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群落——阔叶红松林是当前东北林区森林经营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清原满族自治县的森林资源和经营现状,实践并总结阔叶红松混交林培育模式,集成阔叶红松林培育技术作业体系和经营措施,以期为东北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典型地带性顶极群落,红松则是阔叶红松林中的优势树种和建群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阔叶红松林严重退化,建群种红松消失,并逐渐被次生林生态系统(包含次生林及镶嵌其中的人工林)所取代。由于次生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服务功能等远低于原始林(阔叶红松林),因此,促进次生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恢复其固有结构和生态功能已成为东北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促进红松在次生林生态系统内的更新是实现阔叶红松林恢复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阔叶次生林冠下人工栽植红松是将次生林定向恢复为阔叶红松林的可行途径;而在此过程中,光是影响冠下红松更新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环境要素。该文综述了以往红松对光环境响应的研究结果,旨在为通过调整次生林林分结构促进次生林冠下红松更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红松是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而阔叶红松林,又是我省当前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对阔叶红松林的采伐与更新大家十分关注.林业研究部门,从不同角度,对阔叶红松林进行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见,虽说是看法不一,争论很大,但对促进阔叶红松林采伐与更新的开展,仍然是有益的. 我所于一九五七年以来就开展了阔叶红松林的主伐与更新的研究.经历了十几年的观测与资料累积.为此,本文在已往调查的基础上,学习生产实践中的经验,着重从阔叶红松林的天然更新效果、林分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恢复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林区现有林经营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阔叶红松林。栽针保阔是恢复阔叶红松林的科学理论,但还需时间的检验并不断完善。天保工程的实施为提高现有林生产力、恢复阔叶红松林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适当发展红松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落叶松人工林可以通过人为诱导向阔叶红松林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封山育林不利于阔叶红松林的恢复,应由“封山”向“育林”转变。  相似文献   

5.
林口林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是地带性顶极群落,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大。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与严重破坏,形成了大面积低,中密度的杨、桦、柞、杂木天然次生林,趋向中性和耐荫的硬阔叶林阶段,并顽强的、缓慢地向阔叶红松林方向发展。目前仍处在原始阔叶红松林的弹性极限之内,在天然次生林下和林间空隙小生境,最适宜红松的更新与生长。当前次生林中缺少红松种源,只要在空白生态位人工栽植红松壮苗,保留天然叶树,并适时  相似文献   

6.
林口林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是地带性顶极群落 ,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大。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与严重破坏 ,形成了大面积低、中密度的杨、桦、柞、杂木天然次生林 ,趋向中性和耐荫的硬阔叶林阶段 ,并顽强的、缓慢地向阔叶红松林方向发展。目前仍处在原始阔叶红松林的弹性极限之内。在天然次生林下和林间空隙小生境 ,最适宜红松的更新与生长。当前次生林中缺少红松种源 ,只要在空白生态位上人工栽植红松壮苗 ,保留天然阔叶树 ,并适时适法进行抚育 ,为红松生长创造上方适光和侧方庇荫的环境条件 ,就能尽快恢复接近自然的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7.
红松林的更新与采伐是东北地区红松集约经营的重要阶段,采伐与更新的主要措施直接影响森林营造,如何提供可持续经营的采伐与更新方式,既可以实现木材的可持续增长,又能够实现青山绿水,持续不断,永久利用,如果更新与采伐措施不符合生态生长的客观规律,轻则会导致红松资源大规模减少,重则造成严重的土壤荒漠化,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林区内与周边环境的人民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根据生产实践的需求,对于红松林采伐更新方式的确定方法加以研究,得出综合的数据分析,为今后提升红松合理的采伐更新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
阔叶红松林的采伐更新方式问题,争论很多。主张皆伐很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阔叶红松林是成过熟林,生长量下降,腐朽量增高。森林与其在山上白白烂掉,还不如大力砍伐,重新植林,让新林茁壮成长,并且频频举出新林生长快老林生长慢的例子,以论证其观点正确,从而主张实行大面积皆伐。砍的越快越好,砍的越多越好。笔者认为,阔叶红松林,顾名思意是以红松为主,混有多种阔叶树的针阔混交林,除了红松外,还有杨、桦、槭树、水曲柳、胡桃楸、黄菠罗、柞树、椴树、榆树等阔叶树;也混  相似文献   

9.
干扰对长白山北坡次生林群落结构和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为中国东北东部山地物种最丰富、生产力和生物量最高的森林群落类型,具有结构复杂、土壤肥力高、群落稳定性强的特点(徐振邦,1985).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吴方正,2003),但由于多年的采伐和其他人为干扰,形成了大面积的次生林.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北东部山地是红松分布的中心地带,而长白山则是典型的阔叶红松林分布区。经过多年采伐,除母树林外,这种林分已经为数不多了。为了加强对现有红松林的保护和经营,加快红松良种的选育步伐,我们对不同树皮类型红松的生长特点进行了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对东北蛟河林场32h m 2 阔叶红松林每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阔叶红松林主要树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分析了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更新模式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中不同树种的最大径级及其在不同径级中的株数分布不同,阔叶树种的最大径级大都低于针叶树种.根据不同树种按径级的株数分布特征,可将阔叶红松林中的主要树种分为四类.根据不同树种各径级的累计株数百分率曲线所拟合的方程,亦可将阔叶红松林中的主要树种划分为四种类型.以林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为基础,文章阐述了树木径级结构的平衡性,分析了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更新模式及其与自然干扰状况和不同时空尺度的关系,探讨了样地大小对阔叶红松林种群结构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红松直播造林与植苗更新的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松直播造林与植苗更新的试验方法。通过直播与植苗两种造林方式的对照分析,得出在天然次生林下直播红松是顺应自然的一种更新造林方法,它具有抗性强、免抚易管理的优点,与红松植苗相比既可做到免抚,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是加快恢复小兴安岭森林顶极群落--阔叶红松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我省天然林区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利用,特别是阔叶红松林的合理经营利用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尖锐地存在着森林培育与利用的矛盾,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采伐与更新的矛盾。在阔叶红松林的采伐中,围绕着皆伐与择伐而有几次大幅度的变动,其变动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东北林区地带性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红松阔叶混交林,但由于不合理的采伐及经营手段落后等原因,原始阔叶红松林已濒临绝迹(仅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5.
树种多样性与森林经营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阔叶红松林区典型样地林木树种多样性指数调查和计算得出,适度择伐的林分树种多样性指数高,次生阔叶林、未受干扰的成熟阔叶红松母树林、阔叶红松林强度择伐迹地、人工落叶松林,树种多样性指数顺次降低;以择伐为主的黑龙江省穆梭林区,20多年来,森林越采越多,森林动物蕴藏量是其林区面积所占比例的3倍多。大兴安岭区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后得出,原在樟子松林内严重受压的山杨,在火灾后森林恢复中有重要作用,森林经营中应适当保留针叶纯林内混生的少量阔叶树。树种多样性指数高,有利于森林受到重大外力破坏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我国林业发展战略和伊春林区的现实状况,对伊春林区林业经营谈几点想法:伊春林区是"红松故乡",林业经营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扩大培育白桦林,恢复发展阔叶红松林,发展红松果林,走顶极演替森林利用,才能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稳定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红松次生林是原始阔叶红松林经自然"森林循环"或人为干扰后形成的。作为典型的林分,尤为重要的是其由原始阔叶红松林变化而来,其原林型分布局域的稳定性、水热条件、尚存的下木及地被植物等决定了其恢复阔叶红松林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由于其分布量较小,林区在实际经营中,往往放弃经营这一典型的、但却有经营前途的森林类型。在总结以往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该类型森林经营技术与策略,并进行推广示范。确定指导原则与适用范围,根据近自然经营与森林循环理论,将林分划分为处在不同阶段的系统,进行"斑块经营",从而实现对该类林分的高效经营。  相似文献   

18.
伊春红松     
黑龙江伊春是红松的故乡,这里的红松林是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美的红松原始林,也是全球顶级的红松群落。伊春境内的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辖1.8万公顷阔叶红松林,是中国仅存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统之一,是全球研究红松林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9.
阔叶红松林是分布在北温带的多物种、多层次、多价值、多效益的一种森林类型,具有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量高、自我维持能力强的特点,是被普遍认同的高价值、高产量的森林资源。在伊春市朗乡林业局东折棱河林场的原始红松林中选取8个30m×30m的标准地进行调查,分析其林分结构组成,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和更新情况等。结果认为,东折棱河林场原始红松林的主要伴生阔叶树种为蒙古栎、色木槭等,成林红松多为随机分布,原始红松林下的红松更新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20.
辽东山区阔叶红松林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恢复阔叶红松林是目前辽东山区科学经营次生林面临的首要任务。本项技术是经过30多年来对低产、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人工更新红松的定位试验与调查研究,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阔叶红松林恢复技术措施。包括次生林改造方法;幼林抚育、透光抚育及上层抚育的时间和方法;适宜针阔比例;抚育间伐间隔期、间伐强度、间伐木选择方法等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