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桂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 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可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 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 分析了各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 应用物种丰富度、 Simpson指数、 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 结果表明: 在植被演替过程中, 除草本层外, 各生活型物种丰富度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 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 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略有波动, 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都逐渐下降, 到顶级群落阶段达到最低;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各测度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但各测度指数达到峰值的阶段不同. 草丛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进入草灌阶段以后, 灌木层多样性上升并逐渐超过草本层;当乔木出现后, 乔木层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2.
桂西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可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分析了各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除草本层外,各生活型物种丰富度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略有波动,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都逐渐下降,到顶级群落阶段达到最低;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各测度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各测度指数达到峰值的阶段不同。草丛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进入草灌阶段以后,灌木层多样性上升并逐渐超过草本层;当乔木出现后,乔木层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3.
黔西北喀斯特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黔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草本群落阶段、藤刺灌丛阶段、灌乔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物种多样性,分析各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各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乔木层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在藤刺灌丛阶段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乔木树种的发展而迅速下降;苹本层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阶段上升后下降,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顶级群落阶段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草本群落阶段最高,且在藤刺灌丛阶段、灌乔过渡阶段及次生乔林阶段波动不大,顶级群落阶段最低;灌木层各项测度指标在不同演替阶段变化规律一致,但峰值时期不同,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灌乔过渡阶段达到峰值,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在藤刺灌丛阶段达到最高;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次生乔林阶段均略高于顶级群落阶段,可能与次生乔林阶段伐薪等人为干扰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贵州毕节、花江地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演替阶段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乔灌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不同的石漠化程度对应着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本文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不同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优势度Simpson指数、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Pielou指数研究。结果表明,草本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乔木层植物多为次生,分布稀少,变化趋势比较简单,呈直线上升趋势;群落的多样性与乔木层类似;喀斯特地区植被多样性并不是随演替阶段不断增长,而是在乔灌林阶段最大,顶级群落阶段有轻微下降;草本层在植物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较好态势,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要注重对草木的保护和利用;狗尾草、金丝桃、铁仔、白栎等植物分别作为强度、中度、轻度和潜在石漠化样地的优势种,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应在石漠化治理不同阶段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相对干扰度计算,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及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长白山北坡原始林(阔叶红松林)与2种次生林(杂木林与桦木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可能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原始林共记录植物物种91种,分别隶属于46科72属;杂木林共记录植物物种128种,分别隶属于53科92属;桦木林共记录植物物种108种,分别隶属于52科87属.仅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看,桦木林的乔木层、草本层和总体多样性均最小,而灌木层多样性最大;原始林在乔木层多样性小于杂木林,但是在灌木层、草本层和总体多样性均大于杂木林.原始林与次生林草本层的多样性较高,均大于相应的乔木层和灌木层.以原始林为参照,较大的干扰强度使乔木层多样性降低,而较小的干扰强度不仅不会降低乔木层多样性,反而可以增加其多样性;灌木、草本层的多样性受干扰的变化与乔木层相反.  相似文献   

6.
广东顺德5种类型人工林群落物种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顺德区5种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窿缘桉、台湾相思与湿地松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术层〉草本层〉乔木层,针阔混交与阔叶混交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Ea除外)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群落间乔木层差异显著,灌木层与草本层变化趋势相对较复杂,但针阀混交林群落与阀叶混交林群落之间,窿缘桉、台湾相思与湿地松群落间无显著差异17种多样性指数中,乔木层与灌木层采用的研究指数幅度更宽广,可采用Sp、Sw与P指数测度物种多样性。草本层采用Jsp、P指数较好;提出了基于物种多样性的人工林群落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不同退耕林地下的物种多样性,基于14个样方内植被数据,通过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4个样地共记录了102种高等植物,草本层种类73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共31种,乔木层12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内部各层的群落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和山杨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次生林中灌木层高于草本层.群落之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人工林,以山杨次生林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人工林>次生林,刺槐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人工林的多样性最高,刺槐人工林和山杨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多样性最低.不同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次生林>混交林>纯林;草本层:纯林≥混交林>次生林.β多样性显示,混交林相比较于纯林与次生林之间差异小.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比单一树种造林有更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密度造林能够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创造林隙供灌木和小乔木生长以及营林初期采用乔灌草搭配造林能够加快群落演替,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内6种典型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为进一步了解保护区内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揭示典型群落的更新演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分别从6种典型天然林群落(包括铁杉群落、马尾松群落、胡桃楸群落、大叶榉群落、油松群落和栓皮栎群落)不同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方面,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典型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马尾松群落与油松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14,32,16种与17,50,51种;大叶榉群落、铁杉群落与栓皮栎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11,12,12种,7,15,11种与4,15,14种;胡桃楸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1,4,14种。6种典型天然林群落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异较明显,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大于乔木层,不同群落间物种相似性指数普遍偏低。其中油松群落各层次的物种最为丰富,各层次平均优势度指数也大于其他5种群落;胡桃楸群落各层次优势种地位突出,铁杉群落和栓皮栎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显著,油松群落和马尾松群落各个层次的物种多样性丰富;此外,马尾松群落、胡桃楸群落和栓皮栎群落灌木层中建群种幼苗、幼树数量丰富。【结论】铁杉天然林群落已经处于演替的顶级阶段,群落相当稳定;油松群落和马尾松群落物种丰富,群落相对复杂,森林结构比较稳定;马尾松群落、胡桃楸群落和栓皮栎群落自然更新的潜力较大,应加强对这些天然林群落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太山山地的芒萁灌草丛不同恢复阶段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萁群落乔木种类较为单一,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草本层次之,乔木层最小,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递减.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可将该山地灌草丛分为三个类型,即马尾松芒萁群落、杉木芒萁群落和杜鹃芒萁群落.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天台山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省天台山的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草本植物,群落均匀度两者无明显差异.植物生活型与物种多样性表现为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显著小于灌木层,它们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而乔木层的群落均匀度显著大于灌木层.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大于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之间的群落均匀度差异不显著.从群落种-多度分布来看,木本植物、草本植物都符合对数级数分布,说明该群落富集种少,稀疏种多,群落的均匀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兽医服务的职能,结合兽医服务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对兽医从传统到现在的职能转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津南区土壤耕层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连续多年对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盐、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7项理化指标的监测分析表明,我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园田区增长较明显,粮田区为持续下降趋势,以平均每年1%的幅度下降;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原等级;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原等级内呈下降趋势;土壤全盐含量下降,PH值上升。按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划分,我区近80%的耕地土壤肥力为3—4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美  孙怀山  汪云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38-4038,4122
用骠马和异丙隆进行不同时期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用骠马6.9%EW1.5L/hm2于禾本科杂草3~4叶期防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刘社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810-5811,5813
[目的]验证不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为直播冬油菜田的杂草防除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不同剂量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和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在直播冬油菜田间进行单用和混用除草试验。[结果]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在冬油菜4~5叶期使用可以有效防除田间的阔叶杂草;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8.0~22.5 g/hm2+400 ml/hm2的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可以有效防除油菜田间的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总防效达90%以上,且可以比人工除草节省成本1 100元/hm2。[结论]25%胺苯磺隆与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混用可以更好地防除冬油菜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15.
大棚黄瓜于1月上旬播种,应用嫁接方法,苗龄50天左右,2月下旬定植,采用三层覆盖配合炉火临时加温及综合栽培技术,6月底拉秧。在同一棚内6月20日左右育番茄苗,苗龄25天左右,7月中旬定植,适当遮阴、防雨,挂防虫网及应用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取得高产高效益,在我街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配套栽培模式和规范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巧。笔者认为,文化内容的最大限度传达是判断采用何种译法的重要标准,因而汉语字、号的对等英译,人名的音译、意译、拉丁语译都是不同情境下可采用的不同技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贫困人口大多聚集在交通不便的内陆农村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移民库区及高原荒漠区,而消除少数民族贫困,加强民族团结历来是我国政府的重点工作,作为主流扶贫模式的开发式扶贫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随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开发式扶贫也不断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以湘西州少数民族推行开发式扶贫工作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式扶贫工作提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各离体培养物染色体数目均出现广泛的变异.除正常的荔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x=30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时间、外植体种类及基因型等对染色体数目变异有一定的影响.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荔枝体胚的再生植株频率,但胚性愈伤组织仍能分化形成大量的胚状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