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6年6月起,中国猪群中流行着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并伴有高死亡率的疾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经多方诊断,无以统一,最后相关部门于2007年2月界定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所致。至今已有一年半,疫情仍在各省不同程度的流行,从上至下,无不谓此病为“高热病”。  相似文献   

2.
浅谈猪“高热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许多地方流行一种以体温高热、皮肤发红为特征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高致死性的生猪疾病,许多人以"猪高热病"称之,给广大养猪业者(包括养猪场和养猪散户)带来巨大损失。笔者根据几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其发病因素及治疗措施如下。1流行情况及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流行因素并提出了高热病的治疗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大范围流行为特征的高热综合征,造成母猪、育肥猪大批死亡和淘汰。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加强营养和免疫,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大范围流行为特征的高热综合征,造成母猪、育肥猪大批死亡和淘汰。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加强营养和免疫,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自从2006年夏天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在我国大面积流行,此后连续3年,每年夏天均出现该病的流行或小区域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9年江西、浙江两省部分区域不同程度的出现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笔者通过对江西、浙江两省共4个猪场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进行诊治,总结出一些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猪“无名高热”病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6年5月下旬以来,我国由南到北大规模流行猪的一种病因不明的以高热为共同症状的疫病,俗称猪"无名高热"。它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流行面广、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特征,其危害巨大为历史罕见。而早在2000年就有猪无名高热的报道,这与现今流行的高热病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对我国多年来对"无名高热"研究进行回顾,探讨不同时期疫病特点,以及对该病病因的探索结论进行综述,旨在总结成果,启发探索。  相似文献   

8.
调查表明,2007~2010年间,甘肃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发病猪群表现为高发病率(4年平均为80.14%)、高病死率(4年平均为44.44%),全省14个市州有10个市州发生疫情。2007~2012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病毒感染率为0.63%,病原学监测阳性猪分布在13个市州。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现状、监测结果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趋势,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2021年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以有效应对疫情发生,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香港特区卫生防护中心以及台湾地区农业委员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等官方网站,收集2021年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信息,从时间、空间、群间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全球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数同比增长250.64%;疫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1月、4—5月、11—12月疫情报告较多,其中12月为疫情高峰;1—8月主要流行H5N8亚型,9月以后H5N1成为主要流行型;欧洲报告的疫情次数最多,其次是亚洲和非洲;感染家禽和野禽种类多,病毒亚型多样。结果表明,2021年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应及时出台应对措施,强化监测预警,有效防控国内疫情。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份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出现了以高热为特征的猪疫病流行(群众称之为“高热病”),随后疫情迅速蔓延到河南、山东、山西等省;2007年3月份农业部公布了本次疫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变异毒株,“高热病”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月,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相继暴发了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生猪疫情,最初被学术界统称为"高热病",各省畜牧局及时出台了生猪"高热病"防治技术规范,农业部也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及有关专家,对"高热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分离鉴定、动物实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2007年1月,农业部正式确定"高热病"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但2007年入夏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呈大暴发流行,传播之快,发病之高,影响之大,开创了建国以来我国生猪疫情之最,全国有26个省份同时出现了生猪疫情,给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现状与免疫防控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1目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状况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是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毒株。1995年初,我国从北京郊区开始流行蓝耳病,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1996年,哈尔滨兽药  相似文献   

13.
猪"无名高热病"病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1年6月起,在江苏、山东、安徽等地曾普遍流行猪"无名高热病".当时,疾病流行严重地区生猪存栏量已减少70%左右(死亡1/3,淘汰1/3,尚存1/3).为了探究该病的发生原因,为农户提供科学的防治措施.我们对猪"无名高热病"流行地区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4.
猪“无名高热病”病因调查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6月起,在江苏、山东、安徽等地普遍流行猪"无名高热病",该病的发生给当地的养猪业及饲料加工企业都造成很大损失.目前,疾病流行严重地区的生猪存栏量已减少了70%左右(死亡1/3,淘汰1/3),饲料厂家猪用全价配合饲料销量锐减.为了探究该病的发生原因,以便能及时地为农户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我们针对猪"无名高热病"流行地区进行了大面积、长时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致病机制(一)发病特点1987年该病首先出现在美国;1990年欧洲各国相继出现PRRS疫情;1992年OIE正式命名该病毒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1996年我国郭宝清等首次分离到该病毒,即CH-1a株;2006年我国出现高致病性PRRSV的变异毒株,现已成为主要流行毒株,中国江西首先暴发,传播迅猛。(二)临床症状高致病性蓝耳病为高发病率(50%~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至8月,我省部分地区生猪出现以高热、不食为主要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病",发病率最高达95%,死亡率5~30%不等,给我省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我省猪病的流行发展规律,有效控制猪病的发生和流行,减少经济损失,作者等人从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对"猪无名高热病"的病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疑似病料接种Marc145细胞,发现该病料可使Marc145细胞产生CPE,应用猪蓝耳病病原检测试剂盒从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PRRSV,命名为Gs/Lzh/07株。同时应用RT-PCR方法扩增该分离毒株的非结构蛋白Nsp2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发现所扩增到的Nsp2基因有90个核苷酸的缺失。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Nsp2基因与经典毒株PRRSV-ch-1a核苷酸同源性为83.0%,氨基酸同源性为72.7%;与高致病性变异毒株NX和SD核苷酸同源性为95.5%,氨基酸同源性为90.9%,可见该毒来源于2006-2007年流行毒株,说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已经在甘肃省存在。该毒株的成功分离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供数据,也为预防控制该病积累了资料。Nsp2的特性分析为揭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V在甘肃省的流行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猪病回顾与2008年猪病流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007年猪病回顾1.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自2006年5月在我国普遍流行开来后,直到2007年1~2月才稍有所缓解。但在2007年3月后该病又在全国26个省份蔓延开来,5~7月出现流行高峰,进  相似文献   

19.
酷夏即将过去,然关于猪高热病的探讨仍在继续。猪高热病,2007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由于病原的多样性,造成发病征状的多样,给确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010年,我国猪高热病流行如何,饲料行业为养殖业者提供了怎样的对策。为此,我们特邀本刊专栏作者,在旺大集团一线从事猪料行业服务多年,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吴星和专家作一综述,他欣然答应,提笔速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部分猪场发生高热病的疫情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南方某些省的猪场出现一次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大面积疾病流行。该疫情主要表现为传播快、死亡率高。一般以中大猪首先发病,其次是母猪,再次是仔猪。本次流行猪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皮肤发红转而发白,血痢。病变主要为淋巴结肿大、出血或呈棕黄色,脾出血性梗死变软,肺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