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热和钙处理冬枣贮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5℃热水、2%氯化钙溶液、45℃2%氯化钙溶液对冬枣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45℃热水、2%氯化钙溶液、45℃2%氯化钙溶液处理后在(0±1)℃贮藏均可保持冬枣贮藏品质,其中45℃2%氯化钙溶液处理效果最佳,有效地抑制了贮藏期冬枣呼吸跃变,保持了冬枣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显著抑制了冬枣贮藏期腐烂率和转红指数的升高,在(0±1)℃可延长冬枣贮藏期15~20天。  相似文献   

2.
徐雅玲  向延菊 《北方园艺》2015,(24):139-142
以新疆和田冬枣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冷藏方法,研究了不同药剂处理对冬枣贮藏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氯化钙和甲基托布津处理能抑制冬枣的腐烂,对贮藏保鲜有利。贮藏56d后,以0.10%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其腐烂率最低(48.40%),维生素C含量最高(58.864 6mg/100g);1%氯化钙和0.10%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其失重率最小(2.4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7.75%);0.05%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其果实硬度最大(8.68Pa);1%氯化钙和0.05%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其可滴定酸含量最低(0.33g/100mL)。综合考虑,以采用0.10%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的效果较好,能较好地保存冬枣的营养成分,延长冬枣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3.
正本试验以‘晚蜜桃’果实为材料,研究热水处理对‘晚蜜桃’果实贮藏品质(硬度、可溶性固性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的影响及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变化规律[1]。结果表明,45℃热水处理3min对桃果实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保持有显著作用,对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影响。其机理可能是热水处理抑制了膜脂过氧化物的积累[2]。1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实验站桃育种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第10期报道,陕西师范大学科研人员进行了低温、减压、臭氧处理冬枣贮藏试验研究,确定了冬枣贮藏的适宜条件:在给贮藏环境提供充足的水分湿度条件下,温度控制在-2℃;每隔10d(天)用30mg/m3的臭氧(O3)处理半小时,之后立即除去臭氧;每天抽真空1次,使压力保持在40.5~47.0kPa。试验表明,可降低果实呼吸强度,抑制酶活性和霉菌繁殖,减缓淀粉和维生素降解速度,防止果实腐烂和冻害发生,保持果实硬度等,冬枣可贮藏140d(天),好果率达92.6%。低温、减压、臭氧处理保鲜冬枣…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骏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骏枣为试材,以未做热处理的骏枣为对照,分别采用40、45、50、55、60℃热水对骏枣进行热处理并置于(5±1)℃下贮藏,以研究热处理对骏枣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热水处理可以延缓果实的衰老,保持其风味,抑制生理和病理伤害,延长骏枣贮藏保鲜期和提高贮藏品质;热水处理的骏枣失水率和呼吸强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硬度、有机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60℃热水处理能显著提高骏枣果实品质,抑制腐烂发生,提高好果率,延长骏枣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6.
季铵化壳聚糖对冬枣的保鲜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吉平  王娟  郑学勤 《果树学报》2007,24(2):244-247
为研究季铵化壳聚糖(HPTAC-CTS)对冬枣的保鲜效果,于-1℃~-2℃冷藏温度下,采用2%季铵化壳聚糖对冬枣进行涂膜保鲜处理,可保鲜贮藏冬枣80d。贮藏后果实不变形,果皮硬度高,果肉仍然很脆;腐烂率低于4%,好果率超过96%;失重率低于<5%,外观、口感可达贮藏前的水准;含糖量、含酸量、维生素C含量基本不变,保持原有风味和营养。  相似文献   

7.
高湿低温环境中臭氧对冬枣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晓军  王群 《果树学报》2004,21(4):346-349
软化褐变和腐烂是冬枣贮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高湿低温贮藏环境中,臭氧(浓度1~2 mg/m3,作用时间15min,8 h释放1次)对冬枣的硬度与维生素C含量、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统计了冬枣贮藏60 d和模拟运输后再贮藏7 d的脆果率等理化指标。结果发现,湿冷环境中,臭氧可以延缓冬枣硬度、维生素C含量和淀粉含量的下降速度,75 d时臭氧处理冬枣的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3.4%和14.3%,淀粉含量比对照组高出18.6%(60 d);臭氧可以降低淀粉酶活性和MDA含量的上升速度,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60d时臭氧处理组比对照组枣果的淀粉酶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低34%和92%,过氧化物酶活性峰值比对照组的低27.3%;贮藏60 d后臭氧处理冬枣的脆果率比对照组高出25%,说明湿冷环境的臭氧贮藏可以明显提高冬枣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晚蜜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热水处理对晚蜜桃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硬度、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Vc含量)的影响及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5℃热水处理3min对桃果实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保持有显著作用,对贮藏过程中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其机理可能是热处理抑制了膜脂过氧化物(MDA)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产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常温下(20±1)℃,相对湿度60%~80%的冬枣贮藏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壳聚糖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烂果率和失重率的变化(P<0.01),延缓果实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P<0.05),抑制果实呼吸速率的变化(P<0.05).其中,以2.0 g/100mL壳聚糖处理的冬枣贮藏品质最优,贮藏25 d,烂果率仅为43.3%,失重率和呼吸速率分别为7.36%和98.3 mg(CO2)·g-1·h-1,果实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9.23 kg/cm2和2.42 mg/g.  相似文献   

10.
以紫果西番莲为试材,通过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温度(40℃、45℃、50℃和55℃)热处理不同时长(2min、5min、8min和10min)对采后西番莲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寻求最佳的热处理保鲜方法。结果表明:使用55℃热水处理2min,能显著延缓西番莲贮藏期间V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并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处于较稳定的水平,保持了较好的西番莲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气体组分对冬枣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冬枣作试材,对在(-1.5±0.5)℃,相对湿度为90%~95%下采用普通冷藏和(1)2%~3%O2,0~0.5%CO2;(2)5%~6%O2,0~0.5%CO2;(3)8%~9%O2,0~0.5%CO2条件下贮藏的冬枣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贮藏的45d始,普通冷藏的枣果呼吸强度显著高于气调贮藏的,但3种气体组分之间的呼吸强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贮藏时间在30d前,各处理枣果果肉乙醇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普通冷藏冬枣的乙醛含量显著高于3种不同气体成分贮藏的冬枣。贮藏至60d时的乙醛含量和贮藏90d时的乙醇含量,均以2%~3%O2,0~0.5%CO2条件下最高,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在该气体成分下,冬枣表皮转红速度最慢,但是好果率却最低,而在5%~6%O2﹢0~5%CO2的气调指标下贮藏90d时,好果率达87%。  相似文献   

12.
 以七八成熟‘丰香’草莓果实为试材, 研究了45 ℃热水处理15 min对草莓果实的保鲜效应,并采用RT2PCR技术探讨了热水处理对草莓果实贮藏过程中乙烯合成相关基因及乙烯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热水处理显著抑制贮藏期间果实花青素积累, 减小果实失重率、腐烂指数, 缓解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 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促进维生素C含量下降, 同时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 明显延长果实贮藏寿命。RT-PCR 分析结果表明, 热水处理明显抑制贮藏期间草莓果实ACS、ACO、乙烯受体( ETR1和ERS1) 基因的表达, 但对EIN1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说明, 热水处理延缓草莓果实衰老可能与其抑制乙烯合成及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减压贮藏冬枣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温度 0± 1℃、大气压力分别为 1 0 1 .3 2 5kPa、81 .0 6kPa、5 0 .663kPa和 2 0 .2 65kPa的条件下贮藏冬枣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 ,减压贮藏显著减少了冬枣维生素C的损失 ,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和果肉硬度的降低 ,有利于保持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显著抑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 ,从而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减压贮藏冬枣的适宜压力为 5 0 .663kPa和 2 0 .2 65kPa。  相似文献   

14.
李宁  关文强  阎瑞香 《北方园艺》2012,(17):163-165
以沾化冬枣为试料,研究了不同剂量(1、2、3kJ/m2)短紫外线处理对冬枣采后低温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1kJ/m2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效果最佳,可有效提高冬枣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硬度下降,减缓维生素C的消耗,保持冬枣中还原糖的含量,降低枣果的转红指数及腐烂率,延缓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15.
付坦  鲁晓翔  李江阔 《北方园艺》2012,(16):155-158
研究了不同成熟度冬枣的冰点以及冰点调节剂对冬枣冰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枣(白熟期)的冰点是-2.70℃;冬枣的冰点与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0.1567x+0.6561;氯化钙是较好的冰点调节剂,当冬枣用3%的氯化钙处理30min后,可以使冬枣的冰点由-2.70℃降低到-3.20℃。表明冬枣的冰点是可调的,适宜的调节剂可以使冬枣的冰点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热水结合酸浸处理对荔枝果皮色素含量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98℃热水3s结合酸浸处理的荔枝果皮的色素含量与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2±0.5)℃贮藏条件下,98℃热水3s结合酸浸处理降低果皮叶绿素、花色素苷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也降低类黄酮、总酚的含量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改变上述指标在贮藏期间的动态变化曲线。讨论了热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MCP处理对昂林苹果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常温(20℃)和冷藏(0℃)条件下,1-MCP处理对昂林苹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L/L1-MCP处理能较好地保持昂林苹果的果实硬度,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外观颜色和风味。常温下(20℃)1-MCP处理果实贮藏时间在85d(天)以上,而对照果实为70d(天)左右;冷藏条件下(0℃),1-MCP处理果实能贮藏200d(天)以上,对照果实则在170d(天)左右。  相似文献   

18.
据《园艺学报))2012年第11期《草酸处理减轻丰亡果采后果实冷害的机理研究》(作者薛锡佳等)报道,以桩果“Zill”果实为试材,采后经5mmol-L-1草酸溶液浸泡10分钟后,在低温(10±0.5)℃下贮藏27天,再移至常温25℃贮藏4天,冷害系数和质膜相对透性显著低于对照;草酸处理降低了果实在贮藏后期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维持了较高果肉亮度值(r),可溶性固形物、游离脯氨酸和柠檬酸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以72-1脐橙为材料,用40℃ 40 min、45℃ 30 min、50℃ 20 min和55℃ 10 min热水处理脐橙果实,以8~10℃清水处理30 min为对照,在室温10~12℃下贮藏,研究了热水处理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60 d后,50℃ 20 min热水处理明显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维持了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从而改善了果实贮藏品质,有利于果实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年第1期《不同浓度植酸处理对油桃保鲜效果的影响》(作者任邦来等)报道,为寻求为天然绿色油桃保鲜的材料,提高油桃保鲜效果,将油桃分别浸入浓度为0.05%、0.10%和0.15%的植酸(肌醇六磷酸酯)溶液中30秒,晾干装袋后置于室温下贮藏,定期测定油桃的理化指标,研究不同浓度植酸溶液涂膜处理对油桃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