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饥饿对不同体重组团头鲂肌肉和血清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水温20±1℃条件下,研究饥饿对不同体重团头鲂(141.3±4.23g,96.5±2.88g和76.8±3.17g)肌肉和血清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体重均在饥饿14d后出现显著下降(p<0.05),至28d时平均降幅为18.78%。饥饿过程中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均逐步上升,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持续下降,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分别在饥饿14d和21d时出现显著下降(p<0.05)。血清中血糖浓度相比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对饥饿更为敏感,饥饿7d后即出现显著下降(p<0.05),总胆固醇浓度在饥饿14d后差异尚不显著(p>0.05),21-28d期间才显著下降(p<0.05),甘油三酯浓度则在饥饿期间持续显著下降(p<0.05)。上述结果说明饥饿对团头鲂肌肉和血清生化成分的影响显著(p<0.05),体重差异对上述主要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生殖季节野生大刺鳅雌雄鱼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开展大刺鳅的人工繁殖。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生殖季节野生大刺鳅雌雄鱼性腺、肝胰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雌雄鱼各组织的SFA、MUFA含量最高的分别是C16:0、C18:1n-9;PUFA在雌鱼各组织和雄鱼的肝胰脏、肌肉中含量最高的是DHA,在精巢中是C22:4n-6;雌鱼卵巢、肝胰脏和肌肉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分别是C18:1n-9(32.65%)、DHA(18.54%)、C18:1n-9(34.99%);雄鱼精巢、肝胰脏和肌肉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分别是C22:4n-6(33.52%)、DHA(45.68%)、C18:1n-9(23.24%)。大刺鳅亲鱼培育可雌雄鱼分池养殖;在雌鱼饲料中添加C18:1n-9、DHA、ARA,可促进卵巢发育,提高卵子质量;给雄鱼投喂添加DHA、C18:1n-9、ARA和C22:4n-6的饲料,能提高精子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凯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62-66
2009年7-8月于养殖群体中随机抽取93尾尼罗罗非鱼作为实验样本,逐尾测定肌肉、肝脏、性腺和肠脂的能量密度等相关生化成分,选择与能量密度相关显著的生化成分作为预测因子,分别建立肌肉等组织的能量密度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肌肉和肝脏能量密度与各自粗脂肪含量的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经协方差分析后分别建立公共方程为Em = 0.196 Fm + 21.931(r=0.902)和El = 0.187 Fl + 19.697(r=0.914)。肠脂能量密度与其干物质含量相关极显著(P<0.01),建立雌雄公共方程为Ef = 0.159 Df + 23.973(r=0.917)。经统计分析,卵巢和精巢的理想预测因子分别为粗脂肪含量和干物质含量,分别建立预测方程为Eo = 0.118 Fo + 25.493(r=0.909)和Es = 0.268 Ds + 19.697(r=0.905)。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遗传背景亲本对杂交子代奥尼鱼肉质的影响,开展4组不同品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子代肌肉营养成分对比分析,用常规方法分析4组奥尼罗非鱼肌肉中营养组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4组奥尼鱼肌肉水分含量在79.19%~79.82%之间,粗蛋白在17.44%~18.03%之间,粗脂肪含量在2.13%~2.25%之间,灰分在0.90%~0.99%之间,4种组分在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在组间接近,但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单项氨基酸含量受亲本来源不同影响存在差异显著(P 0.05);脂肪酸含量方面组间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受母本的影响在不同杂交组间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结果阐明了亲本选择对奥尼鱼肌肉营养差异的影响,为获得肉质性状更为优良的奥尼罗非鱼苗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遗传背景亲本对杂交子代奥尼鱼肉质的影响,开展4组不同品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子代肌肉营养成分对比分析,用常规方法分析4组奥尼罗非鱼肌肉中营养组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4组奥尼鱼肌肉水分含量在79.19%~79.82%之间,粗蛋白在17.44%~18.03%之间,粗脂肪含量在2.13%~2.25%之间,灰分在0.90%~0.99%之间,4种组分在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在组间接近,但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单项氨基酸含量受亲本来源不同影响存在差异显著(P < 0.05);脂肪酸含量方面组间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受母本的影响在不同杂交组间差异显著(P < 0.05)。研究结果阐明了亲本选择对奥尼鱼肌肉营养差异的影响,为获得肉质性状更为优良的奥尼罗非鱼苗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究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短须裂腹鱼幼鱼的鱼体组分、消化酶活性及RNA/DNA的变化规律,为其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以短须裂腹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恒温干燥失重法测定水分,马弗炉灼烧法测定粗灰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矿质元素,分光光度法测定消化酶活性和DNA、RNA含量。饥饿后,幼鱼粗脂肪含量在饥饿5天时降至最低值5.01%,粗蛋白含量在饥饿2天时降至最低值13.61%;水分和灰分上升,鱼体的Ca和P含量上升;鱼体K、Na、Mg及Fe含量均先上升再下降,且在饥饿9天时上升至最大值;幼鱼肝胰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趋势;淀粉酶活性下降,肌肉中的DNA含量上升,RNA含量下降,RNA/DNA下降。恢复投喂后,S15、S25组Fe含量低于对照组水平,各组淀粉酶活性均恢复至正常水平,S15和S25组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S15、S25组RNA含量及RNA/DNA极显著下降(P<0.01)。在饥饿9天时,短须裂腹鱼幼鱼的生化指标未受显著影响,恢复投喂后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建议在其养殖中饥饿时间不超过9天。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为试验对象,初始平均体重为(106.16±16.77)g,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75 d后测定其增重率、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道指数、表观消化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对照组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为258.24%,0.05%和0.10%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29%和17.45%(P<0.01)。对照组肠道指数和肝胰脏指数分别为1.90和2.82,0.05%组的肠道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10%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0.10%和0.15%组的肝胰脏指数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4.54%,27.30%和12.06%(P<0.01)。对照组饲料干物质和总糖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7.35%和61.48%。0.05%,0.10%和0.15%组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69%(P<0.05),11.00%(P<0.01)和2.87%(P<0.05)。3个试验组的总糖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和0.10%组肌肉粗蛋白含量分别显著(P<0.0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和0.10%组肌肉粗脂肪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43%和33.89%(P<0.01)。0.05%,0.10%和0.15%组试验鱼肌肉中粗灰分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11%,7.54%和2.77%(P<0.01)。0.05%,0.10%和0.15%组肌肉总钙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9.70%,25.76%和15.15%(P<0.01),总磷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78%,3.83%和3.83%(P<0.01)。0.05%和0.10%组试验鱼肌肉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本研究结论:在含50%小麦的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提高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其适宜添加水平为0.10%。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不同品种灌浆特性及养分含量动态变化,比较了先玉335、郑单958和沈玉26授粉后不同时期的籽粒灌浆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百粒重、灌浆速率、出籽率、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及粗淀粉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授粉后天数的延长,百粒重表现为前期增长较快,后期增长相对较慢;灌浆速率在不同时期有起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灌浆速率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3个品种均有两个灌浆速率高峰期,第1个灌浆速率高峰要高于第2个,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是影响灌浆速率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灌浆速率越快;出籽率先快速增长,然后增长变缓,38d左右,基本趋于一致;粗蛋白含量初期最高,然后快速下降期,在授粉后26d左右逐渐趋于稳定;粗淀粉含量的变化可分为快速增长、快速降低和相对稳定阶段三个阶段;粗脂肪含量一开始快速下降,授粉后22d左右,逐渐趋于稳定。在灌浆过程中,百粒重与出籽率、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出籽率与粗蛋白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粗淀粉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极显著相关,而与粗淀粉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粗淀粉与粗脂肪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与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近交系(RILs) 群体为材料,对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和赖氨酸4个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RILs群体各时期4个品质性状均存在明显的超亲分离;亲本、F1及RILs群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及赖氨酸含量从10 DAP至30 DAP持续下降,至灌浆后期又表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而粗淀粉含量在整个发育时期持续增加。除粗蛋白的10 DAP与40 DAP间、粗脂肪的10 DAP与30 DAP间不相关外,其余各性状在不同发育时期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粗淀粉与粗蛋白、粗脂肪及赖氨酸在4个时期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黄鳝性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初始平均体重为(41.2±2.3)g 的雌黄鳝和初始体重为(113.5±5.6)g 雄黄鳝为研究对象,分别配置含中草药质量浓度为3%、4%、5%的鱼糜饲料,每组设置3 个重复,连续投喂31 d(其中前10 d 为无中草药的训食阶段,后21 d 为添加中草药试验阶段)并进行抽血采样,测定其血清内雌二醇与睾酮的含量,来评价饲料中的中草药浓度对黄鳝性激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摄食不含中草药饲料的亲鱼血液中雌二醇与睾酮的含量显著高于含中草药饲料的亲鱼(P <0.05),并且亲鱼血清内雌二醇与睾酮的含量随着中草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 <0.05);(2)从时间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雌鱼血清内的雌二醇含量与雄鱼血清内的睾酮含量,在各个试验组中,都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1.
奥尼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奥尼罗非鱼肌肉营养价值,用常规方法分析奥尼罗非鱼肌肉中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奥尼罗非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7.90%,蛋白质为18.70%,粗脂肪为2. 65%,灰分含量为1.09%。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总量为16.90%(占鲜样%),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7.68,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根据AAS的评分标准得出,奥尼罗非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而CS的评分结果表明奥尼罗非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苏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此外,鲜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9.11%?。通过研究表明奥尼罗非鱼是一种味道鲜美、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较高的鱼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不同体质量阶段的耐寒能力,应用室内人工降温方法,测定了其半致死低温(LT50)和低温累计存活小时数(CDH值)等耐寒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体质量的不断增加,新吉富罗非鱼的耐寒能力不断增强。4 个体质量阶段的LT50 值依次是:9.72℃、8.80℃、8.70℃、7.86℃;CDH值依次是:952.30 h、1211.90 h、1280.70 h、1522.90 h。通过对LT50和CDH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重比较,4 个体质量阶段中,Ⅳ阶段的LT50和CDH值与其他阶段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其耐寒能力相对较强;而其余各阶段间的LT50和CDH值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发育程度较高的罗非鱼耐寒力较好。  相似文献   

13.
饥饿胁迫对罗非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饥饿胁迫对罗非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规格、体质量基本一致的健康罗非鱼80尾,个体初始体质量约(11.52±2.85) g ,随机分为4个平行组,在饥饿胁迫第1、7 、14 天采集肝胰脏样品,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随饥饿时间的延长,罗非鱼肝胰脏MDA含量和T-AOC水平均先降低后升高,饥饿第14 天 MDA含量和T-AOC水平最高,并显著高于饥饿第1天 (P<0.05)。SOD和CAT活性随饥饿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饥饿第14天显著高于饥饿第1天 (P<0.05)。表明随着饥饿胁迫时间延长,罗非鱼肝胰脏MDA含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代偿性升高,肝胰脏氧化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IGF1基因在罗非鱼生长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罗非鱼的分子选育等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本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跟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不同生长阶段(0、20、40、60、80、125、145、165、185、205天)肝脏和肌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实验鱼的体重增长过程可以分为快速生长期和平稳期。在快速生长期时,肝脏IGF1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平稳期时较低,肝脏中IGF1基因表达情况与体重增长趋势基本吻合。肌肉中IGF1基因mRNA含量要低得多,而且表达模式与肝脏IGF1基因不相同。研究结果提示:IGF1 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和组织特异性。肝脏中IGF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罗非鱼体重增长趋势一致。肌肉中IGF1表达模式与肝脏中不同,提示肌肉中IGF1的分泌和作用有其自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养殖密度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罗非鱼幼鱼的影响,选取了同批次的罗非鱼幼鱼进行50天的饲养,测定了4组不同养殖密度梯度下幼鱼的生长指标的变化,并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幼鱼的成活率及最终平均体重和体长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特定生长率、日平均增重、生长效率、肥满度等生长指标也显示出相似的规律,密度最低的A组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密度最高的D组,密度过高会抑制罗非鱼幼鱼的个体生长速度。养殖经济效益分析表明C组产量最高,是较适宜的养殖密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分析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在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根据MyD88 EST序列(GenBank登录号:GR679416.1)和β-actin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B037865.1),分别在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引物。实验利用5倍系列稀释的尼罗罗非鱼肝脏cDNA样品构建标准曲线并进行融解曲线分析,建立尼罗罗非鱼MyD88的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应用2?ΔΔCt分析方法初步检测了尼罗罗非鱼肝脏、脾脏、血液和肌肉等不同组织中的MyD88相对表达量。扩增结果表明MyD88和β-actin基因标准曲线CT值检测范围分别为24~35和19~30,扩增效率分别为100%和96.7%,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5;熔解曲线分析显示产物均形成单一特异峰,Tm值分别为78.5℃和77.5℃。定量分析结果显示,MyD88基因在参与机体免疫的相关组织肝脏、脾脏和血液中高丰度表达。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用转t-PA突变体基因的胎儿成纤维细胞和卵丘细胞作供体时核移胚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卵丘细胞作供体时,核移胚的卵裂率(82.9%)和桑葚胚率(55.9%)均高于胎儿成纤维细胞卵裂率(75.7%)和桑葚胚率(48.7%),但差异不显著(P>0.05);卵丘细胞作供体时的囊胚率(19.7%)则高于胎儿成纤维细胞(11.0%),差异显著。(P<0.05)。比较了饥饿处理与否对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供体时转基因核移胚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供体细胞饥饿后,其核移胚的卵裂率(75.6%)与供体不饥饿的卵裂率(75.8%)差异不显著;供体细胞饥饿后,其核移胚的桑葚胚率(46.5%)和囊胚率(11.0%)高于供体不饥饿的桑葚胚率(39.3%)和囊胚率(9.0%),但差异不显著。比较了SOFaa和CR1aa分别添加10%FBS和bFF后,转基因核移胚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用CR1aa液培养时,添加10%bFF,其囊胚率(9.1%)高于添加10%FBS(4.2%)(P>0.05);用SOF液培养时,添加10%bFF,其囊胚率(11.2%)高于添加10%FBS(5.5%)(P>0.05)。说明用SOF液优于CR1aa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