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黔油10号制种产量与栽培措施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及有关措施的优化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尿素:10.0~25.8kg/667m^2,种植密度:1.4~1.8万株/667m^2。氯化钾;2.5~6.0kg/667m^2,过磷酸钙;36.0~50kg/667m^2,可望获得75~100kg/667m^2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等肥力大土泥土上玉米氮、磷、钾3因素4水平试验研究得出,要使玉米产量获得较好收益,其施肥量为尿素28.0kg/667m^2,过磷酸钙30.7kg/667m^2,氯化钾17.8kg/667m^2。  相似文献   

3.
1997 ̄1999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pH值黄泥土施用磷石膏50kg/667m^2,100kg/667m^2,150kg/667m^2,pH4.30黄泥土玉米产量比对照增产7.8% ̄22.9%,pH5.01黄泥土增产8.5% ̄17.1%,pH5.65黄砂泥土增产7.5% ̄11.5%,pH6.07砂石黄泥土增产5.9% ̄8.3%,投产比值在1:2.7以上。土壤pH值随石膏用量增加而提高,土壤水解酸含量随磷石膏用量增加而降低。磷石膏适宜用量为50 ̄100kg/667m^2与农家肥、氨、磷、钾肥配合作底肥施用。可以认为磷石膏是一种改良酸性黄泥土的新型调理剂。  相似文献   

4.
冬绿肥品种及播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苏箭三号、白花早茹,66-25三个绿肥品种及播量分别为4.0,4.5,5.0,5.5,6.0kg/667m^2的试验表明遵义市以苏箭三号鲜草产量最高,其次为白花早苕,66-25最低;在净作条件下三个品种播量以5.5kg/667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覆膜马铃薯平衡施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文家 《耕作与栽培》1999,(6):49-50,52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对米拉马铃薯进行N,K肥料效应试验研究。借助于CASIO fx-3600P型计算器,建立了肥料效应方程。最佳施肥量为N8.22kg/667m^2.K2O12.08kg/667m^2,最佳产量为2002.30kg/667m^2,肥料配比N:K2O为1:1.47,肥料增产量530.10kg/667m^2,纯收益424.08元/667m^2,投产比1:3.98。指出在施有P  相似文献   

6.
钾锌锰配施对甜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施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山西石灰性褐土上施用钾锌锰肥对甜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钾锌锰肥酸施能提高糖、Vc和锌的含量。甜椒果实Vc含量大于130mg/100g鲜重的施肥方案为氯化钾46.62 ̄60.03kg/667m^2,硫酸锌8.58 ̄9.67kg/667m^2,硫酸锰7.17 ̄9.23kg/667m^2。  相似文献   

7.
紧凑型玉米湘玉7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湖南玉米生产的特点,从1993年开始,对紧凑型玉米新品种湘玉7号在播种期、密度、施肥量、施肥时期及N,P,K合理配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湘玉7号产量在500kg/667m^2以上的主要栽培技术为:3月20 ̄4月1日直播,播5000株/667m^2左右,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纯N20 ̄22kg,P2O56.5 ̄7.0kg,K2O14.0 ̄14.5kg,全部的P肥和K肥作基肥,  相似文献   

8.
棚栽鲜食玉米适宜密度与施氮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小区试验指出,大棚栽培苏玉糯1号玉米、必须合理配置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要获得的756-805kg/667m^2,与4588-4742元/667m^2的产量与产值,密度与氮肥最适组合为4000-4500株,25kg/667m^2。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分带轮作中影响小麦套作玉米复合产量的带宽、小麦、玉米及窝距4个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型的典型模式为1.50m分带+小麦兴竹-号+玉米黔西4号+玉米窝距20.0cm;(2)粮豆型的典型模式为1.83m分带+毕麦10号+3行黄豆+黔西4号+窝距30.0cm;(3)兼用型为1.67m分带+毕麦10号+2行黄豆(或不种)+黔西4号+窝距23.3cm;(4)试验的最佳模式比其它模式平均每667m2增收粮食87.28kg,变幅为14.31~170.85kg;比其它模式平均增值113.46元/667m2,变幅为7.45~198.25元/667m2,选择最佳模式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5)决定复合产量的关键因子是玉米产量,合理密植是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贵州西部温凉地区分带轮作中影响小麦套作玉米复合产量(值)的主要因子带宽,小麦,玉米及其窝距进行了研究。结果:(1)表现最佳的模式有二个,一是1.50m带宽+毕麦10号+贵毕303+玉米窝距20.0cm,二是1.50m带宽+贵丰1号+贵毕301+窝距23.3cm(2)试验最佳模式复合产量达588.54kg/667m^2,复合产值达739。08元/667m^2,比  相似文献   

11.
小麦引种试验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年引进12个小麦品种鉴选,绵农系列小麦种增产显著,比对照种绵阳19号增产27%以上,表现出较好的 性和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适宜海拔600-1200m的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以15-20万基本苗为宜;稻田净作1.7m或1.83m提厢种植8行麦,667m^2播量10kg;旱地分带轮作1.7m提厢种植4行麦,播量5kg,比其它种植方式获得较高产量。4年累计新增总产16628t。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番茄制种常因营养状况差,尤其是P、K肥缺乏而使得植株衰弱,从而导致各种病害的发生,造成种子产量低、效益差。在此,提醒各地区番茄制种同仁,在番茄制种的整个过程中要实行配方施肥,以确保番茄制种高产。1 定植前施足底肥施优质有机肥5000kg/667m2~8000kg/667m2,磷酸二铵75kg/667m2,钾肥20kg/667m2~25kg/667m2,尿素10kg/667m2~20kg/667m2,或者施腐熟菜(棉)籽饼200kg/667m2~300kg/667m2,鸡粪500kg/667…  相似文献   

13.
陈学良  李子先 《种子》1995,(4):41-43
科选1号于1985年从农家稻种“一根插”中系统选育而成,在豫北平原多点品比结果,均产587.7kg/667m^2,比对照新稻68-11增产15.3%。从1990-1994年濮阳市累计种值1.3万多公顷,产量水平在550-650kg/667m^2之间。突出特点是抗倒、抗病、丰收性好。出糙率83.8%,精米率74.1%,粗蛋白质8.6%,直链淀粉20%,胶稠度97mm,糊化温度7级。除直链淀粉偏高外,  相似文献   

14.
水稻氮磷钾配施产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3414”试验设计,探讨本县坝区氮、磷、不同用量配施对不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67m^2施用尿素21.74kg,普钙42.86kg,氯化钾8.0kg时,肥效较好,单产可达659.7kg氮、磷、钾三元主效为y=458.26+11.34X1+7.58X2+2.57X3667m^2适宜配方为N:P2O5:K2O=10 ̄12:6 ̄9:4 ̄6。  相似文献   

15.
春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最优D饱和设计方法探讨了广东省春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实步研究认为,春玉米667m^2产达到500~600kg,种植密度为4400~4600株,纯N,P2O5,K2O分别为20~23,15~21,15~18kg/667m^2,秋玉米亩产达到450~500kg,种植密度为4000株以上,纯N,P2O5K2O为24~25,20~22,20~21kg/667m^2,同时表面秋  相似文献   

16.
鲁德1号冬小麦耐盐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坝4131为母本,运麦1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鲁德1号冬小麦,在耕层盐分3-7g/kg的盐碱地上平均每667m^2产178.2kg。在各省试验结果表明,鲁德1号比对照品种德选1号增产17.05%-62.18%。抗逆性强主要表现在产量构成因素合理,叶片功能期长,对K^+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能力强,降低了植株体内Na^+/K^+比值。可在盐渍土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尿素、三料过磷酸钙对石大豆1号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这三项农艺措施对石大豆1号产量的影响依次为密度>三料过磷酸钙>尿素,适于石 大豆1号高产的密度为1.29万-1.45万株/666.7m^2、尿素为8.1-11.0kg/666.7m^2、三料过磷酸钙为6.9-10.7kg/666.7m^2。  相似文献   

18.
1997~1998年在贵州省毕节等12县(市)实施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玉米地膜覆盖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以玉米地膜覆盖为主,配套推广育苗移栽、杂交良种、绿肥聚垄、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技术,实施两年。共完成有效面积8.772万hm^2,其中1997年4.31万hm^2,1998年4.456万hm^2,项目平均单产371.4kg/667m^2,新增产97.9kg/667m^2,增幅35.8%,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施用锌,钼微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威优64为材料进行了杂交水稻施用微肥钼(Mo)、锌(Zn)两因素各3水平的田间籽粒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是:(1)威优64对钼酸胺不敏感,各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施0.75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比空白ck籽粒产量增加8.39%、比施1.50kg/667m^2的A3处理增加5.46%;(3)0.75kg/667m^2,1.50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分别使杂交稻威优64穗粒数  相似文献   

20.
在京郊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进行小麦,玉米两茬间氮,磷,钾肥合理施用的研究。三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全年氮素投入0.036-0.048kg/m^2,以小麦,玉米各半或玉米居多为宜。冬小麦施氮在下茬玉米上无明显后效。冬小麦适宜施氮量为0.024kg/m^2,夏玉米适宜施氮量0.030kg/m^2,冬小麦和夏玉米施磷肥不仅对当季有增产作用,而且对下茬作物也有明显的后效。冬小麦施P2O5 0.015kg/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