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控制碎米率、提高精米率是大米加工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控制碎米率和提高精米率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五常稻花香大米由于粒型较长且贮藏后水分降低所导致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碎米率过大的问题。将采用加湿调质工艺,以糙米初始含水率、润糙时间、加湿量为单因素研究对整精米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利用Origin软件建立整精米率的数学模型,优化试验数据。在糙米初始含水率为14.9%,单次加水量为1.55%,润糙时间为110min条件下,整精米率为67.68%。与未加湿调质的相比较,整精米率提高了约12%。  相似文献   

3.
糙米的含水率与其碾米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不同含水率的糙米为试样进行碾米加工试验,研究糙米的含水率对精米率、碾米加工的能耗、裂纹率及碎米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证实:糙米加工的整精米率随糙米含水率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含水率增至15.5%时精米率达到最大值70.78%;磨米加工能耗随糙米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单调减小;裂纹率随糙米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碎米率随糙米含水率增加的变化规律为先降后增,在含水率15.5%时达到最小值4.28%。  相似文献   

4.
改善优质杂交稻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育种实践和他人经验,总结出几条有效提高优质杂交稻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的技术途径。选择整精米率高、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灌浆速度快、两段灌浆不明显和综合抗性较好的双亲配组,能有效提高优质杂交稻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粒率。通过栽培措施,如多施有机肥、适当施用氮磷钾、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管水、适时适度收晒等也能相对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亲本对F2米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0个杂交早稻的品质有明显的差异。整精米率与碎米率、长宽比和垩白面积呈显负相关,碎米率与粒宽和垩白面积呈显正相关。同父异母亲本配组,F2整米率随父本整精米率的高低波动;同母异父亲本配组,F2垩白率和垩白面积随母本垩白率的高低和垩白面积的大小波动。整精米率和垩白面积的广义遗传力为66.79%和54.00%。选用透明度好的不育系与整精率高的恢复系配组,可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6.
从稻谷自身品质、稻谷加工前处理及加工过程3个方面阐述了大米在加工过程中碎米产生的原因,并对碎米率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碎米率的降低不仅提高了大米产品的品质等级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大米加工过程中碎米率及控制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Matlab自动检测整精米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米粒特征的提取来获得自动检测整精米率的方法。[方法]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运用Matlab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整精米率进行研究。[结果]该方法对于整精米率的识别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该方法可以提高整精米率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统计2009—2018年我国南方籼稻整精米率检测数据,表明我国南方籼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呈逐年下降的发展趋势,整精米率已经成为优质籼稻发展的限制因素.从品质性状遗传、生态环境、栽培管理、稻米加工等方面分析整精米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合优质常规籼稻的品种选育和优质杂交籼稻配组的实践,对优质籼稻育种进行展望.提高我国南方稻区籼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对提高籼稻种植效益和加工效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我国稻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沈建福 《新农村》2000,(12):17-17
目前我国稻谷加工方面还存在一个瓶颈问题,主要是碎米率较高。由于碾米工艺较为简单,农村自行加工的较多,一般采用一机碾白,因而整精米率不高,碎米率指标超标情况非常突出,降低了大米的食用品质,并使碎米的出路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从国际上看,解决早籼碎米出路的最佳方案是利用大米中所含的淀粉生产葡萄糖等淀粉糖,作为工业原料。葡萄糖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食用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的原料,我国每年的消费量约在1000万吨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69份粳稻谷样品出米率、出糙率及整精米率的测定,探讨粳稻谷出米率与出糙率及整精米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肥料配制对水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两年在3个地区对水稻宁稻216和永粳16号品种进行4种肥料配制试验研究,结果说明,水稻配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有利于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同时,水稻整精米率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而且,气候对整精米率的影响比施肥更大。在相同条件下,宁稻216的整精米率比宁粳16号高。  相似文献   

12.
肥水处理对北方粳稻碾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中肥节水灌溉、高肥节水灌溉、高肥正常灌溉、中肥正常灌溉处理对碾磨品质影响 ,结果表明 :(1)不同类型品种对肥水反应不同 ,直立穗型>杂交稻>半直立穗型>弯穗型品种;(2)碾磨品质受肥水影响大小依次为 :整精米率>精米率>糙米率;(3)氮肥对碾磨品质的影响大于水分处理 ,肥水之间存在耦合效应;(4)正常灌溉条件适当减少施氮量不降低糙米率 ,中肥正常灌溉可提高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14个早杂优组合和4个晚季不同品种(组合)的稻米断痕粒率与加工碎米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杂优和晚季不同品种稻米断前粒率均与其碎米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和直线回归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8411和0.9801,并对碎米率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不同季别稻谷断痕粒率与碎米率差异研究表明:断痕粒率以单季稻杂优最高,早杂优次之;碎米率以早杂优最高,单季稻次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滨海稻区耐盐品种稻米的外观品质、米粒食味值及蒸煮食味值的测定,研究其外观品质与食味的关系。结果表明,整精米率和黄粒米率与食味值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垩白粒率与米粒食味值及蒸煮食味值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碎米率与米粒食味值及蒸煮食味值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存在线性关系,这说明碎米率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增加稻米食味。  相似文献   

15.
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和品质性状的表现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耐光氧化鉴定筛选技术,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在早、晚季栽培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和品质性状的表现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和品质性状表现明显差异。早季品质性状与晚季相比较,表现晋白率、垩白度、碎米率明显增加,整精米率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认为,在早、晚季栽培的水稻品种,其耐光氧化反应特性与品质性状间不呈显著性相关,而与垩白率、垩白度、 精米率、整精米率、磨损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性状在早、晚季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在优质稻育种中,选育耐光氧化反应特性的水稻品种可望提高稻米品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26个籼型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设施氮量、齐穗期疏花、剪叶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整精米率的差值(低氮-高氮)分别与低氮和高氮下各组合相应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的叶粒比已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而整精米率不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提高,籽粒容重进一步下降,因而整精米率下降。大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不足以维持籽粒正常灌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下降;当提高施氮水平后,叶粒比有一定程度提高,库源矛盾有所缓解,籽粒容重也相应提高以致整精米率增加。预测出在4.5叶左右按26.64 cm×19.98 cm规格、每穴栽双株和本田施纯氮150kg/hm2的栽培条件下,当群体平均着粒数≥194粒的杂交组合,整精米率比低氮水平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26个籼型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设施氮量、齐穗期疏花、剪叶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整精米率的差值(低氮-高氮)分别与低氮和高氮下各组合相应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的叶粒比已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而整精米率不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提高,籽粒容重进一步下降,因而整精米率下降。大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不足以维持籽粒正常灌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下降;当提高施氮水平后,叶粒比有一定程度提高,库源矛盾有所缓解,籽粒容重也相应提高以致整精米率增加。预测出在4.5叶左右按26.64 cm×19.98 cm规格、每穴栽双株和本田施纯氮15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当群体平均着粒数≥194粒的杂交组合,整精米率比低氮水平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8.
肥料运筹对优质稻湘晚籼13号整精米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提高优质稻整精米率,寻找其最佳的肥料运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施氮量、有机肥施用比例与基肥施用比例三因素对优质稻湘晚籼13号整精米率的影响.寻优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整精米率的最优肥料运筹方案是施纯氮180 kg/hm2,有机肥施用比例为66%,基肥施用比例为53%.  相似文献   

19.
2009—2010年,以粳稻品种龙粳20为供试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研究氮、镁耦合对寒地粳稻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单独施用时,增施氮肥使垩白率提高,施氮量与整精米率呈单峰曲线,施镁量与垩白率及整精米率均呈单峰曲线;氮镁耦合时,副处理镁对籽粒垩白率、整精米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主处理氮水平下,施镁225.0~337.5 kg/hm2范围内稻米的垩白率、整精米率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杂交中稻稻谷整精米率差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整精米率低的原因及其改良途径。结果表明,杂交中稻整精米率极差,变幅为20.06%-52%,平均为36.92%。米粒长、米粒长宽比、粒重及垩白粒率对整精米率均有较大负效应,选育米粒长宽比不超过2.6:1,米粒长不超过5.3mm,千粒重不超过26.0g,垩白粒率不超过26%的杂交中稻组合,其整精米率可提高到国家三级优米(5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