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8月中旬以来,国内大豆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方面是国内大豆产量的急剧增产另一方面是大豆市场的不温不火。业内人士对此尴尬局面忧心重重。  相似文献   

2.
超级大豆“绿缘1号”大豆新品系由北京农院和北京赛极限农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培育,该品系现正在参加国家大豆区试。2005年创造了单株最高结荚1929个,单株粒数3800余粒,单株最高产量800g的纪录。被业内同行专家称为“大豆树”、“大豆王”。品系来源:该品种是由“[九月寒”(淮  相似文献   

3.
美国堪萨斯大学昆虫学家泰勒博土经过科学实验后认为,在种植大豆的地区饲养蜜蜂,可使大豆和蜂蜜双丰收。泰勒博土做过如下试验;选择同一种类的大豆,一部份种植在大型玻璃房里,并放养一万只蜜蜂;另一部份也种植在大型玻璃房里,但不养蜜蜂第三部份种植在玻璃房外面的田里。通过不同种类的大豆进行试验,结果都是在养有蜜蜂的玻璃房里的大豆产量最高,其次是在玻璃房外种植的大豆,产量最低的是没有养蜂的玻璃房里的大豆。经过比较,泰勒博土认为,如果大豆的品种选  相似文献   

4.
野生大豆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生产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野生大豆Glysine soja为栽培大豆G.max的祖先种,籽粒和茎叶均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试验以栽培大豆为对照,用来自3个生态区的一年生野生大豆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其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的特性,结果表明,一年生野生大豆主茎长度2年平均比栽培大豆长73 cm、叶片和茎的产量分别比栽培大豆高 54.3%和86.1%,比栽培大豆具有更高的饲草生产潜力。但一年生野生大豆荚产量远低于栽培大豆,栽培大豆荚产量是野生大豆的6.4倍。来自不同生态区的一年生野生大豆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特性差异显著。引自低纬度地区的一年生野生大豆的全株草产量、叶片和茎产量显著高于引自高纬度地区和当地的一年生野生大豆;但荚产量呈相反趋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本试验研究对黑龙江省西北部重茬大豆高效施肥技术研究,探讨筛选出适应本地大豆施肥最佳组合。最佳重茬大豆高效施肥技术是优化施肥(NPK)+叶面追肥产量为3589.5kg/hm2,其次优化施肥(NPK)+Mo+B+Zn、缓释肥料产量为3472.5kg/hm2。  相似文献   

6.
大豆新品种在昆明地区的引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4个大豆新品种在昆明进行了试种,观察其物候期和生长特性,测定大豆子实产量和初花期地上生物量,评价营养体营养成分,筛选出适合于昆明地区的优良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地区,中品6171的大豆子实产量极显著高于另外3个品种。中品6171的干物质产量(8580kg/hm^2)最高,优于其余3个品种。大豆子实中品6171的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另外3个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据美国种子研究机构——StollerUSA表示,StollerUSA与研究人员共同合作,研究出了大豆单产为166蒲式耳/英亩的高产大豆种子。目前这种大豆种子仍处于试验阶段,种植在可控制、相对稳定的试验环境中。该种子的单产量提高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分枝期和初花期对大豆喷施烯效唑试验,研究了施药时期和施药浓度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烯效唑处理的大豆植株表现为株高降低,茎粗增粗,分枝数增多,产量增加;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高于对照(除A2B1),均以分枝期喷施75mg/kg烯效唑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5.05%,56.59%和59.15%。可见,分枝期喷施75mg/kg的烯效唑最有利于产量形成,蛋白质和粗脂肪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粤港信息时报》报道:从传统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变为进口大国,年进口量高达400多万吨,我国大豆产业不容乐观。 从有关方面获悉,曾经有过辉煌时期的改国大豆生产和出口,现在已从世界产量第一的位置滑落到第四位。据资料显示,我国从周朝到秦汉时期,大豆就已成为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明清时期,大豆的种植遍及东北、西北及华南各地。20世纪之初,大豆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到了30年代,全国的大豆产量已达1130万吨,总产量与出口量占世界的90%以上。后因历史条件等原因,种植面积下降,产量骤减。直到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最大的大豆净出口国。但是,在最近的10多年里,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而且,自1996年开始,中国已经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进口的净进口大国,中国在国际大豆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大豆作为我国北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北方大豆的产量,而且种植技术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对大豆种植技术的重视,提高大豆的产量.为此,本文主要从大豆生产的意义,影响大豆产量、质量的因素,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大豆种植者提供参考意见.其种植技术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因此要加强研究大豆的种植技术,提高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6个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本试验中各品种在大豆的成熟期表现出差异性最大,其中垦保豆2号成熟期最早,日期为9月12日,垦豆38最晚,终花日期为9月17日。株高垦丰25最高104㎝。对于实际产量的表现,黑大豆最低,产量为178.9㎏∕亩,垦丰25最高,达到228.9㎏∕亩。  相似文献   

13.
大豆粉碎粒度对利鲁杂交生产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平均体质量约500 kg的14头利鲁杂交肉牛(利木赞×鲁西黄牛)为试验动物,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粉碎粒度的大豆对内生产肉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分别为基础日粮+细粉碎大豆(过1 mm网筛,每头每天1 kg)、基础日粮+粗粉碎大豆(粉碎时不用网筛,大豆颗粒每头每天1 kg)和基础日粮+整粒大豆(每头每天1 kg).结果表明,不同加工粒度的大豆对肉牛营养物质采食量、屠宰率、净肉率、高档肉块产量及高档肉块百分比均无显著影响.实际生产中,在大豆饲喂量较少的情况下,加热处理的大豆可不经粉碎,直接饲喂肉牛,以减少粉碎大豆的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14.
景泰引黄灌区大豆引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1年,景泰草地农业试验站引进大豆品种13个,进行了引种试验,初步筛选出熟期适宜,产量性状好,商品性佳的大豆品种9个,可作为在景泰引黄灌区不同生态区域推荐种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平均体质量约500kg的14头利鲁杂交肉牛(利木赞&#215;鲁西黄牛)为试验动物,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粉碎粒度的大豆对肉牛产肉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分别为基础日粮+细粉碎大豆(过1mm网筛,每头每天1kg)、基础日粮+粗粉碎大豆(粉碎时不用网筛,大豆颗粒每头每天1kg)和基础日粮+整粒大豆(每头每天1kg)。结果表明,不同加工粒度的大豆对肉牛营养物质采食量、屠宰率、净肉率、高档肉块产量及高档肉块百分比均无显著影响。实际生产中,在大豆饲喂量较少的情况下,加热处理的大豆可不经粉碎,直接饲喂肉牛,以减少粉碎大豆的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最近阿根廷不利的天气形势已经使得大豆产量受到了影响,不过,阿根廷大豆产量的减少将部分被巴西大豆产量的增加所弥补。阿根廷大豆的收割已经延后,目前仍受降水的影响。估计阿根廷的大豆产量为2030万t,低于以前曾做的2060万t和2040万t的预测,而本年度大豆的播种面积达到创纪录的865万hm~2,比上年度增长了4%。预计巴西的大豆产量为3160万t。巴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我国东北寒地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由于我国东北寒地地区气候环境的影响,我国东北寒地地区的大豆成熟期相对来说较少,因此大豆的产量并不是很好,要想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东北寒地大豆的产量,就需要采用合理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对大豆产量进行有效的计算,选择适宜的大豆生产基地,从而保障东北寒地大豆产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就东北寒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豆种植过程中影响产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是从大豆栽培和病虫害防护方面来讨论提升大豆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豆供求 1.国内市场供求 1).大豆产需状况。在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北方地区大豆种植比较效益较高,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增长较快。在进口较少的情况下,国内大豆供给水平有了较快的增长。1991/1992年度(10月~9月)我国大豆产量为971万t,大豆供给总量约为1170万t。1994/1995年度,国内大豆产量达到1560万t的历史最高水平,大豆供给总量接近1740万t。在此期间,国内的大豆压榨数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总是离不开大豆。尤其是东北地区,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能耕种的粮食作物种类屈指可数,其中,大豆就是其中一种。随着东北地区的人口的迅速增长,原来的大豆产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正常生活的需求了,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方法来提升大豆的产量。虽说,一些新的品种能够提升产量,但是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东北地区的农民,使得大豆产量难有大幅的提升。那就是大豆的病虫害问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东北地区大豆高产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