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血清抗体检测病毒抗原,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IET)法比琼脂扩散(AGP)法检出率高50%;而用IBD抗原检测其血清抗体,CIET比AGP有60%血样抗体效价高1~2个滴度。CIET法比AGP法的检测速度快23~37个小时。CIET是一种简易、快速、敏感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可用于IBD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实验窒诊断主要有琼扩及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这些方法费时多,灵敏度不高。我们用DB高免血清按常规方法制成IBD荧光抗体,对自然发病鸡进行诊断。结果证明,它是快速、特异、灵敏度高的诊断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 1、IBD高免血清:本院传染病教研组提供,经琼扩试验测定效价为1∶32~1∶64。  相似文献   

3.
SPA直接平板协同凝集试验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葡萄球菌病鸡分离到的 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筛选出 1株富含 SPA的菌株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的 SPA直接平板协同凝集试验。经特异性检验、敏感性试验及临床应用表明 ,该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 ,与琼脂扩散试验及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比较 ,3者间无明显差异 ,且操作方法简便、快速 ,节省材料 ,是一种 IBD早期病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用从抗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高免卵黄液中提取IgG包被抗体和酶标记抗体,建立了检测IBD病毒的Dot-ELISA方法。经特异性检验,阻断实验及临床应用,证明此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病毒的检出率为100%,与组织病理学方法的符合率达100%,比免疫琼脂扩散法提高检出率40%,而且方法简便、节省材料、是IBD早期病原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昔日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以及易感雏鸡接种等,近年来由于变异毒株的出现,造成疫苗免疫失败和亚临床发病率日趋增加,给临床确诊增添了困难。一般诊断方法不够敏感,不能在病初作出诊断,因此需要有一些新的、能及时准确地诊断出IBD的方法,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现简述如下:一、卵黄抗体的应用利用提取的卵黄抗体代替IBD阳性血清进行一系列实验室诊断。杜元钊等利用卵黄提取物检测了IBD。用取自青岛某鸡场23枝鸡蛋,将鸡蛋从中隔处打开,用5ml注射器吸取5ml卵黄,每采一个卵黄换一个注射器,再加入5mlpH7.4.0.01M.PBS缓冲液,混匀后再加入20ml氯仿,混匀,室温静置1小时,2000转/分离心30分钟,上清液即为卵黄抗体提取物。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进行法氏囊病的诊断,阳性率可达82.6%,而琼扩法的阳性率仅为65%,且电泳法只需3小时就出现结果。前者快速、特异、简便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和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血清抗体检测病毒抗原,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IET)法比琼脂扩散(AGP)法检出率高50%;而和IBD抗原检测其血清抗体,CIET比AGP有60%血样抗体效价高1-2个滴度,CIET法比AGP法的检测速度快23-37个小时,CIET是一种简易、快速、敏感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可用于IBD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7.
研究胃酶对流免疫电泳(ELCIEP)对家蚕浓核病进行早期定性诊断的技术和实际效果,并与对流免疫电泳进行了实际检测效果和灵敏度的比较。结果表明,酶对流免疫电泳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能好;标记后的抗体(2.1毫克/毫升)最适稀释倍数为1:400:待测材料的稀释倍数以1:4或1:8为好;对纯化浓核病毒(DNV)的最小检出量为0.016O.D,灵敏度比对流免疫电泳高8倍;对DNV病蚕肠组织研磨澄清液发生阳性反应的平均最大稀释倍数为1:137.6,是对流免疫电泳的16倍;最早检出时间是感染后16小时,半数检出时间是感染后21小时,均比同等感染条件下的对流免疫电泳提早检出8小时左右;用酶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后,可立即用酶底物显色判别诊断结果,为DNV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生产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disease,AD)诊断抗原的新方法。试验提取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disease virus,ADV)的基因组,PCR扩增ADV核衣壳蛋白VP2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Bacmid-VP2,脂质体介导其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AcMVPV-VP2。电镜下观察表达的VP2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蛋白的反应原性。以传统接毒方法生产的AD诊断抗原作对照,通过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检测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VP2蛋白在电镜下组装成病毒样颗粒且能与AD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与商业诊断抗原相比,重组抗原诊断AD的阴阳性的符合率为100%。该方法可成为生产AD诊断抗原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貂阿留申病是危害水貂养殖业的三大疫病之一,目前没有疫苗可以使用,也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能通过检测、淘汰来净化貂群。本研究随机采取河北某貂场准备配种后期的水貂血清样品168个,采用碘凝集和对流免疫电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二者的符合率为81.55%。鉴于二者的符合率及检测成本,建议生产中首先用碘凝集对留种貂群进行初筛,再进一步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貂种群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可靠的布鲁菌病诊断试剂,本中心选择5种诊断试剂盒分别对180份临床血清(牛、羊血清各90份)进行比较检测,对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进一步用经典的补体结合试验(CFT)进行验证,分析各种方法之间的符合性。结果显示:cELISA-IVDC与iELISA-IVDC之间符合率为98.3%(177/180),cELISA-Sva与iELISA-Sva之间符合率为91.7%(165/180);iELISA-IVDC、iELISA-Sva、iELISA-Idexx与CFT的符合率分别为98.9%(178/180)、93.3%(168/180)和87.8%(158/180);cELISA-IVDC、cELISA-Sva与CFT之间的符合率分别为96.7%(174/180)和89.4%(161/180)。结果表明,不同布鲁菌病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其中iELISA-IVDC和cELISA-IVDC与CFT的符合率最高;iELISA-IVDC与cELISA-IVDC之间的符合率高于其他布鲁菌病试剂盒。  相似文献   

11.
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中的IgG致敏绵羊红细胞(SRBC),通过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对人工发病鸡与自然感染鸡的脏器材料进行诊断。结果,法氏囊材料的RPHA与琼脂扩散试验(AGP)的阳性符合率为82.1%,与对流免疫电泳(CIEP)的阳性符合率为96.4%。人工发病鸡与自然感染鸡各脏器的含毒量均为法氏囊>脾>肾>肝。超声波裂解器处理的材料与在冰箱冻融三次的材科,其RPHA结果完全相同。致敏的SRBC在4℃保存7周,对RPHA的阳性率无影响。AGP、CIEP及RPHA的对比试验证明,RPHA优于其他方法,利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水貂阿留申病(AD)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筛选多个阿留申病毒(ADV)VP2结构蛋白保守的B细胞表位,设计人工诊断抗原肽SD,经原核表达、纯化后作为ELISA的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与对流免疫电泳(CIEP)方法的符合率达93.2%。利用该方法对我国主要养貂区域的2190份血清样品进行AD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山东、大连、河南、吉林、黑龙江AD阳性率分别为80.41%、82.14%、69.81%、71.24%、78.41%,表明AD在我国已呈高发态势。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显著提高了AD阳性检出率,对貂场AD的净化及养貂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IBD中药制剂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6 0羽 32日龄 SPF鸡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0羽 , 组为抗 IBD中药制剂治疗组 , 组为IBD卵黄囊抗体治疗组 , 组为对照组。对 3组 SPF鸡同时接种 IBDV强毒 0 .2 ml/羽。待全部出现IBD临床症状后 , 组鸡口服抗 IBD中药制剂 2 ml/羽 , 组鸡肌肉注射 IBD卵黄囊抗体 1ml/羽(抗体效价 1:12 8) , 组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 1ml/羽。观察鸡的病情变化、死亡情况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 , 组治愈率为 90 % (18/ 2 0 ) , 组治愈率为 75% (15/ 2 0 ) , 组仅存活 2 0 % (4 / 2 0 ) , 组比 组治愈率高 15% , 组比 组死亡率低 70 %。然后选择 IBD多发的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 IBD病鸡7759例 ,治愈 76 6 2例 ,治愈率为 98.7% ,说明抗 IBD中药制剂治疗 IBD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对鸡的法氏囊、心、肝、脾、肾、胃肠道等器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江苏省的流行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于1980年7月首次在江苏省诊断确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为了弄清楚IBD在江苏省的流行情况及其危害程度,为进一步研究IBD防制方法打下基础,我们在全省12个有代表性的市县进行了IBD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将五种常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TAD(西德)、D_(78)(荷兰)、BV(美国)、Lukert(美国)和 CJ(北京)分别免疫接种 IBD 非免疫来航鸡(16日龄),12天后,IBD 病毒-血清中和效价均在1:64~1024之间.这些获得免疫的试验鸡用从广东地区分离到的6株IBD 血清Ⅰ型病毒的亚型毒株(GF_(901)、GZ_(902)、GN_(903)、GS_(904)、GB_(905)和 GD_(906)分别攻毒,结果表明,五种IBD 弱毒疫苗免疫试验组分别对6株血清亚型病毒的平均保护系数为67%(GF_(901)、64%(GZ_(902)、69%(GN_(903)、74%(GS_(904)、70%(GB_(905)和75%(GD_(906);五种弱毒疫苗对6株血清亚型病毒的最高平均保护系数为(?)78%,最低平均保护系数仅有51%.  相似文献   

16.
采用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欧盟比较变态反应试验(SICTT)和牛结核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FN-γ-ELISA)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某奶牛场3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平行检测,比较不同检疫方法对奶牛结核病诊断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对比检测结果。经综合判定牛型结核阳性牛208头(其中20头双阳),阴性92头(其中禽型19头)。TST和SICTT相比,阳性符合率为94.89%;TST与IFN-γ-ELISA相比,阳性符合率为31.16%;SICTT与IFN-γ-ELISA对比,阳性符合率为51%。综合判定,3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33.67%,符合率较低,表明各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方法对奶牛布病送检样本进行布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ELISA方法与SAT方法阳性符合率为79.28%,阴性符合率为86.84%,总符合率81.21%;与RBPT方法阳性符合率为94.59%,阴性符合率为81.58%,总符合率95.97%。  相似文献   

18.
免疫炭凝试验(ICAT)是以纯化的免疫球蛋白 GIgG 包被炭粒制成“免疫炭粒”或“炭抗体”对相应疫病进行诊断。该法虽已广泛用于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诊断,但尚未见于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诊断。经过反复试验证明,用 ICAT 诊断 IBD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一直是危害我国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养鸡业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困扰,在鸡生产中越来越被给予重视。介绍了IBD的病原特点及其致病机理,详细阐述了IBD的鉴别诊断方法,为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商品化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对153份血清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AIV)的H5抗体检测,比较间接ELISA和HI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间接ELISA和HI两种方法呈较好的相关性,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765。间接ELISA和HI两种方法检测AIV抗体的阳性符合率为95.8%,阴性符合率为87.2%,总体符合率为96.7%。间接ELISA方法是一种敏感、特异和快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可以用于临床样本的大规模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