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西甘蔗施肥专家系统的验证与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整理国内外甘蔗施肥经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专家系统的理论方法,设计出甘蔗施肥专家系统,指导农民合理施肥,系统能在多个专家水平级上进行施肥决策。由于我国种蔗面积分布广阔,土壤、气候、品种及耕种水平等差异大,在甘蔗合理施肥方面存在严重不规范问题,甘蔗施肥成果难于应用于生产实际。该项研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方面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我国甘蔗生产施肥现状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是甘蔗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合理施肥、发挥甘蔗生产潜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甘蔗的合理施肥、提高甘蔗施肥的利用率,分析了当前我国甘蔗生产施肥现状,并提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南方旱坡地土壤雨季径流量与养分流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旱坡耕地进行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和种植经营模式对养分径流总量,氮、磷、钾流失率,甘蔗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南方旱坡地甘蔗养分流失率低经营模式。结果表明:不施肥的甘蔗对照(CK)处理的径流水总量、总氮、铵态氮、总磷、总钾流失总量最大,分别为724.65t/hm2,3.70kg/hm2,1.26kg/hm2,0.62kg/hm2,3.36kg/hm2。60%的甘蔗常规施肥(SF60%)施用、甘蔗常规施肥+蔗叶覆盖(SF+H)、甘蔗常规施肥+套种花生+蔗叶覆盖(SF+T+H)处理与甘蔗常规施肥(SF)处理相比,减少了N,P,K养分流失量。甘蔗常规施肥+蔗叶覆盖(SF+H)处理比甘蔗常规施肥(SF)处理的N,P,K流失率分别降低了82.54%,64.29%,20.00%。甘蔗常规施肥+蔗叶覆盖(SF+H)处理比甘蔗常规施肥(SF)处理的N,P,K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6.73%,38.78%,7.87%。径流量、铵态氮与氮肥投入总量、磷肥投入总量、钾肥投入总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甘蔗常规施肥+蔗叶覆盖(SF+H),甘蔗常规施肥+套种花生+蔗叶覆盖(SF+T+H)处理与甘蔗常规施肥(SF)处理相比,能减少养分流失量和流失率,还提高甘蔗的养分利用率,是适合南方旱坡耕地推广的两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试验阐述了在北海市海积黄沙土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配合施用沼气肥对甘蔗生长、产量及锤度的影响,为甘蔗合理施用沼气肥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配合施用沼气肥,可以促进甘蔗的生长,植株明显增高,茎径增大,单茎重增加,有效茎也明显增多,同时甘蔗的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甘蔗锤度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通过直接浇灌不同定量糖蜜酒精废液于甘蔗,并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进行比较试验.研究糖蜜酒精废液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光合和氮素代谢一些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45、75、105t/hm2糖蜜酒精废液都提高了甘蔗的产量,但只有施105t/hm2处理达到显著水平;施用45t/hm2糖蜜酒精废液的叶绿素含量、苹果酸酶、硝酸还原酶、全氮含量、水溶性蛋白质等光合、氮代谢生理指标在4个时期与常规施肥无显著差异,施用75、105t/hm2糖蜜酒精废液的上述各项生理指标在甘蔗伸长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施用45t/hm2糖蜜酒精废液和常规施肥.上述各项生理指标在伸长期都与产量成正相关,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直接浇灌糖蜜酒精废液提高了甘蔗生长中后期的光合作用和氮素代谢,从而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6.
对甘蔗进行直接浇灌不同浓度糖蜜酒精废液处理、常规施用化肥和不施肥处理,研究直接浇灌糖蜜酒精废液对甘蔗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糖蜜酒精废液对甘蔗芽萌发、幼苗生长和对氮、磷、钾的吸收有一定胁迫作用,但该抑制作用随甘蔗生长可通过其自身代谢解除;到分蘖盛期,胁迫作用解除后,施用糖蜜酒精废液的甘蔗叶片氮、磷、钾含量高于对照和常规施肥,促进了甘蔗分蘖和伸长,提高了蔗茎产量,最终甘蔗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与常规施用化肥处理相当.说明适宜浓度的糖蜜酒精废液可直接施用于甘蔗,新植蔗以浇灌45 t·hm-2糖蜜酒精废液+60 t·hm-2清水最好,宿根蔗则以浇灌105 t·hm-2糖蜜酒精废液最好.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甘蔗肥料试验的结果,提出了甘蔗测土配方施肥的有关技术参数,即产1t甘蔗的需肥量、土壤的供肥能力和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的当年利用率。把测土施肥计算公式应用于甘蔗,并作了改进。几年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项技术可以减少施肥的盲目性,减少对肥料的投资,增加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提高经济效益。至1990年止,该项技术在广西川个县市的甘蔗产区推广应用,累计面积达8.67万hm2以上。验收结果表明,有88.6%的试验点比对照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平均增产9.765t/hm2,蔗糖分提高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理尺度下综合施肥模型的建模与验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新疆北疆采用包含正交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多点肥料试验,建立了不同地理尺度下的综合施肥模型和肥料效应函数方程,通过校验试验对综合施肥模型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施肥推荐施肥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采用相同的试验设计在2000-2002年间进行,每年试验点数为31个。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趋势系数可以建立包括地点变量的综合肥料效应方程,回归方程各参数有明确的肥料学意义。不同地理尺度下建立的综合施肥模型都可以有效地进行施肥推荐。和传统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相比,综合施肥模型的氮素推荐量与土壤碱解氮或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方程可以根据土壤供氮能力调节施氮量,在小尺度下尤其如此。综合施肥模型磷肥推荐量显著低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推荐量,其推荐质量高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小尺度下综合施肥模型的推荐量比大尺度下综合施肥模型精确度更高,但两种施肥模型都优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合甘蔗常规施肥,配合使用微生物肥和中微量元素肥。结果表明,甘蔗施用后,生物学性状得到明显改善,产量增加10.3%。  相似文献   

10.
甘蔗双高栽培技术是指通过选用良种、甘蔗下田及加强田间种植管理等综合措施,改善甘蔗生产的环境条件的一项技术。基于此,从整地施肥、选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成熟收获等方面,探讨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从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在甘蔗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从选用良种及处理、选土与整地施肥、适时开沟播种、及时覆盖地膜,做好田间管理等几方面对甘蔗双高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为蔗农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博白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已发展为当地重要种植产业。从整地施肥、选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成熟收获等方面,探讨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管理技术,希望对推动当地甘蔗种植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甘蔗和食糖生产基地,了解云南省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及蔗农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优化蔗农经济效益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蔗农统一问卷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4年榨季的24个县1350户蔗农的甘蔗产量、施肥习惯及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蔗区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没有记录的按调查多数平均值计算。 【结果】 通过实际调查资料汇总,当甘蔗产量介于85.00~90.00 t/hm2 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 N 285~350 kg/hm2、P2O5 200~250 kg/hm2、K2O 175~225 kg/hm2,N∶P2O5∶K2O 养分比例约为1∶0.7∶0.6。蔗区养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态蔗区甘蔗平均产量表现为南亚热带湿润蔗区 > 中亚热带湿润蔗区 > 北热带半湿润蔗区,分别为81.40 t/hm 2、81.73 t/hm2 和75.44 t/hm2,全省甘蔗平均产量80.35 t/ hm2。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以施基肥为主,施用基肥的蔗农比例为99.71%;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和北热带半湿润蔗区以施追肥为主,施用追肥的蔗农比例分别为94.17%和93.94%;化学肥料品种以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和复合肥为主,且施用复合肥的比例较高,其施用的样本比例占到了总样本数的94.13%;有机肥以滤泥、酒精废液和蔗叶还田为主,且均作为基肥施用,施用比例小。全省化肥氮 (N)、磷 (P2O5) 和钾 (K2O) 投入量分别是193.67 kg/hm2、116.79 kg/hm2 和95.86 kg/hm2。云南省各生态蔗区甘蔗化肥养分投入量均表现为氮肥 > 磷肥 > 钾肥。蔗区施肥以两次施肥 (基肥 + 追肥) 和一次施肥 (追肥) 为主。甘蔗下种时基肥随蔗种一起施入,进入拔节伸长期时进行追肥,追肥均在4 月份至6 月份完成。肥料施用方式以条施和穴施为主,施肥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施用追肥后不盖土的现象严重,中亚热带湿润蔗区追肥后不进行覆土的蔗农占样本总数的82.53%。 【结论】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存在以下问题:重追肥,轻基肥;重视化学肥料、复合肥,忽视有机肥;重视氮肥,轻钾肥;部分地区追肥不覆土现象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生态蔗区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的投入,平衡氮肥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优化基肥追肥肥料投入比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施肥覆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广西坡耕地主要经济作物甘蔗、玉米和花生农民常规施肥及不施肥处理对植株生长情况、经济产量及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探寻提高广西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减少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最佳施肥量,在坡耕地,观测降雨过程的养分径流流失,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成本低、效益高的种植方法。结果表明,对照与常规施肥相比,甘蔗、玉米、花生作物的生长情况差异不明显。对照处理的玉米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淀粉含量分别为851.42 kg·667 m-2、3 640.4 kg·667 m-2、68.40%;比玉米(常规施肥)高100.62 kg·667 m-2、485.98 kg·667 m-2、7.5%;花生对照的粗脂肪比其常规施肥高了45 g·kg-1;径流养分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径流流失总量最高的均是花生常规施肥,其次是甘蔗对照,最少的玉米对照。径流量与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关系数,常规施肥处理偏高于对照。玉米对照的养分径流流失总量最少;花生常规施肥养分径流率最大;玉米比花生更适合在广西肥沃的坡耕地中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甘蔗酒精生产废液的资源化利用,为农作物提供有效的肥料资源及相关水肥管理模式,对比研究了甘蔗地上施用甘蔗酒精生产废液、化肥及不施肥等处理对水分、铜和氯养分吸收及流失的影响,并对施用甘蔗酒精生产废液的食品安全性和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化肥处理CK_2相比,甘蔗酒精生产废液的施用提高了土壤的水分利用率,降低了甘蔗中铜的含量及铜的径流流失,提高了甘蔗中氯的含量,但各处理蔗汁或径流水中的铜、氯含量或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值.认为在该试验条件下富含有机质的甘蔗酒精生产废液在蔗地上施用,对蔗糖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没有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广西宜州地区是国家"双高"糖料蔗生产基地之一,但单产一直偏低.对此,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宜州地区气候条件处于能够满足甘蔗生长的"边缘"状态;土壤存在酸化,土壤有机质、N、K、B含量偏低,土体结构不良等问题;田间管理存在甘蔗品种老化、施肥不科学、灌溉条件差、蔗叶覆盖率低等主要问题.亟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甘蔗单产.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农垦国有龙北总场甘蔗基地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现状、取得的成效进行阐述,找出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工作、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完善个性化服务等推广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理论地不断完善使我国的平衡施肥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本文浅述了平衡施肥的核心步骤、原来以及在我国的发展近况。详细介绍了平衡施肥对甘蔗和柑橘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且指出了我国在平衡施肥方面取得的进步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小区田间完整试验,研究金光农场友谊分场采用配方施肥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磷、钾肥对甘蔗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处理N2P3K2产量最高,为5967 kg/667 m2,处理N1P2K1增收最高,为544.620元/667 m2。根据氮、磷、钾肥料效应建立施肥模型,氮、磷、钾最适施肥量分别为34 kg/667 m2、10 kg/667 m2和19 kg/667 m2。  相似文献   

20.
通过2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袋控施肥对耕型壤质水稻土区甘蔗产量及其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CB2处理(2孔袋控复混肥B)蔗茎年均产量和蔗糖的年均产量最高,比BC处理(蔗农习惯施肥方式)分别增产24.04%、21.39%。相比撒施,袋控施肥能增加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经过2年试验: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各处理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都处于中等水平(四级或三级);全钾和有效磷含量处于高等水平(二级及其以上),处理间养分等级差异不大。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试验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p H均下降。因此,在新植和宿根两季甘蔗种植过程中2孔袋控复混肥B一次性施入可代替蔗农常规施肥方式,且满足新植、宿根两季甘蔗养分的需求,达到既增产又节约施肥次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