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凝结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株畜禽用凝结芽孢杆菌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培养条件、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筛选,通过正交实验对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温度35℃、转速220 r/min、装液量10%、接种量3%、初始pH=7.0、发酵时间42 h;最佳培养基组成:葡萄糖8.0 g/L,酵母膏12.5 g/L,KH2PO4 3.0 g/L,MnSO4.H2O 0.18 g/L,MgSO4.7H2O0.125 g/L。在此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下,发酵液活菌数达38×108 cfu/mL。  相似文献   

2.
产纤溶酶菌株S-05的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获得的一株产纤溶酶能力较强的芽孢杆菌(Bacillussp.)S-05,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产生纤溶酶的适宜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0%,大豆蛋白胨1.0%,Na2HPO40.4%,NaH2PO40.2%,MgSO4.7H2O 0.05%,CaCl2.2H2O 0.01%;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培养基装液量30 mL(250 mL三角瓶),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发酵周期48 h,初始pH 7.0;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产酶活力(相当尿激酶活力单位)高达652.55 IU/mL。  相似文献   

3.
黏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对一株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B1活性的黏细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化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酵母粉7 g/L、CaCl2.2H2O为1 g/L、MgSO4.7H2O为0.5 g/L、VB12为750μg/L;并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接种量20%、发酵时间50 h、发酵温度30℃。在上述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该菌株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为78.2%。  相似文献   

4.
在单因素法初步优化试验基础上,进行了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以及响应面分析(采用Box-Behnken法)进一步优化了菌株zk1266的发酵产酶培养基,得到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胰蛋白胨3.06%,葡萄糖3.85%,氯化钾0.27%,氯化钠0.05%,MgSO4·7H2O 0.1%,CaCl2·2H2O 0.05%,FeSO4·7H2O 0.005%,用此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培养,菌株所产耐热植酸酶酶活为141.26 U/mL。菌株产酶能力比优化前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核诱变方法选育了一株适合液体深层发酵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10-01。最佳诱变剂量为2.0k,16min;该菌株为绿色木霉,在PDA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白色菌丝,绿色孢子,菌苔较厚;该菌株的产酶条件为:采用1.0%微晶纤维素与1.0%麸皮复合碳源,pH值控制在6.0,29℃摇床200rpm培养6d,FPA酶活最高可达到32.8u/ml。  相似文献   

6.
从畜禽养殖场土壤中分离纯化、初筛到3株产纤维素酶的真菌菌株,通过摇瓶复筛,获得1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HX-02,经分类鉴定确定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2%麸皮、3%酵母膏、0.05%MgSO4.7H2O、0.1%KH2PO4为液体发酵培养基,装液量20%、起始pH值6.0的条件下,以30℃、140 r/min发酵5 d,纤维素酶活可达到71.72(±0.53)IU/mL。  相似文献   

7.
碱性脂肪酶高产菌株yz-145的筛选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蚕茧浸渍腐化水中分离获得一株产碱性脂肪酶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多次诱变,选育出一株高产菌株yz-145.该菌株经发酵研究表明,其最适培养基为:蚕蛹粉5%,蔗糖1.0%,橄榄油0.5%,(NH4)2SO4 0.5%,MgSO4·7H2O 0.2%,K2HPO4 0.05%.最佳产酶条件:初始pH 9.0~9.5,30℃培养48h,产碱性脂肪酶活力高达1615 U/ml.经5代培养,该菌株产酶活力稳定,并对其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方一  钟毅  刘岩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6):1269-1271,1274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等对青霉(Penicillium)P11液体发酵产植酸酶的影响。菌株P11发酵产植酸酶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发酵培养基最适pH值5,摇瓶装液量10%,接种量4%,摇床转速120r/min,培养时间96h,最高酶活性可达2.63U/mL。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探索其有关酶学性质。[方法]从腐败蚕蛹中采用稀释平板分离蛋白高效分解菌。先进行菌株的初筛:取采集的样品2g,分别加入装有LB培养基的摇瓶中,置摇床上180r/min,37℃培养4~5d。将发酵液稀释一定倍数,涂布法进行分离,根据酪素培养基中单菌落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值(H/C)大小,选取H/C比值较大的菌株进行复筛。将初筛得到的待测菌株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2℃摇床培养60h。发酵液离心(4000r/min,5min)后取上清,测定酶活力,并比较不同菌株发酵液蛋白酶pH、温度作用范围。对筛选出的菌株所产中性蛋白酶再进行pH值条件下酶活力稳定性测验,酶活力热稳定性试验,及不同金属离子对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蚕蛹粉采用筛选出的菌株固体发酵后,于60℃烘箱烘干,测定其中小分子蛋白含量。[结果]经筛选得到1株产中性蛋白酶的KB细菌,在摇瓶发酵条件下其酶活达到589.08U/ml,发酵蚕蛹粉后中小分子蛋白含量达到15.09%,比未发酵的对照和实验室现用菌株发酵分别提高了95.72%和15.67%,这表明KB菌株在蚕蛹粉发酵中优于实验室现用菌株。KB菌株所产中性蛋白酶在pH值6.5~9.0条件较稳定,pH值8.0为其最适pH值,在pH值8.0、温度55℃条件下处理0~30min时的酶活较稳定,残余酶活力在90.0%以上。[结论]初步获得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实验室筛选保藏最高酶活为10.7 U/mL的白腐真菌作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育种及培养基优化,以期提高菌株产β-甘露聚糖酶能力.结果表明,紫外诱变条件为孢子悬液浓度106~107个/mL,诱变时间10 min,此条件下的孢子致死率达78%,获得了13株正向突变株,经6代遗传稳定性试验证明UV-2突变株酶活最高,遗传稳定性最强,比出发菌株酶活提高了2.075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该突变株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魔芋粉和硝酸铵,对酶活影响较大的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产酶培养基为魔芋粉4.0 g/L、NH4NO3 5.0 g/L、KH2PO4 5.0 g/L、NaCl 1.0 g/L、MgSO4·7H2O1.0 g/L,在此条件下测得甘露聚糖酶最大酶活为46.17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40.3%.  相似文献   

11.
嗜热纤维素分解菌TH3-9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辉  朱奇  杨启银  戴传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18-2320
以嗜热侧孢霉(Thermophilic sporotrichum)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出TH3-9突变株。该菌株的CMCase和FPAase分别提高到原始菌株的2.6和2.0倍。液体培养产酶条件及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稻草粉+甘蔗渣(总含量为2.0%时,稻草粉∶甘蔗渣为1∶4),最适氮源是蛋白胨(0.4%),KH2PO4最适含量为0.3%,MgSO4.7H2O最适含量为0.03%,最适pH值为5.5,最适培养温度为45℃,培养第2天FPAase最高,培养第4天CMCase最高。采用优化配方,在45℃下培养,测得CMCase为86.8 IU,FPAase为22.6 IU。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试验及摇瓶培养法对黄伞菌丝深层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宜黄伞菌丝深层发酵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豆饼粉2.0%,K2HPO40.05%,MgSO4.7H2O 0.1%,酵母膏0.2%;优化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6.0,培养温度25℃,摇瓶装量100 ml,摇床转速150 r/min,发酵周期6 d。  相似文献   

13.
从黑龙江大豆根部土壤中分离一株穗霉属菌株,对其诱变菌株26-13-4所产植酸酶进行研究。该植酸酶对植酸钠的适宜水解温度为45℃、适宜pH为5.0,在4、25和45℃下热稳定性好,在pH4.0~7.0时植酸酶比较稳定;低浓度的Fe2+、Mn2+、Ca2+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而Cu2+、Mg2+、Zn2+、Al3+以及高浓度Mn2+、Ca2+、Fe3+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K+、低浓度的Fe3+对酶活没有任何影响。结果表明,该植酸酶以植酸钠为底物时的米氏常数Km为4.4×10-5mol·L-1。  相似文献   

14.
美味牛肝菌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Bull.exFr.)进行了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母种最适培养基为20.0g葡萄糖+7.0g酵母粉+3.0g黄豆粉+1.0gKH2PO4+0.5gMgSO4·7H2O+0.5gMnSO4·H2O+20.0g琼脂.  相似文献   

15.
紫色链霉菌产褐藻胶裂解酶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航  曹海龙  李曙光  杜昱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282-13284
[目的]初步研究紫色链霉菌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一株具有较高褐藻胶裂解酶活力的紫色链霉菌为出发菌株,考察了底物浓度、氮源、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装液量、KH2PO4浓度、MgSO4.7H2O浓度对产酶的影响。[结果]最佳产酶条件:以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为氮源1,.4%褐藻胶0,.4%KH2PO40,.06%MgSO4.7H2O,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6 d。[结论]该研究为紫色链霉菌的发酵产酶及褐藻胶裂解酶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具有高产木聚糖酶能力的真菌Sp1.[方法]经过28S rDNA测序鉴定为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 ).通过对摇瓶发酵条件优化试验及酶特性研究.[结果]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2;(W/V)粗制木聚糖+0.5;葡萄糖为碳源,0.44; KNO3+0.06;蛋白胨为氮源,发酵起始pH为5.0,1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40 mL,转速为220 r/min,28 ℃下培养72 h木聚糖酶酶活可达387 U/mL.将菌株Sp1发酵所得粗酶液经过纯化后研究其酶学特性,酶最适反应pH为4.0,最适反应温度为55 ℃,在40 ℃,pH 2.2~6.0,酶活性稳定.终浓度为0.01 mol/L的Na+ 、K+ 和Zn2+ 对酶活有促进作用.[结论]所筛选的Sp1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苏云金芽孢杆菌WB9菌株的分离、生化特性及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来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非耕作区的20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获得12株菌株,分离频率为6.0%.室内感染力测定结果表明WB9菌株对小菜蛾具有高感染力、对甜菜夜蛾具有较高的感染力.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WB9与库斯塔克亚种8010的反应表现型相同,仅在个别反应上有强弱差异,由此推测WB9可能属库斯塔克亚种.此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室内摇瓶培养,获得了优化的WB9工业培养基组合,即30.0 g.L-1玉米淀粉、20.0 g.L-1黄豆饼粉、15.0 g.L-1玉米粉、10.0 g.L-1酵母粉、2.0 g.L-1蛋白胨、15.0 g.L-1玉米浆、5.0 g.L-1CaCO3、0.3 g.L-1MgSO4.7H2O、1.0 g.L-1KH2PO4和0.02 g.L-1ZnSO4.7H2O.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LY424细菌菌株产红色素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波长524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光照对色素产量有一定影响;产红色素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8~30 ℃;固体培养的最适pH值在7~9之间;适合该菌株生长及产色素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蛋白胨1%、马铃薯15%、硫酸镁0.1%、磷酸氢二钾0.2%.生产上最适的碳源为蔗糖,最适的氮源为蛋白胨;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7,蔗糖量2 g,蛋白胨2 g,温度28 ℃.  相似文献   

19.
氯化锰和钼酸对盐渍地棉花幼苗生长耐盐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发利用盐渍土地,给棉花的抗盐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研究氯化锰(MnCl2.4H2O)和钼酸(H2MoO4.H2O)浸种对盐渍地棉花幼苗生长耐盐性的影响。通过对幼苗长度、根系活力、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氯化锰和钼酸混合液对棉花幼苗的耐盐性有显著影响,其中以1 000mg/L的MnCl2.4H2O+200 mg/L的H2MoO4.H2O混合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