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黑痣病菌毒素诱导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取对黑痣病菌抗性不同的马铃薯材料,研究黑痣病菌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以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结果表明,经毒素处理一定时间,POD、PPO、SOD和CAT这4种防御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36~96 h时,POD、PPO、SOD活性快速升高,抗病品种底西芮酶活性的增加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大西洋的增加值;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60 h达到最高,但处理时间内酶活性的增加值和品种抗病性不相关。处理96 h以后,POD和SOD的活性仍升高,但酶活性增加值在抗感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PO和CAT的活性增加值降低。  相似文献   

2.
拮抗BS-208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诱导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本文对拮抗BS-208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在番茄苗上接种番茄灰霉病菌和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08,测定PAL、SOD、POD和PPO的活性变化及MDA含量。结果表明,接种BS-208菌株发酵液处理48h后PAL、POD和PPO活性均升高,其中PAL和POD活性在处理后48h达到最大值,均为0.72,PPO活性在处理后96h达到最大值,为4.5,这些酶活性的升高增强了番茄抵御病原菌侵入的能力;而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表明接种BS-208菌株后对番茄植株没有伤害。  相似文献   

3.
追肥对卫矛可溶性蛋白、电导率及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确定追肥对改善卫矛营养的基本规律,为卫矛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支持,以4年生卫矛为试材,单株施肥量分别为T1:10.00 g,T2:20.00 g,T3:30.00 g,T4:40.00 g,T5:50.00 g,1个对照,3次重复,小区试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5-8月T4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始终处于最高值,T3、T5处理仅次于T4处理,试验末期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4.75%、53.54%、62.63%,T1、T2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6-8月T4处理电导率处于最低值,T5处理次之,8月份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3.78%、33.66%,T2处理降低幅度最小,仅为9.38%;4-8月叶片内叶绿素含量随着施肥量增加表现出增加的变化,8月份T4、T5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26.61%、29.03%,显著高于T1~T3处理。综合分析认为,T4(40.00 g/株)施肥量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4.
冬季低温对4种彩叶植物SOD,POD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冬季自然低温下,以4种彩叶植物为试材,对一年生休眠枝枝条的SOD,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初步研究其与抗寒性的关系,并研究不同树种SOD,POD因低温胁迫其活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其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OD活性的最高值为1月份,POD最高值在2月份,同时,最高值时紫叶矮樱SOD活性高于其他3个树种,POD活性却表现为最低,元宝枫SOD活性无明显变化但是POD活性升高10.4倍。  相似文献   

5.
茄子黄萎病菌毒素对茄子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同抗病性品种的茄子幼苗为试材,研究了茄子黄萎病菌毒素对其叶片POD,PAL及PPO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茄子幼苗用毒素处理后,POD,PAL,PPO活性均比未处理的对照有所提高,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即POD活性在处理后0—24h逐渐升高,之后下降,PPO和PAL活性在处理后0—36h升高,而后活性下降。随毒素浓度增加,POD,PAL,PPO活性变化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种酶活性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香梨不同部位的抗寒能力与抗氧酶活性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库尔勒香梨为材料,测定不同部位越冬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不同部位在越冬过程中体内SOD,POD,CAT活性有明显的变化。SOD活性变化总体规律都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不同部位之间的SOD活性没有明显差异;各部位的SOD活性不同月份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最为寒冷的1月份达到最高值,其中休眠芽的活性为最高。POD活性随温度的逐渐升高而上升,3月份达到最高,其中主干阳面和阴面的POD活性高于其他部位。阳面和阴面CAT活性随温度的提高而回升,2月份最低,休眠芽和枝条CAT活性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研究了高温对华北落叶松保护酶活性影响规律,旨在为育苗和养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W1(25℃ 对照)、W2(30℃ )、W3(35℃ )、W4(40℃ )4个处理,温度处理持续时间设置为1、3、5、7、9、11 h。【结果】W4叶片内SOD活性5 h后均显著高于对照;茎内SOD活性W2、W3、W4处理在5 h处理下均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1 h时,3个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2.61%、1.93%、26.64%;根系内SOD活性W2、W3、W4的5、7 h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11 h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8.35%、5.99%、28.47%;叶片内POD活性W4的3、5 h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9.75%、20.11%,差异显著;茎内POD活性11 h处理W3比对照提高了40.16%,差异显著;根系POD活性W4在5 h时达到最高值。【结论】华北落叶松35℃以上高温持续时间不宜超过5 h。  相似文献   

8.
激活蛋白是从多种病原真菌中分离出的一种蛋白激发子,为了解桃褐腐病菌激活蛋白对植物防御酶的诱导作用,本实验通过沸水浴、离心等方法,从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菌丝体中分离出激活蛋白的粗提物,并喷雾到草莓幼苗的叶片上,测定了部分防御酶和病程相关蛋白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桃褐腐病菌激活蛋白处理后,0-18h内草莓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曲线增高的趋势,18h达到最高值,最高值比对照增加40.7%; 0-6h内草莓叶片过氧化物酶(POD) 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呈急剧增高的趋势,6h达到最高值,其中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26.2%,PPO活性比对照增加62.9%。经激活蛋白处理后草莓叶片的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也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耐氨固氮菌浸种对芥蓝抗氧化酶活性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丽烂  区炳庆  温海祥  任吉君 《种子》2004,23(9):12-13,43
采用耐氨固氮菌对芥蓝浸种处理,测定了芥蓝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催芽3 d后芥蓝芽POD活性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PPO活性降低,差异显著(P<0.05);芥蓝幼苗叶和根中SOD、PPO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或差异显著(P<0.05),而根中POD、CAT活性表现出下降随势(P<0.01或P<0.05).这表明浸种处理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芥蓝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SOD、POD、PPO活性与棉花对红腐病抗性的关系,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在温室条件下,对不同棉花品种感染棉花红腐病菌后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棉株受红腐病菌侵染后,体内PPO、POD、SOD 3种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抗病品种中棉29的3种酶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泗棉3号,而且前者酶活提高的速度快于后者,提示PPO、POD、SOD的活性均与棉花品种对红腐病的抗病性密切相关,3种酶在棉花植株抗病中可能均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太白山野生观赏植物引种与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笔者通过对太白山高海拔野生植物引种栽培试验,寻求适宜关中地区生长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方法】将直接在野外采挖的野生植物种源,按其种类进行适当的处理后,进行栽培试验。【结果】对太白山野生观赏植物36科64属84种进行了栽培试验,树种的适应性有一定的差异。巴山冷杉、秦岭冷杉等7种高海拔和中海拔植物不能适应而死亡。领春木、粗榧等11种植物虽能适应下来,但生长不良。中华锈线梅、多花木兰等66种植物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其中,鹅耳枥、青麸杨等部分植物还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有开发利用前景。【结论】榆科、漆树科等22科,刺楸、卫矛等38种观赏植物可做为关中地区引种植物,用于园林绿化。其中,青檀、山白树、水曲柳三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糜子密度、 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了研究提高糜子产量的途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两组试验,对施肥对糜子出苗密度、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10个糜子品种出苗密度和出苗分蘖后单株密度分别低于不施肥处理7777.5丛/hm2、23888.6株/hm2.在本研究情况下,施肥处理产量小于不施肥产量467.7 kg/hm2,密度对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糜子的穗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单穗粒重、千粒重、茎粗受施肥影响不同,有的增加,有的减小.施肥处理10个糜子品种的穗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和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部分品种施肥处理单穗粒重、千粒重、茎粗与不施肥处理之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施肥处理茎粗均高于不施肥处理.糜子群体在一定的生存空间范围内,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增长符合逻辑斯蒂模型,研究中施肥处理会造成糜子烧苗.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了研究华北农区施肥管理对农田(玉米-小麦轮作)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应用Biolog-ECO技术,借助中国农业科学院武清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对农田(玉米-小麦轮作)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施有机肥(A1)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明显高于对照不施肥(A0)处理。(2)单施有机肥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H)和优势度指数(D)分别为2.413和0.902,显著高于推荐施肥(A2)与不施肥处理;均匀度指数(E)在推荐施肥处理下最高,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A4)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推荐施肥与习惯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方式相似,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方式独特。糖类、氨基酸类和代谢中间产物及次生代谢物为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总之,有机肥的添加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TR21对香蕉抗病相关酶活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能显著诱导香蕉抗病相关酶活变化的枯草芽孢杆菌TR21(Bacillus subtilis)发酵液组分,并探讨其诱导香蕉抗病性机理,选择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1株在大田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枯草芽孢杆菌TR21发酵液不同组分对香蕉根系内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TR21发酵液、菌体、上清和NB培养基后,香蕉根系内PPO、POD和PAL活性均比无菌水对照高,且都出现2次高峰,PPO、POD活性峰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7天出现,PAL活性峰则在接种后1天和5天时出现。比较不同组分接种处理诱导产生的酶活性强弱发现,接种TR21发酵液、菌体的3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接种上清和NB的处理。可以判断TR21发酵液中主要有效诱导组分为菌体。灌根法接种TR21菌体后测定香蕉叶片中3种抗病酶的活性表明,菌体处理后叶片中PPO、POD和PAL活性均显著高于接种无菌水的对照,推测诱导系统抗性可能是TR21菌株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熟超高产粳稻品种龙稻5号、晚熟超高产粳稻品种松粳9号和优质晚熟品种五优稻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提高高产品种的产量,但导致了优质品种贪青晚熟,降低了优质品种的产量;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糙米率和精米率,但也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味度值。穴内插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表现程度不一。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的互作对超高产粳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有影响,对优质品种的蛋白质有影响。从高产和优质的协调考虑,龙稻5号以施纯氮194.90kg/hm2、2棵/穴为宜,松粳9号以施纯氮194.90kg/hm2、4棵/穴为宜,五优稻1号以施纯氮119.94kg/hm2、4棵/穴为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不同沼肥施用比例对金叶女贞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沼肥在育苗中科学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常规施肥(CK,Z1)、25%沼肥(Z2)、50%沼肥(Z3)、75%沼肥(Z4)、100%沼肥(Z5)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新稍增长量Z4比对照提高了34.73%,Z2提高了6.89%;7—8月Z4叶绿素含量比Z1提高了35.00%、64.71%,Z5分别比Z1提高了20.00%、47.06%;8月根系活力Z4、Z5分别比Z1提高了55.26%、50.00%;6—8月水分利用效率Z4分别比Z1提高了53.45%、49.61%、60.06%,Z2与Z1之间无显著差异;POD活性5月所有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6—8月Z4分别比Z1提高了25.34%、32.51%、42.21%;SOD活性4—5月所有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6—8月Z4分别比Z1提高了42.29%、39.08%、34.29%。综合分析认为,Z4处理对促进金叶女贞生长和协调生理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营养元素对油松抗旱能力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S1(常规对照)、S2(清水对照)、S3(N)、S4(NK)、S5(NPK)5个处理,3次重复。SOD活性S5在5、6、7、8月分别比S1处理提高了68.66%、64.54%、36.02%、30.03%,差异显著;POD活性S5分别高于S1处理79.96%、117.82%、51.65%、41.28%,差异显著;CAT活性S5在6、8月分别比S1提高了35.86%、33.51%,差异显著;PPO活性S5分别比S1提高92.18%、125.15%、74.95%、57.77%,差异显著;S5处理电导率始终处于最低值,分别比对照(S1)降低40.46%、24.73%、25.99%、55.55%,差异显著。S5对提高水分胁迫下油松幼苗保护酶活性和降低电导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氮素营养对广宁红花油茶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不同N素供应水平对广宁红花油茶苗期生长以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设置每株0、1000、2000、3000、4000、5000 mg 6个施肥量处理(编号为Ⅰ~Ⅵ),对广宁红花油茶幼苗进行N素指数施肥试验。每次施肥后都对油茶幼苗进行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光合特性的测定,处理分析数据,来探究不同N素供应水平对其苗期生长、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素指数施肥对植物的生长及光和特性有显著影响:(1)经指数施肥处理(Ⅱ~Ⅴ)的广宁红花油茶苗高均显著大于对照处理Ⅰ。其中,处理Ⅴ的苗高和地径最大,处理Ⅱ的生物量最大。从各处理间广宁红花油茶苗期生长表现的变化情况分析,各生长指标受N素影响的大小顺序:苗高>生物量>地径。(2)广宁红花油茶各施肥处理间光合生理特性指标有显著差异。净光合速率基本上都呈现出2次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N素施用量的增加,气孔导度2次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的趋势,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由于受到气孔导度的影响,表现出与气孔导度相似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稻田田面水氮磷素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合理运筹施肥,防控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独立排灌系统的田间试验,设计了6个不同氮肥水平,研究了施肥后水稻田田面水氮素和磷素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后田面水中的总氮(TN)、NH4+-N和NO3--N浓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者的浓度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天后趋于稳定;施入基肥后,NH4+-N浓度在第2天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第3天即下降到峰值的25.69%~36.80%;NO3--N浓度远远低于NH4+-N浓度,3个施肥时期峰值分别为8.87 mg/L、1.91 mg/L和1.50 mg/L,且出现在施肥后第3~5天。田面水NH4+-N/T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施肥后第2~3天达到峰值后下降。不同施氮量,相同施磷量处理条件下,田面水中TP浓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肥后第1天,田面水中TP浓度达到峰值3次施肥后TP浓度峰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