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艾米乐是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制剂(EM菌肥),在大豆花芽分化期叶面喷施和灌根处理,结果表明,艾米乐具有显著提高大豆产量的功效,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各项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薯豆轮作模式下的大豆生产,选用3种种衣剂,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以不包衣和连作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种衣剂对轮作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轮作方式下3种种衣剂应用效果优于豆豆连作,大豆种子包衣促进了大豆植株生长和发育,使株高、茎粗、节间数、单株有效结荚数、百粒重和产量增加,底荚高度降低,能促进早结荚,使植株重心降低可抗倒伏,同时也促进了根瘤的发生,且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明显。其中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拌种处理大豆的根瘤数最多,防治大豆根腐病效果最好,促进了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植株粗壮,增加了有效结荚数和产量;精甲·咯菌腈包衣处理的收获株数最多,但对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差,发病率最高;阿维·多·福化学药剂处理大豆有效结荚数、百粒重和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种不同根瘤菌对大豆植株生长状况、磷素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东农42和东农46为供试大豆,试验设4个处理,即不接种根瘤菌的CK组和分别接种根瘤菌R2、R4和R5的处理组,分析接种根瘤菌对大豆植株生长状况、磷素吸收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接种不同的根瘤菌可以显著增加东农42大豆植株根部、地上部的干生物量和磷含量,其中,根瘤菌R2的效果最好,其次是R5,并且根部增幅均较冠部明显;接种根瘤菌可以使东农42的产量明显增加,R5表现最好,但东农46的产量降低;接种根瘤菌后,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显著增加,R2表现最好,但是不同品种表现效果不同,东农42蛋白质含量增加明显,而东农46脂肪含量增加明显。不同菌种接种在不同品种大豆上表现效果是不同的。大豆接种适合的根瘤菌可以改善植株的生长特性,促进植株对磷素的吸收,提高大豆的产量,有效改善大豆品质。[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解决土壤缺磷问题、增加大豆产量和提高大豆品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验应用3个大豆品种经3年研究,探讨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效应及生理基础。结果表明:1)SHK-6处理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同时明显提高了大豆产量,产量增幅可达到29%~42%,改善了大豆产量构成因素;2)SHK-6处理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其质量分数为2.84%~10.28%。且改善了氨基酸组分(除中黄17外),例如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提高了4.15%~8.39%,氨基酸总量增加了4.84%~6.65%;3)SHK-6处理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转化和向地上部运输(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叶片对氮素的还原和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Thidiazuron)对大豆生育关键时期光合特性及碳代谢与产量的影响,2020年以“垦农18”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待大豆植株生长至盛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噻苯隆调节剂,并测定不同浓度处理的大豆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特性、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糖含量及大豆单株产量。结果表明,噻苯隆有助于增加大豆光合色素含量;在处理后18 d有效促进光合系统Ⅱ的光合活力,改善荧光反应活性;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强;碳代谢关键酶活性提升,光合产物蔗糖、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产量增加,可为调节剂噻苯隆在大豆优质高效生产中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根瘤菌对大豆生长的作用,以大豆品种合丰55为材料,研究施用根瘤菌对大豆植株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对大豆叶片氮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植株高度和籽粒蛋白含量,根瘤菌+促菌剂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3.87%;单独接种根瘤菌处理比对照增产23.14%。  相似文献   

7.
土壤酸度对大豆、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两个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石灰石粉和钙镁磷肥能显著促进大豆生长和根瘤形成,并能提高产量,施用石灰增加了大豆植株Ca含量,但减少其K含量;施用磷肥增加植株的P含量,但减少植株的Ca的含量,大豆的根瘤数和籽粒产量与土壤pH、交换性Ca和Al及铝饱和度之间呈显著相关。10年的石灰石粉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钙镁磷肥的条件下,施用3750kg/hm#+2石灰石粉即可使油菜获得高产,但适当过量施用石灰并未使油菜减产。要使红壤油菜获得最佳产量,必须使土壤pH值提高到5.9以上,而交换性铝降至1.0cmol(+)/kg以下。  相似文献   

8.
艾米乐是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制剂(EM菌肥),在马铃薯苗期叶面喷施和灌根处理,结果表明,艾米乐菌肥具有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功效,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各项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具有明显提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990—1991年,在夏大豆始花后的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多效唑喷施叶片,通过测定株高,茎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及产量,表明始花后7天用200PPM多效唑处理,对植株的矮化效应明显,并使茎粗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显著提高,其增产率在9.0—21.6%。  相似文献   

10.
不同微肥拌种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通过对高油大豆品种进行不同微肥拌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钼酸铵拌种处理,能增加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产量,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肪含量略有下降;硫酸镁和硼砂的拌种处理,产量稍有下降,脂肪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下降;硼砂处理的大豆,不利脂肪的形成,有利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6)和玉米(正红-50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方式,设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和大豆带状单作2个水平,副因素为大豆的3个种植密度(PD1=17株/m2,PD2=20株/m2,PD3=25株/m2),研究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冠层内部光环境变化、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动态、田间倒伏率及产量构成等的影响。【结果】2年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中,大豆生长中后期受高位作物玉米遮荫和自荫性增加的影响,其植株群体冠层内部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能力、分枝数及产量显著降低,但受玉米影响的程度因大豆种植密度的不同而不同。在间作模式下,PD1和PD2处理的大豆植株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比PD3处理分别增加了45.4%和24.8%,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46.1%和12.3%,单株有效荚数分别增加了53.2%和27.2%,单株分枝数分别增加了270.4%和140.9%,田间倒伏率分别降低了50.3%和19.3%。相关性分析发现,间作大豆的田间倒伏率与冠层内部光合有效辐射、叶片净光合速率、茎秆抗折力、茎叶干物质比、单株分枝数及单株有效荚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无效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下,20株/m2的大豆密度(PD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群体冠层内部光环境,降低植株田间大豆倒伏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2.
对高蛋白大豆品种黑生101进行栽培密度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栽培密度为25万株/hm2左右时产量最高,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黑生101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叶喷肥及宝鹤大豆肥效果明显,进而提出了高蛋白大豆黑生101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参数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夏大豆品种‘宝豆6号’和‘秦豆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P<0.05),处理3产量达最高,较其他处理高2.24%~24.27%,且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优势明显,较其他处理分别高17.31%~61.44%、5.26%~28.62%和6.8%~9.36%;处理3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处理6,处理7最低,且花期的水分利用效率要优于鼓粒期;播期6月20日、密度 15万株/hm2、复合肥225 kg/hm2和硼肥3.0 kg/hm2分别具有较高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种植参数组合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处理3为适宜的种植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4.
叶面施肥对大豆合丰42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高油大豆品种合丰42花期、荚期进行叶面施肥的试验。结果表明,叶面施肥较明显地增加合丰42的产量、油分产量、蛋白质产量、油分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对蛋脂总量影响不明显。分析不同处理组合对合丰42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可以找到合丰42叶面施肥的最佳经济阈值(A1B6,A1B4,A1B5),即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用有效微生物(EM)活菌制剂进行燕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EM堆肥的小区,燕麦的株高、叶片长度和宽度、茎叶比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燕麦青草及籽实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2.76%和21.14%。  相似文献   

16.
套作模式下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5月底)导致3种不同熟性大豆产量的降低,而晚播(7月上旬)能提高早熟品种(浙春3号)的产量,6月上中旬播种则能提高中熟品种(乐豆1号)和晚熟品种(贡选1号)的产量。 但3个品种中又以贡选1号的产量最高。究其原因,是由于晚熟品种生育期长,通过播期的调整,能缩短与玉米的生殖生长共生期,从而减轻生育前期玉米植株对其造成的弱光伤害,延长后期的独立生长期,整个生育期内,植株的碳氮代谢能力强,可溶性糖、淀粉和氮的含量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变化趋势朝着利于产量形成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了高产。试验得出的最优组合为贡选1号在6月15日至6月22日播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叶面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种叶面肥的对比试验研究其对大豆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喷施不同种类的叶面肥对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酵素菌增产效果较明显,增产4.88%。  相似文献   

18.
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37.5万株/hm2(A处理)、45.0万株/hm2(B处理)、52.5万株/hm2(C处理)、60.0万株/hm2(D处理)、67.5万株/hm2(E处理)5种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北疆复播大豆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D、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茎粗变细,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928;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单株干物质重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以52.5万株/hm2的C处理产量最高,为3 205.04 kg/hm2,分别较A处理、B处理、D处理、E处理的分别高出14.26%,4.09%,1.42%,5.88%,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北疆复播大豆的密度控制在52.5万~60.0万株/hm2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施锰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产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油大豆垦农18,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株荚数、单株粒重有上升趋势,株高、百粒重在锰低用量时上升,高用量时下降;高蛋白大豆东农42,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株高、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养分调控对大豆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大豆高产施肥提供依据,以克交05-174和克交07-584为试验试材,研究了优化施肥对大豆氮、磷、钾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显著地提高了大豆植株生育中后期的氮、磷积累量,提高了整个生育期钾素的积累量。与对照相比,优化施肥使克交05-174产量提高了9.6%,克交07-584产量提高了25.2%,达5%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