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稻插秧机投入插秧作业前必须进行保养维护。液压部分检查液压油是否充足,运动件是否灵活,液压仿形的中浮板动作是否灵敏;插植部分检查插植传动箱、插植臂、导轨、侧边链条箱是否加注润滑油,插植臂是否运转灵活,秧针与秧门间隙是否正确,纵向取苗量调整是否正常,纵向送秧及送秧星轮转动是否活动正常等;行驶部分检查变速杆调节是否可靠,行走轮运转是否正常,左右转向拉线是否注油。经维护保养后可进入田间作业,作业中若出现故障应现场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2ZT-9356系列水稻插秧机的经济效益,进行水稻机插秧作业试验,对比手插秧与机插秧2种方式下水稻的长特性与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捕秧机进行作业,作物生长好、产量高,既节约了水稻种植成本,又提高了农民收入,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稻密苗育秧及配套机插秧技术试验示范,得出结论:水稻密苗育秧及配套机插秧技术在增加每盘播种量的同时,可减少秧爪取秧面积,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可节省1/3~1/2的秧盘,相应地减少了插秧过程中的装秧次数和育秧田块的面积,提升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物资及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4.
水稻插秧机是把适龄水稻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插到大田的机具。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有利于加速水稻栽培技术全面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插秧机具有:工作效率高,缩短插秧时间;质量好,株距、行距一致,秧苗均匀一致,提高水稻产量;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等优越性。判定插秧机作业质量的指标有:漏插率,要求不大于5%;伤秧率,要求不大于4%;相对均匀度,要求大于85%。作业时要求临界行距一致,不压苗,翻倒少,漂秧少,插秧均匀,深浅一致。插秧机的相对均匀度是插种机作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现着重对其进行分析并作计算说明。插秧机均匀度是指所测…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插秧的秧苗质量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插秧机推广的成败.机插秧壮秧(质量)指标:秧龄15~20天,株高12~17cm,叶龄3.5~4叶,苗基部茎宽> 2mm,单株白根量10条,苗齐苗均;根系盘结、提起不散,才不会造成机插卡滞、断秧或漏插. 在大面积推广时,有些农户育秧时总出现僵苗、烂秧、弱苗及完整率低等现象;使用这些秧苗机插作业时势必造成漏秧、漂秧、断秧等情况,增加农户补秧难度,降低工作效率,从而打击了农户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捅秧是当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也是薄弱环节。通过分析近年来康平地区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效果,剖析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农机管理部门、农机推广部门、农机服务组织及购机户不同层面视角,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水稻机插秧工作的对策,为实现康平地区水稻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安庆市组织水稻跨区机插秧作业效果,分析了水稻机插秧作业市场、作业效益及农民购机的投资回收期,并提出了开展水稻机插秧跨区作业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稻插秧的农艺要求,从插秧机作业前的准备、作业中的操作、使用后的保养方面介绍水稻插秧机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有效提高水稻机插秧的整体作业质量和效用,减少生产损失和作业质量纠纷,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铁岭地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铁岭地区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机、农艺、农户、政府要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机插秧作业效率和插秧质量,以使水稻机插秧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插秧技术在铁岭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铁岭地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铁岭地区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机、农艺、农户、政府要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机插秧作业效率和插秧质量,以使水稻机插秧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棘轮齿轮式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的可行性,分析了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的工作原理和棘轮齿轮式机构的传动特性,针对高速回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送秧机构需满足传动平稳、传动比精确、工作可靠性好、作业中没有积累误差、振动和噪声小的特点,设计棘轮齿轮式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对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几何参数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采用CAD/CAE软件建立虚拟模型。对该机构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种传动形式的纵向送秧机构能够满足高速回转式钵苗移栽机的工作要求,为研发高速回转式钵苗移栽机纵向送秧机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栽植机械化是丹东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丹东市水稻生产大多采用苗床双膜育苗方式.结合丹东水稻机插秧实际,提出影响栽插作业质量的两大因素在于秧苗质量和大田耕整质量,并从如何保证秧苗质量、整地质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从苗、地、机、人4个方面着手,可以确保水稻机插秧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引黄灌区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引进试验 宁夏水稻种植有近2000年的历史,水稻种植栽培技术经历了撒播浪稻→水育秧插秧→铲秧和小苗带土移栽→地膜打孔卷秧(机械化插秧)→规范化旱育稀植5个阶段。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小拱棚、打孔地膜(或苗盘)育秧机插秧”为重点的水稻旱育稀植机械化插秧技术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水稻规格化育苗机插秧在我镇已推广4年,不仅提高了作业质量,而且节省了人力。插秧作业是水稻生产过程中作业时间短、劳动强度大,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只有实现水稻规格化育苗机插秧,才能提高作业质量,省工、省种、省水、省化肥、省地,降低成本,保证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第四讲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续2) 第四节水稻机械化摆秧技术一、机械化摆秧技术的产生和特点在推广机插秧、机抛秧技术之后,人工摆秧苗技术和摆秧机应运而生。所谓摆秧技术就是将水稻带土规格化育秧秧苗,按规定行距和株距抛摆在水田表面的一种浅裁技术。它兼有插秧和抛秧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点。摆秧机与插秧机工作机构不同,插秧机的栽插机构需模仿人手取秧插入土中,机构复杂,造价高,钩秧、伤秧率高,返青迟,难以达到水稻生育前期的农艺要求:摆秧机又区别于抛秧机的无规则抛撒秧苗,影响水稻生育后期的农艺要求。摆秧机吸取抛秧机抛落秧苗的优点,达到浅植早扎根,立苗快,分蘖早,适应水稻生  相似文献   

16.
<正>麻育秧膜,简单可行水稻种植机械化关键在机插秧,机插秧要成功,育秧是重要环节,而在传统的育秧环节中,一直存在着秧苗根系不牢、容易散秧、取秧运秧不便、漏插率高等问题。有时,由于育秧盘不给力,散秧多,只能临时又改用人工插秧,这也成为制约水稻机插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农民们自创了一些土办法。一是在育秧盘里加大播种密度,增强盘根,但效果不佳,影响了秧苗的个体发  相似文献   

17.
机插秧的返青期,是指秧苗从秧床机插至大田后到正常生长的时期,一般返青期在2~7天.影响机插秧返青期的因素较多,除机插过程中插植部件存在伤根的客观现象外,秧苗素质、水、肥、天气均是影响返青期的关键因素.机插秧苗健壮根系发达、大田养份水份充足、气候适宜,机插秧返青就快,甚至不体现返青期 ;如果秧苗个体瘦弱,水、肥不当,连续阴雨、气温低,返青就慢.返青期过长,影响水稻的成熟期,甚至影响产量.如何缩短机捕秧的返青期,成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在南京农业大学的主持、指导下进行了机插秧栽插苗数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试验,为水稻机插秧合理的取秧量、机插密度(苗数)提供科学依据,以形成较完整的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慈溪市利用"柴米河"水稻育秧基质开展水稻基质育秧技术研究,通过水稻基质育秧、基质泥土混合育秧与纯泥土育秧对比性试验,确定水稻基质育秧、基质泥土混合育秧与纯泥土育秧的优缺点;另外通过水稻基质育秧与机插秧的适应性试验,确定适合水稻机插秧的水稻基质育秧技术,克服机插漏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南方双季稻区机插秧技术推广需做到“四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水稻插秧机得到快速发展.南方双季稻区怎样来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呢?笔者结合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经历,总结归纳为:育好秧,整好地,用好机,管好田.这四者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