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大斑病发生严重,本文针对宁夏灌区玉米大斑病的越冬茵源、侵染循环、发病条件以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进行了系统性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大斑病以茵丝在田间和秸杆垛的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5月上旬开始产孢,产孢期30天以上.田间初次发病时间是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是病害的快速增长期,此期的降雨量大小是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宁夏现行大面积种植掖单13号玉米品种和麦套玉米的耕作方式十分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稻旱轮作和早期摘除玉米底部病叶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以75%百茵清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65%代森锰锌600倍液和50%扑海因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1~2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桦甸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玉米病害发生较严重,玉米大斑病是目前桦甸市玉米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主要叶斑病害之一,2011年,桦甸市玉米大斑病在部分田块发病比较重,田间存在大量的越冬菌源,而今年玉米品种比较单一造成今年玉米大斑病具有发生期早、发病快、发生面广、病害级别高等特点.经调查平地、山坡地发病株率达33%左右.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斑病是云南省玉米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地制约着玉米产量.通过田间定点系统调查和人工接种鉴定,证明云南省玉米灰斑病的始发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在玉米抽雄吐丝至成熟期的8月中旬至9月下旬迅速暴发流行.同一品种随着海拔增高病情加重,特别是在海拔1800 m以上,产量损失最大.海拔1500 ~ 1800 m区域次之,海拔1500 m以下区域发病较轻.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地表的病残体上越冬.抗病品种少,中抗以上品种仅15.78%.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提早播期有减轻病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0、2012和2014年,玉米大斑病在北京市延庆县重发生,其中尤以2012年发生普遍,发病面积达90%以上。监测结果表明,先玉335等高感玉米品种的连年种植是玉米大斑病重发的主要原因;7月下旬-8月上旬降雨偏多,中温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控制该病害必须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情测报、适时喷药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7、8月份多雨潮湿,日照不足,玉米容易诱发病虫害,例如玉米大斑病等病虫害,如何预防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田间除草,下面介绍几种管理技术。1病虫害防治针对有些地块出现少量玉米大斑病害,建议施用药剂进行防治。1.1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喷洒,防治2~3  相似文献   

6.
<正>7、8月份多雨潮湿,日照不足,玉米容易诱发病虫害,例如玉米大斑病等病虫害,如何预防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田间除草,下面介绍几种管理技术。1病虫害防治针对有些地块出现少量玉米大斑病害,建议施用药剂进行防治。1.1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喷洒,防治2~3  相似文献   

7.
对冀南地区推广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的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大多数玉米品种对玉米蚜虫缺乏抗性,对传统病害如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叶斑病等发病较轻,但近几年新出现的病害如玉米褐斑病、玉米锈病等发病普遍或较重。另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锈病和玉米蚜虫发生的因素,认为发生程度除受品种抗性等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下旬~9月中下旬的温度、湿度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8.
一、病害1.玉米大斑病①发病症状。发生在玉米拔节期,叶片染病后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点,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青灰色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②传播方式及发病条件。病原菌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肥水不足发病较重。③防治方法。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适当早播,病后清除病残体;注意营养供应,增施磷钾肥等。  相似文献   

9.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称黄斑病,是2012在阜新地区发生的一种仅次于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玉米叶部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抽雄后病害迅速扩展蔓延,植株布满病斑,叶片提早干枯.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一、发病原因 在阜蒙地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是8月中旬到9月上旬,于玉米抽雄后.高温、高湿、降雨较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低洼积水田和连作地块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调查表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玉米品种间感病性有差异,病残组织可在四川省田间自然越冬,多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玉米于苗期即可发病,穗期病情达到最高峰,成熟期病情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调查和气象资料分析得出:在陕西省凤翔县春玉米种植区,大斑病从玉米拔节到抽穗期间,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当旬温度达到22-24℃,旬降水量>130 mm、阴雨天数>5 d、相对湿度>75%以上时及易造成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流行。发病越早危害越重。  相似文献   

12.
玉米病害种类众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病毒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青枯病等。1.玉米大斑病1.1发病规律: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发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流行发生。1.2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  相似文献   

13.
1.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始侵染源.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孙丹 《吉林农业》2010,(7):76-76
1.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始侵染源。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下旬~8月初水稻扬花期前后,引黄灌区水稻普遍发生稻谷颖壳变褐、变黑的现象,发病严重的穗粒上有明显的黑色煤层,仅青铜峡市发病面积就达2000hm2左右,约占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30%。同时,此种情况波及面之广,发生面积之大是引黄灌区前所未有的。因此,为了及时掌握引黄灌区水稻生产中上述病害的发生发展动态,宁夏农科院植保所于8月上旬对宁夏主要稻区发病情况偏重的青铜峡市、永宁县、贺兰县的12个乡、村,展开了主要病虫害发生及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期望能够为引黄灌区水稻在随种植品种不断更新、栽培技术不断演变的同时,及时防范因…  相似文献   

16.
<正> 1993年夏玉米大斑病在冀北三地市突然爆发成灾,造成很大损失。为找到原因,并为今后控制病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我们对大斑病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现分析如下。 一、发生情况与危害 玉米大斑病七十年代在我省曾严重发生,近20年发生很轻,一般不进行防治。1992年在张家口、唐山等地普遍发生。1993年全省发生重于往年,并在唐山、廊坊二市和保定地区北部5县流行成灾,发病面积600万亩以上,其中唐山、廊坊发病面积在500万亩以上,占玉米播种面积的90%,保定地区玉米播种面积500万亩,发病面积120万亩。集中  相似文献   

17.
兰花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花炭疽病菌在病叶组织内越冬,4月上、中旬初次侵染,分生孢子能再次侵染。病害发生期为4~11月,其中4~8月为老叶发病期,7~11月为新叶发病期。病害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雨日有关。病害流行的最适气温为25℃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雨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病害程度与品种有关,春兰、寒兰、和秋兰均发病严重;台兰发病较轻。在病害发生期使用1%波尔多液及75%百菌清、50%稻瘟酞、25%培福朗、50%代森锰锌等10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防效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斑病是沐川县玉米生产上的常见病害之一,历年来由于发病较轻,没有引起重视。2003年,玉米大斑病在全县19个乡镇普遍发生,局部成灾,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为深入了解玉米大斑病发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分析病害大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县农业局的组织下,笔者对本县发病较重的乡镇进行了田间实地调查,并通过访问农户、与乡镇农技员和种子代销商座谈,从多方面分析了沐川县2003年玉米大斑病大发生的根本原因。1玉米大斑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1.1大量的病残株遗留田间是导致玉米大斑病严重发生的根本原因玉米大斑病病菌是…  相似文献   

19.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一、病虫草害发生 大豆病虫草害问题也比较严重,根腐病、孢囊线虫病、根潜蝇、灰斑病、食心虫、大豆蚜虫和多种杂草常年发生,对大豆生产有较大影响.其中孢囊线虫常年发生,危害严重,是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加上品种抗性差、土壤湿度人及连作时病害加重,一般年份减产10~30%,严重地块减产40~50%.灰斑病个别年份发生较重,其发生程度决定于田问菌源量和气候条件,如果7~8月份总降水量大、连绵阴雨,则发病重,根腐病为人豆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从莳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幼苗期发疯较重.播种过早、过深、土壤温度低及含水量大时发病重,偏施氮肥、连作病害加重.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产中最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老熟幼虫在大豆根际附近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下旬化蛹,8月上旬为成虫盛期,8月中旬至8月下旬是幼虫危害期,9月上旬后老熟幼虫入土越冬,第2年继续危害,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化蛹与羽化期土壤含水最和品种,豆荚上茸毛少,化蛹羽化期含水量适中时发病重.大豆蚜虫大豆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个别年份,在局部地区发生,损失严重,6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温少雨利于发病,一般6月中旬开始发生,7月份危害最重,豆田杂草种类繁多,不同地区、不同地块差异很大,以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发生普遍.近年来随着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杂草群落演替加快,阔叶杂草和难治草如苣荬菜、鸭跖草危害加重,且极难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