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近40a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黄河上游玛曲气象站1969-2008年的蒸发量观测资料,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玛曲近40a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a来玛曲年蒸发量呈较为明显的减小趋势,倾向率为-44.3mm/10a,其中90年代这种减小的特征更为突出。玛曲年蒸发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准10a周期变化和25a较长周期变化特征。年蒸发量在1974年发生了由高向低的突变。40a中玛曲各季节蒸发量普遍呈减小的趋势,其中尤以夏季蒸发量减小的趋势最为明显,春季蒸发量变化较平缓,减少的趋势在各季节中表现最微弱。通过对蒸发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气温日较差和风速是影响蒸发量的最重要的因子,气温日较差和风速的明显减小,可能是引起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呼伦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湖泊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呼伦湖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呼伦湖水域面积和水位的影响,采用一元回归方程和Spearman分析法分析了18年来(1991-2009)呼伦湖地区的气象资料和水域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近18年来,呼伦湖地区呈现均温上升,降水量下降,蒸发量上升的暖干化趋势,秋季温度上升显著,成为影响均温升高的主要因素,且该区域呈现出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夏半年气温逐年升高的两极化趋势;近18年来,呼伦湖水域面积和水位不断下降,且自2000年以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温度和蒸发量的上升成为影响水域面积和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由此可知,秋季温度的显著升高成为影响呼伦湖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疆艾比湖流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艾比湖流域分布的5个气象台站有关气温、降水、蒸发的多年数据,分析了近40a来艾比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a来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冬季最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自90年代后出现增加趋势;年及四季蒸发量呈上升趋势,但90年代的年及各季蒸发量较80年代呈减少趋势,其中以夏季最为明显。该地区近10多年来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蒸发量却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50年陕甘宁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根据陕甘宁地区气温、降水和蒸发量资料,运用回归分析、趋势分析和5年滑动平均法,分析该区1955-2004年的气候演变过程,比较不同气候要素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特别是退耕还林近5来气候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50年来年均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冬春温增幅较大;降水呈减少趋势,夏秋季降水急剧减少;蒸发量减少。近5年来,温度保持在较高水平,秋冬季降水有所增加,降水变率增大。最后,初探了陕甘宁地区气候变化的原因,肯定该区仍处于暖干期,指出气候变化特征对该区生态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阜康绿洲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月气象资料,对过去近30 a阜康绿洲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阜康绿洲气温具有显著的增暖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加约0.6 ℃,对年气温变暖贡献最大的是春冬两季,分别升高1.2 ℃和1.3 ℃;阜康绿洲变暖的主要特征是最低气温升高,最低平均气温增幅达0.7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不论是年还是季节的日照时数均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并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蒸发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90年代比70年代蒸发量下降约537.9 mm,夏季是年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季节;降水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90年代比70年代降水增加约60.54 mm,春夏两季是年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季节.  相似文献   

6.
近50a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西北干旱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本文根据近1951-200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并结合近年来西北干旱区地表径流量变化,分析其对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土地荒漠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近50a西北干旱区气温都升高,变暖最显著的是北疆和柴达木盆地。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其中南疆降水量增加趋势最大。北疆蒸发量有减少趋势外,其他区蒸发量都在增加,尤其南疆蒸发量增加趋势最大。(2)近50a来由于气候变暖,使蒸发量增大,塔克拉马干沙漠、河西走廊沙漠区和柴达木沙漠区的干旱危害加剧,这必然导致沙漠化的易发和其进程的加速。北疆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而蒸发量减少,有利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沙漠化进程的减缓。(3)气候变化和地表径流量变化有利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土地荒漠化逆转,而使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的土地荒漠化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7.
利用甘南牧区4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出牧区四站逐月ET0值.通过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及Mann-Kendall法等方法对甘南牧区ET0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高原上气象因子与ET0的相关性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甘南牧区各县ET0年际变化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升趋势达8.8~ 19.5mm/10a;1985年以前有明显的准10 a周期,2000年到2010年间出现了准5 a周期;在90年代以后的20年中上升更快,并于1996年以后出现了突增.牧区ET0夏季最大,并且逐年上升最快;冬季最小,逐年上升最慢.牧区ET0的空间分布不均匀除了与当地高原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性有关外,还与影响参考作物蒸散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近47a来山西省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利用山西省30个地面气象站1957-2003年降水、气温、蒸发量资料,对近47 a来山西省气候变化特征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7 a来山西省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而气温则呈上升趋势,减少和上升速度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②以上世纪80年代末为界,近47 a来山西省气候分为冷、暖2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③47 a间有2个明显干燥期,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④47 a来气候出现异常的年份有8 a,主要集中在60年代和70年代,出现极端异常的年份有4 a,主要集中在8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表明气候变化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胜  刘洪兰 《干旱区研究》2014,31(5):898-904
采用肃北气象站1973-2010年降水量和相关气候要素的实测资料,利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肃北戈壁过渡带降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近年来,肃北戈壁过渡带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年、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距平趋势系数分别为0.260、0.792、0.507和0.063,夏季降水量趋势系数为-1.396,说明夏季降水量有下降的趋势。② 通过对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发现,小尺度4~5 a的周期存在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的时域中,降水量变化表现为3个偏多期和4个偏少期;大尺度10~19 a、30~35 a的周期震荡非常明显,分别经历了偏少→偏多6个循环和偏多→偏少的交替变化过程。③ 夏季降水量与气温、日照时数、蒸发量和地表温度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响应关系。根据降水量的变化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其他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它们共同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变化。气温、日照时数、蒸发量和地表温度随着降水量的变化,均表现出负增长的变化特征,其中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相互的影响也最大,这是因为夏季日照时间长且较强,从而引起了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
选取甘肃陇东8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和月蒸发量及水文资料,分析陇东气候变化历史演变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指出:1971 ~ 2009年陇东年降水量总的变化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9.3mm,尤以近20a减少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总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气温每10a升高0.41℃.年蒸发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庆阳市位于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运用生态承载力、城镇体系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特点及趋势。采用生态弹性度、资源承载力和承载压力度、对生态承载力的演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生态承载力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关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为脆弱生态条件下的城镇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Long-term monitoring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is helpful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ahel region in Africa,we established a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model for this region by combining dryness,moisture,greenness,and desertification indicators.Using the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data in Google Earth Engine(GEE)platform,this study analyz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the Sahel 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1-2020.We used liner regression and fluctuation analysis methods to study the trend and fluctuation of RSEI,and utilized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indicator to the RSEI.Further,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SEI and precipitation,and Hurst index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 trend of RSEI in the fu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RSEI of the Sahel region exhibited spatial heterogeneity.Specifically,it exhibited a decrease in gradient from south to north of the Sahel region.Moreover,RSEI in parts of the Sahel region presented non-zonal features.Different land-cover types demonstrated different RSEI values and changing trends.We found that RSEI and precipita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suggesting that precipitation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f RSEI.The areas where RSEI values presented an increasing trend were slightly less than the areas where RSEI values presented a decreasing trend.In the Sahel region,the areas wit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 deterior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ccounted for 44.02%and 28.29%of the total study area,respectively,and the areas in whic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changing from improvement to deterioration and from deterioration to improvement accounted for 12.42%and 15.26%of the whole area,respectively.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uture change trends of RSEI in the Sahel region,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Green Great Wall"(GGW)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ject in Africa.  相似文献   

13.
近43年岱海湖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岱海湖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岱海湖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43年来,岱海湖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上升幅度为最大,高出多年平均水平0.63℃;而湖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则呈现出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9.64mm/10 a和-12.98 mm/10 a;结合大气干旱指数的计算结果,对岱海湖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其中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为相对冷湿期,80年代是冷湿向暖干发展的过渡期,而90年代以后湖区则呈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S空间分析和地学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壤等归一化生态指数,采用生态要素及功能叠加的转移矩阵模型,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要素及环境质量时空分异规律。研究得出:①总体上玛纳斯河流域仍保持山地、绿洲、荒漠的空间分异格局,生态环境整体质量较差,但转好趋势明显,城乡建设格局变化决定着局地环境动态演变。②人工绿洲、山前缓冲区生态质量最好但变化较快,农田内部的盐渍化虽然得到很好控制,但大量盐分被排入下游及周边,对自然绿洲造成新的危害。中山林草带植被覆盖、土壤恢复、水土保持较好。③2000-2008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缓慢好转,其中以生态环境质量由差转中为主,集中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虽然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恢复明显,但高山冰雪带不断萎缩;2008-2016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转好,其中以生态环境质量由中变良为主,集中在山前缓冲区,虽然山地-绿洲过渡带生态改善进程加快,但高山冰雪带仍持续退缩。  相似文献   

15.
龚宇  王璞  刑开成 《干旱区研究》2007,24(4):528-531
利用沧州地区6个站点1970-2004年的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分析沧州地区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初步得出:自1985年发生由冷到暖的突变以来,本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资源量季节分布和逐月分布一致,夏季降水最为丰富,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少;而蒸发量每年1月最少,7月最大.但降水量和可利用降水资源量年际间变幅很大,且呈减少趋势,蒸发量变幅没有降水量变幅大,且年际间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6个气象代表站点196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气温和年降水量等资料,研究近50年以来阿勒泰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气候明显变暖,年平均气温上升率0.49℃/10 a.2000-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较20世纪60年代上升了1.76℃.2007年年平均气温达到历史最高点5...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1982-2006年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时段(1982-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6年)的植被覆盖度,并运用转移矩阵模型,定量分析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时段间先增加后减少;从植被空间分布来看,中低植被覆盖度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低植被覆盖和中植被覆盖类型,高植被覆盖度类型所占比例最小。总体来说,从时段1(1982-1989年)到时段3(2000-2006年)研究区植被是良性发展的,虽然局部环境有一定恶化,但整体环境仍呈改善趋势。分析发现,低覆盖度植被类型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而中高覆盖度类型和高覆盖度类型重心向东移动,反映了黄土高原西南地区宁夏、甘肃中部受降雨减少和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近25 a植被受到了一定破坏,而中东部吴旗、志丹、安塞、延安等地及毛乌素沙地东胜附近近年来进行的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产生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宫恒瑞 《干旱区研究》2013,30(5):815-821
选用1981-2010年乌昌(乌鲁木齐-昌吉)地区20 cm蒸发皿蒸发量资料,采用气候趋势法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30 a间中、高山带蒸发量呈增加趋势,其中高山带增加较明显;平原区、低山带蒸发量以减小趋势为主,其中平原区减小速率最大。四季中大西沟和天池蒸发量均为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和夏季增加较显著,平原区、低山带蒸发量四季均为减小趋势,其中夏季减小最快,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冬季减小趋势较弱。用累积距平法做突变检验,乌昌地区在过去30 a高山带蒸发量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了快速增加;中、低山带蒸发量突变不明显,平原区大部分站蒸发量80年代末发生突变性减少现象。[JP2]偏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分析表明,高、中山带蒸发量增加的主导因子是气温升高;低山带蒸发量下降的主导因子是相对湿度增加;而平原区蒸发量减小的主导因子是风速减小。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区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以讨赖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46年来讨赖河上游冰沟站年径流量和该流域同期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讨赖河径流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讨赖河上游年径流量呈减少的趋势,其中以夏季最为明显;讨赖河上游降水呈增加的趋势,并以夏季最为显著,而流量大的秋季是减少的。流域温度的升高,特别夏季的温度升高与夏季的径流关系显著。温度的升高加大了流域的蒸发量特别是夏季的蒸发量,加剧了地表水资源的消耗,这也是讨赖河上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文章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了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近47年气温降水特征与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乌鲁木齐市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气候趋势系数、一元回归分析法和5年趋势滑动,进行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基本与西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一致;春季和夏季气温呈下降趋势,秋冬季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四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冬季降水量增加趋势最明显。在此基础上,利用滑动T检验法、YAMAMOTO检验信噪比(SNR)、Cram er法和M ann-Kendall法进行气候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突变比降水突变明显,气温在1962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