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昆虫分类学》(修订版)于2017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发行。对照蔡邦华先生的原著,北京大学蔡晓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黄复生研究员共同主编的《昆虫分类学》(修订版)增添了不少创新性内容。它既传承了昆虫分类学的理论、原则、法规和方法等方面的论述;又顺应数十年来昆虫分类学在分类单元发生的大量变动、分类方法和技术在不断更  相似文献   

2.
书讯     
《昆虫分类学》(第二版)由著名昆虫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袁锋教授主编。此书已于2006年4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二版是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植物保护专业用教材《昆虫分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的基础上,经修改与编著而成。《昆虫分类学》第二版保持了第一版的一些特色,重点总结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与近年的最新进展。全书103万字,分为二篇、四十章。第一篇共六章,论述了昆虫总纲的范畴,分类研究内容与发展;分类阶元与分类单元;分类特征作用及类型;动物命名法规;系统发育与分类;昆虫分类研究的基本技术与运…  相似文献   

3.
同工酶电泳技术在植物检疫害虫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海  梁广勤 《植物检疫》1992,6(5):335-338
引言害虫检疫在植物检疫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对截获的害虫鉴定目前主要依赖传统的外部形态学特征,但这对鉴定许多未成熟阶段的昆虫却很困难。如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dae)的寡毛实蝇属 Dacus 幼虫和蛹,利用通常的形态分类技术进行鉴定,难度很大。尽管近年来。某些新技术促进了昆虫分类学的发展,如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研究超微形态特征,利用生化方法(包括血清学反应法、层析、电泳和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  相似文献   

4.
国际有害动植物生物防治组织(IOBC)于1984年8月6-9日在瑞士召开“第二届大量饲养昆虫优质管理会议”,到会有16个国家及组织的代表41人,我国代表3人应邀参加。 IOBC组织于1971年建立,成员国72个,以促进世界生物防治的应用研究为宗旨;并研究生防与其它方法相协调的综合防治。经常组织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活动,出版文献、资料、期刊,如《食虫生物》(ENTOMOHPHAGA)。这次会议就是该组织的活动之一,第一届会议于1982年在美国召开。  相似文献   

5.
本文于2013年和2014年在北京市的农业植物疫情监测点,利用黑光灯诱集到大量蛾类昆虫。经对部分诱集昆虫制作标本并进行种类鉴定,发现中国新记录蛾类昆虫4种,包括夜蛾科3种及草螟科1种:鉴定为帕委夜蛾Athetis pallidipennis Sugi、蒲裳夜蛾Catocala puella Leech、蒙逸夜蛾Caradrina montana Bremer、边薄翅螟Evergestis limbata(Linnaeus)。该4种昆虫在北京的发现为中国昆虫分类学研究增加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科院生防所于1991年4月22~26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来自29个省市150个单位的生防科技工作者190余人,欢聚一堂,盛况空前。会议分4个学术组: (1)天敌昆虫应用技术组,(2)天敌昆虫基础研究组,(3)病原生物及其利甩组,(4)植病生防及新技术组。有50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在大会和专题组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在讨论会上,每位代表都畅所欲言,青中年同志尤为踊跃,共同总结、交流建国40  相似文献   

7.
中国植保学会于1979年10月29日在安徽黄山就“作物抗虫性的研究和利用”、“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远距离迁飞规律和根治途径的探讨”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农业昆虫学术讨论会”,来自20个省市区130名植保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学术交流,收到了论文、科研总结70余篇。会议上广泛地交流了以水稻、小麦、玉米、谷子、棉花、大豆等作物的主要害虫为对象的品种(系)抗虫性筛选鉴定成果,进一步肯定了品种抗虫性的普遍存在,并发现了  相似文献   

8.
为了迎接1992年第19届国际昆虫大会在北京召开,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四大”会议的精神,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意识,促进学会工作的全面开展,省昆虫、植保、植病学会于1991年12月3~6日在余江县联合召开了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理事会,出席会议的代表234人,收到论文141篇,其中昆虫(含螨类)58篇,植病43篇,杂草11篇,鼠害6篇,植检3篇,其它20篇。会议人数和论文之多,都是空前的,也是学术气氛最活跃的一次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9.
昆虫性别决定机制复杂多样, 研究昆虫性别决定机制既能加强对物种进化关系的理解, 也能为通过遗传调控控制害虫种群提供新方向。鳞翅目昆虫多为雌雄二型, 繁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 性染色体系统大多为ZW/ZZ系统, 雌性为ZW型, 雄性为ZZ型。昆虫性别决定是通过级联反应调控的, 在鳞翅目昆虫ZW/ZZ系统中, 位于W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初始信号沉默雄性化关键基因Masculinizer (Masc), 然后Doublesex(dsx)基因被雌性特异性剪接, 从而调控雌性偏向基因的表达; 而雄虫中Masc正常表达, 调控dsx进行雄性特异剪接, 实现雄性分化。本文对鳞翅目昆虫性别决定初始信号、Masc和dsx的研究现状, 以及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和性别决定机制在鳞翅目昆虫遗传调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相关研究为鳞翅目昆虫的性别筛选、不育昆虫释放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SIT)和释放携带雌性特异显性致死基因昆虫技术(female-specific release of insects carrying dominant lethal, fsRIDL)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蠋蝽(一名蠋敌)为捕食性蝽科昆虫中最常见的类群之一,捕食多种农林害虫,近年来在生物防治工作中日益受到注意和重视。本文讨论此属的分类,以供生防工作者和分类学工作者参考。蠋蝽属Arma Hahn由Hahn氏建于1831年。Schouteden(1907)首先指定属模为Cimex custos Fabricius。Kirkaldy(1909)在其编写的《世界蝽科目录》中错误地认  相似文献   

11.
第十八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于1988年7月3~9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来自世界各地56个国家和地区的3320名科学家出席了这次盛会。我国代表22名,其中11名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还有我国台湾省学者和中国留学生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本届会议讨论了昆虫学研究领域中的问题:(1)分类学、动物地理学和古生物学;(2)形态与发育;(3)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4)遗传学及物种分化;(5)  相似文献   

12.
陈宏 《植物检疫》1992,3(3):174-17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从70年代开始,国内外就有关于应用计算机鉴定某类生物如植物子实、鱼和病毒等的报道。在昆虫鉴定方面,由于昆虫的种类繁多、鉴定特征复杂,以及昆虫分类学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的应用受到限制,开发的一些计算机系统也  相似文献   

13.
天敌昆虫的生物分类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类学在生物防治上十分重要,特别是过去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屡遭失败,其原因很多是由于分类学研究工作做得不够充分所致,例如赤眼蜂应用上的教训是值得吸取的。近10—15年中生物分类学(biosystematics)在动植物各个部门都进行了研究,但在天敌昆虫方面尚未有充分的发展,而这方面工作在生物防治中是极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4.
雷仲仁 《植物保护》2006,32(5):12-12
《昆虫分类学》(第二版)由著名昆虫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袁锋教授主编。此书已于2006年4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二版是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植物保护专业用教材《昆虫分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的基础上,经修改与编著而成。  相似文献   

15.
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多种决定性别的调控机制。不仅不同昆虫通过不同的基因和调控机制决定性别分化,甚至在同种昆虫不同品系之间性别决定机制也不尽相同。了解昆虫性别决定分子调控机制,不仅有利于揭示昆虫性别的产生与进化,而且为昆虫的遗传操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综述了不同昆虫中的性别决定原始信号及其调控机制,介绍了昆虫性别决定底层基因doublesex和性别决定关键基因transformertransformer-2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靶标昆虫性别决定的害虫不育防治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寄生蜂是重要的天敌昆虫,一直以来是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对寄生蜂miRNA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选取包括6种寄生蜂在内的19种膜翅目昆虫,鉴定了这些昆虫的miRNA基因及家族,并分析膜翅目昆虫的保守miRNA家族的进化。发现12个miRNA家族为膜翅目昆虫特有,表明在膜翅目昆虫的进化早期发生了miRNA家族的大规模获得事件。分析发现在寄生蜂不同谱系尾蜂、小蜂总科及茧蜂科中,保守的miRNA家族存在多次独立丢失现象。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寄生蜂中的miRNA-基因靶标关系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昆虫天敌》2000,22(4):187-187
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谜一般的蚁蛉》一书,由我国著名昆虫学家杨集昆教授及中山大学周汉辉教授编著。本书介绍了天敌昆虫“蚁蛉”的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分类学等特性,及其饲养繁殖方法等,其中许多内容是第一手资料。这类昆虫又具有多种医药用途,是很有潜能的资源昆虫。本书除可供科研人员参考外,还可作为农林院校、医药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寄生性天敌昆虫分类学鉴定、系统发育学、种群遗传学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对靶标生物控害效果的评价等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昆虫学会昆虫生态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10月16—20日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了全国迁飞性昆虫研究进展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5个省(市、自治区)的34个大专院校、科研生产部门的53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85篇,有40位同志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并展开了讨论.我区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广西农科院李青研究员和桂林地区刘宗庆高级农艺师.这次会议回顾了我国六、七十年代粘虫、飞虱、纵卷叶螟主要迁飞害虫研究中所  相似文献   

20.
瓢虫亚科(Coccinellinae)是瓢虫科中比较常见的类群,主要以蚜虫为食,部分种(食菌瓢虫族Psylloborini)取食真菌(如白粉病、霜霉病的孢子和菌丝等)。对我国的该亚科的昆虫种类,刘崇乐(1962,1963)曾经进行了系统整理,描述了三个新种和重新记述了59个种。以后其他作者继续描述了一些种,目前已有中文描述和整理的达70种左右。我们在整理天敌昆虫图册(1978)及其他有关瓢虫亚科的材料中,总觉得一些属间的区别很不明确,一些种只有鉴定到种后才能依据过去的材料决定所归入的属,这是该亚科在分类上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