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土壤种子库研究,可为该区域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退化土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阿里地区高寒荒漠草地土壤种子库与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土壤种子库萌发试验,对区域种子萌发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在阿里地区的高寒草地上...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西藏不同种源地喜马拉雅紫茉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本试验利用常规检测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种源地喜马拉雅紫茉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15个根际土壤样品中共获得237120条有效序列,通过聚类共获得2435个OTUs.在门分类...  相似文献   

3.
在石漠化土壤上开展少耕种植、秸秆覆盖、生物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栽培试验,研究各种措施对土壤环境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耕作相比,少耕加秸秆覆盖是改善石漠化土壤质量较好的措施,能极大的改善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有机质、全氮增加13.9%,19.6%;土壤容重降低21.5%,孔隙度增加5.4%;土壤微结构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16.7% ~35.6%,冬春干旱季节提高幅度更大达25.9%~60.4%;还能增加作物产量4.7%~5.3%.生物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结构、土壤水分等环境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提高,但对作物产量有不利影响.而单纯少耕种植会导致土壤板结从而使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连续两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但是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影响较小。秸秆还田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不同耕作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沙化土壤治理,本文选择适应性强的桑树作为改良植物,探究桑树在不同沙化程度的土壤中的适应能力,对不同沙化程度土壤的生态修复效果,以及有落叶影响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不同处理条件的土壤中种植半年生桑,以同样种植桑的正常土壤作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桑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总结长期试验的研究进展,研究长期试验的特点、意义和研究内容,综述了长期试验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有助于该学科研究的纵深发展与广泛利用.目前,长期试验通常采取2种方法,分别是“长期”和“定位”,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和气候的重复性等特点,能够克服各种生态因素差异对试验带来的影响和制约;其与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特性等关系密切,对研究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不同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提供研究场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园林废弃物堆肥与不同菌剂结合对青稞幼苗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用"藏青200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园林废弃物堆肥配施不同比例的菌剂对青稞幼苗农艺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园林废弃物堆肥配施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青稞幼苗的株高、须根数、主根长、和茎围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着园林废弃物堆肥的添加量和生育期的...  相似文献   

8.
在草甸白浆土上对草木樨、秣食豆、黑麦草根茬的培肥增产效应进行了5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大的绿肥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后作物产量。以5年粮豆总产量计,粮草轮作的产量较之粮豆轮作的产量相等或略低;但在粮草轮作中,绿肥地多收鲜草(饲料)1350~1500公斤/亩;总效益高于粮豆轮作。把绿肥全部翻压作肥料同只用绿肥根茬还田的对比中,后者的效益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9.
有机复混肥对板栗嫁接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隆安县的屏山、古潭、那桐3个乡(镇)建立板栗林试验样地,分别施用有机复混肥不同施肥量以及25%含量的复合肥,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板栗林地1 m土层深度的理化性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复混肥不同施肥量的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通气度、土壤有效贮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均优于施用复合肥的.以施用有机复混肥施肥量为1125 kg/hm2对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棉田土壤调理剂松土精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由于棉花长期连作、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沼泽土类型棉田耕层土壤中盐碱积累较多,造成土壤变硬、板结、盐渍化.施用高纯度聚合物松土精,通过理化反应,可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状态,为探索松土精在沼泽土类型棉田的使用方法、用量及其效果,进行了棉田土壤调理剂松土精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兴宁市农业局在该市大坪镇进行了土壤调理剂应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田师傅"土壤调理剂能改良酸化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酸碱度,提高水稻产量。施用"田师傅"土壤调理剂水稻增产41.9kg/667m2,增幅为7.14%;土壤pH值提高0.53;有效钙提高20.6mg/kg、有效镁提高1.47mg/kg,土壤容重比试验前下降0.02g/cm3"。田师傅"土壤调理剂可在当地推广使用,建议施用量为50kg/667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茬定位试验,研究土壤调理剂在酸性土壤上对水稻、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pH,改善作物千粒重、株高等生物学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黔中地区土壤侵蚀空间的变异规律,开展区域土壤侵蚀评价及趋势预测,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黔中地区不同岩性发育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抗冲性.结果表明:不同岩性发育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紧实度在0.01水平下差异显著,土壤抗冲性在0.1水平下差异显著;碳酸盐岩组土壤容重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早稻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的示范对比试验,分析水稻秸秆使用腐熟剂还田后,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能加快秸秆的腐熟进程,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5.
将营养型土壤改良剂施入3种不同理化性状酸性土壤进行恒温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样1(高肥力粘壤土)施入改良剂0~8 0g·kg-1时,有效磷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以施入改良剂8 0g·kg-1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但施入12 0~20 0g·kg-1时,有效磷含量又开始下降.土样2(中等肥力粉壤土)和土样3(低肥力粘壤土)在改良剂施入量0~12 0g·kg-1时,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量随改良剂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改良剂施入不同理化性状的土壤后,活化了土壤中的磷,促进了玉米对磷的吸收,提高了磷肥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控制盐碱地日光温室番茄栽培过程中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量,研究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以每hm2施腐熟鸡粪75000kg,三元复合肥750kg,尿素750kg的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最明显,可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其含盐量从0.22%降到0.17%.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的实施效果,开展秸杆还田加腐熟剂的效果对比试验,秸秆腐烂速度快效果明显,水稻的生物、产量性状提高,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 关键词:土壤 有机质 提升效果 试验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及土壤理化性质对玉米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85年在玉米田间进行了覆膜栽培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覆膜栽培的增产效应,在探讨覆膜对土壤有机质矿化及土壤理化、生化等性状效应的基础上,为覆膜栽培持续高产的机理积累了有关资料。1 试验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土壤调理剂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河南省许昌地区以番茄品种“农园1号”为研究对象,设4个土壤调理剂用量处理,分别为0、100、300、500 kg·667 m-2。定植10 d后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定植后每隔1个月测定番茄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成熟后计算其果实产量。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理化性状有所改善。试验初始阶段,各处理的各项测定指标差异不显著;试验后期,各处理的各项测定指标差异显著,土壤调理剂的各处理均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以土壤调理剂施用量300 kg·667 m-2效果最好,土壤养分、理化性状、生长发育等指标最佳,单株产量最高。土壤调理剂施用量达到500 kg·667 m-2时,产量有所下降,说明土壤调理剂施用量过高并不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针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风沙瘠薄农田生态条件下,研究新型保水剂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入保水剂后,土壤的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有所增加;新型保水剂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