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生物测定、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优氯净对苏云金杆菌Kurstaki变种HD 1菌株芽孢的消毒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 :用有效氯浓度为 1 0 %溶液消毒 5min ,0 5 %溶液消毒 15min ,0 3%溶液消毒 2 5min和 0 1%溶液消毒 30min均可将芽孢杀灭 ;而有效氯 0 0 5 %的优氯净溶液消毒区 ,在作用 30min后仍有少量的菌生长。优氯净能破坏芽孢的表面结构和内部构造 ,增大芽孢的通透性 ,溶解破坏内部原生质体 ,导致其萌发力的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2.
《福建畜牧兽医》1997,(3):37-38
虽然稳定性二氧化氯同属含氯消毒剂,但它含有效江高得多。所谓有效须不是指氯的含量而是指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个氯的氧化能力。因此,有效氯能反映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有效氯愈高,药物消毒能力愈强。二氧化氛的有效氯(263%)是漂白粉(25—32%)的9.2倍,是二异氰尿酸钠(优氯净60—64%)的4.2倍,而且二氧化氛易溶水中,其溶解度是氯的5倍,溶水后不发生水解。含氯消毒剂的优点是可以杀灭所有类型的微生物,包括各种病毒、细菌、细菌芽胞、真菌、藻类以及噬菌体等。由于含氯消毒剂的灭菌作用视释出的次江团的浓度而定,…  相似文献   

3.
“优氯净”消毒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优氯净”是一种高含氯的有机化合物.纯品呈白色粉末状,有浓厚的氯味,含有效氯62—64.5%.1976年,我所在有关部门协助下,进行了优氯净的消毒效果试验.1977—1978年,又连续在实验室及农村试验,对其消毒效果及使用方法,作进一步研究.试验表明,优氯净具有使用方便,操作安全,效果良好等优点.可用以配成水剂、烟剂或粉剂,不仅可用于养蚕前的蚕室蚕具消毒,还可以用作蚕期中消毒和蚕体消毒.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4.
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动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杀虫晶体蛋白(ICP)是Bt制剂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在27-150kD,各种ICP(Cry3A除外)是在细胞生长的稳定期开始合成并逐渐包装形成,伴孢晶体的量可达到整个细胞干重的20%-30%。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Bt作为一类能合成杀虫晶体蛋白的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利用。现已知的杀虫晶体蛋白包含2个蛋白家族——Cry蛋白和Cyt蛋白。目前,约有180多种由Bt不同亚种、菌属合成杀虫晶体蛋白。  相似文献   

5.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中可产生次氯酸的化合物的总称.本类药物又可分为无机与有机含氯消毒剂.目前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原药主要有漂白粉、漂白粉精、防消散、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氯化磷酸三钠、次氯酸钠.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是由于次氯酸分子小,不带电荷,可以通过细胞壁侵入细胞内与菌体蛋白质(含酶类)结合使其变性致死,从而起杀菌作用.由于此类药物的杀菌作用主要是由次氯酸所致,因此其使用剂量一般按药物的有效氯含量计算.也就是说,含氯消毒剂的分析主要是测定其有效氯的含量.碘量法测定有效氯,分析结果准确度高,便于操作.本文就碘量法测有效氯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人工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山羊的直肠内取出粪便,在25℃温箱中培养7d,用贝尔曼法分离出第三期幼虫,将它们加入含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伴孢晶体毒素的培养液中,置25℃下培养。当伴孢晶体蛋白含量为400g/ml时,幼虫的死亡率24h后为94.7%,48h后为97.3%。毒素对幼虫作用24h与48h,其毒力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作用24h与48h,其LD50值伴孢晶体蛋白含量分别为84.05μ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研究了二种熏烟消毒剂──优氯净和防消散熏烟剂对数种家蚕病原体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二种熏烟消毒剂对NPB、CPB及白僵菌的消毒效果相似。但对Bt菌的消毒效果,防消散优于优氯净。研究结果还表明,用玻片做试验菌的载体材料和用竹片做载体材料获得的实验结果不同。考虑到生产上的蚕具多为竹制品,我们认为用竹片进行实验获得的结果对生产更具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建议生产上采用防消散作为消毒熏烟剂,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 江苏东台县富安化工厂制造一种蚕用消毒剂—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经省有关部门鉴定,产品质量符合要求。该药保存在干燥、避光处,有效氯可以保持在62%以上。这种消毒剂杀菌力强,用药量少,可以作蚕室、蚕具和蚕期消毒,用于蚕体防僵也  相似文献   

9.
制造春用散卵在冬季的一系列操作中消毒这个环节很重要,消毒彻底与否对蚕卵品质关系极大,消毒能否彻底,主要受漂白粉有效氯浓度,液温的浸渍时间影响,浙江省春用散卵消毒标准是: 1.漂白粉有效氯浓度为0.3—0.35%,以0.33%为中心。 2.消毒溶液夜温为55°F—60°F,以58°F为中心。 3.浸渍时间为10分钟。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一项不合标准,就会消毒不彻底,影响散卵品质。液温和浸渍时间比较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其消毒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剖检临床疑患副猪嗜血杆菌病病猪,取病料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及纯培养,然后用现制的副猪嗜血杆菌菌悬液进行不同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试验。通过对卫康、百毒杀、康唯消、优氯净和农福5种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显示卫康、百毒杀、康唯消、优氯净和农福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1∶2560、1∶640、1∶1280、1∶1280和1∶2560;卫康、农福的最小杀菌浓度和悬液定量杀菌率均为1∶2560和99.9%;因此认为以复合型消毒剂卫康和农福消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将主要成分为ClO2的蚕用消毒剂克孢灵用作桑树叶面消毒,当药剂质量浓度在200 mg/L以下时,对桑叶叶质没有不良影响;以100 mg/L以下质量浓度药液对桑叶作浸渍消毒时未发现叶片外观出现异常。经50~100mg/L克孢灵处理的桑叶,其水分、糖、蛋白质、脂肪等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表明50~100 mg/L克孢灵用作桑树叶面消毒剂,对桑叶叶质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植物杀虫剂印楝素(azadirachtin)对家蚕的食下、熏蒸、内吸毒性及安全间隔时间:印楝素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02.67×10-6mg/L,致死中量(LD50)为12.56×10-10mg/头,家蚕对印楝素极敏感,但中毒后至死亡的时间较长,一般需3~5d;印楝素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对家蚕基本无熏蒸毒性;0.5%印楝素乳油2000倍稀释液根灌、喷叶处理,通过桑根或桑叶内吸并在树体内传导的作用极小,即未喷洒到药液的桑叶对家蚕相对安全;印楝素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时间很长,饲喂0.5%印楝素乳油800、1200、1800和2700倍稀释液处理后的桑叶,间隔30d对3龄蚕的死亡率均在50%以上。蚕用消毒剂消力威(三氯异氰尿酸、碳酸氢钠粉)1000倍和500倍溶液浸渍受印楝素污染的桑叶30min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型氯烟熏剂与福尔马林对种蛋的消毒效果比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尔马林和二氯异氰尿酸钠烟熏剂是两种用于鸡舍、种蛋消毒的常见药物,两者各有优势.为了评价两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本试验比较两种消毒剂对种蛋和室内环境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福尔马林较新型氯烟熏剂消毒效果好,消毒剂熏蒸的作用时间越长或浓度越大,其消毒效果越好;两种消毒剂常规剂量对种蛋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新型氯烟熏剂具有使用方便的...  相似文献   

14.
詹永乐 《蚕业科学》2007,33(1):98-101
桑叶中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是筛选低光呼吸桑品种的重要指标。采用测定乙醛酸苯腙(GPH)变化量的方法,对不同品种桑叶及用Na2S和草酸处理后桑叶中的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叶的GO活性存在显著差异,最大差异近3倍;用Na2S处理桑叶可以提高乙醇酸氧化酶活性,0.5~2.0 mmol/LNa2S处理可使GO活性比对照升高100%~130%;用草酸处理桑叶可以降低乙醇酸氧化酶活性,50~200 mmol/L草酸处理可使GO活性比对照下降49.6%~98.9%。  相似文献   

15.
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的消毒药剂是规模化养蚕防病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新型消毒药剂二溴海因配制成不同浓度药液,对家蚕真菌病、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体进行消毒试验。结果表明,以0.5g/L二溴海因药液进行蚕体消毒,可达到100%杀灭白僵菌、黄曲霉菌的消毒效果;单独使用二溴海因药液不能杀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但在质量浓度为0.5g/L的二溴海因药液中添加5.0g/L碳酸钠后,即可达到100%杀灭BmNPV、BmCPV的消毒效果,并且碳酸钠的添加不影响针对白僵菌、黄曲霉菌的蚕体消毒效果。二溴海因药液对家蚕的安全性试验表明,4~5龄期每天添食1次用1.0g/L(或0.5g/L)二溴海因+5.0g/L碳酸钠溶液浸润的桑叶,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全茧量、茧层率等经济指标与对照相仿。综上初步认为,二溴海因和碳酸钠混合的消毒药液可以应用于家蚕真菌病、病毒病主要病原体的消毒。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建立不同桑品种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的方法。电解质溶液由以10 mmol/L磷酸二氢钠-20 mmol/L的硼砂溶液(pH8.62)作缓冲液,在25℃,20 kV的压力下进行电泳,245nm波长处检测,线性关系良好,在20 min内完全分离。上述条件下,桑叶成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符合定量测定和定性研究的要求。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良好的精密度,可应用于桑叶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桑叶天然染料的萃取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寻求桑叶多用途开发的路径 ,采用正交实验法及单因子实验法 ,研究了对桑叶染液有效萃取的影响因子 ,并对萃取液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发现桑叶的水萃取液和盐酸萃取液的光吸收曲线相似。桑叶天然染料萃取的最大影响因子是萃取剂的种类 ,NaOH是有效的萃取剂 ,最佳浓度为 2 0 % ,其萃取液的色浓、光密度值大。 3种萃取液的光稳定性和抗还原性能均较好 ,可在一定的条件下保存几天 ,其中H2 O和HCl萃取液的抗氧化性能较弱 ,而NaOH萃取液的稳定性则较好。一次萃取一定量的桑叶染液可供给几天染色用 ,如此可减少提取桑叶染液的次数 ,节约时间、劳力及能耗 ,有利于桑叶染料实用化开发。  相似文献   

18.
叶面消毒对桑叶有机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沈爱英  陆根明  张珩 《蚕业科学》2003,29(2):189-192
测定了经漂白粉和消特灵两种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进行消毒处理的桑叶内的蛋白质、还原糖、总糖、脂肪的含量,分析了漂白粉和消特灵在消毒过程中对桑叶内蛋白质、还原糖、总糖、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养分的降解与消毒剂浓度及消毒时间有关,消毒剂的有效氯浓度在0.3%左右,对桑叶有机养分的破坏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常见消毒方法对塞内卡病毒的杀灭作用,开展了不同浓度苯酚溶液、复方甲酚皂消毒液、柠檬酸溶液、NaOH溶液、百毒杀消毒液、新洁尔灭消毒液、84消毒液以及75%酒精和紫外线,与SVA作用10 min、30 min和60 min杀灭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5.0%的苯酚溶液作用10 min,0.5%以上的NaOH作用1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