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雷电对电力设施产生的危害 1.1感应危害 当带电云团对架空线路附近的大地急剧放电时,雷电在其放电的先导阶段便会在先导通道上积聚大量的静电荷.这些静电荷对附近的输配电线路将产生静电感应,使线路的三相导线上感应产生数量相同的异性静电荷.当雷电主放电开始时,先导通道中的大量静电荷被急剧中和,使附近架空输配电线路三相导线上的静电荷失去了束缚而变成自由电荷,并以电压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的两端向前传播.因为雷电放电的速度极快,使沿着导线两端向前传播的感应电压波峰值也很高(一般可高达几百千伏).因此,雷电感应过电压施加在电力设施上,将使其绝缘遭受严重损伤,甚至绝缘被击穿酿成火灾或人身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2.
雷电对电视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强度,而衡量雷电强度的主要指标是放电电流.当带电的云层浮动在空中时,其电荷会越聚越多,一般情况下,产生雷电放电之前有时可以达到数百万伏或数千万伏,甚至更高.一旦击穿介质后,对地、建筑物、家用电器等实现放电时,会在  相似文献   

3.
曹晓丽 《农村电工》2006,14(6):31-31
1雷电的形成雷电放电是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放电现象。在某种大气和大地条件下.潮湿的热气流进人大气层冷凝而形成雷云.大气层中的雷云底部大多数带负电荷.它在地面上感应出大量的正电荷.这样.雷云和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电场.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当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时.就会发生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形成雷电。  相似文献   

4.
防雷保护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雷电的形成。大气中的饱和水蒸气遇冷结成水滴 ,该水滴在强烈的上升气流冲击下 ,被分裂成带有不同电荷的水滴 ,一般说来 ,小水滴带负电 ,大水滴带正电 ,而且小水滴容易被气流带走 ,于是形成了两种带不同电荷的水气团 ,这就是雷云。当不同电荷的雷云把空气间隙击穿放电时即为雷。如果大气中的雷电接近地面时 ,则在地面上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异性电荷 ,若雷云再继续接近以至把空气间隙击穿时 ,便形成雷云对地面放电。(2 ) 雷电的危害。雷电在放电过程中 ,呈现出电磁效应、热效应以及机械效应。它对建筑物、电气设备及人身都有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5.
雷电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带电云层之间的放电,这种雷电发生在空中,对地面物体威胁较小:另一种是云团与地面之间放电,就是我们常说的“落地雷”,这种雷电对地面的人畜、建筑物等威胁大。如果电视机是使用室内天线,雷电又发生在较远处,这时的雷电并不影响电视的安全收看,但屏幕上会出现杂乱的影像,发出噪音,不致于损坏电视机。如果  相似文献   

6.
共振,是指物体在受迫振动中,当策动力变化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便发生共振现象,此时物体的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当机动车或零部件达到一定的转速(或共振频率)时,将产生共振现象并使零件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7.
刘欣 《农村电工》2007,15(6):34-34
1避雷针 它是我们最熟悉的防雷装置之一,能够有效地预防直击雷.当雷云接近地面时,雷云放电向地面电场强度最大的方向发展,因此,位居高处的避雷针具有引雷作用.雷云通过避雷针放电,因而避雷针保护区以内的建筑物、变电设备等保护对象不致遭受雷电直击的侵害.  相似文献   

8.
电闪雷鸣是一种自然现象。我国雷电的分布特点是:夏季多于春秋季,陆地多于海洋,山区多于平原,南方多于北方。雷电的电压很高,瞬时电流强度很大,因此,一次雷电的放电时间虽然只有0.01s左右,但其释放出的能量却大得惊人。雷电放电时,可使电气设备绝缘击穿,建筑物造成破坏,家用电器击毁,人体及牲畜死亡或受伤等。 雷击分为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雷云对地面物体或人畜直接放电的现象叫直接雷击;架空电缆或室外天线被空中带电云放电形成的强电场的感生电动势冲击家用电器或电子设备的现象叫感应雷击。避雷的方法视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9.
1防留保护要求雷电过电压是雷电直接对设备或对设备附近物体放电而引起的过电压,也称外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又有下面几种形式,一种是雷电直接对电气设备或建筑物放电,强大的雷电流将通过这些物体入地,从而产生破坏性很大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叫做直击雷过电压或直击雷。变  相似文献   

10.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防雷的重要保护部位。如果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这就要求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1雷电的形成 雷电放电是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放电现象,在某种大气和大地条件下,潮湿的热气流进入大气层冷凝而形成雷云,大气层中的雷云底部大多数带负电,它在地面上感应出大量的正电荷,这样,雷云和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电场,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当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时,就会发生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形成雷电。按其发…  相似文献   

11.
每当夏季,阴雨绵绵, 雷鸣电闪。在农村一些人把雷电信奉为“雷公”,把雷击说成是对品行恶劣者的惩罚,是“雷公”发怒。其实,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在炎热的夏天,当天空中分别带正、负电荷的电荷云,在运动中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便会放电而中合,从而产生强烈的光和热。放电时产生的强光称为闪;所发出的热量,使周围空气剧烈的膨胀,发出霹雳般的轰鸣称之为雷。  相似文献   

12.
1消雷器的消雷机理有关资料介绍消雷器消雷机理有以下几种论点:(1)异性电行中和论;(2)抑制雷电光导论;(3)云──地电场改善论;(4)等电位离子层屏蔽论;(5)驱雷论。消雷器的消雷机理和物理过程:当雷云的下行先导首端发展到距消雷器的针尖端茶一适当距离时,在雷电场的作用下,针尖端连续不断地发射电粒子,使空气产生电离,这些电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不断加速,在前进的过程中对空气产生二级电离,产生链锁式多级电离或雪崩电离,形成分雷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子流。这样便产生了尖端指向雷云的电离通导,从而释放空间电荷。这…  相似文献   

13.
伴有雷声和闪电的现象称为雷暴。而雷暴现象实质上是一种静电放电现象。当雷云(带电云)与大地之间产生放电时就叫雷击或称直击雷。雷击能造成各种设备、设施的破坏,造成火灾、爆炸以及危及人身安全。当雷云接近地面时,在地面上会感应出异性电荷,这样在两者之间便形成一个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在变电所的直击雷保护中均借助于避雷针来完成。避雷针系高出于被保护物的装置,这样雷电流可避开被保护物而经过避雷针流入大地。由于避雷针较高,而且具有良好的接地,因而避雷针上容易因静电感应而积聚与先导极性相反的电荷,使先导通道与避雷针间的电场强度显著增强,即先导放电电场由于避雷针的作用而发生歪曲,将先导放电的路径引向避雷针,并继续发展,直到对避雷针发生主放电。因此,使低于避雷针并分布在其附近的电气设备得到可靠的保护。我们知道避雷针是由直接接受雷击的接闪器、电流引下线及接地体所构成。它的接地体是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5.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放电速度快、时间短、电压峰值高、电流峰值大,故其破坏力极强.电力系统中任何设备一旦遭受雷击都会受到损害,甚至严重的破坏.1 雷电对电力设施的危害1.1 雷电的机械作用当带电云团对大地急剧放电时,处于其“通道”之中或附近的建筑物、电力设施等将遭受强大的雷电流通过时所产生的巨大机械力的作用而损坏.最常见的如劈裂树木、破坏烟囱以及击毁架空线路的电杆、横担、瓷瓶等,造成停电事故.  相似文献   

16.
避雷器是变电站保护电气设备免遭雷电冲击波袭击的设备。当沿线路传入变电站的雷电冲击波超过避雷器保护水平时,避雷器首先放电,并将雷电流经过良导体安全的引入大地,利用接地装置使雷电压幅值限制在被保护设备雷电冲击水平以下,使电气设备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众多的人们对雷电有各种各样的迷信说法。有人如果遭受雷击致死,认为致死的人前世做了亏心事而受到报应,房屋遭到雷击,认为与风水有关系等等。这种传说都是人们出自对雷电的形成及活动规律缺乏了解,其实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放电现象。雷击触电事故是由于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至数千万伏,雷电流可高达几十千安,少数可高达数百千安,雷电流放电陡度可高达50KA/μs,平均陡度约为30KA/μs。人体如直接遭受雷击,其后果是不堪  相似文献   

18.
利用CATIA软件建立轿车车身的三维模型,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在FLUENT软件中,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轿车车身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对该款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车尾部添加扰流板,并对扰流板与地面的夹角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当扰流板与地面的夹角为15.2°时产生了负升力,同时添加扰流板后,减弱了该车尾部的涡流,即降低了空气阻力,从而获得较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坡面薄层水径流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国内外一直是许多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问题,坡面薄层水流并不是简单地遵循雷诺规律,它应该既不是层流,也不是充分紊流,而是一种介于它们之间的特殊流动.在降雨初期或在流域接近分水岭的坡面上,由于土壤下渗能力大,此时不形成径流,降雨主要为土壤吸收.但是随着降雨的继续,地表逐渐形成地面径流.最初径流水深很小,一部分雨滴由于击穿水层,而消耗其部分动能,使得径流紊动增大;随着水深不断增大,当流层达到某一深度时,雨滴击穿水层的动能将全部消耗,随即产生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正>雷电的极性分为正负两种,通过实际测算,发现90%以上的雷电为负极性雷。雷电通道中的雷电电流在通道周围会形成强度极高的电磁场,由于主放电通道与导线之间属于相互垂直的关系,所以两者之间的互感不明显,因此电磁分量相对静电分量要小很多。通常情况下,感应雷过电压的静电分量与电磁分量出现最大值时并不处于同一时刻,因此,静电分量是构成架空线路感应雷过电压的主要因素。感应雷过电压会沿配电线路侵入到与线路连接的设备,导致设备及人员遭受雷击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