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同时测定人参中砷和锑的含量。在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及氢化物发生条件下,还探讨了还原剂及其用量与还原掩蔽剂对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氢化物一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在测定条件下,砷的线性范围为0—10μg/L,r=0.9998,检出限为0.06μg/L,回收率102.3%,精密度(RSD)为3.45%;锑的线性范围为0-10μg/L,r=0.9999,检出限为0.027μg/L,回收率94.7%,精密度(RSD)为4.72%。用该法测定了标准物质茶叶中砷和锑的含量以进行比较,结果与推荐值相吻合。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应用于人参中砷和锑的检测,获得较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高砷煤矿污染土壤的小麦砷累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砷污染土壤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食用砷污染土壤种植的小麦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贵州省兴仁县交乐高砷煤矿区砷污染农田的土壤-小麦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和小麦砷含量,并对砷污染土壤及小麦中砷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污染农田土壤(区域Ⅰ、区域Ⅱ)的砷含量显著高于周边未受污染农田(区域Ⅲ),区域Ⅰ土壤pH值最低(4.57),土壤砷含量分别是区域Ⅱ、区域Ⅲ的1.94和2.13倍,土壤砷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区域Ⅰ小麦样品不同器官的砷含量为1.37mg·kg~(-1)(根)、0.74mg·kg~(-1)(茎叶)、0.85mg·kg~(-1)(籽粒);受试样品中,67%的小麦籽粒砷含量高于GB2762-2012中规定的小麦砷含量限值(0.5mg·kg~(-1))。采用USEPA推荐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当地居民以小麦为砷摄入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区域Ⅰ、区域Ⅱ小麦的HQ值分别为2.82和1.19,区域Ⅲ为0.97。受试土壤砷污染已对小麦品质产生影响,食用矿区附近砷污染农田种植的小麦可能对居民健康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大豆色拉油中的痕量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国友 《大豆科学》2003,22(1):69-72
研究利用干灰化法消解大豆色拉油 ,用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法测定其中的痕量砷 ,对消化方法、样液介质及酸度、还原剂 (KBH4)浓度、干扰离子、还原掩蔽剂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试验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准确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方法简便、快速 ,适合于植物油中痕量砷的测定 ,方法的回收率在 86 .9%~ 98.0 %之间 ;线性范围为 0~ 2 0 0ng ml;检出限为 0 .19ng ml。  相似文献   

4.
稻米砷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砷作为一种典型有毒元素被认为是最为严重的污染物之一。砷元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的毒害过程。水稻对砷的同化吸收能力高于其他谷物,稻米是人体摄入砷的主要来源之一。水稻籽粒中砷以无机As(Ⅲ+Ⅴ)、二甲基砷(DMA)为主,其中无机砷占总砷的10%~90%。大米中总砷含量为0.005~0.710mg/kg。研究发现含砷大米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大米中砷以DMA为主,且DMA含量随总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另一类是大米中砷以无机As(Ⅲ+Ⅴ)为主,含量也随总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淹水厌氧环境是造成水稻砷富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土壤富氧条件下种植水稻可有效减少水稻对砷的吸收。砷元素在水稻根际环境中的行为研究、微生物调控作用研究、水稻体内砷代谢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及功能基因组研究等对未来水稻中砷的研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视茶园砷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洵 《中国茶叶》2003,25(6):11-12
一、我国有关砷含量的标准 砷是一种变价的非金属元素,它的化合物多数对人、畜、禽有很强的毒性,可致病、致畸、致突变和致肿瘤等。因此,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的砷污染,制定了许多有关砷的环境质量安全标准,如我国规定居民住宅区大气中砷的最高含量为3μg/m~3(日平均),地面水中砷的最高允许浓度为40μg/l,生活用水中砷的含量不得超过40μg/l,粮食中砷的最高含量为0.7mg/kg(中国食品卫生法),蔬菜中砷的含量不得超过0.5mg/kg(GB1496—94),城镇农用垃圾中砷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苗期砷胁迫下磷用量对磷高效水稻99011和磷低效水稻99056生长以及对P、As吸收的影响。试验设3个磷水平(0、30、150 mg/kg)和5个砷水平(0、25、50、100、200 mg/kg)。结果表明,苗期施砷显著增加了两个水稻品种地上部及地下部砷的含量,降低了两个水稻品种的株高、分蘖数、地上部及地下部干质量;施磷不但促进了两个水稻品种的生长,而且还增加了根系对砷的吸收量。当土壤砷浓度为25 mg/kg和50 mg/kg时,施用30 mg/kg磷抑制了两个水稻品种砷向地上部的转移,但施用150 mg/kg磷却促进了砷向地上部的转移。相同的处理,磷高效水稻99011地上部干质量和根干质量均显著高于磷低效水稻99056。施砷后,在30 mg/kg磷水平上磷低效水稻99056的砷转移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7.
应用双道原子荧光分析仪联合测定土壤中汞和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AFS-2201型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土壤样品中汞和砷的联合到定技术,用王水(1 1)在沸水浴上消解样品,然后加入5%重铬峻钾溶液1—2滴保护汞,加5%硫脲—5%抗坏血酸还原五价As为三价,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在5%盐酸介质中测定汞和砷,最低检出限为汞0.24ng/ml,As:0.44ng/ml,回收率Hg为85.0%—106.84%,As为98.85%—103.75%,测定土壤中砷和汞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原子荧光法测定人参中的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FS-2202型双通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人参中的砷。用HNO3-HCLO4(10:1)混合酸消化样品,等样品消化完全之后,加入5%g/ml硫脲-5%g/ml抗坏血酸,以2%硼氢化钾(KBH4)为还原剂,来测定砷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改良剂对砷污染土壤中生菜生理指标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砷污染土壤,研究蛭石、白云石、磷石膏、草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对砷污染土壤中生菜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生菜的细胞膜透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和改良砷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4种改良剂均能缓解砷的毒害作用,与对照相比均能明显提高生菜叶绿素含量(P<0.05),降低丙二醛含量。利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可知,草炭(20g/kg)处理对改善生菜生理指标方面贡献值的关联度(0.9001)远大于其它处理,是改善生菜生理指标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0.
陈国友 《大豆科学》2003,22(1):69-72
研究利用于灰化法消解大豆色拉油,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其中的痕量砷。对消化方法,样液介质及酸度,还原剂(KBH4)浓度,干扰离子,还原掩蔽剂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试验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方法简便,快速,适合于植物油中痕量砷的试验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方法简便,快速,适合于植物油中痕量砷的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在86.9%-98.0%之间,线性范围为0-200ng/ml;检出限为0.19ng/ml。  相似文献   

11.
将34份果蔗资源依蔗茎颜色分类研究氨基酸等具保健功能在内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类型果蔗纤维份含量为7.52%~9.88%,蔗糖分为12.95%~14.55%,出汁率为70.05%~72.23%;其中紫色果蔗纤维分较低,单茎重较重,蔗糖分适中,品质性状良好。三类果蔗的氨基酸总量为349.963~455.965 mg/h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量的16.153%~18.536%,紫色果蔗氨基酸总量最高,且其药效氨基酸分别比黄绿果蔗、绿色果蔗高12.8%、20.8%,γ-氨基丁酸亦分别比黄绿果蔗、绿色果蔗高9.94%、5.49%,精氨酸含量比黄绿果蔗、绿色果蔗高4.01%、6.05%。3种类型果蔗铁含量相当,而紫色果蔗钙含量最高,黄绿果蔗锌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Chitin and chitosan are natural polysaccharide polymers. These polymers have been used in several agricultural, food protection and nutraceutical applications. Moreover, chitin and chitosan have been also used in biomedical and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as drug delivery systems or in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So far, there are only few studies dealing with arsenic (As) removal from groundwater using chitin or chitosan and no evidence of the use of these natural polymers for arsenic trioxide (As2O3) delivery in tumor therapy. Here we suggest that chitin and/or chitosan might have the right properties to be employed as efficient polymers for such applications. Besides, nanotechnology offers suitable tool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novel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of natural origin. Since different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have already been employed successfully in various multidisciplinary fields, we expect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nanotechnology and natural polymer chemistry will further lead to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 and medicine.  相似文献   

13.
施用猪粪对土壤和菜心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用猪粪对土壤和菜心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砷、有效态砷和菜心砷含量均提高,且均与猪粪施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用猪粪的同一处理相比较,第2茬土壤全砷、有效态砷和菜心砷含量均高于第1茬。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猪粪导致土壤有效态砷含量提高是菜心砷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可以作为衡量猪粪安全施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施加外源蔗糖对低磷胁迫下苗期大豆的影响,以两个不同磷效率大豆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磷浓度水平(0,0.05和0.50 mmol·L~(-1))和2个蔗糖浓度水平(0%和1%)处理,测定幼苗时期不同处理下大豆根系形态、蔗糖含量、磷积累和植株生物量的积累特征。结果显示:加入蔗糖后,磷高效品种的根尖数由平均高于磷低效大豆的28.5%升高至88.9%,蔗糖含量、根系磷积累以及根系生物量平均升高15.5%、7.2%和26.6%;而磷低效品种蔗糖含量、根系磷积累以及根系生物量平均升高18.4%、31.7%和50.6%。表明蔗糖处理对磷低效品种在生物量积累以及养分吸收方面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东北春大豆籽粒性状的生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东北大豆籽粒性状的生态特性,采用东北地区代表性品种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地区北安、扎兰屯、克山、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长春、白城、铁岭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将品种在所有环境下的平均值作为该品种在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获得的常规值,常规值的大小代表了品种的基因型值,用以作为与生态区值比较的标准。研究结果显示:(1)东北地区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蛋脂总量为40.47%、21.35%和61.82%,百粒重总平均值为19.06 g。不同试点间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蛋脂总量最大相差约2~3个百分点,百粒重最大相差约3 g;而品种间相对应性状则分别相差约8,4,6个百分点和20 g,品种间差异远大于试点间表达的平均差异。(2)品种按育成年代归类,不同育成年代品种平均值呈现一定的变异趋势,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随育成年代呈现下降趋势、油脂含量和百粒重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蛋白质含量从41.23%降至40.28%,蛋脂总量从62.16%降至61.74%,油脂含量从20.92%升至21.46%,百粒重从18.70 g升至19.29 g。但同一育成年代内品种的差异大于不同育成年代间平均值间的差异。(3)品种按熟期组归类,平均值呈现一定的变异趋势,蛋白质含量(39.97%~41.31%)呈现以MGⅠ组为底端,向早向晚均上升;油脂含量(20.42%~21.83%)与蛋脂总量(61.23%~62.92%)随熟期组变晚呈下降的趋势;百粒重在MGⅢ组(20.32 g)达到最大,在其它熟期组间(18.86~19.18 g)差异不显著。熟期组内品种籽粒性状的差异远大于熟期组间育成品种籽粒性状平均值间的差异。(4)各熟期组品种在各生态区籽粒性状的差异虽达到显著水平,但差异并不大。第Ⅰ亚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北部地区,各熟期组在该地的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蛋脂含量、百粒重平均值分别低于相应的全试验平均值约0.1~0.4、0.6~1.3和1~1.5个百分点。第Ⅱ亚区主要包括黑龙江中南部至吉林省长春地区,MG000-MGⅠ油脂含量在该地比相应的全试验平均约高0.1~0.2个百分点,百粒重高约0.45~1.1 g。第Ⅲ亚区包括黑龙江西南至吉林省东北部缺水地区,MG000-MGⅡ的蛋白质含量在该亚区比相对应的常规值高约0.3~0.5个百分点,MG000-MGⅠ的蛋脂总量在该亚区均高于相应的常规值,其中MG000高约0.5个百分点,其余各组高0.1~0.2个百分点。第Ⅳ亚区主要包括辽宁省大部地区,MG000-MGⅡ的蛋白质含量在该亚区比相应的常规值高约0.2~0.6个百分点,油脂含量比相应的常规值高约0.7~1.64个百分点,蛋脂总量则比相应的常规值高约1个百分点。第Ⅰ亚区综合生态条件并不利于大豆高品质的表达,第Ⅱ亚区综合生态条件有利于油脂含量、百粒重的表达,第Ⅲ亚区综合生态条件有利于蛋白质含量、蛋脂总量的表达,第Ⅳ亚区综合生态条件有利于各品质性状的表达。东北各亚区生态环境对籽粒品质性状的表达有一定作用,但各亚区内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更大。根据品种在各生态亚区的表现筛选出一批籽粒性状有特色的品种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态区,长春是东北中部重要产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长春地区的表现,研究其潜在育种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长春地区平均表现为全生育期114 d(93.88~137.75)、蛋白质含量41.09%(36.68%~45.85%)、油脂含量21.94%(19.00%~23.94%)、蛋脂总量63.09%(59.49%~66.24%)、百粒重20.53 g(9.47~28.20 g)、株高约83.82 cm(45.8~146.8 cm)、主茎16.7节(10.3~25.3)、分枝2个(0.1~10.1)、倒伏2级左右(1.4~4.0)。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0/MG I,生育天数在120 d左右。MG000、MG00生育天数集中在98~104 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株高、节数均比MG0/MG I低约20~28 cm、3~4节。MGⅡ/MGIII在长春不能稳定成熟,其株高、主茎节数比MG0/MG I高约25~35 cm、2~3节。至于籽粒性状(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百粒重),不同熟期组间绝对值差异不大,而各熟期组内均含有表现突出的资源。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长春表现,油脂和蛋白质含量遗传率高但相对遗传进度较低,需加大选育强度;蛋脂总量的改良应建立在蛋白质、油脂改良的基础上;本群体在倒伏性状上潜力有限,应通过引进新的种质来进行改良。4)长春当地的82个地方/育成品种(共88个,其中6个育成品种未查到系谱资料)共有99个祖先亲本,这些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当地,其次为黑龙江省和国外;其中衍生品种最多的前20个祖先亲本对群体的贡献率约63%,衍生品种最多的前5个祖先亲本衍生品种数及贡献率分别为金元(58,6.35%)、铁荚四粒黄(50,8.16%)、十胜长叶(49,6.61%)、嘟噜豆(44,4.02%)、四粒黄(P340)(41,6.36%);虽然当地育成品种平均含有9.3个祖先亲本,但当地品种的遗传基础仍较为狭窄,需通过其它地区资源扩展当地种质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醋制对黑豆蛋白含量及多肽ACE抑制活性的影响,为对黑豆醋浸过程中蛋白组分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并对相应ACE抑制肽活性进行测定。黑豆经醋浸不同时间后,采用顺序抽提法提取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并采用凯氏定氮法及SDS-PAGE电泳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各蛋白组分经胃蛋白酶水解,经超滤(截留分子量3 k D)后收集滤液,获得多肽组分,RP-HPLC法进行ACE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经醋浸14 d后,黑豆总蛋白含量变化幅度小于±0.5%;清蛋白含量由55.13%(0 d)降低至9.61%(14 d);球蛋白由7.04%(0 d)增加到20.34%(14 d);醇溶蛋白由0.81%(0 d)增加到1.72(14 d);谷蛋白由21.11%(0 d)增加到59.45%(14 d),含量最高。醋浸处理降低了清蛋白源多肽的ACE抑制活性,但提高了球蛋白、醇溶蛋白及谷蛋白多肽的ACE抑制活性,其中,谷蛋白多肽抑制率由18.18%(0 d)增加至37.58%(14 d),抑制活性升高。醋浸可改变黑豆各蛋白组分的含量和对应多肽的ACE抑制活性,其中,谷蛋白含量及其多肽ACE抑制活性均有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可进一步采用分离纯化技术从谷蛋白多肽中获得高活性降压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