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基于模板的生菜参数化几何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生菜进行快速三维重构,本文将逆向工程的思想引入到生菜几何建模中来,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模板的生菜几何建模方法。借助三维扫描设备构造具有多分辨率的生菜器官模板,分析生菜植株形态结构特征,提取特征参数,进而通过形态参数对模板进行控制,并最终组装成为参数化的生菜几何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便捷地重构出具有较高真实感的生菜几何模型,对曲面难以构造的植物器官及植株几何建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苹果花序几何造型及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实现对苹果花及花序三维形态结构的交互设计、几何建模和真实感现实,提出了精确描述苹果花序三维形态结构的数学模型及可视化方法。通过对苹果花及花序形态结构的观测分析,分别提出了描述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三维形态结构的数学模型,并提取了模型的控制参数;进一步整合苹果花及花序的拓扑结构信息,实现了苹果花及花序的三维重建。为了增强花的真实感,提出了花柄、花托和花萼上绒毛的生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控性强,易于操作,可以精确重构出苹果花和花序的三维形态,实现对开花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具有较强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物量的油菜越冬前植株叶片空间形态结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越冬前的形态建成是油菜苗后期乃至整个生长中、后期的物质基础,叶片是该期最重要的营养器官。为了明确油菜植株的形态结构要素与器官生物量的关系,以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于2011—2013年分别设置品种和肥料试验、品种、肥料和密度试验、品种试验,越冬前测定油菜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形态指标,分析油菜主茎叶片形态参数与叶片干物重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生物量的油菜越冬前植株叶片空间形态结构模型。建模后以独立试验数据检验,除短柄长、叶切角和叶弦角、不施肥品种叶片干物重分配系数值(partitioning coefficient of leaf blade dry weight,CPLB)误差较大外,油菜越冬前植株叶片空间形态结构模型观察值与模拟值一致性较好,所建模型可靠性较高,具有一定的解释性。  相似文献   

4.
棉花地上部生长的功能-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超  潘学标  张立祯  庞艳梅 《作物学报》2012,38(12):2237-2245
利用2008-2010年棉花密度试验, 分析棉株器官生物量-形态间异速生长关系, 改进COTGROW模型中的发育和形态发生模块, 构建了棉花地上部器官形态建成模型; 基于COTGROW模型模拟数据,与GroIMP可视化开发平台的数据链接, 实现了棉花生长过程的可视化; 利用建立的功能-结构模型对不同密度棉花冠层的光截获量进行了模拟。利用2010年的试验数据检验模型, 结果表明, 棉花株高、主茎节数、果枝数、各果枝果节数、节间长度、节间直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叶柄直径、棉铃长度以及铃直径测定值与模拟值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85、0.64、0.52、0.66、1.00、0.15、1.58、2.39、2.54、0.05、0.13和0.10 cm, 模型效果较好; 构建的棉花地上部功能-结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棉花的形态特征, 并较逼真地显示棉花器官、植株的三维动态生长过程, 可以反映出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密度处理下棉花植株的三维形态, 在可视化的基础上模拟棉花冠层空间的光截获量。为虚拟棉作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程锦  劳彩莲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538-543
摘要 (目的)在模拟玉米三维结构的过程中,需要描述和表征其各器官的变化。叶片是其重要的器官之一,而叶片造型的主要任务是叶片中脉曲线的设计。(方法)本文采用对中脉分段的方法,根据各分段曲率参数计算出每段变形之后的端点,递推得到若干可用于描述叶脉特征的点列。为了获得玉米植株叶片中脉的三维形态,作者采用三维数字化仪测量了36株玉米群体中脉的空间坐标。(结果)基于测定的三维坐标数据提取了各叶片中脉分段的曲率参数值,并对曲率值按叶位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用于描述完整植株的五类叶型和各种叶型的位置分布规律。并采用VC++与OpenGL库相结合的可视化技术,实现了玉米群体的三维真实感重构,并将该方法模拟出的叶面积与实际测量的叶面积进行了验证,得到R2为0.9975。(结论)采用叶片分段并且逐段计算叶脉弯曲的方法,在对玉米的三维结构的构建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将为与形态结构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苹果果实几何造型及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苹果果实几何造型的方法。采用Bézier曲线拟合苹果果实的轮廓,通过加入表征品种特征的扰动函数来控制果实表面的果棱。模型可控参数少且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易于与农业知识结合。针对苹果果实品种繁多、表面颜色丰富的特点,除了采用纹理映射方法绘制苹果表面外,还提出了基于颜色表的表面颜色随机填充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模拟多种苹果品种果实的外观特征,具有较好的真实感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建成是冬小麦株型构建和可视化的重要基础。为定量分析冬小麦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结构参数与器官生物量的关系,以济麦22、泰农18和鲁原502为材料,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开展了品种和施氮试验。利用2013-2014年度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结构参数和器官生物量等数据构建了冬小麦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结构模型。经2014-2015年度数据检验,除叶鞘长和叶弦长模型精度略低外,叶长、最大叶宽、叶切角和叶弦角模型精度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品种与各施氮水平冬小麦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农作物生境的展示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笔者研究在 L-System植物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单、快速的在线三维果园构建技术方案:采用Xfrog软件构建果树三维模型,运用Unity3D引擎设计果园三维场景并实现人工交互,以热带水果——莲雾作为应用范例,构建Web三维莲雾园模型,模型具有真实感强、交互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等特点。该方案为果树生长研究、农业景观规划和乡村旅游推广等应用提供三维可视化的展示方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等效原则、相似理论,考虑三维地震动作用下振动台试验中原型结构隔震层的简化,并对模型结构隔震层进行系统研究。针对不同高宽比隔震结构,提出完全等效简化方法和部分等效简化方法,包括隔震垫等效、模型支座参数及坐标确定、相似关系确定等。利用不同高宽比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方法验证。理论推导与数值模拟证明简化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且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简化后的隔震层所获得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动力特性与简化前相同,可以用于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参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穗部形态结构模型是功能–结构小麦模型的重要研究内容。以济麦22、泰农18和鲁原502为材料,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开展了品种和施氮试验。结合2013—2014年数据,分析穗部主要形态参数与器官生物量的定量关系及形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结构模型。经2014—2015年小麦生长数据检验,除穗长模型精度略低外,穗宽、穗厚、颖壳长、颖壳宽、颖壳厚、籽粒长、籽粒宽和籽粒厚模型精度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模拟不同品种与施氮水平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1.
We developed 6 cleavage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CAPS) markers to identify strawberry (Fragaria ×ananassa Duch.) cultivars, with an aim of protecting breeders' rights. We successfully used them to distinguish 14commercial cultivars. The results were highly reproducible among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different organs and different researchers. The stability and simplicity of CAPS analysis makes it a good too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rawberri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2.
苗期不同营养液处理对草莓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学文 《华北农学报》1996,11(4):123-125
在DFT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草莓苗期不同营养液处理对定植后草莓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斯断肥处理能增加草莓前期产量和总产量,苗期营养液浓度1.0mS/cm较0.5mS/cm有利于草莓产量形成。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草莓品种对苗期营养液具有相同的适应性,草莓品种春香宜作为水培草莓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草莓生产贸易形势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范围内频繁的草莓贸易和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草莓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对中国草莓生产现状和贸易形势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中国草莓优势特色产区建设,发展绿色无公害草莓生产;培育强大的草莓加工业和高效流通渠道,实现产业化经营以及加快生产经营主体培育等策略的实施,保证中国草莓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草莓全基因组SSR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基因组序列信息,研究了二倍体森林草莓和八倍体栽培草莓染色体上SSR位点的分布特点。利用AutoSSR软件在森林草莓和栽培草莓中分别发掘到153826个和329801个SSR位点,发生频率分别为1.43 kb/SSR和2.44 kb/SSR。SSR重复基序为单核苷酸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0.92%和38.94%,其次为二核苷酸类型,分别占22.79%和20.04%。在二倍体草莓和八倍体草莓中分别鉴定到454和479种SSR重复类型,其中A/T重复类型的SSR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占总SSR位点的39.45%和37.08%。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中,二倍体草莓的AT/AT占比最高,为11.61%,其次为AG/CT(8.74%);八倍体草莓中AG/CT重复类型占比最高(9.94%),其次为AT/AT(7.35%)。用Beacon Designer软件设计SSR引物,随机挑选了59对SSR引物在77份草莓材料中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54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扩增4.31个位点,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26,介于0.07~0.97之间,其中35个SSR位点PIC≥0.50,为高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显示品种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47~0.99。该研究为草莓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变异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草莓中的酚类物质、花青素及所含少量的金属离子,是引起草莓酱颜色不稳定的主要因素。通过采用70℃水温下对草莓进行30 s的烫漂,钝化其中酚酶活性,以及用质量分数0.025%的护色剂A络合金属离子等方法,确定出使低糖整果草莓果酱颜色稳定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6.
草莓的保鲜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莓味道鲜美,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却难以保藏。目前,草莓的保藏方法主要是控制温度,并使用保鲜剂进行贮藏。控制温度一般通过冷藏库实现。草莓控温在冰点以上进行冰温贮藏比普通的冷藏效果要好。而使用气调库、气调包装则能更好地保持草莓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7.
北京昌平地区草莓根腐病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草莓根腐病的主要致病真菌种类,可正确有效地指导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本试验采用单孢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昌平地区所采集的草莓根腐病株中共分离得到41个菌株。采用病土定植法测定菌株对草莓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均可引起草莓根腐病,致使草莓根部及根茎基部发育受阻,缢缩变黑,腐烂折断;造成地上部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甚至死亡。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其中39株可以鉴定到种,分别属于10个属的15个种,另外有1株只鉴定到属,1株只鉴定到科。在41个菌株中,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等4个种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菌株总量的29.25%、12.20%、12.20%、9.75%;致病力最强的种类为伏革菌科真菌、棒形拟盘多毛孢和胶孢炭疽菌,其次为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发病率均可达50%;淡色生赤壳、伏革菌科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Stachybotrys chartarum、Neonectria radicicola等为首次报道的草莓根腐病致病菌。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北京昌平地区草莓主产区中草莓根腐病的防治,并为草莓根腐病快速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微生物有机肥对草莓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论文主要研究了5种不同微生物有机肥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将不同的微生物有机肥以1.2kg/m2施入到试验田之后翻地插苗,定期记录草莓生长的株高、分枝数、叶面积、果重等指标,并检测了后期成熟果实的维生素C、糖分、磷、钾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微生物有机肥能提高草莓的产量,改善草莓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促成栽培草莓品种果实为试材,测定其品质和果实采后生理变化,为引进新品种和延长草莓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甜查理”品质和适应性最好,耐贮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硬度逐渐下降,腐烂指数逐渐增大,各品种果实呼吸速率第3d后明显增强(P<0.05), Vc含量与SOD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MDA含量以及O2&#8226;-代谢速率与腐烂指数呈线性正相关,这也表明了果实腐烂与O2&#8226;-以及MDA积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草莓新品种‘晶玉’抗炭疽病的生理机制,以抗炭疽病草莓新品种‘晶玉’为研究材料,高抗品种‘甜查理’以及易感品种‘丰香’和‘红颜’为对照,通过检测接种炭疽菌后不同时间点的木质素、总酚、绿原酸、阿魏酸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力的变化差异,发现感染炭疽病后,上述生理因子在抗、感品种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抗病品种中上述生理因子的峰值均高于感病品种,说明接菌处理后这些生理因子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草莓产生抗炭疽病特性的机制之一。研究初步揭示,高木质素、总酚、绿原酸、阿魏酸含量以及PAL、PPO活力是与‘晶玉’具有较强抗炭疽病能力相关的生理因子,为深入研究‘晶玉’抗炭疽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