,3.6%玉米粉为碳源,0.5%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值为7.5,最佳装瓶量为50mL/500mL,在28℃,转速为200r/min下,摇床培养120h,所获得的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滤纸片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达24.6mm。  相似文献   

10.
紫萁小菇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紫萁小菇的生物学特性,设置不同的温度、光照、pH和营养物质条件,观察紫萁小菇菌丝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菌丝在5℃和高于35℃的条件下不能生长,10~15℃和30℃生长速度缓慢,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光照条件对紫萁小菇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紫萁小菇在pH为4.5~10.5均能生长,最适pH为4.5左右,中性和偏酸性条件下菌丝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偏碱性条件;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不同氮源中长势最好的是甘氨酸。  相似文献   

11.
程国玲  李培军 《种子》2007,26(6):24-27
采用发芽实验研究了矿物油对小麦和苜蓿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油对小麦和苜蓿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油浓度的增加,二者的根、芽、下胚轴生长和发芽率均明显下降。在0~800mg/kg范围内,随着油浓度增加小麦和苜蓿各项指标下降较快,几乎呈直线下降,大于800mg/kg则抑制减弱,1600mg/kg以上变化不大。在二者的各项指标中,根或根与下胚轴的干重均随油浓度增加呈现规律性下降,是衡量土壤油污染程度的一个较稳定指标,小麦发芽率可作为土壤矿物油污染监测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大豆田除草剂氟磺胺草醚长期使用造成的残留问题,本研究利用富集培养法进行菌株筛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降解能力,通过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从长期施用氟磺胺草醚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3株能以氟磺胺草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真菌菌株FF1、FF2和FF3。它们在7天内对初始浓度600 mg/L氟磺胺草醚的降解率分别为21.03%、15.74%和11.88%,这3个菌株分别鉴定为Aspergillus jensenii(詹森曲霉)、Penicillium dipodomyicola(双足青霉)和Rhizopus oryzae(稻根霉菌)。这3个种属的获得为氟磺胺草醚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Seedling Growth of Agronomic Crops in Crude Oil Contaminated So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hytoremediation of hydrocarbon‐contaminated soil shows promise as a low‐cost alternative to most remediation methods. This study evaluated seedling growth of six crop species in crude oil contaminated soils.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greenhouse. Weathered crude oil was added to an Ipava silt loam soil at the rate of 0 (control), 10, 50 and 100 g of crude oil kg?1 of soil, which was then placed into pots. Irrigation was used to maintain soil moisture at approximately field capacity. Five seeds of Zea mays, Meticago sativa, Lolium perenne, Triticum aestivum, Glycine max or Vicia villosa were sown per pot.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completely randomized with five replications per treatment.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height data were recorded on day 7, 14, 21 and 28. Plants were harvested on day 28, separated into shoots and roots and dried to measure biomass.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reatment significance. Significant treatment mean values were separated using Tukey's Hones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 Based upon percent emergence and plant biomass production in contaminated soil, Z. mays and G. max seedlings show the greatest potential to enhance remediation.  相似文献   

14.
2株高效石油降解真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真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将从石油污染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株高效石油降解真菌菌种扩大培养,制成混合菌剂。通过盆栽试验,以石油烃降解率、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等为指标,研究了添加5%混合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作用。结果表明:受试土壤的总石油烃含量为2.1×104 mg/kg的情况下,修复第56天,添加菌剂处理的石油烃降解率达33.13%,是对照处理的1.69倍;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对照处理提高了41.94%;微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增加。因此,本研究证实了所获得的2株真菌对石油污染盐碱土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土壤镉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对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产品安全带来很大影响。植物修复是解决镉污染农田一个发展前景较好的方法,但缺少合适的修复植物。在本研究中,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经济作物——甘蓝型油菜为对象,利用盆栽的方式,研究0、5、15、25 mg/kg 4个浓度梯度下,镉超标对油菜生长、菜油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镉超标对油菜生长有一定影响,但菜油中镉含量远低于国际标准要求,表明产自镉污染土壤的菜籽油并不影响其食用价值。且利用油菜作为修复植物,还可增加当地农民收益和中国菜油供应,缓解日益严重的食用油供给不足现状,因此油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镉污染土壤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6.
油页岩开采利用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油页岩在开采利用中有机物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试验采用驯化培养的石油降解菌,对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在低温(10℃)、120 r/min条件下,通过室内试验,确定菌群降解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最佳pH为7,接种量为5 mL(8×106个/mL),初始浓度为200 mg/L,辅助氮源为氯化铵(0.05%),辅助磷源为磷酸二氢铵(0.05%)。在此最佳条件下,反应6天后总石油烃质量浓度为33.94 mg/L,菌群对总石油烃及COD的降解率分别为83.03%及67.58%。通过对降解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分析可知,总石油烃初始浓度为20 mg/L时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300 mg/L时的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山西省重金属铅污染的问题,开展耐铅菌株的筛选工作,以期为微生物修复土壤提供理想菌株。[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重金属污染的新鲜土中筛选耐铅菌株,经生理生化分析及16SrDNA基因扩增测序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最终筛选出一株高耐铅菌株GDYX03,鉴定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该菌株最佳培养条件:接种量为10%,通气量选择10 mL装液量,温度为30 ℃,pH值为6。菌株GDYX03的最大耐铅浓度达2000 mg/L,在含铅水溶液中对铅吸附率高达98.88 %,吸附量达19.78 mg/g。[结论]该实验筛选出的高耐铅菌株对铅具有较高的吸附效果,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8.
The high efficient strain was separated and filtrated from the soil contaminated by petroleum hydrocarbon. The authors, we focus on the effect of H2 O2 in the bio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polluta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H2O2was 200 mg/L at one time. At the lag phase of the strain, H2O2 was added in per eight hour, and at logarithmic phase, H2O2 was added in per two hour. Biodegradation rate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was increased from 38. 1% to 83. 1%. The bio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pollutant is remarkably by double effects of deep oxidation and oxygen supply of H2O2.  相似文献   

19.
根际促生菌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由于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研发出高效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以其经济、环保与安全的特点,已成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植物根际促生菌联合植物修复技术。评价了如何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吸收与转运以及植物的生物量,从而提高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率。简述了植物根际促生菌不仅可以分泌有机酸、生物表面活性剂等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从而直接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还可通过分泌植物生长激素吲哚-3-乙酸(IAA)、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ACCD)、铁载体以及促进植物对矿物元素(磷)吸收等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对重金属的抗性、间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对近年来国内外根际促生菌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石油污染物对油菜产量、土壤石油烃残留量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烃浓度低于500mg/kg时,可以促进油菜生长,表现为油菜产量增加,但是该石油烃浓度已经严重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表现为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急剧降低,细菌、真菌数量增加,油菜收获后土壤中石油烃含量小于安全值300mg/kg;当浓度超过500mg/kg时,随浓度的增加,对油菜的抑制作用增强,表现为油菜产量降低,土壤石油烃含量大于临界值500mg/kg,土壤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放线菌数量急剧降低、真菌数量变化不明显。综合各类指标,可以暂定在潮土上,石油烃对油菜的临界浓度暂定为50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