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世界上现有植物最少25万,可能多达50万种。据报道约有2400种植物、40万种次生代谢物对有害生物具有抑杀活性。其中30科中近100种植物含有杀草活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是萜烯、生物碱、类黄酮、酚、氨基酸和多糖。异株克生与生物竞争不同,异株克生是基于次生代谢物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6种伞形科植物挥发油的杀螨效果,分析活性最好的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菜、白芷、柴胡、大齿山芹、辽蒿本、川芎6种伞形科植物挥发油。以玻片浸渍法测定其挥发油杀螨活性后,使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具有较好杀螨活性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菜、白芷、柴胡、大齿山芹、辽蒿本、川芎挥发油杀螨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9006、1.1575、3.2386、1.6314、1.8854、0.3767 mg/mL,其中以川芎挥发油的杀螨活性最强,其主要成分为4-萜烯醇(11.81%)、双环(2,2,1)庚烷-2-醇1,7,7-三甲基-2-乙酸酯(8.28%)、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14.88%)、苯戊酮(7.92%)、苯己醇(9.87%)。本研究首次发现川芎挥发油对朱砂叶螨具有较好的触杀作用。毒杀效果与市售常用杀螨剂螺螨酯(LC50=356.8878 mg/L)相对持平。因此推测4-萜烯醇可能是杀螨的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植物源杀螨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源杀螨剂是当前杀螨剂研究的热点。杀螨植物的筛选是首要关键环节,研究杀螨植物的特异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杀螨植物包括中草药植物、非药用野生植物。不同地区植物的杀螨活性差异较大。即便同种植物,不同溶剂中提出的物质的杀螨作用和效果也不同。螨类害虫生理学的特殊性增加了杀螨植物筛选的工作量和难度。综述了国内外植物性杀螨剂在杀螨植物筛选、杀螨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及出现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做了介绍,对植物源杀螨剂在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综述了蒿属植物的杀虫、杀螨、杀菌、除草、杀线虫和杀软体动物活性及相应的有效成分。该属中具有杀虫杀螨活性的主要有黄花蒿、野艾蒿、苦艾、蒌蒿、毛莲蒿、西南牡蒿、大籽蒿、猪毛蒿、茵陈蒿、蒙古蒿、巴儿古津蒿、南亚蒿、犹地蒿  相似文献   

5.
正为筛选高效的植物源杀螨活性物质,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和文理学院科研人员合作,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泽漆、牛至、车前草、龙葵和铁苋等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当提取物质量浓度为2mg/ml时,铁苋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效果在24小时和48小时均极显著于其他4种植物,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3.63%和85.21%。根据初筛结  相似文献   

6.
通过玻片浸渍法室内测定了8种供试中草药的3种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成螨的触杀活性。当提取物浓度达到2mg?mL- 1时,旋覆花与石楠叶石油醚提取物、蓖麻子甲醇提取物的杀螨活性较高。毒力活性测定表明:旋覆花与石楠叶石油醚提取物的LC50值分别为(1.1843±0.0868mg/mL)和(1.3731±0.0898 mg/mL)、蓖麻子甲醇提取物的LC50值为(1.2111±0.1616 mg/mL)。由此表明,这3种植物的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杀螨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丁香杀螨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部位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薄层层析纯化,经体外杀灭家兔痒螨的活性检测,对丁香(Eu鄄geniacaryophyllataThunb)花蕾中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进行了追踪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经理化性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及与对照品活性比较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丁香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石油醚部位提取物中,其50%浓度体外杀死全部供试螨的平均时间为20min,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一种黄色油状化合物III,其50%浓度体外杀死全部供试螨的平均时间仅12min,化合物III的理化性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杀螨活性与丁香酚对照品完全一致,丁香酚为丁香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正>为明确新化合物天维菌素的杀螨活性,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研究人员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在室内天维菌素对朱砂叶螨、柑橘红蜘蛛及二斑叶螨的毒力,并研究了其制剂对螨类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天维菌素对朱砂叶螨若螨和雌成螨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分别为0.011、0.11mg(a.i.)/L,杀螨活性优于弥拜霉素、阿维菌素,但杀卵活性较差。田  相似文献   

9.
姬妍茹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5):303-307
研究大庆地区19种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野生植物对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制备参试植物乙醇提取液,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提取液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对至少1种供试病原真菌有65%以上抑菌效果的植物样品6种。龙葵全株提取物对所有病原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率为78.31%,对玉米圆斑病菌抑制率为84.87%;野亚麻根提取物对3种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圆斑病菌抑制率为73.94%、水稻纹枯病菌抑菌率为72.7%。龙葵及野亚麻乙醇提取物对大部分参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高抑制活性;汉麻、苍耳、菊芋对5种参试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光禄  李青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245-248
采用玻片浸渍法室内测定了27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当提取物浓度达到2 mg/ml时,藿香氯仿提取物等8种提取物的杀螨活性较高。根据杀螨活性的初筛结果,选取触杀活性较高的8种提取物进行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测定。按LC50值大小从低到高依次为:藿香氯仿提取物[(0.5380±0.1319)mg/ml]、使君子石油醚提取物[(0.5554±0.1088)mg/ml]、萹蓄氯仿提取物[(0.7153±0.1253)mg/ml]、大风子氯仿提取物[(0.7582±0.1038)mg/ml]、大风子石油醚提取物、萹蓄石油醚提取物、鸡血藤石油醚提取物、皂角刺石油醚提取物。  相似文献   

11.
甘草内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相似或全新的活性代谢物。采用内生菌发酵法生产甘草次生代谢物对可持续利用甘草资源及筛选新型活性代谢产物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尽管人们对甘草内生菌多样性、分离和鉴定、药理作用、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甘草内生菌作为微生物资源是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本研究综述了甘草内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相关研究,归纳出甘草内生菌可产甘草苷、甘草次酸、甘草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并针对甘草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为合理利用甘草内生菌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蓝是一种常用的道地药材,地下根茎与根常作为生产板蓝根及制剂的原料,具有多种药效功能。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大多数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但当前就马蓝次生代谢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植物的次生代谢为出发点,结合马蓝目前已经报道的药效成分研究现状,着重从酚类、萜类、含氮化合物3种次生代谢产物对马蓝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概况进行阐述,旨在为马蓝药效成分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开展马蓝种质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植物源杀虫剂是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因其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因此为研究开发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有机合成化学农药的替代品。本研究对植物源杀虫剂简史及现状、有效活性成分、作用方式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提出了植物源杀虫剂研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本研究将为开发更多的植物源杀虫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易晓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255-260
综述了近5年来对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对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在抑菌、杀虫、抗肿瘤活性、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及其他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就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植物次生代谢是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产物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许多方面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同时也是药物、香料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早期有关植物次生代谢路径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完成的。本文就稳定性同位素发现、理化特性、示踪原理和特点,及其在植物次生代谢路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该技术对已知植物次生代谢路径的修正和未知代谢路径研究等方面的贡献、并提出了未来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路径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后芦笋多酚类物质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是植物体内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生物功效,受到食品、营养、医学等领域科技人员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芦笋富含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种珍稀蔬菜,对人类膳食营养和疾病预防具有积极作用。综述了采后芦笋商业分级、多酚类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芦笋的开发利用和食疗保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摘 要:近年来,连作问题一直危害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大量研究证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作物根系形成共生的菌根并通过分泌次级代谢产物抵抗外界环境所带来的侵害。为了探究AM真菌在作物调节次级代谢产物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机理,总结了AM真菌增加次级代谢产物种类及含量、诱导信号物质产生(如JA、SA等)和缓解连作障碍的作用机制,同时也揭示了化感作用与次级代谢之间的关系。并从代谢水平指出了AM真菌对作物分泌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以及AM真菌在抗连作方面的作用机理,以期为AM真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During the long process of evolution, plants have adapted to their environments through the 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SM) using the acetate-malonate pathway, mevalonic acids pathway, or shikimic acid pathway, leading to resistance to different pests. As a major cash crop, cotton can produce many secondary metabolites with insecticidal activity, and show self-defense mechanisms under biotic stress conditions.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cotton ensure reduced pest incidence and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bal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ypes of SMs, their synthesis, and insect resistance of cotton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relation to their defense function. We propose possible pest-control strategies using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cotton.  相似文献   

19.
研究药用红树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和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抑菌活性的菌株,以期寻找新型抗菌物质。以6种敏感细菌为实验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根据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结果,对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研究分析。从桐花、秋茄、白莲、木榄、老鼠簕中共分离得到50株真菌,其中16株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对至少1株实验菌株有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30.77%,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拮抗率最高达32%。研究表明,HGC-M3-A,HGC-L3-A和HGC-QJ1-A,HGC-M3-A、HGC-L3-A、HGC-QJ1-A,HGC-TY3-A的发酵粗体物分别对对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白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HGC-QJ1-A、HGC-QY2-A、HGC-MT3-A、HGC-TY3-A、HGC-LT3-A和HGC-TT22-A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白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很强的杀菌效果;HGC-L3-A、HGC-TT22sub>-A1对白葡萄球菌的杀菌浓度均为25 mg/mL;HGC-MT3-A、HGC-TT22-A1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浓度分别低至为1.56 mg/mL和3.125 mg/mL。红树根际土壤真菌和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20.
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实际应用价值越来越高。综述了不同环境因子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Monacolin K、桔霉素的影响情况及其功能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