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金万昆 《科学养鱼》2007,(11):44-45
一、如何确定投饵量最佳的投饵量应依据养殖鱼类的品种、规格、健康状况和养殖季节、气候、水质的优劣等实际情况作好应急调整。并在投饵时注重观察鱼群摄食行为,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投饵量打开投饵机就任其喷洒。如果确实因为工作紧张而未能观察,也应依据上一天池鱼的摄食和当天早晨巡塘情况,结合当时的天气实情,把此次的投饵量调到宁低不高的数值。  相似文献   

2.
祝素玉 《内陆水产》2014,(10):65-65
驯化投饵:驯食方法是先确定若干投喂点,投喂点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为了便于投喂,需选在塘边;2为了便于鱼摄食,此点应是塘的相对中点;3附近无杂草树木且向阳。并在投喂点附近设1-2个饲料台。开始时沿池塘边四周投喂,饲料台及其附近多投喂些,以后每天逐步缩小投喂范围,并向饲料台处移动,一般经5-7d的驯化,  相似文献   

3.
鱼的摄食行为和摄食频率随鱼品种、规格的不同而不同。为弄清鱼是怎样,什么时间、为什么那样选择食物,就发展出“最适投饵理论。”  相似文献   

4.
邱士兴 《海鲜世界》1992,(1):38-39,15
六、饲养方法 1.鱼种进箱后,要认真抓好诱导训练环节。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鲤鱼摄食是相互竞争的,经过驯化,在投饵时可以全部上浮抢食。水温在10~15℃之间,每天投饵要量少慢喂,同时轻轻敲响梆或框架,引鱼上浮,逐步形成条件反射。驯化需时7——lO天,起到使鱼群上浮集中抢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卫境 《渔业现代化》2001,(5):24-26,39
黄鳝养殖管理的数据性很强 ,故可科学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黄鳝科学密养是技术操作与质量管理的同步实施过程。1 鳝苗饲喂的驯化黄鳝极易驯化 ,科学饲喂中的“四定”原则必须从驯食开始。鳝苗投放后 3天之内 ,切不要投饵饲喂。在第三天之后 ,如果鳝苗行动正常 ,则可准备饲喂。此时表现为 :白天全部入巢 ,头在洞口 ,呼吸时只是吻端露于水面 ,夜晚出洞游荡 ,且头部转向敏捷。如果常将整个头伸出水面或横躺于洞口外 ,多属于不正常状况 ,不得投饵 ,直到绝大多数正常定居之后才可投饵。1 .1 驯化中的饵料选投蚯蚓是黄鳝最爱吃的活饵。蚯蚓除了…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16.0±0.7)℃条件下,研究了延迟投饵对齐口裂腹鱼仔鱼摄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设置22个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00尾仔鱼,其中D0组为对照组(仔鱼开口即开始投饵),D1~D20组分别延迟1~20 d投饵,试验第22 d,完全饥饿组仔鱼全部死亡,因此D21组为完全饥饿组。试验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仔鱼7日龄时初次开口摄食,摄食率为13.33%,初次摄食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递增,14日龄达到最高(摄食率86.67%);饥饿不可逆点(PNR)出现在19~20日龄。延迟投饵0~2 d的试验组,其仔鱼存活率均高于90%,并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延迟投饵3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延迟投饵10 d以上,仔鱼存活率急剧下降;完全饥饿21 d,仔鱼全部死亡。随着延迟投饵时间的增加,仔鱼的全长、体质量呈现递减的趋势,甚至出现负增长,试验结束时,对照组仔鱼的全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各延迟投饵组(P0.05)。综合仔鱼的摄食情况及其全长和体质量的变化等,齐口裂腹鱼初次投饵时间在7~8日龄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朱健康 《福建水产》2011,33(5):67-69
本文分析了离心抛撒式投饵机、气力输送式投饵机和水力输送式投饵机等三种型式投饵机的技术原理与应用,指出水力输送式投饵机适合水产湿颗粒饲料自动投饵,但应解决好湿颗粒饲料机生产能力与水力输送式投饵机投饵能力的衔接配套、降低湿颗粒饲料在输送过程中的饵料溃散技术,以及根据养殖品种不同,分别进行抛投技术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鱼苗的标粗与管理 1、鱼种驯化 海鲈在体长3厘米以下的鱼苗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小虾及其它小甲壳类,所以培育期间需经过驯饵使其逐渐转食。驯饵进程按照鱼糜、鱼糜与鳗料、鱼糜与适口配合饵料、配合饵料逐渐进行,将饵料均匀泼洒投喂,还要逐渐驯化其定点摄食。每日投饲2~3次,目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6%。  相似文献   

9.
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投饵机在国外的水产养殖中已普遍应用。近年来,我国在一些网箱和池塘养鱼,养蛙过程中也开始应用了投饵机,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投饵机的投饵方式有气动式、螺旋输送式,离心抛物式,也有电子控制的投饵船,有鱼动式投饵机,也有采用音响集鱼式的投饵机,  相似文献   

10.
养鱼应准确把握投饵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把握养鱼投饵量是水产养殖增产增效的关键。投饵量过低,鱼处于半饥饿状态,生长发育缓慢,高产量无从谈起;投饵量过大,不但饵料利用率低,造成浪费,而且病害增多,效益大幅下降。 理论上讲,投饵量的多少由投饵率来确定。所谓投饵率是指投饵量占鱼体重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为:日投饵量=鱼的平均尾重×尾数×投饵率。投饵率则因不同鱼的种类、规格、水温等  相似文献   

11.
颗粒饲料在制作过程中含有水份12%~14%,贮存时间长,易潮解、霉变,影响颗粒饲料使用价值,投喂这种饲料后,鱼易患病。因此最好边生产饲料,边投喂。一、增加投喂次数鱼无胃,饲料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利用率不高。因此在总投饵量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增加投饵次数,减少每次投饵量,使鱼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能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二、要有一定投饵面积和时间在多品种混养池中,鲫鱼、草鱼抢食快,摄食量大,而鲂鱼吃食“斯文”,相应摄食量少,往往影响其生长。因此在使用颗粒饲料前要进行短时间驯化,使鱼形成固定食场、固定时间的摄食习性,每次…  相似文献   

12.
鳜鱼摄食配合饲料的驯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驯化鱼的选择体质健壮、体长2.5~3cm的翘嘴崛。2驯化机理2.1人为控制投饵节律,强化摄食反应经过反复强化,使原本较明显清晰的六个摄食行为(注视、跟进、识别、袭击、咬住、吞噬)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降低视觉、侧线、嗅觉、味觉等感觉神经系统在摄食中独立识别作用。2.2视觉的驯化适应鳅鱼感觉细胞视敏度不强,而光敏度较强,对饵料的形态和活动敏感,昏暗的条件下,降低级鱼视觉的分辨度,达到摄食死鱼的结果。反复数次,建立条件反射,之后恢复正常视觉条件,红鱼也能正常摄食死鱼。2.3饲料类型驯化饵料的投喂过程为:从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完全采用浮性颗粒饲料驯化养殖加州鲈的技术.方法:在池塘上方搭设饲料台,在水中设置浮性的饲料框,手撒投喂,每隔2~3h投喂1次,同时制造一定的条件反射的声响,以后每天的投喂时间间隔逐渐拉长,投喂次数逐渐减少,通过约1周左右的驯食,加州鲈即形成上浮抢食浮性颗粒饲料的习惯.驯食成功后,日投饵减至2次,以后视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和调整.结果:3亩池塘生产加州鲈成鱼1 737 kg,平均规格579 g,饵料系数为1.12.结论:完全采用浮性颗粒饲料驯化养殖加州鲈取得显著成效,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海  杨宁  张希 《南方水产》2012,8(2):43-50
在(28±1)℃条件下对马拉瓜丽体鱼(Cichlasoma managuense)仔鱼进行饥饿试验,确定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并研究延迟投饵对仔鱼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仔鱼在4日龄时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持续3 d;7日龄时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营养期。初次摄食率开始时仅为15%,6日龄时的初次摄食率最高达100%,9日龄以后初次摄食率急剧下降,PNR出现在仔鱼孵出后第9至第10日龄。延迟投饵1~3 d对仔鱼的成活率影响不大,延迟投饵4 d以上仔鱼成活率明显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仔鱼全长在0~8日龄为正增长,之后开始转为负增长。延迟投饵1~3 d的12日龄仔鱼全长无显著差异(P〉0.05);延迟投饵超过4 d的仔鱼全长则有极显著差异(P〈0.01)。马拉瓜丽体鱼仔鱼的最佳投喂时间应在仔鱼开口后的3 d之内。  相似文献   

15.
鱼塘自动投饵机因能自动定时、定量抛洒各种规格的颗粒饲料、节省人力、抛洒面积大且均匀、节约饲料等优点而倍受广大高密度养殖者的欢迎。但笔者通过多年的使用则认为,千万不要以为使用了投饵机就一劳永逸,一开机就万事大吉了,实际在使用中还有诸多问题。如何科学地使用它,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人工繁殖产生的卵形鲳够(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在水温(26.8±1.4)℃、盐度28.2±0.8条件下,对延迟投饵0~6d的卵形鲳够仔鱼的摄食、生长及其成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仔鱼于3Et龄开口,于开口的当天投饵及延迟投饵1、2、3、4和5d,投饵后2h内仔鱼的摄食率分别为15%、30%、50%、25%、15%和5%,每尾鱼的平均摄食量分别为0.4、0.6、1.3、0.6、0.3和0.1个轮虫。延迟投饵6d一组仔鱼的摄食率均为0。延迟投饵0、1和2d各组仔鱼的成活率相差不大,但延迟3d以上仔鱼的成活率急剧下降。卵形鲳鲣仔鱼的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出现在仔鱼开口后4d,开始投喂饵料的最佳时期应在仔鱼开口后的3d之内。  相似文献   

17.
谢钢 《河南水产》1997,(3):19-19
投饵量、施肥量和酸碱度可以说是养好鱼的三要素。但不少人在养鱼过程中,不是根据水的温度、透明度和酸碱度科学地投饵、施肥,而是盲目地投施,结果既导致鱼类死亡,又增加了养鱼成本。实践证明,采用“三测”法养鱼新技术,是降低鱼类发病率夺取养鱼高产的有效措施。其具体方法是:1 测水的温度定投饵量。一般来说,在7—32℃的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鱼的摄食越强,投饵量也越大。但不是越多越好。如不适量,投饵越多,鱼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为此,必  相似文献   

18.
和民  欧阳敏 《水产养殖》2004,25(1):46-48
黄颡鱼的营养研究现阶段主要体现在食性分析、肌肉营养成份的测定等基础研究上;而营养需求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配合饲料配方上的饲养试验,对于确定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研究还未见报到;在黄颡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诱食剂的应用、投饵方式、投饲量的确定等,为进一步研究黄颡鱼的营养和配合饲料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鱼的食欲日渐旺盛。做好成鱼池的春季管理,是夺取全年成鱼高产的关键之一。一、投饵施肥池塘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开始摄食,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大。根据鱼的生理特点,春季成鱼池的投饵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则。投喂的方法是先投喂精饲料,以后逐渐投喂黑  相似文献   

20.
《渔业现代化》1988,(2):47-47
养殖鱼类的开口饵料目前已广泛采用人工饵料。通常的投饵机因开口饵料粒径小、流动性差,容易发生投饵机堵塞。日本新开发的这种自动投饵机据称不会发生此类问题。主要特征是:①投饵量可进行微量调整,对于摄食量小的稚鱼投喂,也不会产生投喂过量问题;②投饵机本体外部采用透明的氯乙烯材料,投饵状态及机内料斗的饵料量,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