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采用生长季内连续钻取土芯法进行根系调查取样,研究刺槐细根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南坡与西北坡刺槐累积细根面积存在显著差异。西北坡刺槐累积细根面积大于东南坡,分别为东南坡的1.58倍(4月)、1.86倍(7月)和1.24倍(10月)。同时,东南坡与西北坡刺槐累积细根面积都表现出10月>4月>7月的动态变化。东南坡与西北坡刺槐细根面积在各土层所占比例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同坡向刺槐细根垂直分布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无论在东南坡还是西北坡4月和10月约70%的细根分布在0~150cm土层,30%分布在160~250cm土层。7月约80%的细根分布在0~150cm土层,20%分布在160~250cm土层。不同月份间,刺槐细根面积在0~40cm土层所占比例变动较大,而40~150cm土层变动较小。刺槐细根面积垂直分布的动态变化与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贫瘠土壤环境下生长1年的香根草根系在土中分布的统计分析,得到了香根草根系数量和根系横截面积沿土层深度变化的规律,并基于香根草根系抗拉强度的一系列试验,研究了根系抗拉强度随其直径和长度而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香根草根系的数量和横截面积沿深度呈递减趋势,但大部分根系分布在较深的土层内;随着根径和长度的增长,抗拉强度逐渐下降,根径的影响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现有的根系抗拉强度计算模型,并给出了针对香根草的模型参数。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非常吻合,证明了该理论模型的可靠性,为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研究和植物边坡稳定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境中沙地柏根面积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何维明 《林业科学》2000,36(5):17-21
本文利用挖掘法和渐近方程y=1-β^d(β为深度系数,d为土壤深度(cm),y为地表到土层d的根面积比例(0~1)揭示半干旱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常绿灌木沙地柏根面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根面积指数(根面积/地表面积)随土壤水分可利用性降低而减小,这种格局有利于减缓植株地下部分对水分的竞争,从而经济、长时间地利用有限水分资源;(2)深度系数(β)、最大根系深度(Rmax)、含50%总根面积的根系深度(R50)和含90%总根面积的根系深度(R90)均随水分可利用性降低而增大,这表明沙地柏可通过增大根系深度以补偿土壤水分的降低;(3)根面积分布特征既可能记载了生境中水分状况的变化,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群落动态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蓝莓根系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蓝莓品种根系分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根径≤1mm的根系数量最多,〉5mm的根系最少。根系在0—30cm的土层中分布最为集中,在30~60cm的土层中迅速减少。在浅土层内分布根系的长度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细根长度迅速减小,只有夏普蓝在50—60cm土层内仍有细根分布,表明其抗旱性能高于其他品种。不同蓝莓品种的细根(根径〈3mm)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夏普蓝、蓝雨、奥尼尔、海岸,分别占各自根系总生物量的89.6%、92.0%、88.8%、92.2%。  相似文献   

5.
运用根箱法研究了毛竹实生苗的根系构型特征,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没有明显主根,基部形成4~5条不定根;根宽深比为0.682,根宽小于根深;根长、根系数量、根表面积、根体积与根系平均直径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根长、根系数量、根表面积与根体积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占总量64.2%~71.66%,随土层加深,各指标均下降,根系平均直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0~10 cm、20~30cm土层;水平方向毛竹实生苗根系干重的最大值出现在以竹苗为中心0~5 cm范围土层内,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少;垂直方向上,84.6%根系干重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随土层加深,根量减少,呈"T"形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坡位及不同土层深度岗梅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梅州市平远县热柘镇热柘村3年生的岗梅林中,对不同坡位及不同土层深度的岗梅根数、根长、根粗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岗梅根数在不同坡位间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土层深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岗梅根长和根粗在不同坡位间均无显著差异。岗梅根长和根粗的3 a生长量均具有1次明显的高峰增长特点和二次曲线的生长规律。综合结果表明,在赤红壤条件下种植岗梅,其根系分布及根长和根粗均不受坡位影响,岗梅可在山坡任何坡位种植。  相似文献   

7.
槟榔根系及其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剖面法研究了槟榔根系的养分结构。结果表明:槟榔为浅根系植物,其根系集中在0—40cm,80cm以下根量很少。槟榔根系为团网状,10年生树根系的水平伸展半径为0.85cm,分布深度0.95m。槟榔根系在各土层深度分布均匀,其中,以〈3mm根所占比例最大,没有明显的主根。槟榔根中N素含量平均为0.0532%,其中20-30cm处的根N含量最高为0.063%.根中P、K含量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槟榔根系的含水量随土壤深度没有较明显的变化,靠近地表层部分因蒸发作用含水量较低,但也达78.3%,槟榔粗壮的根系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其具有较强的耐旱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人工刺槐林的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10年生人工刺槐林的细根生物量、比根长、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这些根系参数与土壤物理因子(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刺槐林细根在0~180cm土层中随深度呈层次性衰减(a,b,c,d,e);其中,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等随深度变化均可用负指数函数描述,根系集中分布在0~60cm土层,峰值都在0~20cm土层,该土层3项指标分别占各自0~60cm土层总量的42.72%,44.44%和47.14%;比根长随深度增加衰减趋势较弱,在80~140cm土层中出现反复,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可用三次多项式描述。2)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等均随距树干基部的距离增加而减小,比根长在0~40cm随距树干距离增加而增加,在40~80cm达到最大值,120~160cm内最少。3)根系分布受环境因子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建立根系参数与土壤物理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均达到95%以上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细根与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根钻法研究黔中1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不同层次土壤(0~20 cm和20~40 cm)细根的分布情况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并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细根单位面积生物量、根长密度及比根长在0~20 cm土层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中单位面积根量是20~40 cm土层的3~6倍;土壤中养分含量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马尾松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及比根长与土壤中有效性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与马尾松胸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养分含量对生物量、根长密度的综合影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R~2=0.903、0.917),土壤养分(0~20 cm、20~40 cm)对马尾松胸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878、0.934),与树高线形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黑松当年生苗切根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冬季大田播种黑松,2002年出苗后,6月底每公顷定苗90万株左右。2002年7~9月,每月10日进行切根培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的黑松切根苗与未切根苗相比,切根能有效促进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提高Ⅰ级苗比率。7,月10日切根效果最好,Ⅰ级苗达到91.2%,8月10日和9月10日切根苗Ⅰ级苗比率分别为85.1%,78.2%,未切根对照苗Ⅰ级苗比率仅为63.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广西不同栽培区江南油杉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共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机制。【方法】以广西3个栽培区江南油杉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全株分层挖掘和根系形态结构分析法,定量分析江南油杉幼树不同径级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和表面积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江南油杉幼林期细根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0~90 cm土层中,且0~60 cm范围内的细根生物量占总量的81.83%,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升高—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细根生物量在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100 cm范围内,其中0~50 cm细根生物量占总量的87.40%。综合不同径级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分析结果表明,d <5 mm径级细根是江南油杉幼树占主导地位的吸收根系,其中0.5 mm≤d <2 mm径级细根在不同样地以及不同土层中的根长密度值最大,是决定江南油杉幼树根长密度分布特征的主要根系。2)江南油杉细根总生物量、根系长度、根表面积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江南油杉细根分布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响应敏感。【结论】江南油杉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双峰"特征有利于根系对表层土壤水分在下渗过程中的二次吸收利用。0~60 cm土层是江南油杉幼树根系发挥生理功能的主要土层,可作为该树种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2.
花椒杂草系统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林复合系统中,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是目的物种和间作作物竞争的结果,因而可以看作是模式物种选择及系统设计的依据。在花椒杂草系统模式更新改造中,为了达到间作作物选择和行间配置的合理性,采用壕沟法研究了系统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配现状。结果表明:(1)花椒杂草系统地下生物量总量248.57g·m^-2,杂草生物量占82%,花椒仅占18%;(2)该系统地下生物量总量和杂草生物量在水平空间上呈均匀分配,而在垂直空间上随土层加深呈负指数分配,其表达式分别是Y=1024.6exp^-0.5254x(R^2=0.9688,x为土层深度,cm)和Y=1187.2exp^-0.6889(R^2=0.9989,x为土层深度,cm);花椒根量均匀分配于垂直空间,而在水平空间上呈负指数式分配,其表达式为Y=118.3exp^-0.3817x(R^2=0.8215,x为距树干距离);(3)花椒吸水根生物量均匀分配于地下空间,杂草吸水根生物量的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其吸水根总量的81.11%分配于0~15cm土层,而15cm以下土层仅占18.89%;(4)所研究的256个500cm^3的取样单元中,花椒和杂草吸水根的重合率50.4%,非重合率49.6%;然而在127个吸水根非重合单元中,花椒吸水根仅占29.1%,杂草吸水根却占了70.9%。文中根据花椒和杂草地下空间生物量的分配现状,讨论了四川盆地丘陵区退耕还林地花椒模式更新中间作物选择、行间配置和水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主要植被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大小分布及变化特征。[方法]分别在5、8、15、25、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内,利用内径为8.5 cm的根钻分3层(0~10、10~20、20~30 cm)获取思茅松与其它物种的细根、粗根及死根生物量数据。[结果]表明:随着思茅松人工林林龄的增长,思茅松细根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而其它物种细根生物量呈增加趋势,细根生物量最大出现在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的思茅松粗根和死根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其它物种及林分的粗根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则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思茅松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深度0~10 cm内,其中,思茅松、其它物种、林分细根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林龄和土壤深度对思茅松与其它物种的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与土壤深度的交叉作用对思茅松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对死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土壤深度及林龄与土壤深度的交叉作用对粗根与根系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思茅松人工林随着林龄增长,群落结构与树种组成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对根系生物量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择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西水林区高海拔牧坡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坡面设置样地和剖面取样及室内测定分析,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坡位的降低,0~60 cm土壤质量含水量均值是不断减小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均值变化不明显。在不同土层上,随土层深度增加,质量含水量在上坡表现为其含量大小总体是不断增加的,在中坡和下坡上表现为其含量大小是不断减小的。(2)随坡位的降低,0~6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值是不断增加的,土壤全磷和全钾均表现为上坡和中坡的含量稍高于下坡。在不同土层上,随土层深度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是不断减小的,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3)相关性分析表明,牧坡草地土壤全磷不受这些理化性质因子的影响,其他因子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的。另外牧坡草地钾素容易流失,有机质对全钾具有"稀释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三种常绿栎类灌丛:石灰岩山地上的硬阔长穗高山栎,根系发达,主根深达3米,水平根在土壤30厘米的土层内;砂岩山地上的光叶石栎和元江栲其水湿条件较好,它们无明显的主根,水平根系前者分布在10厘米的土层内,后者分布在40厘米的土层内。伐桩的年龄,根兜的大小对根生物量影响最大,每5~7年一次强度砍伐,可获得最多的薪材而又不损伤根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比较了不同种类土壤、不同植被和不同土层的土壤抗冲性的大小;根系通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来提高土壤的抗蚀性.活细根产生的分泌物和死根分解产物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同时促进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并且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根系通过自身及根-土的相互作用来增强土壤的抗剪切能力.根系自身可以抵抗一定强度的拉力。大量的细根增加了土壤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乔木根系的主根和侧根在抗剪切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9a生不同坡位黧蒴(Castanopsis.fissa)人工林的生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坡位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林木生长最好。随着坡位上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指标均明显下降。下坡位的树高均值为9.78m,中坡和上坡位的树高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21.98%和53.99%;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15.88cm,中坡和上坡位的胸径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30.98%和65.99%;下坡位单株材积均值为0.1004m^3,而中坡和上坡位的单株材积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下降59.76%和93.03%。不同坡位的冠幅、活枝下高和死枝下高有极显著差异。冠幅、枝下高等性状与树高和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竹子根际土壤改良试验表明,竹林地深翻、深层施厩肥、绿肥可改良竹林地耕作层土壤养分状况,其中有机质增加明显,为对照的1.8-1.9倍;全N、碱解N、有效P含量分别提高33.3%-64.1%、26.9%-34.6%和80%-110%。根际土壤样品有机质N、P、K含量比0-30cm土层样品平均含量高。同时可促进竹子鞭根于深土层下生长,深层施肥比浅层施肥对竹林的复壮、丰产改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黑沙蒿根径1~5 mm根系为研究对象,使用TY8000式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探究直根和分叉根的轴向抗拉力与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沙蒿根系可缓冲和调节自身所受轴向拉力;不同径级下粗根敏感性均值强于细根,径级越大敏感性越稳定,相同径级下直根敏感性均值强于分叉根,直根敏感性更稳定;黑沙蒿根系敏感性最大值与径级呈幂函数负相关,直根:y=4.0804x^-1.061,R^2=0.9508,P<0.05;分叉根:y=5.5672x^-1.141,R^2=0.9393,差异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刺槐林细根生长与土壤水分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06—2008-04,采用土钻法在黄土高原地区安塞县和泾川县刺槐人工林调查刺槐细根和土壤水分,发现刺槐细根表面积密度和土壤水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有相似的趋势,建立细根表面积密度和土壤水含量随土层深度和时间(月份)变化的耦合模型S=pesin(π/6 t-m).W a e-bh。经验证,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黄土高原地区刺槐细根生长与土壤水分之间的耦合关系,可反映细根生长和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模型参数a的值介于0和1之间,表明刺槐根系生长仅利用了一部分土壤水分,不会造成研究区域刺槐林地土壤的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