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斗锡  何荣华 《中国食用菌》2007,26(3):13-13,16
四川绵阳是一个气侯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资源茂密,各种野生食用菌丰富及繁衍的乐园。自古以来,当地老百姓都有采集食用菌的习惯,特别是在50年代,绵阳每年采集各类食用菌干品就达1000多吨。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有些品种已经灭绝,为了开发西部这一珍贵资源,我们对绵阳地区现有的野生食用菌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绵阳地区野生食用菌现有120种,归属于15个科、45个属,本文主要报道部份产量较大的野生食用菌品种及生态、地理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部分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乱采乱挖现象严重,缺乏对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视。从环境资源保护法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针对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地区执法依然空缺,村民对于野生食用菌的法律保护意识匮乏。因此,地方政府建立专门保护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强化执法,加大执法投入,加强对产地村民关于野生食用菌保护的意识法律宣传。  相似文献   

3.
滇中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雨量适中。地处滇中地区的宜良县、禄丰县,森林覆盖率高,野生食用菌自然产量较高,在滇中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近年来,无节制采集及人为环境破坏,资源量逐年下降。介绍了滇中两县野生菌资源现状,并从承包管护、封山护菌及野生菌原生境保育基地建立对资源保护进行了概述,为滇中及云南省食用菌资源保护及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种类丰富,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首位,但近年随着野生食用菌市场扩大,以及人们对野生食用菌认识加深、需求增加,导致其商业价值成倍上涨。受生态环境变化和过度采集的影响,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种类和自然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对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概况、保护现状进行综述,并进行讨论,以期为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元蘑段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蘑又称亚侧耳,别名黄蘑、冻蘑、晚生北风菌,隶属于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亚侧耳属。是东北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山西、广西、陕北等地。种源为东北野生子实体,采集分离获得,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于2006年引种成功。现将元蘑生物学特性及栽培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前身中南真菌研究室)成立于1963年,是一个以研究真菌为主的研究所,食用真菌是其中一个研究方面,现有30个科技人员从事这方面工作,主要任务是改革提高已生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通过细胞融合、杂交育种、不同菌株栽培评比等方法,培育或筛选出优良高产适应当地的菌株或新的品种;开发新的食用菌资源,驯化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食用菌。1979年以前,主要研究香菇和草菇,在选育优良品种,引进国外先进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发展食用菌生产和开展食用菌科研工作,四川省绵阳地区科委和供销社,于4月1~4日在绵阳市主持召开了“绵阳地区食用菌协会”成立会议,首批发展会员65人。会上民主选举了理事会成员,组成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发展得很快,许多国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挖掘资源,探索高产优质的途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实践证明,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遗传育种。现将食用菌的育种方法及其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常规育种我国野生食菌资源丰富,采集野生菌株,从中选出适应我国的优良品种或将它们留下作育种亲本,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利用原品种优中选优,也能培养出高产品种。但用这种选择法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甘孜州食用菌资源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甘孜州野生食用菌资源及其生长的生态环境情况,其中野生食用菌主要以冬虫夏草、松茸、羊肚菌、黄绿密环菌、翘鳞肉齿菌、牛肝菌、鸡油菌及黑木耳等为代表。该地区生态多样性丰富,野生食用菌生态环境主要以旱生灌丛、硬叶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及高山草甸等为主。同时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甘孜州地区农牧民持续增收,促进藏区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0.
元蘑又称亚侧耳,别名黄蘑、冻蘑、晚生北风菌,隶属于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亚侧耳属。是东北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山西、广西、陕北等地。种源为东北野生子实体,采集分离获得,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于2006年引种成功。  相似文献   

11.
云南拥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采集和销售野生食用菌是许多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手段。通过研究发现,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还存在着组织管理方面各自为政,开发利用模式陈旧,产业融合度不高;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矛盾突出,资源管理力度不够;依靠传统经验保障食用安全有风险,食品安全管理存在隐患;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不好,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不够;出口竞争没有充分发挥优势等问题。如何对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而实现这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辽西地区野生大型真菌的种类及分布进行摸底调查,共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133种,初步鉴定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中的5个纲、12目、42科、77属,为大型野生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丰富,在分类学上有2个纲、11个目、35个科、96个属、约882种,占世界资源种类的40.7%,中国资源种类的90.1%。故云南被誉为"食(药)用菌王国"。食用菌含有多种功效成分,如多糖类、多肽氨基酸类、核苷类、三萜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了解及合理开发云南野生食(药)用菌资源,调查了云南省野生食(药)用菌主要贸易品种,通过对这几类野生食(药)用菌的生物学特征、药用价值进行概述,综述了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在食用、药用等方面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对老界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与收集,参照文献对采集的野生菌进行分类鉴定,初步鉴定出3目9科25属野生食用菌。  相似文献   

15.
甘孜州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甘孜州野生食用菌资源分布、开发回顾与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市场刚景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搞好组织、引导、合理规划布局、产品开发、扶持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了甘孜州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云南省葡萄属野生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文献记载、标本查询以及通过对云南省15个州市的50多个县的葡萄属野生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样品收集鉴定,用Arc GIS软件绘制了云南野生葡萄分布图。标本与文献资料记载,葡萄属野生资源几乎在云南全省各个州市均有分布,其中毛葡萄分布最广;桦叶葡萄、葛藟葡萄、刺葡萄、蘡薁次之;小叶葡萄、网脉葡萄、美丽葡萄分布相对狭小;云南葡萄、勐海葡萄、蒙自葡萄、凤庆葡萄则呈孤点分布。实地调查共收集到6个种的葡萄属野生资源,分别是:毛葡萄、蘡薁、刺葡萄、云南葡萄、美丽葡萄和桦叶葡萄,其中毛葡萄也分布最广,其他种的葡萄属野生资源除蘡薁葡萄外均属于零星分布。部分文献记载和标本采集地点的葡萄属野生资源在此次调查中未发现,但发现一些新的葡萄属野生资源分布点。结合文献记载和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葡萄属野生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对云南野生葡萄资源的调查和鉴定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加大力度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15,(3)
<正>河北石家庄市创新食用菌研究所,始创于1996年6月,前身为石家庄市开发区高新食用菌技术推广站。所长王家季1987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致力于食用菌优良品种选育、生理栽培研究近30年,研究所技术骨干均具有大专以上食用菌专业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50%以上。我所拥有专业的科研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严格的管理,为选育、生产高质量菌种提供了有力保证。多年来,我们通过采集野生品种进行驯化、单孢杂交、辐射等技术手段,选育出了各类食用菌优良品种百余个,对促进食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15,(2):52
<正>河北石家庄市创新食用菌研究所,始创于1996年6月,前身为石家庄市开发区高新食用菌技术推广站。所长王家季1987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致力于食用菌优良品种选育、生理栽培研究近30年,研究所技术骨干均具有大专以上食用菌专业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50%以上。我所拥有专业的科研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严格的管理,为选育、生产高质量菌种提供了有力保证。多年来,我们通过采集野生品种进行驯化、单孢杂交、辐射等技术手段,选育出了各类食用菌优良品种百余个,对促进食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15,(6)
<正>河北石家庄市创新食用菌研究所,始创于1996年6月,前身为石家庄市开发区高新食用菌技术推广站。所长王家季1987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致力于食用菌优良品种选育、生理栽培研究近30年,研究所技术骨干均具有大专以上食用菌专业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50%以上。我所拥有专业的科研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严格的管理,为选育、生产高质量菌种提供了有力保证。多年来,我们通过采集野生品种进行驯化、单孢杂交、辐射等技术手段,选育出了各类食用菌优良品种百余个,对促进食  相似文献   

20.
柳松茸滇As-018菌株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松茸(Agracybe salicacola)又名杨柳田头菇、杨柳菌,是云南特有的一种野生食用菌,主产地在滇西北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野生产量极低。柳松茸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含量18.98%,其中赖氨酸含量1.85%。为了开发这一资源,几年来我们对柳松茸作了系统研究,于1999年对在滇西漾濞采集到多个柳松茸优良标本,用单孢分离和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