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豌豆是雁江区的主要小春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46万亩和4万亩左右,总产分别为9万t和0.3万t,其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年小春粮食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80%和87%左右。  相似文献   

2.
宣威是马铃薯生产的较适宜区,也是云南马铃薯的主产区。种植小春马铃薯技术基本成熟,生产效益明显,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2万亩发展到2005年8万亩,单产从2002年650kg发展到2005年970kg。除满足菜薯需求外,每年为秋薯种植提供种子5000t,  相似文献   

3.
一、四川豆类作物生产现状 四川豆类作物种类较多,其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等。据四川省农业统计年鉴资料:2004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为302万亩,平均亩产162kg,总产大豆49万t:2004年全省蚕豆播种面积为200.1万亩,平均亩产158kg,总产蚕豆31.6万t;2004年全省播种豌豆面积为171.1万亩,平均亩产148kg,总产豌豆25.43万t;  相似文献   

4.
迟焕彩 《云南农业》2011,(5):I0003-I0003
2011年,昭阳区计划完成粮食种植面积7.33万hm^2(110万5亩),其中:秋粮面积6.47万hm^2(97万亩),小春粮食8666.67hm^2(13万亩),粮食总产量29.5万t以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提升,四川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0年四川小春马铃薯面积达到578.8万亩,比2009年增加46万亩。目前,马铃薯种植模式多为“马铃薯-玉米”模式,该模式马铃薯的产值高,  相似文献   

6.
宁夏玉米种植起步较晚,解放后才逐步推广种植。1952年全区玉米面积仅6000亩,亩产73kg;60年代玉米面积增至4万亩,亩产191kg;70年代末(1980年)玉米面积41万亩.亩产204kg;80年代全区玉米有了较大的发展,1989年全区玉米种植面积110.6万亩,亩产提高到304kg。尤其是2003年玉米播种面积264.5万亩,平均亩产达到453.4kg,占宁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6%,占粮食总产量的44%。是宁夏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作物,其中总产已超过小麦位居粮食作物之首。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舞钢市主栽作物,多年来全市大豆种植面积在3.8万亩左右,在秋作物中面积仅次于玉米。2010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3.59万亩,占全市秋播作物面积23.25万亩的15.4%,总产量4359t,  相似文献   

8.
一、四川省油菜生产现状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一般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亩产150~200kg,总产量180~240万t,约占全国产量的11%,占世界产量的3.4%。油菜是四川省小春的主要作物,所以做好油菜田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是河南省的第一大优势作物,近年来全省种植面积达526.7万hm~2。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小麦总产连续跨上500万t、1 000万t、1 500万t、2 000万t、2 500万t、3 000万t 6个台阶,全省小麦总产由1949年的254万t增加到2015年的3 511.8万t,平均单产由1949年的43kg增加到2015年的430.2kg,实现了连续8年超3 000万t,连续13年增产。但进入新世纪以来,自  相似文献   

10.
隆昌全县7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9万,耕地面积39.7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1.51万亩。2011年,虽然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65.35万亩提高到73.01万亩,总产达到26万t,但人均仍然只有332 kg,若要达到年人均占有粮食400 kg的安全标准,粮食总产还有5.36万t的差距,生产任务十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传统产业.宣威市确立了种植业以马铃薯、玉米、蔬菜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加于培植。一是三季种薯,周年上市。宣威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探索出烤烟地套种秋薯,玉米地套薯,水田.季节性水淹地、水浇地冬季种薯的栽培模式,推行三季“串抱”种植.实现周年有鲜薯上市,扩大了种植面积,增加了产量,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4年的70万亩扩展到2005年的85万亩、2006年的100万亩,产量从2004年76万t提高到2005年的88万t、2006年的100万t;二是大力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加大赖氨酸含量达36%的宣黄单系列优质专用饲用玉米和薯块大、薯型好、市场热销的宣薯系列马铃薯良种的推广.宣黄单系列玉米良种推广面积从2004年的50万亩到2005年的68万亩、2006年的80万亩.宣薯系列马铃薯良种推广面积从2004年的35万亩到2005年的40万亩、2006年的60万亩;三是扩大订单.实现产销衔接.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国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玉米又是我省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农作物。据统计,我省玉米种植面积上世纪80年代突破2000万亩,90年代达到3000万亩:2000年以后,我省玉米种植面积常年接近4000万亩,2008年增加到4300万亩.  相似文献   

13.
在武定县海拔2 3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热量资源种植一季作物有余,种植两季作物不足,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周年粮食产量和产值,变一年一熟为一年多熟。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规范的旱粮多熟制立体种植技术,周年复合产量由种植一季玉米的450 kg/亩增加到787 kg/亩,产值由540元/亩增加到1 500元/亩,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高寒山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丘陵旱地套作小麦机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技术背景 丘陵旱地套作小麦种植面积占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的绝大部分,然而,随着该区域农村主要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人工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加,以往的精耕细作已不再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小春生产出现滑坡,种植粗放,套作小麦有效穗常不足10万/亩,亩产在200kg/亩左右徘徊,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小春这一季耕地撂荒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优质大豆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大豆年均种植面积不足150万亩,单产150 kg左右,总产22万t,人均占有量3.5 kg,需从外省调进或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约400万t。近两年,本省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回升,2017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212.34万亩,较"十二五"平均面积增加41%,单产141.56 kg,总产30.06万t。在发展大豆生产的同时,加快了优质大豆的开发利用,高蛋白(蛋白质含量高于45%)大豆、双高(含油量大于20%,蛋白+脂肪含量大于63%)大豆、鲜食大豆迅猛发展。2017年,本省种植高蛋白大豆152万亩,双高大豆30万亩,鲜食大豆30万亩。本省大豆种植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产区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6.
油菜是通江县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20万亩,平均亩产达130kg,总产量达2.6万t,产值达6500万元,2009年总产量达2.8万t,创我县油菜生产新高。然而10年前,我县油菜生产不仅面积少、规模小、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外棉花市场形势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韶民 《农业展望》2006,2(11):26-27
1棉花丰收已成定局,预计产量642万吨 2006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达到8060万亩左右,同比上升5.8%。今年棉花生长中后期.各棉区天气总体有利,棉农田间投入较足,棉花产量可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总产642万t,同比增长12.4%。一是棉花种植面积增长。西北内陆棉区为1973万亩,同比增加10.9%;黄河流域棉区3723万亩,同比增加8.2%;长江流域棉区2130万亩,同比增加6.8%。二是单产提高,由上年每亩75kg提高到79kg。  相似文献   

18.
会泽绿肥种植综合效益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肥种植是会泽冬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大小春作物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会泽县委、县政府把绿肥种植作为小春作物的亮点工程来狠抓落实,种植面积从1966年的14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32.58万亩,1992年至2006年累计种植329.08万亩,产鲜草660.63万t,加工绿肥糠120.11万t,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南阳夏花生蛴螬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是河南省主要的花生种植区和集散地,年花生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其中夏花生种植面积17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260kg/亩左右,种植面积居河南省第二位,总产第一位,不仅形成了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和产品交易的区位优势,并且成为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作物。  相似文献   

20.
忻州市是山西省甜糯玉米起步最早,发展速度较快,种植规模最大的地区,种植面积由1993年引进示范的40亩猛增到1999年的1.816万亩.2005年已发展到12万亩,年产鲜穗1.6亿余穗,年可为农民增加纯收入4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